|
樓主 |
發表於 2009-11-21 09:51:12
|
顯示全部樓層
波蘭
波蘭共和國,簡稱波蘭,中國古稱孛烈兒,是北面瀕臨波羅的海的中歐國家。波蘭重要的地理位置以及地形導致歷史上連年的戰火紛爭,幾個世紀以來波蘭的版圖也一再更改。
波蘭屬於斯拉夫人的一支。
966年,波蘭大公梅什科一世接受天主教為國教,建立皮亞斯特王朝。
1025年,博萊斯瓦夫一世(992年~1025年在位)加冕為波蘭國王。
1138年王朝分裂。這期間邀請一些條頓騎士保衛北方。
14世紀卡西米爾三世重新統一波蘭,進行改革,在首都克拉科夫創辦雅蓋隆大學,歡迎德意志人、猶太人移民到波蘭。
波蘭的黃金歲月是在16世紀時,當時波蘭與立陶宛合併組成波蘭立陶宛聯邦,成為歐洲的一個大國。政權是半聯邦半貴族式共和,史稱第一共和,首都也遷往華沙。在之後的一個世紀中,貴族勢力的增強與內部動亂削弱了國家的總體實力,導致了1772年、1793年和1795年俄羅斯、普魯士以及奧地利對波蘭的三次瓜分。
17世紀1683年,波蘭國王率騎兵擊退了進攻奧地利的土耳其軍隊,保護了歐洲的完整性。
19世紀,拿破崙戰敗後,波蘭的大部分領土屬於俄國沙皇的疆土,但在俄國發生十月革命後,波蘭於1918年11月取得獨立,成立了共和國,史稱波蘭第二共和國。
1918年到二戰前的1938年,波蘭是一個落後的農業國,1938年,工業總產值僅及1913年的98%,若按人口平均計算,工業產量僅為英,法,德,意的五分之一。第二共和國一直持續到1939年。
1939年9月1日,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波蘭的領土被納粹德國和蘇聯兩國同時侵入,9月17日蘇聯紅軍和德國國防軍在布列斯特會師,9月25日蘇德兩軍舉行聯合閱兵式,標誌兩國對波蘭的瓜分佔領。
1941年,蘇德戰爭爆發後,德國納粹佔領了波蘭全境。
1944年夏,蘇聯軍隊攻入波蘭。7月22日,在解放了的盧布林成立了波蘭民族解放委員會。年底,改組為臨時政府,立即得到蘇聯承認。根據雅爾塔會議的協議,波蘭於1945年6月28日組成以盧布林政府為基礎的新政府。
在二戰中,波蘭喪生了600萬人口,70%的工廠和1/3的耕地被毀,華沙成為一片瓦礫。
1948年,波蘭統一工人黨成立,1952年,改國名為波蘭人民共和國,成為一個社會主義國家。
波蘭在冷戰期間,波蘭一直在內外政策上追隨蘇聯。可是經濟發展滯後、社會缺乏民主、國民強烈的反俄心理和西方國家的滲透導致波蘭成為東歐社會主義國家中最動蕩的國家。
1956年,發生波茲南事件,1970年和1980年也發生了兩次大規模的罷工事件。
1980年代波蘭的工人在動亂中形成了東歐第一個獨立的工會——團結工會。工會逐漸取代波蘭統一工人黨,成為一股強大的政治勢力。
1989年8月24日,團結工會顧問馬佐維耶茨基出任總理。1989年12月29日,波蘭議會通過憲法修正案,取消了憲法中關於波蘭統一工人黨在國家中起領導作用的條款。波蘭成為前華沙條約成員國中第一批擺脫共產黨執政的國家,同時也為歐洲的脫蘇、脫共起到了領頭羊的作用。
1990年1月16日,波蘭政府通過政黨法草案,為多黨制奠定了基礎。至此,執政45年的統一工人黨失去了議會的控制權和政府的領導權,史稱第三共和。
1999年波蘭加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2003年6月波蘭舉行全民公決,決定加入歐洲聯盟。
波蘭在2004年5月1日正式加入歐盟,在2007年12月21日成為申根公約會員國。
波蘭世界遺產列表(有連結)
:"文"代表文化遺產,"自"代表自然遺產,"自文"代表雙重遺產- 克拉科夫歷史中心(文,1978年)
- 維利奇卡鹽礦(文,1978年)
- 奧斯威辛集中營(文,1979年)(詳見下文)
- 別洛韋日自然保護區及比亞沃韋扎森林(自,1979年,1992年)
:波蘭的比亞沃韋扎森林(1979年)-白俄羅斯的別洛韋日自然保護區(1992年)(與白俄羅斯共有) - 華沙歷史中心(文,1980年)
- 扎莫希奇古城(文,1992年)
- 馬爾堡的條頓騎士團堡 瑪麗安堡(文,1997年)
- 托倫中世紀古城(文,1997年)
- 卡爾瓦里亞-澤布日多夫斯卡:富風格主義色彩的建築和園林景觀群與朝聖公園(文,1999年)
- 亞沃爾和希維德尼察的和平教堂(文,2001年)
- 小波蘭南部的木結構教堂(文,2003年)
- 馬斯科夫公園及馬扎科夫斯基公園(文,2004年)(與德國共有)
- 弗羅茨瓦夫百年廳(文,2006年)
奧斯威辛集中營
奧斯威辛集中營 (Auschwitz Concentration Camp) 是德國納粹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修建的 1000多座集中營中最大的一座。由於有上百萬人在這裡被德國法西斯殺害,它又被稱為“死亡工廠”。該集中營距波蘭首都華沙300多公里,是波蘭西南部奧斯威辛市(OSWIECIM)附近40多座集中營的總稱。
該集中營是納粹德國陸軍司令希姆萊1940年4月下令建造的,由三十三個集中營組成,全營分為三大區:
奧斯威辛一號:最初的集中營,作為整個奧斯威辛地區集中營的管理中心。在這裡殺害了大約70,000名波蘭知識分子、同性戀者和蘇聯戰俘。德軍服務的軍用經濟企業都位於此。
奧斯威辛二號(比克瑙):這是一個「滅絕營」,其主要任務是在毒氣室進行大規模屠殺,有大約100萬猶太人,75,000波蘭人、同性戀者和19,000吉普賽人在此遇害。此外它也包括幾個較小的集中營:布達的農業營、加悔澤的養禽營、賴斯科的蔬菜營和一些化學實驗室。
奧斯威辛三號(莫諾維茨):IG法本公司的勞動營。亦稱倫納,是建築和生產人造橡膠和汽油的大型企業。它也包括幾個較小的集中營,負責挖煤和生產水泥。
德國法西斯在集中營內設立了用活人進行“醫學試驗”的專門“病房”和實驗室,還建有4個大規模殺人的毒氣“浴室”及儲屍窖和焚屍爐。
1942年1月20日的萬湖會議,落實了「猶太人問題的最後解決方法」以後,納粹德國開始用這些集中營來殺猶太人。在奧斯威辛集中營,被運到的猶太人會經過一個挑選過程。可以做苦工的男性會被送到苦工營,而其他的會被送到毒氣室。被送死的猶太人以為他們是被送到浴室,但是入到浴室的時候,他們才知道浴室的蓮蓬頭只會放出毒氣。其他的集中營只有殺人的任務而沒有苦工營的。
1944年,這裡每天要焚燒約6000具屍體。殘暴的法西斯分子甚至在焚屍前敲掉受害者的金牙,剝下紋身人的皮膚做燈罩,並剪下女人的長髮編織成地毯。
1945年1月27日,蘇聯紅軍攻克了奧斯威辛集中營,當時集中營內的倖存者僅有7000多人,其中包括130名兒童。1947年7月2日,奧斯威辛集中營舊址被辟為殉難者紀念館。
1979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其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以警示世界“要和平,不要戰爭”。為了見證這段歷史。
2005年1月,波蘭奧斯維辛集中營國家博物館歷史學家派珀根據其最新研究結果表示,在奧斯維辛集中營存在的4年多期間,共有130多萬人被關押,其中110多萬人在集中營喪生。有超過百分之九十的受害者是猶太人,其餘的是吉普賽人、波蘭政治敵手、蘇聯戰俘、天主教徒及同性戀者。他們都死於毒氣室或飢餓、醫學試驗、疾病或苦役。
當時歐洲至少有130萬猶太人,其中約110萬人被關押到奧斯維辛集中營。派珀指出,被關押到奧斯維辛集中營的猶太人只有約20萬人登記過,其餘幾乎是一到集中營就被殺害。
部份軍營目前被用來作為研究學者及歷史博物館行政人員的辦公室,他們每天上下班都穿梭於帶刺鐵網及毒氣室之間。過去一間曾為納粹黨衛軍(SS)使用過的房間,牆上仍掛著希特勒的相片,這一切都令人生畏的保留了下來。
預估每年都有約六十萬人次到此造訪、悼念、或回憶過往。大多數的人在此都安靜肅穆的參觀,但即使是這樣的地方,也偶有輕浮的遊客,笑著從那個有著嘲諷標語-「工作才能使你自由(ARBEIT MACHT FREI)」的大門下經過,或是一大群的遊客,嘻笑著排隊觀看屠殺紀錄片。
波蘭首席猶太教長老麥可‧史考特雷奇(Michael Schudrich)說,他常在奧斯威辛集中營看到這樣的行為。「在那兒嬉笑的人們,事實上就等於是希望身處於那樣的環境之中,」他說,「當兩個月或兩年後,這樣的場景在他們的腦中迴盪時,他們就會感到無地自容了。」
對波蘭來說,被德國侵佔了五年,又在共產主義的獨裁統治下四十年,奧斯威辛集中營成了這塊土地上永恆的痛。納粹以次等公民對待波蘭人,將死亡集中營遍佈在他們的土地上,殘殺了近三百萬的非猶太裔波蘭人。將罪惡的陰影籠罩在山川河流之中。
奧斯威辛集中營的建立,成了對抗種族歧視與反猶太主義的道德上的教訓,也同時成為那些尋覓其他深遠意義的強大精神象徵。
奧斯威辛集中營1979年入選世界遺產名單(備考 : 負面遺產)
返回歐洲世界遺產列表
[ 本帖最後由 barying 於 2009-12-9 07:42 編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