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查看: 1397|回覆: 6

四大名著:中國封建社會的四份體驗報告(轉)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2-6-29 21:12:5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李勇 - 生於湖南省新邵縣,畢業于蘭州大學中文系,現為語文出版社圖書部主任。以“十年砍柴”為名著書立説,他的文章在網路上點擊率很高。已出版《閒看水滸——字縫裏的梁山規則與江湖世界》、《皇帝、文臣和太監——明朝政局的“三角戀”》、《晚明七十年》、《閒話紅樓》等著作。

  我們都知道《西遊記》、《三國演義》、《水滸傳》、《紅樓夢》這四本書在中國影響極大,這不僅僅是因為它們的文筆好,人物寫得很傳神,故事情節很曲折,更多的是因為書裏包含著一些文化基因,這些文化基因和我們民族的歷史傳統有莫大的關係。即使在今天,我們在生活中不經意間也會進入四大名著的一些場景:比如説一個女孩多愁善感,人們就會説她是“林妹妹”;如果哪個小孩調皮,他媽媽就會説:“你這個人像孫猴子一樣管不住”。

  四大名著對於大多數人來説,更多的並不是從文學的角度去看它們,而是從中看生存、看社會、看恩怨情仇,從四部小説裏面找自己的位置。所以,今天我想從另一個角度來談談這四部小説。

  《紅樓夢》講的是一個家庭,是講家族的秩序;《三國演義》講的是廟堂之事,講政權高層的權謀;《水滸傳》講了對當時社會不滿意的一些邊緣人物,講的是江湖,我們知道在古代廟堂和江湖總是對應的;《西遊記》講的是中國人想像的彼岸,就是天堂或者是地獄。

  四大名著,把家庭、家族寫了,把廟堂、朝廷寫了,把江湖寫了,把我們想像的天堂和地獄也寫了,這對中國古代社會就有了一個比較全方位的描述。亞裏士多德説過一句話,大意是:詩人比歷史學家更接近真實。就是説,這幾本小説,它的情節可能是虛構的,人物也跟歷史上的人物不一樣,但小説在寫作的時候,它所流露出來的文化的、社會的那些資訊卻特別真實。

  舉個例子:《水滸傳》裏面的英雄好漢被抓到牢房裏,那些老獄友就告訴他們説“你應該給常例錢”,不然會收拾你,害死人還查不出外傷,説得特別詳細。這些絕對不是施耐庵編出來的,晚明的許多史料,都記載了“東林黨”人被抓到牢房裏的遭遇,與我們在《水滸傳》裏看到的一模一樣。

  還有,《西遊記》講的神、佛、鬼怪,是我們想像的天堂也好,地獄也罷,一定就是當時社會的翻版——玉皇大帝就是皇帝,下面什麼太上老君、托塔李天王,就是文武兩班大臣。我們中國人所想像的天堂,一定和但丁《神曲》所想像的天堂不一樣,想像源於生活的視野和經驗,因為生活就在那裏。

  下面,我就具體從這個角度談談四大名著。

  《紅樓夢》——體驗如何在大家族中生存

  社會的細胞是家庭。一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上首先是家庭容納他、培養他,他對社會一切的知識,首先是從家庭學會的,然後才可能走向社會。所以我覺得應該先從《紅樓夢》講起。

  《紅樓夢》這本書,當然可以用魯迅的話説是“革命家看到排滿,流言家看到宮闈密事”等等,就是你怎麼看《紅樓夢》都有不同,橫看成嶺側成峰。因此我看《紅樓夢》,覺得實際上就是看到人如何在傳統社會的大家族中生存。

  中國的宗法社會具有很長的歷史。在長達幾千年的時間裏,對一個人最大的保護是自己的家族,一個人如果在家族裏容不下身的話,他以後就是逆子或強盜,基本上這一生就完蛋了。我在自己的書裏寫過“寶遁黛死——濁世不容自由魂”,就是説,四大名著裏面,最具有“現代性”的一本書是《紅樓夢》。什麼叫“現代性”?現代性不僅僅是飛機大炮,我覺得現代性一個最重要的特點是要有人道主義的關懷,就是要對普通人的命運有大悲憫,要尊重普通人的尊嚴和自由。

  《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這三部書,雖然故事非常好,但是對人是不重視的。人命在這三部小説裏好像就是草芥,説殺就殺。而在《紅樓夢》裏,曹雪芹把所有的人物都當成一個人來寫。寶玉和黛玉作為《紅樓夢》中的男一號和女一號,我覺得他們的相愛,最重要的是他們兩個人的人格都是獨立的。在他們眼裏,人只有可愛不可愛之分,討厭不討厭之分,沒有有價值沒價值、該不該巴結之分。所以你看寶玉,對賈雨村那樣的進士、地方官,不喜歡就是不喜歡。黛玉也一樣:教香菱學作詩,寶釵覺得香菱只是他哥哥搶來的一個妾,就説:“我沒有時間教你作詩。”於是香菱找到了黛玉,黛玉就一首一首替她改。為什麼黛玉可愛?就是她真。

  然而,在《紅樓夢》描寫的那個時代,無論寶黛的內心是多麼的獨立,精神上是何等的自由,他們在現實生活中,要麼依附官府,要麼依附家族。寶玉痛恨八股取士,痛恨官場的齷齪,嚮往純潔自在的生活。然而,他優渥的生活卻須臾離不開他所痛恨的東西。賈府一旦喪失了寶玉、黛玉他們所不喜歡的權力,倆人就沒有生存的土壤。這對寶黛來説是一個莫大的悖論。

  在《紅樓夢》裏面,除了這兩個主子以外,還有一些奴才,比如説焦大、襲人、晴雯、鴛鴦等等。其實曹雪芹是以大同情的筆墨寫這些人的,他筆下沒有一個壞人,包括大家不喜歡的襲人,其實襲人不得不這樣生存,下面我分別介紹一下。

  我先講兩個傻奴才的悲哀,一個是對賈府的祖先有救命之恩的焦大,另一個是賈寶玉的奶媽李嬤嬤。

  焦大在賈府中是功勞最大、資格最老的一個奴才,多次跟隨主子出去打仗,在死人堆裏把主人背出來,自己挨著餓偷東西給主子吃,剩下的半碗水都給主人喝了,自己靠喝馬尿解渴。這些功勞連榮國公的子孫都承認,可以説沒有焦大就沒有賈府的繁榮。然而這個賈府第一號義仆年老以後,成了賈府主子十分討厭的人,他的結局最慘,連一些大丫鬟也比不上。這個焦大招人討厭的最大原因就是居功自傲。按理説,救命之恩高於一切,沒有焦大救了賈家太爺,就沒有賈家的富貴。我們看焦大作為一個奴僕,他盯著老主子掙來的這份家業,卻搞不明白,還以為這份家業他也有份,所以他看到子孫敗家子在糟踐老主人的家業時,就等於在糟蹋自己的,所以他就指責新主子,最後因酒後失言被捆起來灌了一嘴馬糞。

  所以我説,作為奴才的焦大雖有救主之功勞,卻不明白奴才的本分,不通曉做奴才的奧妙。奴才不管功勞多大,他依然是奴才,什麼時候都得兢兢業業不能忘本。奴才得意之時,便是引火燒身之日。焦大總是動不動就想去家廟裏對國公爺的牌位痛哭,拿死人壓活人,這是新主子最煩的。焦大認為他有資格去哭廟,但是他始終沒有明白一個道理,奴才對主子犧牲再多,出力再大,在主子看來都是應該的,主仆名分是不能改變的。在大局未定,大業未成之時,主子對得力的僕人也許特別好,一旦江山打下了,這份基業有了,當奴才的如果整天像焦大那樣,那肯定不會有好下場。

  在《紅樓夢》裏,寶玉那個奶媽李嬤嬤也是這樣。賈府裏頭那些人,包括王熙鳳都對她客客氣氣,原因是寶玉小時候吃她的奶,寶玉將來可能會成為這個家族的繼承人。寶玉長大以後,奶媽已經沒有價值了,可李嬤嬤還以為自己了不起,對寶玉身邊那些丫鬟挑三挑四,還想跟那些小丫鬟們爭寵,確實是太傻了。

  跟焦大、李嬤嬤相比,賴大家的就很懂得此中的道理。她的孫子後來被保舉當了一個知縣,但她教訓孫子説,雖説你是個官,但你一落娘胎就是主子的奴才,主子恩典現在你當了一個官,不要忘記老祖宗的恩。賴大家的就能看清自己的身份,一直保持低調。在滿清近三百年的歷史中,有很多人原來是奴才,後來主子讓他出來當官,有的甚至當上總督了。但是,他跟他以前那個主子的主仆關係仍然是延續的。

  另外一個就是賈璉的奶媽趙嬤嬤,她也聰明。因為有蓋大觀園的工程,她向鳳姐給自己的兩個兒子求事做。然而她就特別低調,王熙鳳要她吃酒,要她在炕上坐,因為她是賈璉的奶媽,但她就是不肯坐,平兒在炕外面設了一個腳踏,她就在那上面坐了。你看她跟寶玉的奶媽完全不一樣,她知道現在自己人也老了,是求人辦事。最後鳳姐覺得這個人真會來事,又給自己的丈夫當過奶媽,就把一部分工程分給了她的兩個兒子。

  我們再比較襲人和晴雯,就更典型了。襲人在《紅樓夢》的家奴中,無疑是最成功的,不但主子寶玉一天也離不開她,而且得到了賈母、王夫人,還有半個主子的寶釵——三代主子的青睞。襲人成功最大的奧妙是她明白自己的奴才身份,無論辦事説話都守本分,這種強烈的角色意識,讓她以弱搏強,以下馭上,以賤謀貴,該體貼的時候就體貼,該賢惠的時候就賢惠,該以退為進的時候就以退為進,該豁出去的時候就豁出去。

  襲人顯然是一個“投資”高手,她博得了王夫人的歡心。母親對兒子娶妻納妾是有決定作用的,所以她第一個要博得王夫人的歡心,讓王夫人覺得她可靠,兒子和她不可能變壞。第二個,她要想辦法讓寶釵理解並欣賞。因為她知道自己肯定是當姨娘的,那麼誰當大太太,對於這個姨娘來説太重要了。所以,她就一直跟寶釵做工作。因為妻妾相處是非常困難的。黛玉壓根兒就瞧不起襲人的奴性和媚性,襲人也知道如果黛玉成了寶玉太太,第一姨娘的位置肯定是紫鵑的,寶玉對紫鵑都説了,引用《西廂記》的一句戲文“若共你多情小姐同鴛帳,怎舍得疊被鋪床。”所以襲人只能把寶押在寶釵身上。襲人除了心細,有“風險意識”,還不斷地關注“投資對象”的變化,以保自己的利益不受損。最精彩的一幕,就是説她回家了,然後説她哥哥要來給她贖身了。這個時候黛玉跟寶玉的感情正好,她作為一個丫鬟來説也很擔心,所以弄得寶玉傻乎乎地回去勸她;勸她以後,她就給寶玉三個條件,並説,你若依了,便拿八人轎也抬不出我來,這是假意要贖身,真心試探,目的是控制寶玉。這是奴才控制主人的一個經典。

  和襲人相比,和她一起服侍寶玉的晴雯就很失敗。曹雪芹對晴雯的判詞是:“心比天高,生為下賤。風流靈巧招人怨。”風流靈巧不是毛病,晴雯的毛病就是不能正確地認識自己的位置,和其她的丫鬟比,晴雯是奴性少了一點,或者説幾乎沒有。她心中也暗戀著寶玉,但是她對寶玉的愛,基本上是一種男女平等的愛,而寶玉對她的愛基本上也是這樣。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從古到今,丫鬟和少主子平等的愛都是悲劇。我們看第三十一回晴雯撕扇子,她是真的。寶玉讓她撕她就撕了,撕完以後説:我也乏了,明兒再撕吧。寶玉看晴雯很可愛,因為寶玉確實也很喜歡她,對她的情誼也是率真的。這一幕把一個丫鬟和一個主子之間那點超越等級的情意表現得淋漓盡致。但是這種情意、這種愛情,在賈府那種等級森嚴的家族裏,只是曇花一現,而且馬上就種下了悲劇的種子。後來王夫人驅趕晴雯,理由是魅惑寶玉。其實大家都知道,要説魅惑肯定是襲人了,晴雯跟寶玉沒有發生那種關係,可襲人跟寶玉發生了。但是為什麼王夫人對襲人那麼好,而容不下晴雯呢?就是對一個少主子來説,有多少妻妾不重要,關鍵是要有規矩,大老婆像大老婆,小老婆像小老婆,丫鬟像丫鬟,主子像主子。王夫人覺得晴雯不守規矩,不像一個奴才,所以一定要把她趕出去。

  下面我分析一下鴛鴦。鴛鴦是賈府最高領導人的“私人秘書”,賈母所有的私人事務都是鴛鴦打理,包括賈母私人財産的鑰匙都在她那兒。可見鴛鴦在整個丫鬟群中,地位是很高的,連王熙鳳都要巴結她。但即使這樣,她也躲不過政治鬥爭的漩渦:榮府的大老爺賈赦要娶她當姨娘,赦老爺好色,但我認為他要娶鴛鴦貪圖的不是美色,而是藉以控制賈母、控制賈母的鑰匙。這個時候鴛鴦很難受,不要説她本人不喜歡賈赦,即使她心甘情願地給賈赦做姨娘,日子照樣不會好過。為什麼呢?因為第一,她會得罪賈母,甚至會失去賈母的信任。第二,她會得罪王夫人和王熙鳳。這樣,你説她在賈府還能呆嗎?賈母知道她自己的兒子打鴛鴦的主意,於是大怒地説:“我統共剩了這麼一個可靠的人,你們還要來算計。你們原來都是哄我的,外頭孝敬,暗地來盤算我。”賈母一點也不糊塗,她就知道大兒子要鴛鴦的真實意圖。

  這個時候,鴛鴦處在一個非常尷尬的位置,她絕對不能嫁給賈赦,但是不嫁的隱患又很大。因為她的主子賈母春秋已高,沒幾年活頭了。所以,鴛鴦在賈母死後只好自殺殉葬。她要不死,反正賈赦會治她的,她這樣死了也成全了自己的名聲,然後變成了好像是一個什麼孫女,給她一個名分。你看,作為賈母的“私人秘書”這麼得寵的一個丫鬟,她也是很悲哀的。

  其實在《紅樓夢》裏面,真正的主子從來就沒有出現過,那就是那個皇帝。你看賈府那麼厲害,當宮中有太監傳旨的時候,一家人坐臥不安,後來得知是喜事,是娘娘要回來省親了,一家人心裏的石頭才算落了地。大家想一想,其實賈府對皇帝的心態,就像襲人、鴛鴦這些丫鬟對他們的心態一樣。所以我看《紅樓夢》,就是這樣的悲哀。

  《水滸傳》——人在江湖的生存規則

  接下來講《水滸傳》,看他們如何在江湖上生存。

  我在幾年前曾經提出這樣一種觀點,就是“對梁山説聲再見”。因為我當時覺得,中國幾千年的權力更替也好,或者是朝廷解決爭議也好,總是李逵的板斧原則——看誰的拳頭硬。我説我們應該告別這種原則,否則即使像宋江成功了,到了東京,當了皇帝,你説他會比宋徽宗強嗎?不過就是換了一個王朝。

  最開始的時候,江湖是一個比較渾沌的狀態,就是次序還沒有排,就跟我們看電影《古惑仔》一樣,剛開始初出江湖的時候,大家都在街上打,爭地盤。到一定的時候,這個江湖秩序就會逐漸穩定了。所以在《水滸傳》的前期,基本上屬於這種比較渾沌的狀態,還沒有排座次,將來誰是老大都不知道,晁蓋也好,宋江也好,到了最後基本上就定了。定了以後,就能看出梁山這個山裏面分了很多幫派。

  我們看梁山排座次以後,宋江整天想招安。然後武松説:“今日也招安,明日也招安。冷了兄弟們的心。”魯智深也説:“至今滿朝文武,多是姦邪。”還説:“招安不濟事!便拜辭了。”李逵也跟著喊:“招安、招安,招一個鳥安。”這三個人都對既定政策有看法。這個時候誰受處罰?宋江只抓住李逵,説要把他殺掉。然後大夥兒就求情,然後就放了李逵。實際上我們能看出來,這三個人裏面,真正的親信肯定是李逵。李逵是家奴,是宋江從江州脫險帶出來的親信,反對自己的招安大計,他很傷心。而且對家奴怎麼呵斥也不為過,還能起到敲山震虎的作用,給其他反對招安的人看。宋江也知道兄弟們會替李逵求情,無非就是給大家看看。那麼對其他的人,像武松、魯達,這是二龍山的頭領,宋江就不能像對待李逵那樣了。

  梁山的權力構架,基本上是“一大加四小”:

  “一大”就是原來的梁山人馬;“四小”指的是二龍山、桃花山、白虎山、少華山四路人馬。在這個“一大”裏頭還可以細分:一撥,是生辰綱派,就是晁蓋智取生辰綱的時候帶著的那些人,像赤髮鬼劉唐、吳用等等。這些人在晁蓋死後馬上就成了宋江的人。但其中劉唐、阮氏兄弟卻沒有得到重用。另一撥,是宋江從江州帶來的人馬,那才是他真正的人馬,全部重用。其中最好的:一個保鏢兼殺手——李逵;另外一個是他的特務頭子戴宗,經常給他蒐集情報;還有一個是他的公關先生燕青;再有是他自己的弟弟宋青,管酒席——實際上管財政。這些人是宋江的嫡系。另外還有一撥,就是原來的寨主王倫手下的那些人,宋萬、杜遷、朱貴,基本被邊緣化了。梁山基本的權力構架就是這樣。

  後來梁山好漢排座次,宋江的嫡系基本上都進了三十六天罡,當然其中也包括盧俊義、花榮、林沖這些確實有本事的人。而其他那些別的山寨來的人,除非武松、魯智深這樣在江湖上特別有影響的,都排在了七十二地煞中。這説明,江湖上的規制和朝廷也是一樣的。

  下面我再講“幾人是乾淨的,幾人是安全的。”

  《水滸傳》裏的強盜幹的是殺人放火的營生,一個人生沒有污點的人是不能加入強盜一夥的。所以林沖雪夜上梁山,王倫就要他殺一個人來做“投名狀”。林沖在入梁山之前也殺了陸虞侯、富安,但這是報仇,對他來説在道德上、人格上還是乾淨的。後來林沖去殺人,碰到楊志沒殺成,所以他依舊是乾淨的。我們看梁山上這些人,只有兩個人最終是乾淨的,一個是林沖,一個是魯達,他們殺了很多人,但沒有無辜者。這兩個人也是兩個孤獨者,在梁山上也沒有什麼幫派。可見,乾淨的人在江湖上是何等的鳳毛麟角。江湖上的人是這樣,官府的人呢?也一樣。

  在封建時代的官府裏,幾乎是沒有什麼官員是乾淨的。比如説一個地方上的官員,有一個人不想要錢,那你就是另類,你就是大家的敵人。大家全都拿錢,沒有人是乾淨的,就意味著沒人是安全的。那麼在官場上,你就必須把你所有的安全,寄託在對上司的效忠,寄託在跟對主子上。如果你跟對了主子,你那些不乾淨的東西就沒有人追究。如果沒有跟對,你那些不乾淨的東西,就會在政治鬥爭中被查處。所以沒有人是乾淨的,沒有人是安全的,這是整個封建社會的悲哀。

  下面我再講講三個生意人的命運。這三個人是誰呢?一個是鄭屠,這相當於一個屠宰公司的“總經理”;一個是西門慶,相當於藥品公司的“總經理”;還有一個是盧俊義,他是一個殷實的大商人。這三個生意人都沒有得到善終。

  在宋代,商品經濟已經比較繁榮,這在《東京夢華錄》裏就有記載。但是中國始終沒有發育出資本主義,為什麼?資本主義的發育最重要的其實不是商品流通多麼活躍,商品交易量多麼大,而是跟資本主義相匹配的金融法律制度和一些交易規則。在《水滸傳》所展現出的歷史中,哪怕一個人的買賣做得再大,也必須要跟官府保持親密關係,否則得罪了官府就完蛋了。

  鄭屠是一個“小老闆”,在當地有點錢,然後就霸佔了金翠蓮,這個時候魯達幾拳就把他打死了。但是我們仔細讀書,發現魯達打鄭屠,固然有霸佔金翠蓮的原因,但其中還有另一個原因,就是鄭屠不應該説自己是鎮關西,魯達説:“俺只道哪個鄭大官人,原來是一個殺豬的鄭屠。你這個腌臢奴才,投托著俺小种經略相公門下做個肉鋪戶,卻原來使你這等欺負人!”還説:“經略相公做到了關西五路廉訪使,也不枉了叫做鎮關西。”這個意思就是説,做官的都不敢叫鎮關西,你一個做買賣的,有了錢就敢叫“鎮關西”?這實際上説明那個時候,是完全的官本位。商人再有錢,也是士農工商中最末等的。你自稱鎮關西,是僭越,挑戰了官府權威。雖然魯達實際上也只是一個下層軍官,但他的想法就是這樣。

  西門慶也是這樣。西門慶的出身不比鄭屠好,但是他更有錢。他害死了武大,跟潘金蓮媾和在一起。這個時候,他最擔心的是什麼呢?是武松。武松是都頭,就相當於當地的刑警大隊長。這個時候西門慶只有投靠更大的官場勢力,才能對付得了武松。當然,最後西門慶也難逃被殺的命運。

  和鄭屠、西門慶相比,盧俊義不但富甲一方,而且為人仁義,自然不願意去梁山落草為寇。最後是宋江設計騙盧俊義上了梁山。但是梁山設計,官府為什麼能夠中計,要害盧俊義呢?原因有以下幾點:

  第一,盧俊義平時心高氣傲,根本不把地方官放在眼裏,不去請安,也不去送禮。

  第二,梁中書又覬覦盧俊義家的財産,所以當盧俊義的僕人李固要陷害自己主人的時候,只要送上重禮,他就肯幫自己分盧家的財産。

  第三,是宋王朝的專制政權神經過敏,將一切有可能的人都視為敵人。一看盧俊義跟梁山通過信,手下還有燕青那樣的人,而且他本人的拳腳武藝又很好,所以他肯定居心叵測。盧俊義就這樣被生生地逼成敵人了。

  最後我再講講黃文炳之死的警示。

  我們大家很討厭黃文炳,他是犯過錯誤的進士,想起復,所以看到宋江題反詩,就找到了蔡京的兒子蔡九去報告。犯案後,宋江裝瘋,被黃文炳識破。梁山好漢要救宋江,派人倣照蔡京給自己的兒子寫信,這條計策也是讓黃文炳給看透的。就是黃文炳這麼一個人,他忠於王朝,可是最後卻被剮了。這是一個警示,就是説當一個王朝亂到快崩潰的時候,它已經沒有能力保護他的忠臣,這是最可怕的,也是最可悲的。其實黃文炳不但能幹,而且忠於這個朝廷,他想再做官,這是人之常情。黃文炳的警示,就是當社會不公平到一定程度的時候,這個朝廷快要被淘汰的時候,還有一些是沒有被淘汰的,即像黃文炳這樣的人,他想給朝廷做事,風險本來就很大——可能面臨著反對勢力的報復,可是朝廷仍然不能保護他。所以,我説大宋走到這個時候已經走到盡頭了。

  《三國演義》——廟堂上的權謀

  《三國演義》比《水滸傳》又高一個層次了,它所講的是那些政治人物是如何搞權謀的。這裡我想先説的一個題目是“桃園三結義留下的隱患”。

  桃園三結義的時候,劉備賣草鞋,關羽賣棗,張飛殺豬,三個人根據年齡大小就排了大哥、二哥、三哥。後來大哥劉備在成都建立了蜀漢小朝廷,如果有朝一日,真的是北伐中原成功了,劉備成了統一天下的皇帝,那麼這個時候關羽和張飛怎麼辦?在《三國演義》這部書中,關羽和張飛一直沒有從兄弟轉到君臣,這其實是在中國歷史上一直有的一種隱患。這就好比幾個人合夥做買賣,剛開始的時候是大家的股本——桃園三結義時劉備要沒有關羽、張飛的力量,他就完蛋了。兄弟合夥做買賣,推舉年長、有經驗的人當總經理。但是,當真的把公司建立起來了——北伐中原成功了,就意味著這個江山是劉家的了,這之後關羽和張飛最多只能封王——就是高級打工仔,合夥公司一下子變成了獨家公司,這個時候怎麼辦?

  這個時候那就只能把關、張飛這些原來合夥的老兄弟殺掉——明朝就是這麼做的。但是在《三國演義》裏並沒有寫到這些,因為劉備北伐還沒有成功,就死在白帝城了。他的兩位兄弟死得更早,況且偏安西南一隅的時候,時時有吳和魏的威脅,所以兄弟三人還是同心協力的。關羽和張飛始終沒有把劉備當皇帝、當主子,而是當成自己當年結義的哥哥,所以我説這只是個隱患,不過歷史到這裡就結束了。

  第二個題目我想講一下諸葛亮的等待和無奈。諸葛亮自己曾經説過“不求聞達于諸侯,茍全姓名于亂世”這樣的話。可是實際上諸葛亮真的不想出世做官嗎?如果他不想做官,為什麼會到南陽隱居?南陽這個地方正好是東西南北交界的要衝之地。如果諸葛亮真要隱居,為什麼不找一個真正偏僻的地方呢?三國時期的南陽一帶包括現在湖北的襄陽和河南的南陽,是湖北、河南交界之地,也就是往西進巴蜀,往東下長江,往北走中原,往南去兩湖的軍事要地。諸葛亮在這個地方隱居,其實更像是在這裡等待,等待賞識自己的“老闆”。那麼,為什麼最後是實力最弱的劉備挑中了諸葛亮,而諸葛亮也只好跟隨沒有什麼資本的劉備去打天下呢?

  在東漢末期,社會上選拔人才主要看的是家世。諸葛亮的家世並不顯赫,世代沒有做過大官,所以有實力的勢力是不會特別關注他的,諸葛亮再有才能也進不了洛陽、許昌、河北那些人的視野,如袁紹、曹操等。其實當時中國大多數的世家才子都投奔了洛陽和許昌這樣的地方。那麼偏安東南那一帶的孫權呢?他所用的多是江東本地的人才,也沒有把諸葛亮這樣的外來戶納入視野。因此,當時能重用諸葛亮的,就只有一個居無定所,被別人趕得到處跑的劉備了。而諸葛亮,也只能忠心耿耿地為劉備服務。

  三顧茅廬以後,諸葛亮成了劉備的軍師,對他而言最無奈的是什麼呢?我剛才已經説了,就是他要面對的三個主子——必須考慮到劉備兩位結義兄弟的態度。關羽和張飛從開始就不信服諸葛亮,因為他們最早和劉備一起打江山,現在一下子出來一個諸葛亮,什麼事都歸他管,我們哥兒倆倒什麼事都沒有了。所以後來入蜀,派關羽把守荊州,實際上就是這個道理。因為如果讓關羽呆在成都,他肯定是覺得我的資格老,諸葛亮很難像對待其他官員那樣對待當年跟劉備一起創業的關羽和張飛,這肯定是當時他最大的無奈和苦惱。後來關羽和張飛死去,這其實對整個蜀國來説,尤其對諸葛亮來説是一件好事。因為到後期,關羽和張飛無論對劉備還是對諸葛亮,作用都不是特別大了。打個比方,諸葛亮就好像是現在公司用高薪請來的一個職業經理人,他必須將一個家族公司改造成正常的公司,這就必須克服原來家族公司的許多弊病,原來的家族公司是一個鬆懈的公司,所有權和經營權混同,不但董事長常常干涉具體經營,另外幾個股東也會指手畫腳,亂出主意,你還沒有辦法阻攔。所以我説,諸葛亮的無奈實際上是對關羽、張飛這種和老闆一起創業的元老的無奈。

  我想説的第三個題目,就是曹操為什麼要把帝業交給兒子來完成。

  建立自家的王朝是曹操經營一輩子最重要的目標,但實際上到他的兒子曹丕手上才實現了這個目標。曹操自己是不會、也不敢稱帝的,因為他説過“不是我,不知幾人稱孤幾人道寡”這樣的話。道理就在此處:曹操和其他地方軍閥進行戰爭,都是“挾天子以令諸侯”,他控制了天子,打著忠於漢室的幌子去打仗,奪取自己的利益。如果曹操稱帝,那他前幾十年所做的事情,其合法性、道義合法性就全都不存在了。這就跟王莽一樣。王莽原來做西漢的官員,業績和名聲特別好,可他一旦篡漢稱帝,就立刻完蛋了。所以説,一代人只能做一代人的事業,曹操也想當皇帝,但又知道只有到他兒子的身上才不再有稱帝的包袱,而他身上始終會有一個歷史遺留的尾巴,他進行戰爭的道義合法性在於“替皇帝打仗”,否則他的戰爭就沒有這個合法性了。所以曹操要把帝業交給兒子完成。

  《西遊記》——國人想像的彼岸

  我主要講一下孫悟空的歸化之路與緊箍咒。

  緊箍咒大家都知道,唐僧念緊箍咒控制孫悟空的行為。緊箍咒是什麼呢?實際上我理解就是封建社會的一種體制秩序。這種體制秩序看起來好像無形,但實際上無處不在。孫悟空剛出世時鬧天宮、鬧地宮、鬧龍宮,無所不能,但後來卻越來越不行了,一個小毛賊,一個小妖怪都打不掉。導致孫悟空武力衰減的根本原因,我覺得就是他歸化了那個封建社會體制秩序。

  孫悟空剛從石頭裏蹦出來的時候,無君無父,誰都敢打,本事也很高強。儘管那麼有本事,孫悟空實際上重視的還是封建社會體制對他的認可。他在花果山當著美猴王,那些妖魔鬼怪認可他,可以跟牛魔王整天喝酒,但是他不過癮,一定要向玉皇大帝討個説法。玉皇大帝讓他當個弼馬溫,他嫌官職太低。然後玉皇大帝給他個齊天大聖頭銜,看似很高,但是開蟠桃會的時候,這個也邀請了,那個也邀請了,獨獨沒邀請齊天大聖,這就意味著孫悟空在這個權力場上的實際地位,連國宴最偏的座位都坐不了,所以他要造反。孫悟空造反不成被壓到了山下面,後來唐僧救他,要孫悟空戴罪立功,這個時候他就逐漸地進入了體制秩序,而且他的歸化之路是一點一點漸進的。開始的時候他還有野性,動不動就不聽師父的,因為他師父很窩囊,但後來隨著師傅不斷念緊箍咒,孫悟空也越來越老實了。

  這裡還有一個有意思的問題,就是在西天取經的小團隊裏,為什麼讓唐僧當隊長呢?唐僧的四個徒弟,包括白龍馬在內,哪個都比他本領高,為什麼卻只能幹活呢?讓悟空一個人去取經不行嗎?這原因其實一點兒也不複雜。

  首先取經是一項觀音菩薩交給的任務,那麼她一定要找一個整個佛界和大唐王朝都信任的人。唐僧作為李世民的禦弟,他父親又是去赴任知府的路上被強盜害死的,唐僧是封建社會體制秩序內部的人,肯定要當取經團的隊長。其他的人,悟空也好,八戒也好,沙僧、白龍馬也好,都是犯過錯誤的人,只能給他幹活。開始悟空不服氣,後來一點一點明白過來了,三打白骨精,那是師徒第一次大衝突,到後來,他認清自己的位子了,越來越乖順。

  在取經路上,孫悟空剛開始的時候見到妖怪就打。到後來他明白了,那個妖怪不管做多大的惡事,首先要了解一下背景,原來是幹嘛的。碰到的妖怪是太上老君的童子,孫悟空就去找太上老君,於是太上老君就把殺人放火的妖怪弄走了;碰到的妖怪是文殊菩薩的坐騎,悟空想打殺的時候,文殊菩薩也會趕過來説:“悟空留情。”所以後來孫悟空越來越不敢打了。

  其中最經典的例子就是“無底洞”。無底洞那個老鼠精誘惑唐僧,孫悟空開始想打死這個妖怪為民除害。但是他在無底洞看到一個牌位,寫著什麼“義父托塔李天王之位,義兄哪吒之位”。當年孫悟空跟李天王交情很深,這事可不能馬虎。然後孫悟空就飛到天上去問。這個李天王也是貴人多忘事,記不得有這麼個乾女兒了,還是兒子哪吒提醒説,是有這麼個乾女兒,何時何地,是怎麼回事。李天王記起來後,為了面子,隨便説兩句話,孫悟空就放掉了那個妖怪。這個時候,孫悟空已經完全成了一個在官場遊刃有餘的官僚,所以最後他修成正果——成了鬥戰聖佛。孫悟空已經徹底歸化了那套體制秩序,這才叫修成正果。

  結語——四大名著體現的是中國傳統封建社會的秩序

  我看四大名著,講家族、家庭,講江湖,講廟堂,講人們想像的那個天堂,實際上我覺得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是權利因權力而不同,就是Rights因Power的差異而有差異。權力越大,特權越多。長幼尊卑、強弱之間一定要有差別。傳統中國理想的社會秩序就是各安其分,構成一種人與人之間不平等的和諧。這個“和諧”跟我們現在社會、文明社會、法制社會的和諧不一樣,我們現在講的和諧是基本權利一樣,但是古代中國不是這樣,當時的社會你有什麼樣的權力,什麼樣的官位,才享受什麼樣的權利。

  所以,我看這四部小説講的是中國社會的傳統。小時候讀《水滸傳》,印象最深的是梁山好漢排座次,這是中國封建社會最重要的特質,因為封建社會禮法至上,等級必須分明。這個特點在《西遊記》裏也很突出。後來讀《金剛經》的時候,我就突然想起來,佛教到了中國必須變革。佛祖給眾弟子講《金剛經》之前的時候,是“入舍衛大城乞食”,就是自己去化緣,自己把缽洗凈,然後敷座而坐,開始跟大家講法。在《西遊記》裏面,我們什麼時候看到唐僧自己去化緣了?他只要身邊有一個徒弟,就説:“徒兒,師傅餓了,你去化緣吧。”中國的傳統就是“有事,弟子服其勞”。而在最初的佛教裏,老師和學生僅僅是傳授知識的關係而已,老師的事自己做,並沒有差遣學生的權力。但到了《西遊記》中,取經團隊唐僧就是領導,最後取得真經,也是按這個團隊的級別來封官職的:凈壇使者給八戒,八戒還不幹,聽説是吃貢品的美差,他才接受了;唐僧是師父,他所受封的旃檀公德佛級別最高。

  《三國演義》也是這樣,開始的時候天下局勢是那麼無序,但是它是朝著有序的方向變化的,最終三個王朝變成一個王朝,聽一個人的話,然後宰相、將軍這樣分下來,各州刺史、各知縣(縣令)一層壓一層,這就叫秩序。

  《紅樓夢》也是這樣的,像晴雯那樣的人,她不聽話,不把自己當奴才,那肯定沒有好結果。賈環是庶出,他就沒有像大老婆生的孩子那麼有權力。探春再聰明,“才自精明志自高,生於末世運偏消”,因為她是小老婆生的,才為她嘆惜。

  往往説最反對秩序的是江湖。但是江湖反對現有秩序的目的還是要建立一套秩序,那一套秩序跟前面沒有什麼本質上的區別,還是一種各安其分,人與人之間不平等的和諧。宋江當了老大後,就要把那一百零八將的座位,一個都不含糊地從上到下排下來。

登入後,內容更豐富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註冊

×
 樓主| 發表於 2012-6-29 21:18:17 | 顯示全部樓層
另類的解讀四大名著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2-6-29 21:31:18 | 顯示全部樓層
國內好多專門對四大名著的評論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2-6-29 21:36:18 |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2-6-29 23:03:01 | 顯示全部樓層
雖然唔熟悉四大名著, 但係見到文章內的解讀有一定程度的獨到見解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2-6-30 10:44:35 | 顯示全部樓層
Kick Off 發表於 2012-6-29 21:12
李勇 - 生於湖南省新邵縣,畢業于蘭州大學中文系,現為語文出版社圖書部主任。以“十年砍柴”為名著書立説 ...

精彩!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2-6-30 17:32:21 | 顯示全部樓層
Kick Off 發表於 2012-6-29 21:12
李勇 - 生於湖南省新邵縣,畢業于蘭州大學中文系,現為語文出版社圖書部主任。以“十年砍柴”為名著書立説 ...

對四大名著的解讀好像是面鏡子,即剖釋了名著的某一面,又反映了解讀者的內心思想.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聯絡我們|141華人社區

GMT+8, 2024-11-22 11:07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