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查看: 765|回覆: 6

李廣無功緣數奇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2-6-8 16:48:5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01300000157105121161573683946.jpg

西漢一代名將李廣英勇善戰,才略過人,年輕時就以戰功受到文帝的賞識。文帝曾對他說:「惜乎,子不遇時!如令子當高帝時,萬戶侯豈足道哉!」(可惜你生不逢時,假使生在高祖帝打天下的時候,就是做個萬戶侯,也當不在話下。)

從文帝十四年(西元前166年)從軍,到武帝元狩四年(西元前119年)悲憤自殺,47年間,與匈奴大小七十餘戰,名揚塞外,當時有:「李廣才氣,天下無雙,自負其能,數與虜敵戰,恐亡之。」的威望,匈奴望風而逃,稱之為"漢飛將軍"。漢代以降,李廣的故事經司馬遷《史記·李將軍列傳》的描述,膾炙人口,深入人心,李廣也因此成為一位傳奇人物。武帝時代,是開疆拓土、以封侯賜爵重獎軍功的年代,以軍功賜封侯爵者甚眾。李廣族弟李蔡與李廣共事漢文帝為中郎,景帝時與李廣一同抗擊匈奴,封樂安侯,官至丞相。二人同出身,同做官,同立戰功,但"李蔡"為人在下中,人品、才能、名聲遠遠不及李廣,官名、爵位卻反在李廣之上。甚至李廣的部屬軍吏、士兵也有不少以軍功取侯。偏偏李廣本人馳騁疆場40餘年,戎馬一生,歷文、景、武帝三朝,一直難以封侯,最後還死於非命,其原因何在?千百年來,人們提出種種看法。但時至今日,尚無定論。
  
歷史上最普遍的說法是"數奇",即李廣命該如此,命中註定不當封侯。李廣自己也曾感慨萬千,"豈吾相不當侯邪?且固命也?"在元狩四年漢軍主動出擊匈雙的戰鬥中,武帝與大將軍衛青都認為李廣年老,又運氣不濟,有意不讓李廣與匈奴單于對敵。臨陣把李廣由主力先鋒改為輔助的東路軍。這做法不僅使李廣失去立功的大好機會,在沒嚮導的情況下李廣在途中迷了路,未能如期和大軍會合,反落得個貽誤軍機的罪名,李廣悲憤無已,引刀自刎。

也有人把李廣"殺已降"和"殺霸陵尉"作為"李廣難封"的原因。望氣先生王朔聽李廣說他曾殺過八百投降的羌人,就對他說:"禍莫大於殺已降,此乃將軍所以不得侯者也。"這種看法以善惡報應論為基礎,過多地蒙上一層唯心論色彩。李廣曾因兵敗而被貶為庶人,有一夜晚路過霸陵,霸陵尉按照規定不給放行,李廣隨從前往說情,稱:"這是前任的李將軍。"尉官適逢酒醉,回答道:"當今的將軍尚且不能夜行,何況前任將軍!"李廣對此耿耿於懷,當他復職擔任右北平太守時,「廣即請霸陵尉與俱,至軍而斬之。」,報了私仇。殺霸陵尉,多少說明李廣無容人之量,所以明朝人董份認為:"李廣不能忘一尉之小憾,乃知功名不成,非特殺降也,亦淺中少大度耳,其不侯故宜。"這說明因私忘公,李廣亦非完人,當中有客觀因素。

還有人把李廣不得封侯說成是"治軍不嚴"、軍隊常敗的緣故。對於這些評論,古人就有過異議。所謂"治軍不嚴",是與李廣同時代的一位將軍程不識治軍整嚴相對而言的。李廣領兵作戰不講"軍陣",停宿駐留不擊刁斗,幕府中表冊文書也大多省約,但他對作戰還是十分謹慎和內行的。《史記》中司馬遷稱讚他"勇於當敵,仁愛士卒,號令不煩,師徒向之",認為他與程不識一樣是"名將"。南宋葉適也稱李廣用兵為他人所不及,而清代王夫之則稱"治軍非一術",程不識是"守兵之將",李廣是"攻兵之將",不可一概而論。至於"常敗將軍"也是說不通的。李廣雖打了幾次敗仗,但其一生治軍打仗畢竟是勝多敗少,不然何以會獲得"飛將軍"稱號而使匈奴聞風喪膽?
  
有的學者認為,李廣在戰場上是巨人,但官場上卻是侏儒,其政治上幼稚的表現是沒有敏銳的洞察力,他在平定"七國之亂"中接受梁孝王將軍印就是一例。李廣早年隨從太尉周亞夫平定吳楚七國之軍,立有戰功,這本來可以作為日後封侯的條件,但由於他私下接受梁孝王所授的將軍印,所以不得封賞。當時諸王勢力危及皇權,李廣身為朝廷軍人,不辨形勢,接受諸王號令,無疑犯了朝廷的大忌,漢景帝豈能重用梁孝王拉攏的軍人?也有學者指出,當時國家賞罰不合理,尤其是受到武帝偏見和衛青的壓制。文、景、武帝三朝用人風尚不同,文帝、景帝時用老臣,李廣當時年輕而不被重用;至武帝時任用年輕人,李廣已老從而失去重用以立功封侯的機會。由於李廣數次征戰失利,武帝又產生了偏見,覺得李廣命運不濟,且年老,難當重任,因此最後一次出征又命主帥衛青不讓李廣居前奪首功;衛青出於私心,讓好友公孫敖代替李廣出任先鋒。飲恨終生,憤而自刎。

又有學者認為,"李廣難封"的直接原因在於李廣積功未達到封侯的標準。漢初以來,"非有功不得侯"這一規定執行甚嚴,儘管以後對外戚和匈奴降者另有政策,但對一般人來說,這一規定是一直堅持的。軍人的功績主要表現為戰果。儘管李蔡等人在人品、才幹和名聲方面比李廣差得很遠,但他取得的戰果卻是李廣所不及。接受梁孝王將軍印,無疑使他失去了前半生的惟一的一次以功取侯的機會。到武帝時代,衛青等人領導的大規模戰役中,李廣參加次數較少,這就不可避免地減少了立功的機會。元朔六年(西元前123年)以後,李廣年過六十,對於一名武將來說,已經過了他的全盛時期,雖然作為軍隊中的前輩名將,李廣仍享有很大名聲。但在漢武帝心目中,李廣只是野戰之材,統率十萬大軍的主帥,仍是小舅子衛青最合意。

「衛青不敗由天幸,李廣無功緣數奇。」
李廣的遭遇有一定的偶然性,更有歷史的必然性。


登入後,內容更豐富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註冊

×
發表於 2012-6-8 17:03:27 | 顯示全部樓層
原來係咁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2-6-8 18:15:03 | 顯示全部樓層
何以獲得"飛將軍"稱號, 而留名青史?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2-6-8 18:25:42 | 顯示全部樓層
回應 limc #3 的帖子

秦時明月漢時關,
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
不教胡馬度陰山.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2-6-8 18:38:02 | 顯示全部樓層
很好的分享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2-6-9 15:06:57 |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2-6-9 22:26:23 | 顯示全部樓層
回應 limc #6 的帖子

李廣一生與匈奴交戰四十餘年, 大小七十餘戰, 匈奴人畏其英勇, 稱之為「飛將軍」.
唐朝詩人對李廣多有讚頌. 王昌齡在《出塞》其中寫「飛將」即指「飛將軍」李廣.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聯絡我們|141華人社區

GMT+8, 2024-11-15 22:55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