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樓主: playboy18

二十四氣節

    [複製鏈接]
 樓主| 發表於 2012-5-25 12:31:59 | 顯示全部樓層
小雪

每年11月23日前後太陽達到黃經240度時,為小雪節氣開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十月中,雨下而為寒氣所薄,故凝而為雪。小者未盛之辭。”這個時候天氣逐漸變冷,開始下雪,但還不到大雪紛飛的時節,所以叫小雪。

    小雪期間氣溫繼續走低,直接表現就是我國北方大部分地區的氣溫逐步達到零℃以下,同時長江中下游許多地區陸續進入冬季。

  小雪節氣的前後,天氣時常陰冷晦暗,光照較少,此時容易引發或加重抑鬱症。這個季節宜吃溫補食品,例如羊肉、牛肉、雞肉等。同時,還應該多吃益腎食品,如腰果、芡實、山藥、栗子、白果、核桃等。另外,吃複合性的碳水化合物能改善心情,效果雖然慢但更合乎健康原則。微量礦物質硒能振奮情緒,全麥麵包等全穀類食物富含硒。雞肉、海鮮等食物也含有較多的硒。

  此外,菠菜、蘆筍、獼猴桃、牡蠣、橘子、豌豆、黃豆和深綠色的蔬菜中都含有葉酸,可以幫助我們抵抗抑鬱。粗麵粉製品、穀物顆粒、酵母、動物肝臟及水果等富含B族維生素的食物,對改善不良情緒及抑鬱症也大有裨益。

  同時,除了注意飲食上的調節以外,專家建議這個時節還可以通過多做運動、聽舒緩的輕音樂、曬太陽來消愁。
20.小雪.jpg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2-5-25 12:34:26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playboy18 於 2012-5-25 12:36 編輯

大雪

在每年公曆的12月7日或8日,太陽到達黃經255度時,即為大雪節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也。”大雪的意思是天氣更冷,降雪的可能性比小雪時更大了。進入大雪節氣後,天氣越來越冷,寒風蕭蕭,雪花飄飄。

  我國古代將大雪分為三候:“一候鵑鷗不鳴;二候虎始交;三候荔挺出。”這是說此時因天氣寒冷,寒號鳥也不再鳴叫了。由於此時是陰氣最盛時期,正所謂盛極而衰,陽氣已有所萌動,所以老虎開始有求偶行為。三候的“荔挺出”的“荔挺”為蘭草的一種,也可簡稱為“荔”,也是由於感到陽氣的萌動而抽出新芽。

    大雪時節,除華南和雲南南部無冬區外,我國遼闊的大地已披上冬日盛裝,東北、西北地區平均氣溫已達—10℃以下,黃河流域和華北地區氣溫也穩定在0℃以下,冬小麥已停止生長。江淮及以南地區小麥、油菜仍在緩慢生長,要注意施好臘肥,為安全越冬和來春生長打好基礎。華南、西南小麥進入分蘗期,應結合中耕施好分蘗肥,注意冬作物的清溝排水。這時天氣雖冷,但貯藏的蔬菜和薯類要勤於檢查,適時通風,不可將窖封閉太死,​​以免升溫過高,濕度過大導致爛窖。在不受凍害的前提下應盡可能地保持較低的溫度。

    【大雪飲食】

    大雪時節,對於有些畏寒怕冷的人,除了多穿衣服和加強體育鍛煉之外,在日常飲食中,如能多吃些禦寒食物,可以提高機體的御寒能力。

  如海帶、紫菜、菠菜、大白菜、玉米等含碘食物,食用這類食物可促進人體甲狀腺激素分泌,增強新陳代謝,加強皮膚血液循環,抗冷禦寒;藕、胡蘿蔔、山芋、百合等根莖類食物,這類食物中含有豐富的無機鹽,與其他食物摻雜食用,也可增強禦寒能力;狗肉、羊肉、牛肉等肉類食物,這些食物中含有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及高脂肪,有益腎壯陽、溫中暖下、補氣活血的功效,吃這些食物可增強內分泌功能,從而達到禦寒作用;辣椒、生薑等辛辣食物食用後,可祛風散寒,促進血液循環,增加體溫。

  大雪時節,公眾還應多吃些富含維生素的食物,如富含維生素A的動物肝臟和富含胡蘿蔔素的胡蘿蔔、南瓜;富含維生素C的各種瓜果;富含維生素B2的雞蛋、牛奶、豆製品等,可防口角炎、唇炎、舌炎等疾病的發生。

  【注意事項】

  值此時節,保暖就顯得很重要。傳統中醫學認為,人體的頭、胸、腳這三個部位最容易受寒邪侵襲。俗話說“寒從腳下起”,腳離心臟最遠,血液供應慢而少,皮下脂肪較薄,保暖性很​​差,一旦受寒,會反射性地引起呼吸道黏膜毛細血管收縮,降低抗病能力,導致呼吸道感染,所以,在寒冷的大雪時節人的腳部保暖尤應加強。

  此時節,第一,要根據氣候的變化適當增減衣服;第二,患有心腦血管病、關節炎、消化系統疾病的病人更要注意防寒保暖,身體不舒服應該主動到醫院檢查,通過中醫的調理達到預防疾病的目的;第三,出門時,要戴頂帽子,配條圍巾,穿雙保暖鞋,這樣的穿戴對防寒有很大作用。

  俗話說“風後暖,雪後寒”,伴隨著大雪而來的是溫度下降,摔傷、凍傷、感冒、交通事故等成為雪天影響健康的主要因素。從預防的角度看,行人出行時要盡量放慢騎車或步行速度,防止滑倒​​,而老年人則應減少戶外活動,出行時最好由他人攙扶。
21.大雪.jpg
21.大雪圖.jpg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2-5-25 12:48:02 | 顯示全部樓層
冬至

冬至是我國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定的節氣之一,早在2500多年前的春秋時代,我國就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冬至”,古稱“日短”“日短至”,時間在每年的陽曆12月21日至22日之間,此時太陽黃經270度。冬至不僅是我國農曆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一個傳統節日,古代民間有“冬至大如年”之說,其節日習俗傳承已近3000年,是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古代的人們一直認為,冬至節氣是計算我國二十四節氣的起點。因為冬至一到,新年就在眼前了。所以,古人認為冬至的重要程度並不亞於新年,在民間廣泛流傳著“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同時,古人又認為,冬至過後,白晝的時間一天比一天長,陽氣上升,是個吉祥的日子,值得慶賀,因此,冬至又稱“冬節”“交冬”“賀冬”“亞歲” “一陽節”和“消寒節”等。由於冬至時間不固定,因此,它與清明節一樣,是活節。

  根據史料記載,早在周朝,冬至日便有“天子率三公九卿迎歲”以郊祀祭天的記載。《周禮》中規定,在冬至日,要舉行“致天神人鬼”的祭祀儀式。

  漢代以後,冬至節開始成為民間的一種節日。《漢書》中說:“冬至陽氣起,君道長,故賀。”漢朝以冬至為“冬節”,官府要舉行祝賀儀式,稱為“賀冬”,例行放假。

  唐宋時代,冬至的地位更為重要,當時人們甚至認為“冬至”與“歲首”並重。《東京夢華錄》中記載說:“十一月冬至。京師最重此節,雖至貧者,一年之間,積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備辦飲食,享祀先祖。官放關撲,慶祝往來,一如年節。”

  明清時代,冬至依舊長盛不衰,民間有“肥冬瘦年”之說。此時每到冬至這一天,皇帝要親自舉行郊祭,即祭天,百官要進表朝賀。《帝京景物略》中記載了人們慶祝冬至時的盛況:“百官賀冬畢,吉服三日,具紅箋互拜,朱衣交於衢,一如元旦。”可見,古人對冬至節的重視程度與元旦相差無幾。過冬至的習俗一直延續至今。

  隨著農業文明向現代工業文明的轉變,冬至的節日重要性雖然有所降低,但豐富的節日內涵依然世代傳承,我國很多地方仍然把冬至作為一個節日來過,而冬至的飲食文化也是豐富多彩的,諸如餛飩、餃子、湯圓、冬至盤、赤豆粥、黍米糕等不下數十種。

  此外,冬至的祭祀文化也很盛行。冬至作為歲首,具有繼往開來的意義。在一年中白晝最短、黑夜最長的這一天,人們不僅要祭奠自己的祖先,還要祭祀上天,以表達自己對先輩的緬懷和對未來的憧憬。

根據史料記載,冬至過節源於漢代,盛於唐宋,相沿至今。《漢書》中說:“冬至陽氣起,君道長,故賀。”《晉書》上記載有:“魏晉冬至日受萬國及百僚稱賀……其儀亞於正旦。”漢朝以冬至為“冬節”,官府要舉行祝賀儀式,稱為“賀冬”,例行放假。

    唐、宋時期,冬至是祭天祭祖的日子,皇帝在這天要到郊外舉行祭天大典,百姓在這一天要向已故的父母尊長祭拜,現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這天過節慶賀。

    明、清兩代皇帝均有祭天大典,謂之“冬至郊天”。宮內有百官向皇帝呈遞賀表的儀式,而且還要互相祝賀。

    隨著農業文明向現代工業文明的轉變,冬至的節日重要性雖然有所降低,但豐富的節日內涵依然世代傳承,我國很多地方仍然把冬至作為一個節日來過。

包餃子迎冬至

    冬至這天,北方地區有吃餃子的習俗,家家戶戶不論貧富,餃子是不可或缺的食品,而南方的傳統習俗是煮食湯圓、吃米糰和長線面,吃湯圓大多是取團圓之意,還有人喜歡在這一天吃火鍋。

    冬至節,除了吃餃子、麵條、湯圓、餛飩等習俗外,我國各地還有很多饒有興趣的風俗。

    在福建,冬至流行“搓丸”、“貼丸”、“饋丸”,丸子的顏色有紅有白,有的被捏成小巧玲瓏的玩具,如做成豬頭、豬腳,還有荔枝、桃、香蕉,象徵興旺吉祥。

    在杭州,人​​們把冬至吃剩的魚頭和魚尾放在米缸裡過夜,隔天再取出來吃,說是“吃剩有餘”。

    在江蘇,人們非常重視冬至,前一夜稱“節夜”,也稱“除夜”,制糕以祭祖,並饋贈親友,設席宴飲,稱之“節酒”,也稱“分冬酒”。有的人家以黃酒加糖漿製成冬陽酒。

    在廣東,人們冬至一般祭祖,還要到墳墓前掛紙,俗稱“掛冬”。有的地方冬至宴客以魚肉臘味蜆菜合煮,眾人環鍋而食,稱之“圍爐”。

    在我國台灣還保存著冬至用九層糕祭祖的傳統,在冬至這天,人們用糯米粉捏成雞、鴨、豬、牛、羊等象徵吉祥如意福祿壽的動物,然後用蒸籠分層蒸成,用以祭祖,以示不忘老祖宗。

九九消寒歌

    天文專家介紹說,“九九”是我國北方特別是黃河中下游地區更為適用的一種雜節氣。它從冬​​至那一天開始算起,進入“數九”,俗稱“交九”,以後每九天為一個單位,謂之“九”,過了九個“九”,剛好八十一天,即為“出九”,那時就春暖花開了。

    民間廣為流傳的冬至“九九消寒歌”,俗稱“九九歌”,生動形像地記錄了冬至到來年春分之間的氣候、物候變化情況,同時也表述了農事活動的一些規律。廣泛流傳的“九九消寒歌”說:“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看楊柳,七九河開,八九雁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由於各地氣候寒暖不一,各地的九九歌也就有些區別,如河北省流傳的九九歌為:“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緣凌走;五九半,凌碴散;春打六九頭,脫襖換個牛;七九六十三,行人把衣寬;八九不犁地,只待三五日;九九楊花開,以後九不來。”

    近些年來雖說氣候有些異常,但只要節氣到了,冰河依舊開,岸柳依舊青,大雁依舊歸,“九九消寒歌”依舊唱,並無過時之感。

    天文專家進一步介紹說,與“九九歌”相映成趣的,是民間廣為流傳的“九九消寒圖”,也稱“九九圖”。 “九九圖”的形式多種多樣,有九格消寒圖、魚形消寒圖、泉紋消寒圖、孩兒消寒圖等多種。它們既是計算時間的日曆,又是精美的裝飾品。因此,在冬至節時,民間還有貼繪“九九消寒圖”的習俗。

冬至養生

    養生保健專家提醒說,冬至時節進入數九寒天,公眾在衣著和起居上應有所講究。

    【穿衣要保暖】冬至後,天氣更加寒冷,尤其是北方,天寒地凍,南方氣溫雖不算低,但寒溫不定,且室內室外一樣冷,常有陰雨濃霧,空氣潮濕,因此人們早就養成了通過增添衣服來抵禦寒冷。老年人,體質普遍較差,自身活動能力及抗寒能力減弱,在穿衣上如果不注意,很容易感冒著涼,從而繼發其他疾病。因此,冬至時節,老年人選擇冬裝要注重防寒保暖功能。上了年紀的人,一般都有肌肉萎縮和動作乏力的現象,因此,選擇寬大鬆軟、穿脫方便的冬裝也很重要。有關節炎、風濕病患者,可在貼近肩胛、膝蓋等關節部位用棉層或皮毛加厚。患有氣管炎、哮喘、胃潰瘍的人,最好再增加一件厚背心,有利於保護心、胃和肺部,不致受寒。

    【起居勤曬被】

  冬至時節要勤曬被褥。勤曬被褥有很多好處。首先,可避免潮濕;其次,被褥上的細菌和微生物在人體分泌的汗水及油脂中極易繁殖。陽光中的紫外線有強烈的殺菌消毒作用,可殺死各種細菌和微生物。再次,經日光曝曬後的被褥更加蓬鬆、柔軟。冬季,人在睡眠期間因肌體抵抗力和對寒冷環境的適應能力降低,很容易患感冒及引起中風等症狀,穿上睡衣則能預防疾病,保護身體健康。由於睡衣寬鬆肥大,有利於肌肉放鬆和心臟排血,可使人得到充分的休息。穿睡衣應以無拘無束、寬柔自如為宜。因為睡衣直接與皮膚接觸,因此不宜穿化纖製品,其面料以自然織物為佳,如透氣吸潮性能良好的棉布、針織布,柔軟的絲質料子。

    【慎防“寒從腳下起”】

   傳統中醫學認為,人體的頭、胸、腳這三個部位最容易受寒邪侵襲。俗話說“寒從腳下起”,腳離心臟最遠,血液供應慢而少,皮下脂肪較薄,抵禦寒冷的能力較差,而腳掌與上呼吸道黏膜又有著密切的關係,一旦足部著了涼,容易引起上呼吸道黏膜內毛細血管的收縮,導致抵抗疾病能力下降,潛伏在鼻咽部的病菌、病毒乘虛而入,引起感冒、腹痛、腰腿痛、婦女痛經等症狀。足部的保暖方法很多,除了穿著保暖性能好的鞋襪外,平時還要注意多活動腳步,如參加跑步、競走、散步等運動。

    “睡前燙燙腳,勝似吃補藥”。保健專家提示說,晚上睡覺前,用熱水燙一燙腳,既能禦寒又能有效地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增加腳的營養供給,保持皮膚柔軟,清除下肢的沉重感和全身疲勞。同時,熱水對大腦皮層也是一種良好的刺激,有利於促進睡眠。此外,如果所泡洗的熱水,改用中草藥甘草、芫花煎劑,可防止凍瘡;用白果樹葉煎洗,可防止小兒腹瀉;用浮萍、麻黃煎洗,有利於水腫的消退。

    【飲食調養】

   冬至這一天,陰極陽生,人體內陽氣蓬勃,最易吸收外來的營養,因此,冬至前後是進補的最好時間,不僅強健身體,還能消寒。營養專家提示說,冬令進補的最佳時間是冬至後的“一九”到“三九”期間。

    冬令進補是我國民間傳統的養生方法,民諺說:“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今年冬令補,明年可打虎。”

    冬季,氣候寒冷,冬至期間進補可扶正固本,萌育元氣,增強抵抗力,有效預防流行性疾病。

    根據“冬主藏閉”“冬藏精”的自然規律,冬令進補的最佳時間是冬至後的“一九”到“三九”期間。冬補的方法有兩種:一是食補,二是藥補。冬補的藥物有人參、阿膠、鹿茸等。人參補氣,對氣虛、體弱、四肢無力、過度疲勞的人最為合適。阿膠是滋陰補血的良藥。但“藥補不如食補”,冬至時節,適宜食用具有暖性的肉食,如狗肉、牛肉、雞肉、羊肉、蝦肉;蔬菜有黃豆、胡蘿蔔、韭菜、芥菜、油菜、香菜等;水果有橘子、龍眼、紅棗等;其他的還有紅糖、糯米、松子等。

    冬令進補應避免造成血液粘稠,宜多食保護心腦血管食品,如山楂、黑木耳、西紅柿、芹菜、紅心蘿蔔等;應多吃利於降血脂的食品,如苦瓜、玉米、蕎麥、白蘿蔔;多吃溫補性、養陽性的食物,如羊肉、雞肉、狗肉等,以燉食為最佳。其中,羊肉和雞是冬天溫補的主要肉食品,俗話說:“逢九一隻雞,來年好身體。”此外,還應多吃益腎、護腎的食物,前者有腰果、大骨頭湯、核桃等,後者有黑木耳、黑芝麻、黑豆、黑米等。

    冬令進補,要防止無虛濫補。濫補不但徒耗藥品,而且會擾亂人體臟腑的正常生理功能,引起疾病;此外,還要防止虛不受補,這是指體弱者進補之後,病痛不減,反而還引起一系列不良反應,其主要原因是陰虛火旺或氣陽兩虛,進補助火。需要注意的是,在進補時,最好不要吃生冷或過油膩的食物,以免妨礙脾胃消化功能,影響進補的效果。在進補期間,如遇感冒、發燒、腹瀉時,應暫停服用各類補品,以防藥補戀邪,待恢復健康後再進補。
  
   冬至節我國古代風俗眾多最隆重習俗當屬祭天
冬至,民間又稱為“冬至節”。民俗專家表示,冬至節歷史悠久,所以風俗比較多,其中最隆重的風俗當屬祭天。

    天津社科院教授王來華介紹說,古代,許多自然現像人們無法解釋,於是就把它們看作是由天神在操縱。特別是皇帝,君王自認為是天神的傳人後,祭祀天神就作為一種重要儀式舉行,這也是君主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而進行的活動。因此歷代王朝都舉行隆重的祭天大典,把它列為國家的宗教祭祀活動之一。祭祀活動場面宏大,一般是在郊外舉行,因此又被稱為“郊祀”。

    明清兩代在歷代祭祀的基礎上,將祭祀的活動更加神聖化,於冬至這天在北京南郊天壇祭天。天壇建於明永樂十八年。祭天活動十分隆重,因此天壇的規模宏大,各方面非常講究。

    王來華表示,雖然祭天的性質至高無上,除了天子之外的其他人都沒有這種資格,但出於對天的敬畏和崇拜,民間在冬至時還有一種不算正規的“迎日”風俗,也算是一種特殊的非正規祀天方式。迎日活動中需要的物件是一種叫做日晷的東西,其實就是一個簡易的日影儀。人們常常通過觀察日影來預測來歲的豐饒。

    除了祭天迎日,冬至節也是先民感懷祖德、祭祀祖先的日子。在傳統生活中,“祭”這個字是滲入在日常生活中,節日里祭祖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王來華指出,不論是祭天,還是祭祖,雖然帶有很重的迷信意味,但是卻有著一種美好的期望,表達了人們的良好意願。
22.冬至.jpg
22.冬至圖.jpg
22.包餃子迎冬至.jpg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2-5-25 12:49:39 | 顯示全部樓層
小寒

每年陽曆的1月5日至7日,太陽到達黃經285度時為小寒。它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倒數第二個節氣,這是按農曆月份排列的。如按公曆來看,則成為每年第一個節氣。

  “寒”即寒冷的意思,表明已經進入一年中的寒冷季節,此時冷氣積久而寒,但還沒有達到最冷的程度,因而稱小寒。其實,從歷史氣象記錄來看,小寒卻比大寒冷,是全年中最冷的節氣,常有“冷在三九”的說法。“三九”多在1月9日~17日,也恰在小寒節氣內。而小寒時節之所以寒冷,是因為1月上旬強冷空氣及寒潮冷鋒活動頻繁。

  在小寒時節,如何做到禦寒保暖、祛病強身的目的?專家提示說,除了要加強自身體育鍛煉外,更要注意暖頭、暖足和暖背。

  在應對嚴寒的時候,人們首先想到的是添加衣物,但往往身上穿得十分厚實而忽視了頭部的防寒,甚至把帽子視為無足輕重的東西。其實,人的頭部和整個身體的熱平衡有著密切的關係。民間有“冬天戴棉帽、如同穿棉襖”的說法。在寒冷的條件下,如果只是穿得很暖,而不戴帽子,體熱就會迅速從頭部散去。冬天在室外戴一頂帽子,即使是一頂單薄的帽子,其防寒效果也是非常明顯的。

  腳離心臟最遠,供血少,所以腳的溫度很低,腳部受涼可引起人體上呼吸道毛細血管收縮,纖毛活動緩慢,人體抵抗力下降,極易誘發感冒、心腦血管病、氣管炎等。因此,小寒時節一定要注意腳部保暖。除了要穿保暖的鞋子外,對付腳涼,最好的辦法就是睡覺前用熱水泡腳,然後用力揉搓腳心。

  人背為督脈和足太陽膀胱經行之處。倘若背部保暖不好,風寒邪氣極易經過人體背部入侵,損傷人體陽氣而致病,或者舊病復發加重。對氣管炎、哮喘、過敏性鼻炎、風濕病、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患者以及患有心腦血管病及高血壓的老人而言,背暖尤為重要。冬日曬太陽,應多曬背部;或穿一件羽絨背心、皮背心,對暖背都大有好處。
23.小寒.jpg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2-5-25 12:52:44 | 顯示全部樓層
大寒

大寒是一年中最後一個節氣,正處於四九和五九中。《授時通考·天時》引《三禮義宗》:“大寒為中者,上形於小寒,故謂之大……寒氣之逆極,故謂大寒。”此時節,降水稀少,常伴有寒潮、大風天氣,氣候比較乾燥。

  我國古代將大寒分為三候:“一候雞始乳;二候徵鳥厲疾;三候水澤腹堅。”意思是說到大寒節氣便可以孵小雞了;鷹隼之類的徵鳥,正處於捕食能力極強的狀態中,盤旋於空中到處尋找食物,以補充身體的能量抵禦嚴寒;在一年的最後5天內,水域中的冰一直凍到水中央,且最結實、最厚。

  大寒時節,公眾養生保健要以防“寒”為主。睡覺前宜用熱水泡腳,並按揉腳心,有助於散寒;常進行日光浴,以助陽氣升發;注意背部保暖,以防寒邪入侵。

  大寒時節,天寒地凍,人們的筋骨不如暖和的季節強勁,尤其是對老年人來說常常會出現筋骨酸痛的情況,如果不加強保健,很容易出現骨質疏鬆。所以,在此時要注意補鈣,以增強筋骨。

  防寒保健的同時,公眾還應進行適當的體育鍛煉,以增強機體的抗寒能力和抗病力。工作和運動時,不宜過於激烈,以免出汗過多,導致體內陰精虧損、陽氣耗散。飲食上,宜選用羊肉、狗肉等溫腎壯陽之物,有助於抵抗寒邪的入侵;飲食不宜過鹹,因咸能入腎,導致腎水更寒,不利於振奮心陽;切忌寒冷食品,以免耗傷元陽。

  大寒期間,天氣寒冷,是感冒等呼吸道傳染性疾病高發期,還應適當多吃些溫散風寒的食物,如生薑、大蔥、辣椒、花椒、桂皮、羊肉等,以防御風寒邪氣的侵擾。
24.大寒.jpg
24.大寒圖.jpg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2-5-25 13:04:52 |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2-5-25 13:35:12 | 顯示全部樓層
多謝playboy18有用資料分享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2-5-25 13:39:11 | 顯示全部樓層
playboy18 發表於 2012-5-24 14:31
節氣的由來

中華民族是世界上最早從事農耕的民族之一。先民在漫長的採集、漁獵、畜牧和農耕的生產過程中 ...

playboy又一傑作!多謝精彩分享!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2-5-25 13:39:17 | 顯示全部樓層
playboy18 發表於 2012-5-24 14:31
節氣的由來

中華民族是世界上最早從事農耕的民族之一。先民在漫長的採集、漁獵、畜牧和農耕的生產過程中 ...

鬼總都讚, 超級米青之作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2-5-25 13:40:25 | 顯示全部樓層
世間萬物有序,凡人順應必昌!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2-5-25 13:47:00 | 顯示全部樓層
playboy18 發表於 2012-5-24 14:31
節氣的由來

中華民族是世界上最早從事農耕的民族之一。先民在漫長的採集、漁獵、畜牧和農耕的生產過程中 ...

一年過得真快,冬瓜湯就快出動了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2-5-25 13:50:23 | 顯示全部樓層
金金你做咩成本通勝放上來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2-5-25 13:53:32 | 顯示全部樓層
真係要了解一下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2-5-25 13:57:06 | 顯示全部樓層
先人的智慧 博大精深啊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2-5-25 14:20:59 | 顯示全部樓層
有用資料...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2-5-25 14:21:58 | 顯示全部樓層
啲農夫都係跟呢個schedule嚟種植...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2-5-25 14:57:00 | 顯示全部樓層
playboy18 發表於 2012-5-24 14:31
節氣的由來

中華民族是世界上最早從事農耕的民族之一。先民在漫長的採集、漁獵、畜牧和農耕的生產過程中 ...

多謝bro用心發帖支持,感激不盡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2-5-25 14:58:47 | 顯示全部樓層
圖文並茂,精華帖得之無愧
唔洗去揾通勝了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2-5-25 15:10:20 | 顯示全部樓層
精品文章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2-5-25 16:32:54 | 顯示全部樓層
playboy18 發表於 2012-5-24 14:31
節氣的由來

中華民族是世界上最早從事農耕的民族之一。先民在漫長的採集、漁獵、畜牧和農耕的生產過程中 ...

乜節氣有咁多嘢ga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聯絡我們|141華人社區

GMT+8, 2024-9-23 06:22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