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樓主 |
發表於 2011-11-3 11:23:38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oldcake 於 2011-11-3 11:25 編輯
BECKHAM2 發表於 2011-11-2 16:13 
若果好認真咁講, 頭三點都偏向於以果為因,有D 呀Q精神.
1. 買相機是選最適合的, 不是最靚的就好. D3s比D3 ...
非也! 非也! 看來都要詳細說明我的用詞.
先開個小差, 讀歷史書時, 最容易誤解的地方在於用現代自我處身的道德/價值觀去理解歷史, 以至不能理解當時人/事. 簡單講, 要有代入感才較容易理解歷史.
1. 相信大部份人都有同樣想法: 買架相機靚=d相可以靚d. 這句statement有其道理, 但不是全部事實, 正如貴機=靚機. Ching所說的「選合適器材」, 這要有個前提, 就是懂得自己的需要! 當一個入門者, 不懂才是正常. 我並沒說過「最靚的就好」, 我的第一部靚機是Canon 350d+Kit lens, 也有很多朋友跟我一樣, 在買架所謂靚相機後才引發尋求攝影的知識.
2 & 3. 並非倒果為因, 因果正如我所述, 這是消費者心理學. 很多消費者在消費時並不清楚其消費產品的效用(Utility), 在消費後會將其消費合理化以減內心壓力. 合理化過程有多種方法, 包括我文中的Point2 & 3.
4. 其實暗裡還有句話.....當扮高手扮久了, 總不免要拿些作品給人看, 因面子關係, 總要學番幾招, 這便是無心插柳了.
有些朋友在買了部比較靚的相機後, 發現很多工能不懂用, 周圍向朋友請教.....這是很大部份人的攝影道路(當初唔知為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