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樓主: 施爾歐

一百萬元的故事

[複製鏈接]
 樓主| 發表於 2008-6-2 18:17:39 | 顯示全部樓層
留意1182,明日會在0.45-0.46掛牌買入,止蝕0.44嚴守止蝕!

[ 本帖最後由 施爾歐 於 2008-6-2 21:15 編輯 ]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8-6-2 21:22:26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施爾歐 於 2008-6-1 00:18 發表

個結如係有嘅,你click入頁頭個link就有啦~
我基本上係睇圖做野,個倉係模擬嘅,但入嘅貨我自己亦會買入實貨,但數量就有所不同,故你睇上去會發現個倉係無手續費嘅(因為自己懶得計) ...


原來已經計左...讚....
不過我開頭不明白...謝謝告知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08-6-3 19:11:13 | 顯示全部樓層
http://www.editgrid.com/user/hk852ceo

3/Jun/2008
按計劃買入1182中青基業,105,000股入價$0.46,止蝕位$0.44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老油劍 該用戶已被刪除
發表於 2008-6-3 19:17:46 | 顯示全部樓層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08-6-3 19:23:55 | 顯示全部樓層
呵呵,所以註明嚴守止蝕,博幾個價價而已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老油劍 該用戶已被刪除
發表於 2008-6-3 21:36:09 | 顯示全部樓層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老油劍 該用戶已被刪除
發表於 2008-6-3 21:43:13 | 顯示全部樓層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08-6-3 21:55:36 | 顯示全部樓層
長線油價還是要升的


長線(1年以上)油價還是要升的,其中最可靠的是石油採挖業,因為新的油井都非常深。


世界主要石油生產大國已向世人證明﹐雖然油價居高不下﹐但它們已沒有能力向如飢似渴的石油市場供應更多的石油。這一動向不僅打破了市場的一貫邏輯﹐而且還有延續下去的趨勢。

美國能源部發佈的最新數據顯示﹐去年﹐世界主要石油出口國的出口量下降了2.5%﹐但價格卻上漲了57%﹐而這種趨勢今年似乎還將繼續。

石油淨出口量下降背後有多個原因。高油價帶來的高利潤在沙特阿拉伯及整個中東地區引發石油需求熱潮﹐導致可用於出口的石油減少。與此同時﹐油田的老化及投資不足導致墨西哥、挪威乃至最近的俄羅斯石油出口大幅下降。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簡稱:歐佩克)去年初還下調了產量﹐直到去年秋季才重新增加供應。

據能源部的數字﹐全球最大的15個石油出口國去年的日淨出口量為3,870萬桶﹐減少近100萬桶。這15國的產量佔全球總產量的45%。如果不是安哥拉、利比亞等不發達國家石油出口增加﹐出口量的降幅會更大。這些不發達國家自身的石油消耗量還不大。

人們都非常關注中國能源需求的大幅增加﹐但與此相比﹐中東自身石油需求的上升是一個更重要的因素。據能源部情報署的數字﹐去年﹐該地區六大石油出口國(沙特、阿聯酋、伊朗、科威特、伊拉克和卡塔爾)的日產量減少了544,000桶﹐但它們的日需求量卻增加了318,000桶﹐兩者相加﹐導致日出口量淨減少862,000桶。

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駐紐約分析師亞當•羅賓遜(Adam Robinson)說﹐眼下﹐中東的能源需求已成為一個重大因素。他預計﹐該地區明年的需求將增長40%以上。

其中﹐沙特的能源需求尤為突出﹐它正試圖加大對其豐富的石油資源的直接利用。該國正在為成為全球石化、制鋁和農藥大國而大舉投入。這幾個產業均需要大量的石油和天然氣。

自2004年至去年﹐沙特石油日消耗量已增加近23%﹐達到230萬桶。研究淨出口量數字的達拉斯石油地質學家傑弗里•布朗(Jeffrey Brown)說﹐如以目前的增長速度發展下去的話﹐沙特到2020年的日需求量將增長一倍﹐達到460萬桶。

這將導致沙特的石油出口量大幅減少﹐而眼下全世界還在指望著這個全球頭號石油出口國能幫助市場緩解石油需求上升的大難題。沙特目前在全球已探明儲量中佔到近四分之一﹔全球8,600萬桶石油日消耗量的12%來自沙特。

Medley Global Advisors能源部主任比爾•法倫-普萊斯(Bill Farren-Price)說﹐中東國家石油消耗量增加的一個原因是天然氣短缺。夏季這個問題尤其突出﹐政府不得不想方設法解決照明和空調用電。

阿聯酋等一些產油國有時會停止使用向油田壓入天然氣以增加壓力、提高原油開採率的方法。加氣是業內用來維持產量的一個關鍵手段。停止加氣會導致石油產量下降﹐進而減少出口。

在主要出口國遇到困難的時候﹐巴西、哈薩克斯坦等傳統上的“邊緣”石油出口國可能將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在全球15個最大的出口國中有4個非歐佩克成員國﹐這其中的俄羅斯、挪威和墨西哥今年產量均有所下降﹐僅哈薩克斯坦淨出口略有增加。

在上述主要出口國中﹐墨西哥的形勢最為嚴峻。2007年該國的出口量下降了15%。墨西哥官員週一宣佈﹐該國一度產量很高的Cantarell海上油田在不到一年的時間里產量下降了三分之一。

不過分析師表示﹐人們有理由感到樂觀。俄羅斯政府正在考慮調整石油相關稅率﹐許多人認為﹐這些稅項抑制了新油田的開發。羅賓遜預計﹐未來3年將有65座新的深海鑽井平台投入使用﹐而之前5年新增加的此類平台只有10座。

這些新增加的鑽井平台將有助於石油公司開採巴西、澳大利亞、西非和墨西哥灣等地的一些前景看好、但現在尚未進入的海域。

羅賓遜說﹐市場認為﹐石油峰值已經到來﹐情況只會變得越來越糟。但他認為﹐現在就得出這樣的結論還為時過早。

(來源: 華爾街日報)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老油劍 該用戶已被刪除
發表於 2008-6-3 22:04:13 | 顯示全部樓層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08-6-4 23:33:26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BENZ 於 2008-6-4 12:54 發表
仲未輸晒 bro  努力

未呀,但潛緊水
1182中青,目標價0.5,今日做過呢個價,可惜一閃即逝,明天一開市老虎加隻蟹第一時間掛0.5沽出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8-6-5 10:06:05 | 顯示全部樓層
thanks for sharing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老油劍 該用戶已被刪除
發表於 2008-6-7 14:51:59 | 顯示全部樓層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08-6-8 00:57:34 | 顯示全部樓層
睇咪星期一美市先講啦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08-6-8 01:02:33 | 顯示全部樓層
http://www.editgrid.com/user/hk852ceo

7/Jun/2008
1182只用兩個價做$0.5同0.44,睇我好唔好彩啦
大市下試24000即反彈,但成交不足,好大機會再穿24000個位,改變策略,沽出大價股,下星期伺機買入細價股,考慮名單2366,590,868,197,8259,233,1044
6/Jun/2008
工行升回買入價即沽,沽出28000股,做$5.90,打和
5/Jun/2008
2888渣打升唔穿$290阻力急回,如跌穿$270,會下試$240個位,故$270即沽
2888渣打沽出 600股,做$269.80,蝕$3,120
1033 到位沽出, $1.83沽出,賺10,000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08-6-8 01:08:13 | 顯示全部樓層
師父教落

6月2日 - 現今我們在哪裡?

現時恆生指數徘徊於24500點水平已有兩個月時間。這聽起來並非甚麼大事,但大家可以回看過去一段時間,便會發現指數已有一段相當長的時間沒有如此穩定。

市場通常存在兩個陣營,看淡者預期,下一個趨勢將是向下,而看漲者則預期,市場蓄勢待發,準備向珠穆朗瑪峰衝刺。究竟誰對誰錯?

從表面來看,聰明的資金似乎選擇向下,導致此情況的兩個原因,包括美國經濟出現倒退及原油價格繼續飆升的可能性。

我認為,美國的物業價格毫無疑問正在下滑,有理由預期,英國也將跟隨此跌勢。倘若美國入口需求因消費者購買意欲下降而出現增長放緩,那麼亞洲地區將會感覺得到,包括中國,尤其香港。但是,此物業價格惡化的情況發展得太快,在過去一年中,美國的物業平均價格已經下跌超過10%,這樣的跌勢稍作喘息也是自然現象,然而,這是否能夠阻礙跌勢卻是另一個問題,因為這可能僅是一次暫停。

然而,現在令投資者感到困擾的不僅包括物業價格,還有油價和食品價格所激發的通脹。這也限制了消費者的購買意欲,從而影響美國入口。隨著時間的推移以及農作物收成增加,食品價格上漲的情況或可得到暫時紓緩。但我沒有信心情況如此簡單,大家只需看看油價的表現就可以了解,消耗量正不斷上升,超出產能的上升。即使高油價僅是一個泡沫,並可自行調整,但其跌破30美元水平的可能性極低,30美元正是其不斷上升的起點。比較合理的預期是最低限度跌破60美元,而就算跌至此水平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食品消耗量上升可能是從前貧窮國家消耗越來越多的食物、以及亞洲消費者越來越富饒的口味所造成的結果,而較高的食品價格會持續,可能會有若干下跌的空間,但並非返回其2005年的水平,這在不久的未來亦不大可能會發生。

這造成通脹,而美國聯邦儲備局如探戈般的議息在下一階段必然是上升,並且很可能會令股票經紀感到恐懼,因為他們出於某種原因喜歡下跌的方向。通脹不會通過加息而立即被消除,而恐慌的舉動(針對次按混亂可能像火山般爆發的恐懼)只是通過鼓勵人們消費增加了通脹的威脅。

通脹或可阻止物業市場的跌勢,因為價格變得誘人,尤其是鑒於美元的價值下挫,但會受到美國提高息率的可能趨勢反擊。我亦預期次按危機會自己結束,因為許多存在著壞倉的衍生工具臨近到期。

不過,由於油價和食品不斷上升而造成的通脹不會很容易被消除。在美國,利率可作防衛之用,但中國的情況將不盡相同,而我們關注的正是中國的情況。雖然香港作為中國進出口貿易商將會大受影響,但中國正建立其本身的經濟,將幾乎不會受到影響。中國大概如美國一樣,國內的供求構成其許多的國內生產總值。

在美國通脹倉皇逃竄很久以後,通脹會繼續主導中國經濟,而這有利於股價,但部分會因爲貨幣貶值而虧損。這將意味著美國的產業很可能會緩慢復甦,中國仍會看到資產通脹,包括物業和股票。

中國的一個問題在於提供予國內消費者的人爲補貼,此擧令價格不能找到其本身的水平。這將會令那些石油和電力行業的大公司受到壓抑,但大部分的中資公司將不會受到不利的影響。因此,這些中資公司的溢利大體上會持續上升,而如果正如我一般所堅持的出現溢利上升,那麽股價亦然。

因此,如果你以美國人的立場看看24,500點,你便會是淡友,但如你從中國人的角度來看,則會有什麼麻煩?也許大家在這個時候不會攀登珠穆朗瑪峰,但你不大可能會變得淹沒在太平洋的深處,陸地已經夠好了。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08-6-8 01:09:10 | 顯示全部樓層
師父教落

6月3日 - 我家族的香港投資

毫無疑問,所要投資的國家必然是中國,而過去50年我一直抱持這看法,從那時起已鎖定這個目標。這亦不是甚麼新的觀念,特別是對我的家族而言,因為很久以前我的祖宗已經與香港結下不解之緣。

事實上,我的曾祖父早在1869年已從英格蘭來到香港。就我所知,那時他只有17歲,沒有工作,其實他就好像現在所謂的背囊旅客,在環遊世界的途中來到香港,至少用了一個月的時間,但必然是下了很大的決心。那時要返回祖國並不容易,如果壞消息接二連三地發生,便會需要更長的時間。

最後他找到了一份藥房的工作,而他可能也是從一名堂兄處得到鼓勵,這名堂兄的名字也叫Humphreys(堪富利士),在香港已經工作了一段時間。他們必然是最好的朋友,也是堂兄弟,因為他們的兩個孩子最後更結為夫婦。我的祖母與祖父在聖約翰大教堂結婚,當時我的祖父Ernest Measor供職於英印輪船公司(BISN),那是1897年的事了。

W.G. Humphreys繼續開創自己的事業,而兩位堂兄弟也確曾買賣物業。W.G. Humphreys最後成立了一家物業公司,稱為堪富利士房地產,但也從事過其他業務,包括尖沙咀的一家皮革廠,尖沙咀的堪富利士道正是由此命名的。當時,Henry Humphreys(亨利˙堪富利士)繼續從事醫藥業務,隨後成為屈臣氏(A.S.Watson)的董事總經理,該公司現已成為和黃(13)的附屬公司。

這是已成定局的一章,當時置地公司在1950年代贏得了一項具爭議的堪富利士物業收購項目,當時具爭議的收購非常罕見,但我相信任何僅存的遺屬都已離開了這間公司。在嘉里建設(683)的記錄卻仍可找到有關名稱,當時許多附屬公司由 Bond收購,該澳洲公司從置地公司收購住宅物業。

我的祖父離開了BISN,我卻驚訝地發現他加入了加拿大太平洋鐵路公司,當時他們以東亞地區作為其運輸業務。但他其後決定成立自己的業務,以一般經紀的身份從事於任何有利可圖的交易,包括商品,例如橡膠和布疋,因而我擁有上海疋頭行商行的一隻碗子。上海變成他主要辦公的地方,而我的父親和他的三兄弟姐妹在各地出生,包括在日本長崎。至於如何發生我則相當大惑不解,但他保持與香港接觸,我相信與新加坡亦然。

我的父親從來沒有在香港受聘,但他在1937年獲上海一間律師事務所邀請出任初級合夥人。結果,我首次踏足香港是當我只有4歲前往上海途中的時候,但這只維持短暫的時間,因為我的母親和姐姐在日本侵華之後被疏散,當時指令婦女和兒童首先坐船離開。那就是我逗留在香港的時間較長的原因,我們與娘家姓氏為堪富利士的姑婆Dora住在一起,直到我的父親與我們會合。她嫁給了一名 Butterfield and Swire(即太古集團前身)的行政人員,在戰爭期間以及在被日本佔領之前,她似乎成為堪富利士家族在香港的唯一倖存者,但在戰爭結束後便再沒有她的音訊,相信已經過身。

因此,為香港作出貢獻的下一代不是我的父親,而是他的兄弟 Oliver Measor,他是土木工程公司的一名合夥人,他曾積極參與啟德機場擴建和海底隧道工程。

所以,我選擇了以香港為家很難說是驚人之事,這是我一生最大的投資。我所投資的不僅是我在香港獲得的相對較小數額的金錢,而且是我的整個職業生涯。

我有信心中國會開放並會為香港和東亞帶來繁榮,而我相信這並非一個普遍的信念,但我在任何情況下都已持守,事實上已超過50年了。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08-6-8 01:10:08 | 顯示全部樓層
師父教落

6月4日 - 我對電訊業的看法

我實在活得非常原始,因我甚至沒有攜帶手機在身。這可能有點不便,例如在我迷路時,或是應該前往哪一家酒樓會合太太,又或是要找酒樓裡的哪一張桌子,但是沒有手機在身亦有其好處,譬如我想在酒吧消閒,談談車路士能否擊敗曼聯,而不想被太太電召回家的時候。

所以若然問我CDMA較GSM有何好處,或是反過來問的話,我也是毫無頭緒,除了知道在引入它們時,一個是符合美國標準,而另一個是符合歐洲標準。當然,我會支持歐洲的系統,而中移動(941)所擁有的是非美國標準,所以我也傾向支持中移動。

在中國電訊業的重大重組中,CDMA系統似乎會從中國聯通(762)手中轉到中國電信(728),而中國電信將掌管中國網通(906)。這將令大型營運商的數目減至三個,而在此之前,該行業中擁有兩大流動電訊營運商,分別是中移動和聯通,以及兩大固網營運商,亦即中電信和網通,而另外一家規模較小、沒有上市的固網營運商,則併入了中移動。

這令其餘的所有電訊公司都擁有流動電訊業務和固網業務,中國當局似乎希望,這些措施能夠讓此行業增加競爭。當然,在交易中會有資金轉手,但我認為,這些都並不重要。因為這些電訊營運商的控股股東都是中國政府,而政府將確保沒有電訊營運商會破產。

此舉也為3G牌照的發行而鋪路,據估計,3G牌照將被發放予此三大營運商,但起碼要五年後才可產生巨大收益。政府可能給予其他公司一些特權,最後才考慮中移動,但當然一切還有待落實。不過,這些舉動的目的,都是返回最初,扶正傾斜的局面,給予中移動更多競爭。

在展望最終前景時,大家應該留意這些公司的潛在營業額,因為收入頗為巨大,但並非像電力公司那樣依賴於資本開支的顯著增加,一旦初始工程完成,對額外資本的需求相對較少。

在這個時候,中移動遠遠跑贏其他股份,據昨日報章的一篇報導,聯通的主席評論說,沒有收窄與中移動之差距的方法,但我們會致力於此。不過,這並非有希望的開端。

對股東而非用戶的恐懼是聯通可能發動減價戰,因爲他們會處於較佳的位置挑戰中移動,但經過一段時間後,最終要緊的是將服務升級。這在香港尚未流行起來,但這是一個緩慢的進程。

擁有最大固網電話分佈的中電信處於劣勢,因爲該公司須從聯通承擔CDMA業務。就是在這個時候,不大可能會比聯通更為致命的時候變得更好,而他們甚至要為此付出頗多的款項。儘管如此,這樣的安排確實給予他們一道通過流動電訊業務的門,雖然是CDMA,但可從中發展。這可能有必要適可而止,至少是在目前。

聯通可能較為有趣,但我不能計算其新市值,但開始會是中移動約20%至25%的營業額,而中移動的市值為23,500億元。按其約為4,000億元的新市值,這可能是投機的外來者。

大家亦想知道這如何會影響電訊盈科(8),電盈的市值僅為330億元,對於任何此等中資電訊公司而言這只是區區小數。如聯通發展一條有線頻道,則一旦擁有其本身的3G頻道,這可能是有益的,電盈的經驗便可能變得非常有價值。不過,其中的20%現正鎖在網通,而不是出售給聯通,但我不認為他們將此看為一項長期投資。

中國的有線網絡仍非特別有趣,因此,有人告訴我,如這些電訊集團的其中一間可以發展這一想法, 到了最後可能會成為有價值的選擇。

中移動必然仍是短期價格的寵兒,我不欲打賭反對。不過,如果你想避險,便或可在聯通於昨日大幅下挫至16元後,選擇該股,但只作為投機。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08-6-8 01:10:47 | 顯示全部樓層
師父教落

6月5日 - 股價上升的災難

某些投資者看到恆生銀行(11)於昨日早前升至165元,可能會認為是好事,這已接近去年12月達到的170元歷史高位。我相信中電控股(2)於上週亦曾創出70元水平的新高。

這些並不是為了想沽出而買入的股份,它們可說是為了老弱婦孺而設的傳統股票,買入是為了賺取良好的股息收入。這些股份由退休基金及保險公司緊緊地持有,它們提供良好的經常收入,可以平衡資本收益。

就我所見,恆生銀行沒有甚麼特別令人興奮的消息。匯控(5)持有略高於60%的權益,我相信,匯控不會打算出售這些股份。恆生銀行作為匯控的香港業務分部享有優勢。該行現今的發展非常理想,與匯控於六十年代出手救助時相比,恆生銀行已經取得可觀增長,其時曾陷入嚴重的財政危機之中。

在過去十年中,匯控曾將之視為現金牛,並盡可能地發展這家銀行,以保障其維持良好股息紀錄。這意味著恆生銀行耗盡了正常的保留資本,這是企業增長其中一個重要來源,而直至2006年的十年之溢利表現停滯。這或又再帶來危險,但匯控似乎不大可能會以同樣方法幫助。

不過,匯控私有化這家銀行的可能性不大,購買這些少數股東的股份,耗費的成本頗大,因為其餘的股東會要求匯控支付較當前市價為高之價格。再想一想,收購這些少數股東權益的潛在成本1000億元並不算大,因這少於一年的盈利,但我仍然懷疑,匯控是否有較實際的理由說服其本身的股東。

我也看不到出售恆生銀行的任何理由。他們當然不會毫不猶豫地出售自己的股份,因為這些持股正是匯控的投資優勢,優惠的稅率令恆生銀行成為全球其中一家最有利可圖的銀行,以及最穩健的賺錢企業。貸款商都要收取同等水平的利息,但如果幸運的話,所支付的稅率要低於其他體制的銀行,那麼純利將顯著上升。恆生銀行乃香港營運商,享有較低稅率。

我看不到任何他們應該沽出其部份股份的理由,雖然可產生重大的名義溢利,但出售10%僅會實現300億元。此外,如果他們沽出30%(此舉會令他們的持股量減至30%),他們最終便可能冒著失去控制權的風險。

2007年的溢利由120億元相當顯著地上升至180億元,但其中包括約40億元的非經常溢利,因而2008 年的預測溢利或為160億元,而按市值3,100億元計,市盈率會是19倍。這會令該股由收息股轉變為較樂觀的增長股。當然是過去一樣的股份,並且沒有理由該股被歸類為增長股是錯誤的,但大家應該注意到這一點。這個預測可能過於保守,而溢利仍可能是概約180億元。

現時的股息率為並非不吸引的3.9%,但當在較長時間之前買入可賺取到 5.5%或更多,這確實顯示過去此股真是抵買。然而,在那個時候,大家會在市場上看到賭徒對任何買入的建議嗤之以鼻。這是投資與投機的分別,我肯定獲利的通常是投資者,不一定很多但勝在穏定,並且無懼損失。

恆生銀行的亮麗業績與中電的穏步進展仍然無可比擬。在上週五的胡鬧收市之後,中電回落了約5元,股價約為65元。這仍然高於去年或之前已達到的水平。正如恆生,股息率約為3.9%,而此股一直被視為另一隻「孤兒寡婦股」。

不過,這從來沒有阻礙此長期藍籌股的擁躉,他們看到了年復一年進入的現金。此股的往績市盈率持續超過4%,因而這個價格也許處於其高位,但今年的溢利有望或會大幅高於2007年的水平,但買家須考慮到修訂的利潤管制計劃,有關的香港業務溢利因而應會受損。

儘管如此,恆生或中電的持股人佷少會為賺快錢而買入。他們大多是長線投資者,可能喜歡以股息添加其持股量,因而股價上揚並不受歡迎,因為會迫使他們以較高的股價買入。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08-6-8 01:11:27 | 顯示全部樓層
師父教落

6月06日 - 股息和市盈率

能夠收到豐厚的股息實在是賞心樂事,而投資新手往往並不明白,與其他投資如債券、定期存款甚或商品比較,投資於上市公司股票的最大分別就是可以獲取高股息。

大部分股票都有連年增派股息的紀錄,而這正是股票與債券或其他固定利率存款之間的重大區別。事實上,股息不僅是股票投資的唯一優勢,股東還可受惠於滾存盈利,這應可確保盈利連年增加。

利率在貸款期間保持不變,但股息卻跟隨公司的盈利不斷上升。因此,比較固定利率資產與股票股息之間的關係並不實際。在我作為股票經紀的早期職業生涯中,就已經意識到這個問題。那是接近50年前的事了,我在新加坡,市場主要分為三個部分,分別是工業、橡膠和錫礦股。

錫礦股派發豐厚的股息,但每個錫礦都擁有一個預期壽命,因應礦石儲備的不同而有所差別。巨大、質素高之錫礦或擁有25年的壽命,但也有例外,平均壽命可能約為10年。我估計,其資本價值不斷惡化,而不是增長,因此應該在壽命期限中作出攤銷。我曾經換算多次,得出其收益率為負數,而我通常都看淡這個界別,儘管在六十年代時曾經歷了瘋狂的牛市。我的時機掌握可能過早,但在新加坡市場中,錫礦股在垂死掙扎,儘管在馬來西亞仍然存在這個行業。

橡膠股為較受歡迎的類別,對於植物收成是否上升則有若干臆測。但橡膠股將其收入全部用來分派股息,因而股息率偏高,經常在10%左右。如有一套令人滿意的再植方案,這些股份會上揚,因為橡膠樹3年可產出乳膠,但須6年才能完全成熟。樹齡超過20年便會凋落,並須要再值。然而,激起投資者興趣的是橡膠市場本身的波動。在那個時候,這些英國公司(被稱為標準橡膠)重新落入馬來西亞人的手中,而傳送延遲令沒錢的客戶可購買這些股份,因為會需時多達3個月他們才須付款。

10%的股息率不是那麼差勁,但大家可能會懷疑是否會有任何增長。不過,由於使用替代的人工橡膠以及由於其製造材料石油的價格下挫,橡膠價格一直長期下跌!

然而,令我著迷的是工業類別,但在那個階段的股息率僅約為5%,但當中許多提供10%的盈利率,但他們僅以盈利的一半派發股息。但此業界有增長,而當與固定利率比較時,這個較低的回報實際上是到目前為止較抵買的選擇。

我知道許多投資者對工業股5%股息率優於橡膠股10%股息率的想法不屑一顧,但自那時以來,選擇了較低收益率的工業股或已帶來超乎想像的回報。其後市場變得較為熟悉市盈率,但只是股息率的倒數,並在盈利率變得可笑地低的時候被採用,亦有助於混淆投資新手。

評論股價時,這種區別是重要的,在貶值之間,正如礦業類股,溢利較波動的高收益股份,例如商品股,以及較為普遍的增長股,通常是董事按照他們分派的款額暗示他們相信所處的位置。

由於有關的稅制,許多國家因而徵收股息稅,對那些以股息支付的溢利進行雙重課稅,首先是公司,然後是股東。例如,美國人認為支付較大比例溢利的公司頗為不利,因為在他們來看,這必然意味著董事對增長並不樂觀,但在我心目中,我對那些我會視為增長類別的公司抱有頗為截然相反的想法。怎可能將亞馬遜、雅虎或其後的 Google當作為增長股?因為許多這些公司根本不知道他們的未來方向,並持續轉變方位。但他們似乎懷疑經證明為穩步增長的股份,例如匯控(5),但在其150 年的歷史內,溢利和股息大部分時間都在增長。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8-6-8 13:21:45 |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 #1 施爾歐 的帖子

多謝分享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聯絡我們|141華人社區

GMT+8, 2024-11-22 23:38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