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後由 oldcake 於 2016-2-14 21:56 編輯
今天看了"80年前壹年級課本絕對值得您看一看"一文 : http://141hongkong.com/thread-1445766-1-1.html
對內容沒大回應, 反而想借題講講中文字.
那是大約八十年前的教科書, 所以所用的也是當時的"正"字.
在文中5/F.......這是"鎗", 這是"礮".......
是"槍"定是"鎗"呢? 我一直認為不管是現代的火槍或是古代的長槍, 一律應用"槍", 而有些人認為現代火槍是用金屬做, 所以應用"鎗".
古字"鎗"是一種聲音, 從來不與"槍"通, 清成語"槍林彈雨"所以還是用"槍". 但教科書文中用"鎗"字, 覺得非常奇怪!
現在很少會用"礮"字, 改用"砲"或"炮". 而"砲"就是"礮"的簡化字.
至於用"砲"或"炮", 很多人的想法大致上與上面槍同. 不過我想講, 其實所有大砲都應用"砲"字, "炮"是烤的意思.
文中2/F的"溼"字現在很少用, 已與"濕"字通, 有人認為"溼"才是正字, 我則認為是異體字. 還有的是"着"字, 我用"著".
文中3/F的"體"字, 大家不會有異議吧. 我想帶出講"体"字, 很多人只知道"体"字是簡體字, 其實"体"字出現已久, 是"體"的簡化字. 正如"砲"是"礮"的簡化字,
知道很多人非常抗拒簡體字, 我是其中一員, 不過只在感情上抗拒! 文字簡化是大方向, 隸體是篆體的簡化字, 而楷體也是棣體的簡化字.
我希望大家能放下感情的一面, 認真去思考簡化字的問題, 再作討論.
大陸推行的簡體字有很多地方可以改善及探討, 但是我是贊成這個方向的.
我並不贊成在香港小學推行"簡體字", 因為我最不能認同的是"一字多意", 將不同意思的字簡化為相同的字. 例如"前後的後"與"皇后的后"一律用"后"字; "麵"與"面"等等.
中國方塊字不同拼音字, 要一個一個的硬記, 所花的學習時間很長, 應該盡量簡化吧!!
登入後,內容更豐富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註冊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