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塊右眼側上方的微縮顯示屏,一個右眼外側平行放置的720p畫質鏡頭,一個位於太陽穴上放的觸摸板,以及喇叭、麥克風、陀螺儀傳感器和可以支撐6小時電力的內置電池。Google在I/O大會上公開了研發多時的Google Glass,一個近似配戴眼鏡方式的輔助信息系統。儘管謝爾蓋‧布林並未更多透露Google Glass的工程細節,但1500美元的2013年預訂價格,暗示了Google Glass的試驗性質,至少按照目前無線傳輸和電池系統之間的能耗關係,Google Glass還無法實現很多以往科幻小說中的諸多設想。
如果說之前 Sony Live View和摩托羅拉ACTV作為佩戴式隨身信息裝置的嘗試,僅僅局限於手腕上,更多還是依賴於手指控制的傳統人體工程結構,那麼Google Glass最大的突破在於改換了每個人可能的信息角度,一個第一人稱視角的以人眼直觀信息獲取作為人體工程介質的佩戴式工具。實際上,Google Glass上所有的技術都是現成的,關鍵的研發焦點在於人體工程探索,或者按照Georgia Tech增強現實環境實驗室主管布萊爾‧麥金泰爾(Blair MacIntyre)早前對Google Glass研發階段質疑的回應那樣:“這塊透鏡顯示器如何在室外和室內瞬間差異巨大的光線條件下同時保証清晰顯示,眼前端輔助識別設備的大眾化人體工程研究幾乎是空白。”
6月27日,美國舊金山 Google 公司I/O大會, Google 聯合創始人謝爾蓋‧布林介紹 Google 眼鏡
Google之所以臥薪嘗膽兩年多孵化Google Glass,恰恰就是在試探這種眼前端的信息交互新方式,按照Google智能眼鏡產品主管史蒂夫‧李(Steve Lee)接受採訪時的說法:“你要到一個未曾去過的酒吧,只想快速查看一下地圖指引,這個信息需求在目前的智能手機上最少也需要30秒時間,把手機從口袋掏出來,解鎖,打開Google地圖,縮進到所謂位置,而在Google Glass的視角操作,只需要2到4秒。”不僅是追求比智能手機更快的信息獲取速度,在Google的聯合創始人謝爾蓋‧布林看來,Google Glass更是運算的下一種形式,一種以類似遊戲中第一人稱視角方式展現的信息交互體驗。
Glass所謂的第一人稱視角到底有什麼意義呢?早在6月底的I/O大會之前,4月初Google就公佈過一段有關Glass的視頻,並且在5月25日由Google+開發者關係主管克里斯‧沙博(Chris Chabot)上傳了一組利用Glass拍攝的照片,以人眼的所見即所得視角抓拍,成為Google Glass最原始的賣點之一。作為Google死敵的Facebook收購拍照分享應用Instagram,恰恰就是希望獲取智能手機上的圖形核心入口地位,而Google Glass的所見即拍一旦流行,無疑可以顛覆盤踞於智能手機平台的Instagram,進而盤活Google+在社交網站生態中的信息獲取源。
除了視角方式的圖形信息獲取能力,解放雙手似乎成為Glass另一個核心特徵。至少在配戴Google Glass的大部分時間里,可以任由雙手自由活動,而不必將手指放在操控按鈕上。儘管目前公佈的Glass還是依靠於側面的觸摸控制板來操作,但並不代表Google沒有為Glass引入體感識別的嘗試,實際上在研發Glass初期就配套開發了一套感應控制系統,使用者通過搖晃腦袋的不同方位來控制操作,可頭部搖晃並不是人類所擅長的人體工程學特徵,最終只能暫時保留手指滑動的觸控界面。而2013年Google真正將Glass量產時,很有可能會引入語音控制系統,就像Android智能手機上已經出現的Robin語音導航系統那樣,這無疑將徹底讓Glass實現智能化。
目前Google Glass最大的短板還在於堅持追求袖珍體積,只得減小電池容量,同時無法內嵌高能耗且有電磁輻射的3G通訊模塊。目前Google Glass依靠Wi-Fi連接網絡,以便即時收取郵件和通知信息,似乎Google短期並不急於讓Glass成為智能手機的替代者,而更適合成為智能手機之外的智能眼鏡分身。更關鍵在於Google Glass提供的第一人稱視角信息裝置,即便還不完善,可目前已經擁有的初步功能,足以形成自己的開放API,讓第三方程式開發者來創意構思,如何讓Google Glass更好玩。交互性遊戲,基於地理位置信息的增強現實應用,很多智能手機上已經很成熟,但缺乏流行性的技術應用模式,都有可能在Google Glass上找到新賣點。
新聞來源:http://digital.sina.com.hk/news/ ... 83-7-1265476/1.html
登入後,內容更豐富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註冊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