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查看: 2912|回覆: 39

十二因緣

    [複製鏈接]
10152 元錢 回覆本帖可獲得 141 元錢獎勵! 每人限 1 次
發表於 2012-6-20 22:40:5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大家睇完四聖諦、八正道,今次再同大家分享十二因緣

十二因緣


十二因緣,佛教重要理論之一,是釋迦牟尼佛陀自修自證得到的真理,指從「無明」到「老死」這一過程的十二個環節,因緣相隨,三世相續而無間斷,使人流轉於生死輪迴大海,而不能得以出離。

簡述
「無明」到「老死」這一過程的十二個環節簡述如下:
「無明」是指對「五蘊因緣生而當下敗壞不知」,因對五蘊因緣生而當下敗壞不知而生起貪愛,生起貪愛則覺得五蘊是自己所擁有,進而誤以為有我,此稱為「行」。
由此執為有我進而推動的意志行為,驅使「識緣名色、名色緣識」的循環。此為內在活動。
而我們真正可以觀察的現況為,六根「眼耳鼻舌身意」接觸外境「色聲香味觸法」,而升起六種覺知「六識」,上述為「六入」。
六入處所引發的運作稱為「觸」,由觸引發苦受、樂受、中性受,及聯想和意志行為,簡稱為「受」。
由樂受引發貪愛,苦受引發排斥,此為「愛」。由愛則覺得五蘊是自己所擁有,進而誤以為有我,此種執取稱為「取」,同「行」的定義。
由取而引發「有」,有的意義即為「識緣名色、名色緣識」的循環。
這部份為「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識」的具體展現。
有「識緣名色、名色緣識」的循環,即稱為「生」,由生則不可避免的遭遇生命中種種痛苦,乃至於死亡。
覺悟到十二因緣而得到解脫的修行者稱為解脫者。不論是佛陀、辟支佛、阿羅漢,都是以覺悟十二因緣而了知生死輪迴真相,從而覺悟,並依「四聖諦」三轉十二行而達到圓滿的解脫。


imagesCAEMT5JV.jpg imagesCA0AVUN0.jpg imagesCA6H6ICC.jpg

登入後,內容更豐富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註冊

×
 樓主| 發表於 2012-6-20 22:52:45 | 顯示全部樓層
南傳佛教闡述
引述達摩難陀長老《佛教徒信仰的是什麼》:

1. 緣於「無明」(貪、嗔、癡等煩惱)而產生「行」(造作諸業)。
2. 緣於「行」(造作諸業)而產生「識」(業識)。
3. 緣於「識」(業識)而產生「名色」(物質與心理現象)。
4. 緣於「名色」(物質與心理現象)而產生「六入」( 眼、耳、鼻、舌、身、意)。
5. 緣於「六入」(眼、耳、鼻、舌、身、意)而產生「觸」(外境接觸)。
6. 緣於「觸」(外境接觸)而產生「受」(苦、樂的感受)。
7. 緣於「受」(苦、樂的感受)而產生「愛」(對境生愛欲)。
8. 緣於「愛」(對境生愛欲)而產生「取」(追求造作)。
9. 緣於「取」(追求造作)而產生「有」(業因完成)。
10.緣於「有」(業因完成)而產生「生」(在受於身)。
11.緣於「生」(在受於身)而產生「老死」(未來身之老死)。

文殊菩薩A.jpg 釋迦佛.jpg 普賢菩薩.jpg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2-6-20 23:04:51 | 顯示全部樓層
北傳佛教闡述
《俱舍論》及其註釋繼承《大毘婆沙論》而確立的按三世兩重因果釋義的十二因緣:

1.無明,過去世煩惱帶來的惑,蒙蔽了真如本性,所以叫無明。
2.行,過去世身口意造作的一切善業或者不善業,其中包括身行、口行、心行。
3.識,其中包括六種: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
名色,名即是心,指心只有名相而無形質;色指身體,指托胎後至第五個七日,身體各部分如手腳等都已形成。
4.六入,指在名色之後,各種感覺器官和思維功能都已產生,叫做六入,即六根。(六根者,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也。)
5.觸,出胎以後,至三四歲時,六根雖能接觸六塵,但是未有苦或樂的想法,叫作觸。(六塵者,色塵、聲塵、香塵、味塵、觸塵、法塵也。)
6.受,從五六歲至十二三歲時,六根能分別六塵中的好惡境界,但是未能起貪淫之心,叫作受。
7.愛,從十四五歲至十八九歲時,貪圖享樂等境界,但是未能廣遍追求,是名為愛。舍受的本性是寧靜的,而這也能成為愛的目標。
8.取,從二十歲後,貪慾轉盛,到處追求五塵境,叫作取。(五塵者,色塵、聲塵、香塵、味塵、觸塵也。)
9.有,因為追求諸境而引起善惡業,積集牽引,產生三有的結果,叫作有。(因果不亡為有,三有者,欲有、色有、無色有,即三界也。)
10.生,指因為現世的善惡之業,未來世還在六道四生中受生,叫作生。(六道者,天道、人道、修羅道、畜生道、餓鬼道、地獄道也。四生者,胎生、卵生、濕生、化生也。)
11.老死,指在未來世受生之後,五蘊之身,成熟後又開始敗壞,叫作老死。(五蘊者,色蘊、受蘊、想蘊、行蘊、識蘊也。)


大乘佛教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裡面的幾句「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指的就是這十二因緣。從深層次的禪定中觀察,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十二因緣也只是空相而已,因此也可以說沒有無明,也沒有老死,在這一層次上,既然它們不存在,也就無所謂去窮盡或者消滅它們了。

觀音菩薩C.jpg 阿彌陀佛.jpg 地藏菩薩.jpg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2-6-20 23:14:22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始佛教闡述
1.無明,不知五陰(色、受、想、行、識)因緣生,因緣實況是無常敗壞磨滅之法,不知者是為無明。
2.行,以為五陰是我、我所擁有者,是名為行。
3.識,為六識,是和名色相互依存而生的覺知,即「識緣名色,名色緣識」。
4.名色,色指六根(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和五境(色境、聲境、香境、味境、觸境);名即是受、想、行,為法境,指只有名相而無形質。其和識相互依存而生,即「識緣名色,名色緣識」。
5.六入,又稱六觸入處,為每一生之始,指各種感覺器官和思維相緣而生的現在實況(眼色相緣眼識生、耳聲相緣耳識生、鼻香相緣鼻識生、舌味相緣舌識生、身觸相緣身識生、意法相緣意識生),叫做六入,即六根。
6.觸,指根境識具足時的代名詞,即眼色相緣眼識生時,稱眼觸;耳聲相緣耳識生時,稱耳觸;鼻香相緣鼻識生時,稱鼻觸;舌味相緣舌識生時,稱舌觸;身觸相緣身識生時,稱身觸;意法相緣意識生時,稱意觸。
7.受(想、行),指在六觸發生時,所引發的苦受、樂受和不苦不樂之感受,以及聯想、對比、分析和判斷,還有意志決定的行為。
8.愛,由於對於因緣實況是無常敗壞磨滅之法不知,故於六根六境相緣六識升起引發樂受時,對此現況產生不當之貪著和想像,就是貪愛。
9.取,就是無明緣行的行,以為五陰是我、我所擁有。
10.有,即為「識緣名色,名色緣識」的循環。名色相緣(六根六境之相緣)升起六識,對識升起貪愛,希望識能夠持續呈現,故驅使六根追逐六境,令六識持續呈現的循環。

11.生,指因「識緣名色,名色緣識」的循環未斷,此(五)陰敗壞已彼(五)陰升起,生命之流連綿不斷,有來生之六觸入處升起,即下一生六根生。
12.老死,凡生者,因因緣自我敗壞的過程,必定歷經衰敗和死亡的過程,以及此過程所產生種種的不如意的痛苦。


大勢至菩薩.jpg 阿彌陀佛.jpg 觀音菩薩A.jpg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2-6-20 23:27:53 | 顯示全部樓層

回帖獎勵 +141 元錢

般若波羅密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2-6-20 23:30:52 | 顯示全部樓層

回帖獎勵 +141 元錢

我識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
但係唔識十二因緣,
可能我與佛教同埋菩薩無勿緣份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2-6-20 23:32:47 |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2-6-20 23:36:20 | 顯示全部樓層

回帖獎勵 +141 元錢

支持王子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2-6-20 23:38:25 | 顯示全部樓層

回帖獎勵 +141 元錢

鸚鵡王子 發表於 2012-6-20 22:40
大家睇完四聖諦、八正道,今次再同大家分享十二因緣。

十二因緣

阿彌陀佛~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2-6-20 23:38:38 | 顯示全部樓層

回帖獎勵 +141 元錢

鸚鵡王子 發表於 2012-6-20 22:52
南傳佛教闡述
引述達摩難陀長老《佛教徒信仰的是什麼》:

嘩.......內容豐富呀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2-6-20 23:43:02 | 顯示全部樓層

回帖獎勵 +141 元錢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2-6-20 23:44:33 | 顯示全部樓層

回帖獎勵 +141 元錢

好深吓!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2-6-20 23:45:04 | 顯示全部樓層

回帖獎勵 +141 元錢

六道輪迴....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2-6-20 23:53:35 | 顯示全部樓層

回帖獎勵 +141 元錢

阿尼陀佛

好似好台灣FEEL既說法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2-6-21 00:00:06 | 顯示全部樓層

回帖獎勵 +141 元錢

鸚鵡王子 發表於 2012-6-20 22:40
大家睇完四聖諦、八正道,今次再同大家分享十二因緣。

十二因緣

真是缺乏慧根, 小子未能參悟.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2-6-21 00:28:19 | 顯示全部樓層

回帖獎勵 +141 元錢

如果我信佛,一定變淫僧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2-6-21 07:59:45 | 顯示全部樓層

回帖獎勵 +141 元錢

聽都未聽過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2-6-21 10:11:29 | 顯示全部樓層

回帖獎勵 +141 元錢

睇完再睇返心經, 又有得著, 讚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2-6-21 12:00:48 | 顯示全部樓層

回帖獎勵 +141 元錢

本帖最後由 gc63hk 於 2012-6-21 12:03 編輯
鸚鵡王子 發表於 2012-6-20 23:04
北傳佛教闡述
《俱舍論》及其註釋繼承《大毘婆沙論》而確立的按三世兩重因果釋義的十二因緣:


十二因緣原為空相,重點是要了解其生滅過程,不要被迷惑而不能自拔。修行人成就佛法之後,入與不入,是隨緣吧!能入能出就行,佛法的智慧就在此,當然,能出不能入,就要好好修行!不過等於考試,你這科未準備好,可以延遲考試,等功夫仔學會了再來考!只是很可惜,沒有豁免!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2-6-21 12:20:24 | 顯示全部樓層

回帖獎勵 +141 元錢

回復 鸚鵡王子 #4 的帖子

阿彌陀佛! 好深奧呀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聯絡我們|141華人社區

GMT+8, 2024-9-20 16:52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