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醫師表示,痤瘡屬於傳統中醫肺風、粉刺的範疇,通常發生在臉部、背部、胸部等皮脂腺分佈較多的部位,患處皮損較重或治療不當時,有時候會留下難看的疤痕。
醫師指出,現代醫學認為,這種皮膚病的發生主要跟雄激素、皮脂分泌、皮脂排泄受阻、微生物感染、遺傳、免疫問題有關。
中醫認為,很多因素都會引起這種皮膚病,例如患者的生機旺盛,所以營血日漸偏熱,由於血熱外壅,肺經風熱,加上氣血鬱滯,蘊阻肌膚,最後痤瘡自然病發。此外,沖任不調,氣血失和,最後鬱阻於肌膚也會形成痤瘡。
中醫師指出,跟飲食也有關,中醫認為,如果吃太多辛辣類或刺激性的食物,以致於肺胃鬱熱,循經上熏,結果血隨熱行,上壅於面,最後就形成痤瘡。值得注意的是,如果病情日久不癒的話,很可能會促致使丘疹日漸擴大或局部出現結節的情形,這時候應就儘快就醫診治比較好。
中醫對痤瘡採取辨證治療,臨證時主要根據皮損形態或顏色、舌脈、飲食、大小便的表現等,共同進行綜合分析辨證,治療原則以標本同治,內外兼顧為主。中醫師指出,治療上有四種主要分型──
第一型為肺經風熱,這類型患者的主要症狀為顏面潮紅、疼痛、粉刺發熱、有的人會出現膿皰、舌紅、苔薄黃、脈象呈脈浮等,治宜疏風清肺;第二型為腸胃濕熱,這類型患者的主要症狀為皮疹紅腫疼痛、有的人有膿皰、胃口不好、便秘溲赤、腹脹、口臭、舌紅、苔黃膩、脈象呈脈滑數,治宜清熱,化濕通腑。
第三型為痰瘀蘊結,這類型患者的主要症狀為皮疹暗紅或不紅、症狀反復發作、有時患處結成囊腫、結節、食慾不振、便溏、精神疲勞、身體乏力、舌淡胖、苔薄白、脈象呈脈滑,治宜健脾去濕,化痰散結。
第四型為沖任不調,這類型患者的痤瘡多在月經前出現或加重,也有可能伴有月經失調,治宜調理沖任。除了內服、外敷中藥材之外,針灸療法也有治療的作用,取穴包括體針、耳針、局部阿是穴等皆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