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痛苦來源於企望的看法是正確的話,那麽智慧就是最好的解痛劑。智慧不能消除企望,因而它也就不能根除痛苦,但是智慧可以平息企望的波濤,因此智慧也能 消除企望帶來的痛楚。智慧可以洞穿企望的實質。古往今來的智慧之士,循兩個方向穿透企望,或者把企望看成是人的低級功能:企望帶來的快樂是低級的快樂,企望引致的痛苦是微不足道的痛苦;或者認定企望是不真實的幻象:幻象不可能給你 任何真實的東西,包括快樂和痛苦。前者是哲學沈思的取向,後者是宗教哲理的教誨。蘇格拉底說愛好哲學的人是半死的人,這話說得太好了。 智慧讓愛好哲學的人放棄了感官的快樂而追求思想的快樂和靈魂的自由,離棄感官的享樂、消弭感官的痛苦在世俗的眼裏就是半死。一個被麻醉的人可不就是一個半死的人嗎?他的感官已經不再喜愛它所依存的世界,它所依存的世界已經被理智和靈魂改造為只不過是臨時借來的一件寒衣、暫時棲身的居所,冬天一過,風雨一 停,寒衣可棄而居所可拋。這樣的活法不是半死是什麽?企望永不滿足而時間遷延消逝,暫時的快樂或痛苦永遠戰勝不了變動不居的時間戰士。 企望雖然能夠帶來快樂或痛苦,但在強悍無比的時間之師面前,它只是一戰即潰的散兵遊勇。片刻的歡娛讓人執念,佛教以企望為虛幻,以執念為蠢癡,其最終的功能亦在於鎮靜痛苦。人生多難,恍若屠場,慘烈的哀號無時不撕心裂肺。有人選擇抗爭和奮鬥,這是一個現實的人的唯一出路;但也有人選擇智慧,選擇超脫企望, 這也許就是一個懂得用智慧來修養人生的人的最好出路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