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趕忙上路之際感到口渴,衝進便利店想買可樂,拿着分毫不差的輔幣準備結賬,卻遇上前面的顧客買一袋麵包卻要刷卡,試問怎能不叫人氣結?但看不過眼也只得無耐接受,因為此情此景只會愈來愈普遍。
萬事達卡(MasterCard)周三公布的首季業績顯示,環球刷卡交易額按年急升29%,是公司2006年上市以來錄得的最強勁年度增長。
簡單故事不時會節外生枝,電子貿易尤其如此,皆因客戶、零售商、銀行及大型信用卡網絡如萬事達及Visa之間訂立的財務安排不為人知。另一方面,新規管條例陸續實施,如最近推出的交易費上限規定,亦為信用卡業務增添變數。
但一大趨勢卻顯淺易見:信用卡及扣賬卡付款愈來愈流行。就以美國為例,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初,現金及支票付款仍佔總開支四分三,如今卻大降至三分一左右。
發展中國家的趨勢尤其叫人興奮。以本地幣值計算的簽賬額總值而言,萬事達卡在拉美的各項刷卡業務均錄得近四分一的按年增長;亞太區、中東及非洲的增幅更加可觀。全球而言,現金或支票交易佔比仍高達85%;說現金時日無多未免誇張,但即使從較長線角度出發,這個總值80萬億美元的潛在商機仍叫人雀躍。
問題是如此淺白的道理大多早已反映於股價之上,這正是萬事達卡及Visa的問題。兩公司過去五年跑贏標普指數逾75%,預估市盈率約20倍。考慮到增長潛力可觀,此等高估值本來未嘗不合理,問題是兩家公司的邊際利潤正處於史無前例的高位。假使投資者認為邊際利潤將重落正常水平,就不要急於提着錢包入市。
譯自THE LEX COLUMN
版權所有:FINANCIAL TIMES
登入後,內容更豐富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註冊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