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oldcake 於 2012-4-17 11:57 編輯
定風波 發表於 2012-4-16 23:17
早前老餅兄話拋磚引玉,引到芬龍兄在攝影區出帖,令大家眼福不淺.
如今我也是拋磚引玉,引到老餅兄指教指教 ...
老餅金句中的名句: 夠膽講就有人夠膽信.
唔講出黎又點知自己識多少呢! 我一貫都是這樣而從中得益.
回歸正題, 要簡單答你的問題可不易:
中國古時的五音律及七音律, 應聽過"宮=1 (do), 商=2 (re), 角=3(me), 徵=5(so), 羽=6(La)", 亦即十二平分律中的C, D, E, G, A.
不過古中樂是不只五音的, 此五音是為基礎, 加上兩個偏音, 便成七音, 亦即七聲音階(清角=4(fa) ,變宮=7(ti)).
而"宮商角徵羽"不單是音, 也是調式. 五種調式, 感覺不一. 例: 以羽音(6)為主音的稱羽調, 有悲壯之感.
粵曲所用的工尺譜與古中國譜較近. "尺"是音, 也是調. 不過用作調時改用"線"記. 例:"合尺線"即C調(又名正線)
很多人, 甚至音樂人誤解粵曲是用七音律, 其實粵曲是用十二平均律的. 一般以C調(正線)及G調(反線)演唱, 及後發展了"乙反線"(也是C調), 即"苦喉".
'乙反線'與'正線'分別在於4(fa),7(ti)這兩個半音. 而正線以do, re, me, so , la為基礎音, 乙反則以do, re, fa, so ti為基礎音. 在十二平均律中E與F是半音, 而F與G是全音 (E-G稱為小三度), 而在'乙反線'時, 這個小三度則平均分配, 所以7(ti)不在F, 而在F與F#的中間. 這樣唱奏出來, 有種非常悲苦之感, 是粵曲(南音)的一大特式.
上述各點, 不懂樂理的人一定睇唔明......................懂樂理的人..........可能更加睇唔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