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查看: 1467|回覆: 19

天陰雨溼聲啾啾 ~ 解構秦趙長平之戰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2-3-21 12:11:5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在漫長的中國歷史上,大大小小戰爭幾乎從沒間斷過,當中著名的,例如牧野之戰,赤壁之戰,淝水之戰,都對歷史發生巨大影響力。在這當中,每次想及戰國時代的長平之戰,震慄的感覺不期然由心底滲出來。

東周春秋戰國500年的割據局面,通過這場戰役而走向大一統的路途,秦國最終摧毀了東方諸侯中最後一個能單獨與他對抗的強國——趙國。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秦趙長平之戰。

長平之戰以趙國慘敗而告終,慘敗的原因,長期以來都被歸咎於趙括。尤其是誰都會想到他永遠背負的成語——“紙上談兵”。一直以來,他在主流觀點中,是趙國慘敗的罪魁禍首。原因就是他在戰爭後期,輕率地全軍出擊而陷入包圍,最終導致全軍覆沒。而與趙括相對照,另一趙國名將廉頗在戰爭初期採取的堅守不出的戰略,則普遍被看作是正確的戰略。

事實是否如此?這場中國歷史上最慘烈,最大規模的包圍殲滅戰,來龍去脈究竟是怎樣?

登入後,內容更豐富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註冊

×
 樓主| 發表於 2012-3-21 12:41:45 | 顯示全部樓層
_1200460313_6.jpg


公元前262年,秦昭襄王命大將王龁領兵攻打韓國。2月秦軍攻佔了韓交通樞紐野王城,就像地圖所示,韓國一下子斷成南北兩段。於是七雄中最弱小的韓決定將上黨郡獻給秦國以乞和,但遭到上黨郡守馮亭的抵制。馮亭不願降秦,而是上書趙王,將上黨郡“獻土”給趙國。而這對趙國來說無疑是天上掉下的大餡餅。但問題是這餡餅實在是好看不好吃。

當時趙國國內絕大部分大臣都堅決反對接受上黨郡。因為他們很清楚,此時的上黨就是秦國的囊中物。趙國如果插一腿,必定會引起秦國對趙國強力反彈,一旦如此雙方必定發生大規模戰爭。對手是當時“天下”第一強國,這種“火中取栗”的事對趙國來說得不償失。

但趙王為眼前的利益決定接受上黨郡。但就在趙國接收後不久,公元前262年4月,秦將王
就率軍攻克上黨。結果趙王不但沒有得到夢想的土地,還要面對與秦國開戰的局面,只好派廉頗領二十萬兵增援上黨。

公元前262年4月,秦趙兩軍相會於在戰略咽喉長平(今山西省高平市長平村)。歷史上著名的長平之戰就在此爆發。同年6月雙方爆發第一次交鋒,秦軍依仗地形優勢,在長平城外的野戰中擊敗強大的趙國騎兵軍團。面對如此危險局面,趙國守將廉頗根據敵強我弱、初戰失利軍心不穩的形勢,決定採取堅守營壘,以逸待勞等待秦兵進攻的戰略。面對秦軍不斷挑戰,廉頗堅守長達3年之久。到了公元前260年,秦國施反間計,派人攜千金向趙國權臣行賄,同時散佈謠言說:“秦國所畏懼的是馬服君趙奢之子趙括,廉頗老了,容易對付,他不出戰是貪生怕死,他快要投降了。”結果趙王中計,派出只會“紙上談兵”的飯桶趙括替換了廉頗。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2-3-21 12:53:18 | 顯示全部樓層

趙括帶著另外的二十萬增援來到長平,此時趙軍總兵力已達四十萬了。他從來沒上過戰場接觸過秦軍,卻“想當然”的把秦軍蔑視為“烏合之眾”。加之趙王嚴令趙軍出擊。結果趙括到達長平後立即率大軍出擊,而此時秦軍主帥已經換為名將白起。面對趙軍盲目出擊,白起採取佯裝後退誘敵深入,兩翼迂迴包抄分割圍殲的戰法。公元前260年8月,趙括在完全不明敵方虛實以及趙王嚴令主動攻擊的情況下,貿然採取進攻行動。秦軍先是佯裝敗退,將趙軍主力誘入長平谷地,隨後兩翼伏兵出擊,將趙軍截為三段。與此同時一支名為“輕兵”的特種部隊迂迴到趙軍後方切斷了趙軍糧道。至此四十萬趙軍陷入重圍,被迫在秦軍包圍圈內築壘堅守等待救兵。

秦軍在長平包圍四十萬趙軍如此大的戰果的是秦昭襄王始料未及的,他當然知道此戰的巨大意義。面對前線秦軍兵力不足的局面,秦昭襄王親臨河內督戰,下詔徵發全國所有十五歲以上男丁從軍,為激發士氣下令所有立功者賞賜民爵一級。同時集中國內所有大牲畜運力向前線運送糧餉,傾全國之力與趙國作戰。在秦軍強大攻勢下,趙國數次派出的援軍都被擊退。到公元前260年9月,包圍圈內的趙軍箭盡糧絕,四十萬趙軍連續斷糧四十六天。戰區內所有能吃的包括戰馬、樹皮、飛鳥甚至老鼠都被吃光。已經出現士兵自相殺食的慘劇。走投無路的趙括被迫率餓疲的殘軍強行突圍,結果失敗,趙括本人被秦軍射殺。已經餓殍遍野的趙軍在喪失統帥後徹底崩潰,趙軍全部投降。面對如此多的戰俘,秦軍主將白起在事先未爭得秦王許可的情況下下令將四十萬趙軍俘虜全體坑殺(即活埋),只留下二百四十個小兵回趙國報信。這就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長平之戰。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2-3-21 13:36:38 | 顯示全部樓層
趙軍戰鬥力是否遠不如秦軍?

長平之戰以趙國慘敗而告終。長期以來戰敗的責任一直都被加在趙括頭上。同時,還被“總結”出諸多原因。比如說趙軍戰鬥力遠不如秦軍等。而且前期主帥廉頗一直都被認為沒有大的過失。但恰恰是這位一直被認為無過的廉頗,在戰役初期就犯下嚴重錯誤。為後來趙括的悲劇埋下了伏筆。而從更高的角度看,當趙國國君決定介入秦韓之爭那一刻起,戰敗的結局就已經是註定的了!

秦軍的戰鬥力,即使在整個中國歷史上看都是極其強悍的。經過商鞅變法後,“軍功爵制”所鍛造出來的秦軍,在史書上被形容為“虎狼之師”。混身是血,目露兇光,手拿兵器腰間掛滿人頭,到處爭搶首級的秦軍士兵,其兇殘性和超猛的戰鬥力是無法用文字形容的。這支魔鬼一樣的軍隊,已經讓東方各國聞之色變。但問題是,秦軍並不是絕對不能戰勝的。他仍然有很多勁敵,尤其是北方的趙軍。

趙軍之所以強悍,來源於其組成的特殊性。當時包括秦國在內,各國的軍隊都是以步兵為主,騎兵
,弓弩兵和戰車兵一般是用作配輔助步兵。而趙軍正好相反,是以騎兵為絕對主力。而這都得益於其一代雄主趙武靈王,和他那名垂青史的“胡服騎射”政策。

趙國是從中原第一強國晉國中分裂出來的塞北小國。在當時戰國七雄中疆域、人口和經濟、軍事實力都並不強大。而且其地理位置註定了必然成為各國眼中的一塊“肥肉”。打開戰國時期地圖可以看到,在戰國七雄中趙國所處的地理位置極為不利。他的東北是燕國,東南是強大的齊國。南方是在“三家分晉”中獲利最大的魏國。當時的魏國剛剛經歷李悝變法,是戰國初期的強豪。強大的魏國鐵甲步兵軍團威震諸侯,曾經攻佔趙國都城邯鄲達3年之久。西方更是最強大的秦國。除此還要隨時防備北方遊牧民族林胡、樓煩、東胡的入侵。可以說地處戰國時期各國要衝的趙國,始終處於四面受敵隨時可能被滅亡的危險境地。但這樣危險的局面卻激勵了趙國上到國王下到平民強烈的危機感和求生慾望。迫使他們不斷改革,發展軍事、經濟實力來自衛。

趙武靈王的推動下,曾經衰落的軍隊從步兵戰車為主,極速轉變為以騎兵為主體。在國家“馬政”政策的物資保障和民眾的支援下,趙國迅速建立起一支強大的射控騎兵軍團。依靠這支強大的騎兵軍團,趙武靈王四處擴張。他首先向北方林胡、樓煩、東胡等遊牧民族大舉反攻。一直打到今內蒙古境內河套地區,建立了雲中、雁門、代郡三郡,同時滅亡了境內由白狄族建立的中山國,向西攻佔了秦國的榆中地區,向南擊敗了強魏。至此趙國徹底擺脫了弱國形象,極盛時期趙國疆域包括今山西中部和北部、陜西東北部、河北西部和內蒙古河套平原。

趙國的騎兵集團除了本族士兵外,還包括大量被征服和收復的少數民族——胡人的士兵。常年的戰爭,加上塞北地區民間本身就極其強悍的尚武風氣,導致趙軍騎兵戰鬥力極其強悍。而趙國正好處於秦國東進中原的戰略要道,兩者衝突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在長平之戰前,雙方曾經爆發過多次大規模戰爭。趙武靈王時期,曾經數次進攻秦國並頗有斬獲。趙武靈王甚至曾經策劃,依靠騎兵速度快、機動性強攻擊力猛的優勢。親自率領他的鐵騎軍團繞過函谷關天險,從北方雲中郡(今內蒙古托克托縣)出擊。直插秦國腹地關中平原直取咸陽——滅秦!這簡直是異想天開了。要知道,當時的秦國已經是天下第一強國!“滅秦”是其他國君做夢都不敢想的!趙武靈王如此戰略謀劃在歷史上是空前絕後的!當時的秦國注意力都集中在東面的函谷關與諸侯國對壘,根本沒有想過過北方可能出現威脅。因此目前史學界很多專家認為,如果不是內訌導致趙武靈王壯年早亡,他是完全有可能實施這一戰略的。一旦如此,秦國將同時面臨東、北兩線夾擊,後果不堪設想,中國歷史恐怕也將改寫。而這足以證明了趙國騎兵強悍的戰鬥力。

公元前270年,趙軍在一代名將趙奢的統帥下,充分發揮騎兵集團的機動性和高速優勢,在著名的閼與(今山西和順縣)之戰中重創秦軍。這充分證明,趙軍騎兵的戰鬥力絲毫不遜於秦軍。只要有正確的指揮,是完全有力打敗兇悍的秦軍。長平之戰趙國失敗一個重要因素,就是用人不當!長期被認為“正確防禦”的廉頗,在戰爭剛剛爆發時,就已經犯下嚴重錯誤!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2-3-21 13:50:55 | 顯示全部樓層
名將亦常人

趙軍作戰素以快、捷、猛著稱。長途奔襲、遠距離高速突擊是其拿手好戲。閼與之戰就是最形象的例子。趙奢正是充分發揮騎兵的速度和機動性優勢。從本土過渡邯鄲出擊,奔馳千里,出其不意的打秦軍一個措手不及。趙軍既以是以騎兵為主力,則須要有空間讓其發揮,最不利的就是局限於某一固定地域與敵軍對持。更不適合在山地築壘作長期防守。這些應該是步兵擔當的。

廉頗在領兵到達長平後,初幾次與秦軍交鋒均失利。他為避免更大的傷亡,將二十萬軍隊全部集結在長平一地,依靠當地山地地形築城與秦軍對壘。自此,雙方開始了長達3年之久的對峙。秦軍戰鬥力強悍,又剛剛攻取上黨士氣正旺。在這種情況下,趙軍初戰失利是可以理解的。秦軍以步兵為主,擅長攻堅作戰。但廉頗因此就將全部兵力,尤其是主力騎兵團屯駐在山地,放棄了最擅長的機動作戰,這無疑是放棄自己的優勢去對和強敵周旋。

廉頗的戰略意圖非常明顯,那就是試圖依靠堅守不出,來拖垮和消耗對手。進入相持後,曾經有部將建議,趁秦軍主力都在長平,派遣數萬精銳騎兵抄小路。繞到秦軍遠後方,去突襲並焚燬其後方的糧草輜重,相機切斷秦軍糧道。根據史料記載,由於沒有考慮到可能遭到偷襲,大部份兵力都趕赴最前線。戰爭初期,秦軍在後方的護衛兵力只有二三萬人。如果此時趙軍真是以精銳騎兵突襲,的確是有極大可能成功的。而一旦後方糧道被截斷,前方秦軍主力亦會不戰自潰。環顧整場戰爭的過程,可以說,這是趙軍獲勝的唯一機會。

在初期遭到一定傷亡的情況下。廉頗出於他一貫的謹慎性格,為避免損失拒絕了部下的奇襲建議。之後,隨著長平大戰的規模越來越龐大,戰略意義越來越明顯。秦軍的兵力不斷增加,而且前後方的部署逐步整合,用重兵護衛糧道和後方基地。而且在相關要道上都部署有監視兵力。至此,趙軍就永遠喪失了可能獲勝的先機。

廉頗之所以如此行事,和他一貫的性格以和作風是完全吻合。從史書記載中我們不難發現,廉頗的軍事思維,最大特色就是謹慎穩重,無論如何力求平穩安全。如果戰役面臨的風險很大,那廉頗的思想是寧可失地也不可去冒險。最佳例子莫過於閼與之戰。閼與之戰爆發前,面對強秦大兵壓境是否出兵解圍。當時的趙惠文王首先徵求名將廉頗的意見,而廉頗的回答非常有代表性:“道遠險狹,難救”。正是因為難度太大,極可能失利。所以一向穩重的廉頗才認為沒有救援的必要。而最後,初出茅廬的趙奢力排眾議,依靠趙軍騎兵集團的速度和機動優勢,出奇制勝。

廉頗歷次作戰,主導思想幾乎都是力求穩健,很少能看到他像趙奢以及後來的李牧那樣冒險一博。一般來說,兵兇戰危,他的做法絕不應被指責,但另一方面看,"英雄遲暮壯心違",他的經驗也磨蝕了險中求勝的芒角,消極防守絕對不會帶來任何戰果。

廉頗的想法很簡單:趙軍離本土不遠,地利人和都佔,靠近後方補給便利;而秦軍遠道而來長途征戰,幾十萬大軍每天要消耗大量糧草給養。長平遠離秦國後方,戰線愈長糧草、物資運輸愈困難。而且剛剛征服的上黨等地民心不穩。趙軍只要在長平依託地形站穩腳跟與之對峙,時間一久秦軍後勤補給必然會拖跨。到時以逸待勞的趙軍取勝將輕而易舉。也就是說,廉頗已經將長平之戰轉變成最典型的長期消耗戰。可惜這也是最致命的戰略失誤?!


廉頗的本意是好的,理論上也是絕對正確的,但問題是他忽視了最簡單,最重要的核心的一點——秦、趙兩國究竟誰更能消耗得起?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2-3-21 16:06:36 | 顯示全部樓層
有實力的人最喜歡對磨

自古以來,打仗就是打一個強大的、穩定的後勤,這是戰爭永恒不變的一個真面目!軍隊可以不要軍餉,但士兵和戰馬卻必須吃飯!打仗拼的就是糧食!

在古代社會中,農業幾乎就代表了整個經濟。秦國是當時最強大的諸侯國。而這個強大不僅是指軍隊,更是指經濟,尤其是農業!秦國是籍商鞅變法而冒起的。而商鞅變法的核心就是兩個字——耕、戰!戰是依靠“軍功爵”制度,建立以軍功論高下的價值觀,而耕則是通過興修水利和鼓勵開荒種田等,建立一個龐大的農業根基。然後依託強大的農業,也就是經濟實力來支持的軍隊,兩者完全是相輔相成的。經過鼓勵農桑和興修水利,關中成為沃野千里的大糧倉,秦國也擁有了七國中最強勁經濟實力。

商鞅變法的覆蓋是全方位的,近乎病態的高效率的法制體系,使作戰時的動員能力令人瞠目結舌。長期消耗戰?誰怕誰?

與秦相反。趙國是通過趙武靈王的“胡服騎射”改革迅速強大的。但問題在於,“胡服騎射”並不全面,其最大缺陷是其針對性過於單一。改革的目的就是要建立起一支強大的騎兵軍團!因此,他的所有一切都是圍繞軍事,尤其是圍繞騎兵展開的。經濟方面只是單純優先發展畜牧業,也就是“馬政”,目的就是為軍隊提供充足的戰馬。趙國本身就地處塞北,長期接觸的是遊牧民族文化。而且後來還征服了大片北方草原,適於放牧。結果趙國在極短時間內擁有了七國中最大的的畜牧業,的確組建起一支騎兵勁旅。但是,他的農業卻沒有任何改觀。地域氣候和土壤局限農業的發展使趙國出現軍事獨強,卻沒有一個同樣夠格的農業做基礎的畸形局面!

趙國貧弱的農業生產力,應付一般的戰爭還勉勉強強,但根本經不起一場和第一強敵秦國,長時間高強度消耗戰,這無疑是一個巨大的黑洞,而廉頗的戰略盤算卻恰恰把整個趙國帶進這個最不該進入的地獄?!

當雙方正式進入長期對持後,一方的秦軍依靠國內雄厚國力,源源不斷的向前方輸送著充足的糧草、兵員。而另一面,幾十萬兵馬的軍需求為趙國帶來極大的壓力!搜刮殆盡到的糧食運到前方,卻依然不夠!?結果,對持到第三年,長平的二十多萬軍隊,活活吃光了國內全部存糧,趙國上下面臨絕糧。危局下,趙王向齊國求援想買糧食。但不久前剛剛發生過了“五國伐齊”,齊國受到毀滅性打擊,而趙國恰恰是其中的主力。齊國對趙國充滿了切齒的仇恨。而且秦使也強烈威嚇齊國,敢援助趙國後果自負!!已經衰敗的齊國此時自然不會為仇人得罪強秦。

結果,趙國有錢卻買不到糧食,全國上下要挨餓!!尤其是前方的軍隊嗷嗷待哺?!如此嚴峻的形勢下,如果繼續按廉頗的戰略對耗下去,只有餓死一途了。這也是為什麼趙王後來一定要換趙括為帥,而且執意命令他必須立即出擊的最大原因!趙括雖然沒有實戰經驗只會誇誇其談,但他畢竟熟讀兵書。面對強敵不可貿然出擊,如此最起碼的道理他是懂的。之所以一到任就立即出擊,正是趙王的死命所催迫!因為趙王很清楚,趙國已經耗不下去了!於是再加兵二十萬讓趙括去決一死戰。但問題是趙王選擇的這個“速戰”之人,卻又實在是用人不當。趙括不僅沒有臨陣經驗,而且性格剛愎自用,指揮不當的唯一後果就只有全軍覆沒。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2-3-21 17:32:52 | 顯示全部樓層
長平之戰趙國的戰敗,使秦國最終統一天下再無懸念,更快結束從東周開始,長達500年之久的分裂割據的局面。

長平之戰趙國從一開始就已經註定要失敗。首先,這本來就是一場不該打的戰爭。面對韓國敗將的“獻土”,趙王不顧包括藺相如和廉頗等重臣的極力反對,執意去吃這個“餡餅”。但問題是當他去吃的時候,卻沒有考慮過可能帶來的後果?!當戰爭已經不可避免時,又優柔寡斷。絲毫沒有意識到,這場戰爭對趙國將帶來怎樣的結局和影響。當不得不出擊時,又不顧重臣,甚至是趙括母親的苦勸,執意任用一個最不能用的人,把四十多萬子弟兵和整個趙國送上不歸路!可以肯定的說一句,趙王才是兵敗長平的頭號罪魁禍首!

而作為趙軍前期統帥,廉頗從一開始所犯下的一系列致命錯誤,就已經註定了悲劇的結局!初戰失利就轉入僵化防守,拒不聽部將之言而一意孤行的放棄奇襲。將本來應當用於野戰機動的騎兵部署在山地去打陣地戰,以己之短,攻秦之長。而且沒考慮本國和秦國在經濟和後勤能力上天壤之別,不顧實際,一廂情願的執意和第一強國拼消耗,最終實際性的拖垮了整個趙國。縱觀廉頗的一生戰績,他的才能顯然並不適合當此場決定性戰役的統帥。可以說,廉頗應也是趙國戰敗的負責人。顯然,廉頗遠沒有一些後世文學作品中描繪的那麼完美和正面。但當然廉頗畢竟還是功大於過,於後來的邯鄲保衛戰中,還是靠他守護著趙國的存亡。

歷史應該公正地評價所有人。趙括當然大錯特錯,但此戰責任不應單純當由他一人來全負。

趙國前後兩次派出二十萬大軍,加上上黨郡的人馬,約共四十五萬人。秦軍的兵力在五十五萬上下,以如此接近的兵力,要造到先包圍後殲滅,簡直是奇蹟。白起以極其冷酷的戰法,利用地形,緊緊圍死趙軍,一開始他的目的就是要全滅趙軍。須知道,被圍的趙軍一定會拚死命突圍,要把他們打回去,秦軍再強悍也要負出慘重代價。趙軍斷糧四十六天再加上一些時間,秦軍圍敵足有兩個月時間。當趙括被射殺趙軍投降時,留下的殘部有沒有四份一也成疑問。趙國四十多萬大軍片甲不回當然不假,但白起坑殺的降卒,肯定沒有此數。

秦軍的代價是多少?三十萬人上下,白起說:死過半,在幾個以少敵眾的封鎖據點上,死傷慘重。

雙方加起來死八十萬人,有夠慘烈了吧?!

趙國的失敗,帶給今人的啟示是嚴肅的!趙國屬於典型的,單純的軍事強國。他有一支強大的軍隊,足以和天下第一強國秦國抗衡。卻沒有一個必要的,相平衡的經濟體系做後盾,這就是現代所說的綜合國力。

這場戰爭趙王也沒有足夠的概念去理解,要打也要考慮打到那裡為止,沒可能像賭徒般全部本錢輸光才離開賭場;拖了三年時間,趙國也得不到一支外來援軍幫幫忙,外交糟糕到那種程度呢?秦國有使用反間計,那趙國又有沒想過?秦國的君臣是否親如兄弟無計可施呢?

君不見,青海頭,古來白骨無人收,新鬼煩冤舊鬼哭,天陰雨溼聲啾啾。
~杜甫 兵車行

那個十幾萬人埋骨之處的古戰場,早已在世人的記憶中慢慢淡忘,只留下雨聲啾啾。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2-3-21 17:50:44 | 顯示全部樓層
1件小餡餅,如果不餓死不要食,要食就要把對手整個吞食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2-3-21 19:38:11 | 顯示全部樓層
very interesting history a, just like read a story book .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2-3-21 22:44:29 | 顯示全部樓層
其實天下之事 合久必分  分久必合 而且就是戰爭之根源 中國的精彩的戰事也是源於這點.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2-3-21 23:56:32 | 顯示全部樓層
好有見地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2-3-22 01:05:43 | 顯示全部樓層
感謝jc大佬分享
之前冇讀到咁詳細
一直都覺得廉頗正確係錯在趙括
睇晒原來廉頗都有責任
不過最錯係咁快就同秦國開戰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2-3-22 01:23:09 | 顯示全部樓層
剛剛上網找到邯鄲保衛戰的資料
戰況都係相當慘烈,不下於長平之戰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2-3-22 12:35:01 | 顯示全部樓層

邯鄲保衛戰形勢有點不同了,最終能解圍,還不是因為有魏楚的援軍幫助,可見秦雖然強大,但以一對二以上是沒有勝算的,可惜其餘六國不能緊密合作,命也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2-3-22 20:25:38 | 顯示全部樓層
好有心機出帖,我中意~~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2-3-22 22:12:11 | 顯示全部樓層
JC 君 發表於 2012-3-21 12:11
在漫長的中國歷史上,大大小小戰爭幾乎從沒間斷過,當中著名的,例如牧野之戰,赤壁之戰,淝水之戰,都對歷 ...

  正, 收藏慢慢睇~ 多謝~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2-3-22 22:18:04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建興美儀 於 2012-3-22 22:18 編輯
JC 君 發表於 2012-3-21 12:11
在漫長的中國歷史上,大大小小戰爭幾乎從沒間斷過,當中著名的,例如牧野之戰,赤壁之戰,淝水之戰,都對歷 ...


儀妹都要收藏細意品嘗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2-3-22 22:37:30 | 顯示全部樓層
戰場上誰人無誤,廉頗有誤但誤不至敗!
秦國商鞅變法,趙國靈王改革都得以強大,軍力雙方是勢均力敵的.
在軍事上趙國騎兵是他們的王牌,不可犯險,沒有十分把握又怎會
輕易樣騎兵出戰! 同時秦國在軍功爵制下軍隊是極其殘暴兇猛,
廉頗退守是頗有軍事眼光的,強秦不是三年都沒他辦法嗎.
趙國之敗是敗在趙王的昏庸無能,誤中反間計而敗!
長平之戰趙王不是另有二十多萬軍隊嗎?何不仿效"孫濱"之圍魏
救趙直接攻打秦國,令白起撤軍再由廉頗從後追擊.
想曆史必改寫矣.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2-3-23 01:34:53 | 顯示全部樓層
好詳細的文章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2-3-23 14:32:05 | 顯示全部樓層
唔該晒師兄詳盡嘅分析!!!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聯絡我們|141華人社區

GMT+8, 2024-11-16 06:53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