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後由 leekf333 於 2012-2-4 13:27 編輯
大圍村........1
大圍村原名積存圍,於明朝萬曆初年建圍,是香港沙田歷史最悠久(1574年建村)以及規模最大的圍村。
現時位於大圍站附近城門河邊,在積福街及積富街交界處,
大圍村是一條雜姓村,膾炙人口的九約竹枝詞有「大圍風景實如何,村裡人居雜姓多」之語,
住着十六姓:韋、陳、吳、楊、黃、李、許、鄭、唐、袁、游、林、駱、譚、莫及蔡,
以韋姓最多,成為村中大族,亦只有韋氏族人在圍村內設有祠堂,大圍村亦是沙田九約的鄉村之一。
侯王宮
大圍村侯王宮除供奉侯王爺外,還供奉車大元帥、德福土地、廿九名開村的始祖和三名對圍村有貢獻的英雄神位,
相傳侯王爺是宋朝國舅爺楊亮節,南宋末年文天祥及陸秀夫立益王昰,崩於碙州,
秀夫復立廣王昺於崖山,楊亮節率眾南下迎帝,遭元兵追殺,秀夫負帝蹈海死,
楊亮節操勞過度,病歿官富場,但侯王爺真正的身份仍有存疑,
侯王宮早期儼然大圍村的雜性祠堂和村公所,舉凡村中大小爭執都交侯王宮處理,
直到1976年大圍村村公所落成才接手處理村務。
韋氏宗祠
大圍村、上徑口村及田心村韋姓村民據傳為漢朝淮陰侯韓信的後人,韓信被呂后設計殺害,
蕭何命蒯徹匿藏韓信之子於南粵,隱姓埋名,取韓字之半,改姓韋,
是為今日中山翠薇村、沙田三村和西貢沙角尾村韋氏家族的源頭,
大圍韋氏宗祠門頂橫匾題為「京兆堂」,兩旁對聯「淮陰世澤」和「京兆家聲」,
顯然與韓信大有關連,據說韋氏宗祠內供奉的神主牌背後皆書「韓」字,以示飲水思源,不忘祖先之意。
註 : 在此先多謝 henryyu 師兄 提供資料
新界 沙田大圍 大圍村 積存圍 圍門
二零一零年八月三十一日 確定為 二級歷史建築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