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查看: 1134|回覆: 14

歷史上已經消失的國家和民族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1-12-31 14:11:5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阿拉貢王國(1035~1479)

  Aragon,Kingdomof

  11~15世紀時伊比利亞半島東北部阿拉貢地區的封建王國。因阿拉貢河而得名。

  9世紀,當地居民驅逐阿拉伯人,建立阿拉貢王國。925年併入納瓦爾王國。1035年納瓦爾王國國王桑喬三世死後,拉米羅獲得阿拉貢,成為獨立王國,稱拉米羅一世。1104年阿方索一世當政,王國疆界向南擴展,直達西班牙南部的格拉納達。1137年拉米羅二世將其女兒與巴塞羅那伯爵拉蒙·貝倫格爾四世聯姻,導致阿拉貢同加泰羅尼亞合併。1229年海梅一世進佔馬約爾島。不久又征服巴倫西亞。1276年佩德羅三世繼位後征服了西西裏與撒丁島,使阿拉貢王國成為地中海的強國。1416~1458年阿方索五世在位時,阿拉貢王國征服了那不勒斯,王國的版圖擴大到義大利半島。1469年王子斐迪南二世同卡斯蒂利亞王國王位繼承人伊莎貝拉一世結婚。1479年阿拉貢王國同卡斯蒂利亞王國合併,為西班牙統一奠定了基礎。

  阿茲特克人

  Aztec

  墨西哥人數最多的一支印第安人。又譯阿茲臺克人,阿茲特卡人。中心在墨西哥特諾奇,故又稱墨西哥人或特諾奇人。主要分佈在中部的韋拉克魯斯、莫雷洛斯、格雷羅等州。屬蒙古人種美洲支。使用納華特語,屬印第安語系猶他-阿茲特克語族。原有象形文字。多信天主教,也信眾神,如太陽神、月亮神、春神等,特別是守護神、戰神“威濟洛波特利”。阿茲特克人于1160年由北部的阿茲特蘭(鷺之地),經過2個世紀的漂泊生活後,定居於墨西哥河谷,由遊牧轉為務農。1325年開始建立特諾奇蒂特蘭城(今墨西哥城)。以勤勞和英勇善戰著稱。14~15世紀征服鄰族,疆域擴展,達到瓦哈卡和特萬特佩克,北部達到聖路易斯波托西,東南達到瓜地馬拉,盛極一時,號稱阿茲特克帝國。1518~1521年,西班牙殖民軍佔領特諾奇蒂特蘭,阿茲特克帝國的統治告終。阿茲特克人對墨西哥的歷史、文化和民族形成曾產生深遠影響。“帝國”時代的主要社會組織是部落聯盟。每個部落由20個氏族組成。有部落議事會,由4名行政官吏實行集體管理。部落組織形式不斷改變,以適應定居生活的需要。捕獲戰俘,部分作為人祭,部分淪為奴隸。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財富分配出現了明顯的不均,在西班牙殖民者入侵前,已有階級和早期國家的萌芽。上層由武士和祭司組成,中間有商人和工匠,最低層為奴隸。經濟以農業為主,種植玉米、豆類、棉花、煙葉和劍麻等;沿海居民從事漁業。14~16世紀經歷了文藝昌盛時期,吸收、發展和豐富了托爾特克人、米斯特克人的文化。除有象形文字外,天文學和醫學也很發達。為著名的拉丁美洲四大文化基地之一。在服飾方面,男子披短披肩,婦女穿裙子和白色長背心。男女均戴大耳環。阿茲特克人今已成為現代墨西哥居民的組成部分,只有少數人尚保留舊的經濟結構和傳統文化習俗。

  米蘭公國(1395~1535)

  Milan,Dukedomof

  中世紀時期義大利北部以米蘭為首府的封建公國。11世紀末米蘭城即建立起城市公社,12世紀末在反抗神聖羅馬帝國侵略的鬥爭中,維護了本身的獨立地位。14世紀初,維斯孔蒂家族奪取米蘭的政權,開始擴張領土。1386年,吉安·加萊阿佐·維斯孔蒂(1353~1402在位)成為米蘭君主,對內整頓民政稅制,對外以武力兼併領土,先後奪取義大利北部和中部的維羅納、帕杜亞、比薩、西耶那等城,使米蘭成為可與威尼斯共和國、佛羅倫薩共和國和教皇國相抗衡的封建邦國。1395年,吉安·加萊阿佐被神聖羅馬帝國文策斯拉斯皇帝冊封為米蘭公爵,米蘭公國由此形成。1447年宣佈為共和國。吉安·加萊阿佐死後,國內混亂,各主要城市落入地方專制君主手中。菲利波·馬利亞·維斯孔蒂大公在位時期(1412~1447),國力迅速恢復,擴大北方領地。1450年,雇傭兵首領弗蘭西斯科·斯福爾扎(1401~1466)奪取權力,重建米蘭公國,自封為大公。1535年,米蘭公國淪為西班牙領地。

  條頓騎士團(teutonic knights)

  為12世紀左右出現的組織,其成員主要來自於聖瑪麗醫院的條頓和日耳曼勳章,主要是在1190年左右由盧比克和不萊梅的城市居民所支援。

  而在1211年,為了保護匈牙利而征服外西凡尼亞(位於今天的羅馬尼亞北部)但需求太多土地,而被趕出去。

  在1226年應波蘭大公爵的要求前往波蘭東部抵抗普魯士人,並且佔領東普魯士(今天的波蘭北部及俄羅斯的一部份與立陶宛的南部)並且於同年由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腓特烈二世封為普魯士領主。

  1237年勢力遠達今天的波羅的海沿岸。

  1242年為俄羅斯人打敗。

  1386年起立陶宛和波蘭人組成邦聯對抗此一騎士團。

  1446年敗於波立聯軍,並且臣服於波蘭國王。

  政治上:

  騎士團主要由大首領統治(為終身職)是宗教性與貴族化的管理。

  經濟與文化上:

  在1300年後,貿易十分發達,也建立許多代表性的教堂,屬下城市也多加入漢撒同盟。騎士團的目的,也由宗教的宣揚,變成貿易的管理者。但也由於貿易的發達,使得世俗化的城市日益不滿,而導致1386年後的戰爭。

  1525年,大首領albert,接受馬丁路德的建議,宣佈由宗教性的統治,走入世俗化的統治。

  1618年,由勃蘭登堡(位於今天德國東部,以柏林為中心)的霍亨索倫(為家族名號)選侯(由權利選舉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諸侯)西格斯蒙德取得東普魯士的管理權。1701年成為普魯士王國。

  而原有的條頓騎士團則成為負責幫神聖羅馬帝國政府管理財產的組織,而於拿破侖戰爭時代為拿破侖所解散,戰後由奧地利皇帝法蘭西斯一世恢復為宗教團體。

  而取得東普魯士的勃蘭登堡選侯則升格為普魯士王國並且三次瓜分波蘭,並且成為現代德意志帝國(指第一次大戰前1871-1918年)的始祖, 而戰後則有但澤問題,為第二次大戰的導火線之一,二次大戰為俄羅斯所取得。

  拜佔廷帝國 Byzantines


  西元323年,康士坦丁大帝將羅馬首都遷移到希臘城市拜佔廷(後來稱為Constantinople即現在的伊斯坦堡Istanbul)並更名為君士坦丁堡。395年,帝國分裂為東羅馬帝國和西羅馬帝國,西羅馬帝國以義大利為中心,東羅馬帝國則環繞著整個土耳其和黑海區域。東羅馬帝國以君士坦丁堡為中心,得名拜佔廷帝國。

  當羅馬遭到野蠻民族進攻,最終四分五裂之後,帝國的東半部份一直保持著昔日輝煌的榮譽稱號。拜佔庭(Byzantium,就是原來的君士坦丁堡),這一稱號的始創者是十四世紀古羅馬的君士坦丁大帝。 從那時候起,拜佔庭王朝所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如何應付那些處於黑暗時代的野蠻民族的瘋狂進攻。按照ES的說法,Byzantine一詞是從原本的Byzantium演變而來,後者是古希臘的一座城市,靠近博斯普魯斯海峽(Bosphorus),是連接黑海與愛琴海的重要通道。當整個羅馬帝國崩潰于野蠻民族的入侵時,君士坦丁堡倚仗著固若金湯的防禦工事和便捷的海上通道而倖免于難。

  在歷史上,拜佔庭的確是一個十分強大的王朝,它具備完善的行政管理制度和非常優秀的科學技術。它長時期地統治著整個地中海地區,並擁有強悍的軍團。拜佔庭王朝不僅保持了原本屬於古羅馬帝國的領土,而且還進一步囊括了中東和希臘地區。當歐洲的其他國家還在慢慢地從黑暗時代復蘇之時,拜佔庭王朝保持著由羅馬帝國延續下來,非常先進的文明程度。

  大辛巴威遺址 位於辛巴威的馬斯溫戈省,距辛巴威首都哈拉雷250公里,它證明南部非洲曾經有過高度發達的黑人文明。1986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大辛巴威遺址作為文化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從衛城上向下俯瞰。在內城和衛城之間是一片開闊的谷地,谷地上有一些零星而低矮的石頭建築。

  辛巴威在班圖語中是"石頭建築"的意思。這座令人難以忘懷的古城遺址景色壯麗,長年蒼翠,面積達6平方公里,分為內城和衛城兩個部分。內城是一個由稍呈彎曲的石墻圍成的橢圓形建築。城東、南、北二面分別有一個進出口,共用去90多萬塊花崗岩巨石。巨石之間不用灰漿黏結。內城墻內還有歷史更為久遠的矮墻,與其他幾道斷壁殘垣連接,從而將內城分割成為好幾塊大小不等的圍場,縱橫交叉,通道猶如婉蜒曲折的小路。人們在裏面走仿佛進入迷宮一般,神秘莫測。內城東面坐落著一座實心的圓錐形石塔,塔高11米,底部直徑為6米,頂部直徑約2米。

  衛城建於高約700米的山頂上,城墻全長244米,高達15米。其入口是一條只容一人通行的階梯,階梯的臺階由大圓石和峭壁中間修鑿而成。衛城是順著山勢的自然走向建造的,聰明能幹的石匠憑藉熟練的技巧,將山上天然的岩石和用花崗岩砌成的石塊砌成一座天衣無縫的宏偉建築物,其中有一段城墻還築在大自然造就的岩石的山嘴上,煞為壯觀,令人讚嘆不已。

登入後,內容更豐富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註冊

×
 樓主| 發表於 2011-12-31 14:15:12 | 顯示全部樓層
  孔雀王朝(前323~前187)

  Maurya Dynasty

  古代印度摩揭陀國的奴隸制王朝。因其創造者旃陀羅·笈多出身於孔雀家族而得名。阿育王在位期間,南亞次大陸除極南端的邁索爾外,全部囊括在孔雀王朝的版圖之內。首都為華氏城(今巴特那)。

  在難陀王朝統治末期,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大帝入侵,北印度政局十分動蕩,到處發生人民起義。出身低賤的旃陀羅·笈多乘機崛起,推翻難陀王朝,自立為王,趕走馬其頓駐軍,統一北印度,于西元前323年建立孔雀王朝。西元前305年,塞琉古王國入侵印度,戰敗求和,把大體相當於今阿富汗和俾路支斯坦的大片土地割讓給印度。約西元前298年,旃陀羅·笈多去世,其子頻頭沙羅繼位。20余年後頻頭沙羅死,其子阿育王繼位。在阿育王時期,古代奴隸制君主專制的集權統治達到頂峰。定佛教為國教。

  孔雀王朝時期生產力有很大提高。鐵器的製造和使用已非常普遍。農產品種類增多,農業佔有顯著優勢。紡織、金屬加工和造船等手工業都有發展。同中國、兩河流域、埃及等地有較活躍的貿易關係。孔雀王朝是一個奴隸制國家。普遍存在著家庭奴隸制,似乎並沒有大規模地使用奴隸,土地為國王所有。國家有60萬步兵,3萬騎兵,9000隻戰象。

  莫臥兒王朝(1526~1858)


  Mughal Dynasty

  16~19世紀統治南亞次大陸絕大部分地區的封建王朝。莫臥兒一詞係蒙古的轉音,因王朝建立者自稱為蒙古人,故史稱其王朝為莫臥兒王朝。

  王朝的興衰1526年,中亞封建主蒙古-突厥族後裔巴布爾入侵印度。在第一次帕尼巴特戰役中戰勝洛迪蘇丹,宣佈為印度斯坦皇帝,標誌著莫臥兒王朝統治印度的開始。之後,巴布爾又經過1527年的坎努戰役和1529年的戈格拉戰役,統一了北印度。1530年,胡馬雍(1530~1556在位)繼位。1540年,胡馬雍在曲女城戰役中為比哈爾阿富汗酋長舍爾沙擊敗,流亡波斯和阿富汗,莫臥兒王朝在印度的統治暫告中斷。1555年,胡馬雍重徵印度平原,佔領德里和阿格拉,恢復了莫臥兒王朝在印度的統治。1556年,阿克巴繼位,實行了進步的內政改革,採取寬容的宗教政策,擴大了莫臥兒王朝統治印度的社會、政治基礎。他建立中央集權制,開疆拓土,統一了次大陸廣大地區,推動了印度社會經濟的向前發展。到查罕傑(1605~1627在位)和沙·賈漢(1627~1650在位)時代,莫臥兒王朝國勢日盛。文化藝術亦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舉世聞名的泰吉·瑪哈爾陵可以作為其典型代表。奧朗則布統治時期,向南印度進行軍事擴張,王朝版圖幾乎囊括了整個南亞次大陸。但他強制推行政教合一的政治體制,並恢復對印度教臣民迫害的政策,因而引起拉傑普特封建主、錫克教徒及馬拉特人的激烈反抗。奧朗則布死後,各省總督紛紛獨立割據,莫臥兒帝國陷於四分五裂。1740~1761年期間,德里的莫臥兒皇帝先後成為入侵印度的波斯人、阿富汗人及馬拉特封建王公的傀儡,莫臥兒王朝名存實亡。1764年,莫臥兒皇帝阿拉姆沙在布克薩爾戰役中投降英國東印度公司,莫臥兒王朝淪為英國殖民者的附庸,名義上存在到1858年。

  波斯帝國(前550~前330)

  Persian Empire

  古代伊朗以波斯人為中心形成的帝國。統治這個帝國的是阿契美尼斯家族,故又稱阿契美尼德帝國。

  伊朗西南部法爾斯地區的波斯人約西元前1000多年自中亞遷來,曾一度臣服於西北部的米底。西元前550年,波斯王居魯士二世滅米底;進而向外擴張,建立波斯帝國。西元前546年,居魯士二世滅小亞細亞的呂底亞王國,次第征服小亞細亞西部沿海各希臘城邦;西元前539年,滅新巴比倫王國。為了鞏固帝國東北邊境,他出征藥殺水(今錫爾河)流域的馬薩格泰人,西元前529年陣歿。

  居魯士死後,其子岡比西斯二世(前529~前522在位)繼位。西元前525年征服埃及,留駐埃及到西元前522年。及至得知有人奪取王位,倉卒趕回伊朗,中途被自己的劍誤傷,因感染身亡。這時,他的萬人不死軍總指揮大流士率軍急回波斯,殺死發動政變的高馬達,即王位,是為大流士一世。

  大流士一世以嚴密的制度和立法鞏固他所繼承的帝國,進而向外擴張。在東面,鞏固了居魯士二世業已征服的領土,更將印度河流域併入帝國版圖;在西面,約在西元前513年,渡赫勒斯滂海峽(今達達尼爾海峽),親徵黑海西岸和北岸的斯基泰人,為征服希臘作準備。西元前490年,大流士一世派米底人達提斯入侵希臘,但在馬拉松一役戰敗,被迫撤退。以後,其子薛西斯一世(前486~前465在位)繼續執行征服希臘的計劃。結果,帝國的海軍敗于薩拉米,陸軍敗于普拉蒂亞,帝國在愛琴海上米卡萊角的戰船被希臘人焚燬。此後,帝國再無力西侵。

  侵希戰爭的失敗是波斯帝國歷史的轉捩點,此後國勢漸趨衰落。薛西斯一世以後諸王都比較懦弱。他們在位期間,宮廷陰謀和各地叛亂疊起。只是由於希臘內部有雅典和斯巴達爭霸的矛盾,帝國利用金錢和外交手段時而支援一方,時而支援另一方,才得以保持對小亞細亞的控制。末王大流士三世(前337~前330在位)雖非庸懦君主,但是時馬其頓業已崛起,他不能抵禦亞歷山大大帝的東侵。西元前330年,帝國都城波斯波利斯陷落,大流士三世在逃亡中被害,帝國滅亡。

  波斯帝國領土遼闊,民族複雜。當其全盛時期,帝國以相當嚴密的中央集權的政治機構和強大的軍事力量,以及對待被征服民族的比較開明的政策,維持帝國的統一。為了軍事和行政的需要而修築的驛路網,把帝國各部分緊密連接起來,同時也為商業發展創造了條件。海上航路的開闢促進了國際貿易。大流士一世實行稅制改革及統一度量衡和幣制,更促進了帝國的經濟發展。

  在藝術方面,波斯帝國留下了寶貴遺產。帝國從各被征服民族徵調勞動者和建築材料,用以興建宮室,裝點都城。波斯的建築融合埃及、巴比倫、希臘各民族的藝術成就,構成自己獨特的雄偉壯麗的風格。大流士一世的新都波斯波利斯的宮殿建築在巨石壘成的高臺上,有大王聽政的殿堂和百柱大廳,浮雕和壁畫形象生動、莊嚴肅穆,顯示出國王的尊嚴。根據波斯波利斯王宮正門上的銘文,薛西斯一世修建了萬國之門。金屬細工在波斯也是一種高度發展的工藝。藝術家們以槌壓的方式製成金片裝飾宮殿的門和用具。波斯文化受兩河流域文化影響,使用楔形文字。大流士一世當政時,瑣羅亞斯德教定為國教。

  米底帝國

  這個米底帝國是這樣建立的。米底人是一支印歐語系人,他們生活在伊朗高原上。亞述帝國入侵這一地區,試圖征服他們。亞述的入侵促使米底各部落走向聯合,從而形成了米底國家。相傳迪奧塞斯是米底的第一位國王,他因為善良忠誠,常為人們解決爭端而在大約西元前700年左右被舉為國王。實際開創米底國家的是弗拉歐爾特斯,他領導米底人反抗亞述軍隊。西元前625年,他的兒子基亞克薩雷斯繼位,把厄克巴丹作為米底的首都,並與新巴比侖聯合,竟消滅了亞述帝國。基亞克薩雷斯還攻滅了烏拉爾圖王國,進兵小亞細亞,在哈律斯河同呂底亞人作戰,由於日食,兩國就結束了戰鬥,結為友邦。

  腓尼基

  Phoenicia

  古代地中海東岸地區一系列小城邦的總稱。位於利萬特海岸中部狹長地帶,北起阿拉杜斯,南到多爾,長約320千米。城邦有推羅、西頓、比布魯斯、烏加裏特等,居民自稱迦南人。

  約西元前2000年左右,腓尼基沿海已出現一批貴族統治的城市小國。臣服於埃及新王國。西元前1000多年,腓尼基城邦才從其他迦南人國家中脫穎而出。居民以海上貿易為主。西元前12世紀初,腓尼基達到極盛時期。西元前10世紀起,各邦開始大批向海外殖民,殖民地遍佈地中海沿岸各地,其中迦太基最強大,腓尼基成為僅次於希臘人的殖民民族。西元前9~前7世紀,腓尼基各城邦多次參加敘利亞各國反對亞述的同盟,均告失敗。西元前6~前4世紀,腓尼基各城邦先後被新巴比倫王國征服,後又成為波斯帝國的第五行省。西元前332年,馬其頓王亞歷山大大帝東征,在推羅遇到頑強抵抗。此後,腓尼基人先後處於希臘人、羅馬人的長期統治下,逐漸與其他民族融合。

  在母邦喪失獨立時,腓尼基的殖民地卻正在西部地中海稱霸(前7~前2世紀),先與希臘人爭雄,後又成為羅馬人的勁敵。羅馬人稱其為布匿人。迦太基在第一次布匿戰爭中失敗。在第二次布匿戰爭中,迦太基大軍幾乎攻入羅馬,但最後羅馬人仍取得勝利。在第三次布匿戰爭中,迦太基被羅馬滅亡。

  腓尼基人以經商、航海和殖民著稱,也進行海盜活動,擄掠人口並從事奴隸買賣。各城市手工業、商業發達,葡萄酒、橄欖油、玻璃製品、優質木材和紫紅染料等行銷地中海沿岸各地。腓尼基人對世界文明的最大貢獻是字母文字。腓尼基人發明由22個輔音字母組成的文字系統。這種文字直接影響古希臘字母,由希臘字母又衍生出拉丁字母和斯拉伕字母。在東方,對阿拉伯、印度、亞美尼亞等地字母文字的產生也有重大影響。

  腓尼基人是古代世界最優秀的航海家和探險家,歷史記載中,有他們繞航非洲以及遠航不列顛和愛爾蘭島的壯舉。在陸路,北非的腓尼基人穿越撒哈拉大沙漠與西非貿易。其藝術受亞述、埃及和愛琴地區影響,但保留自己的特點。藝術主題多以人物和人首鳥身的斯芬克斯為主,金屬製品十分精巧,石浮雕很多,牙雕和木雕是腓尼基人特有的藝術。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1-12-31 14:17:41 | 顯示全部樓層
 迦太基

  Carthage

  古代非洲北部以迦太基城(遺址在今突尼西亞灣)為中心的奴隸佔有制國家。現代學者一般認為迦太基城建於西元前814年。據傳說,迦太基係腓尼基人的城邦推羅的殖民者所建。迦太基在腓尼基語中意為新城。在西元前8~前6世紀,迦太基逐漸向非洲內地擴張,並且使西班牙南部沿岸及其鄰近島嶼、撒丁島、科西嘉島、西西裏島西部及其鄰近諸島處於自己的統治之下,成為當時地中海西部最強大的國家。

  迦太基長期為地中海西部地區的仲介貿易中心,經商收入是奴隸主階級財富的重要來源。迦太基擁有龐大船隊,居民善航海,販運奴隸、金屬、奢侈品、酒和橄欖油等。手工業也很發達,尤以紡織品著稱。內地巴格拉達斯河谷土地肥沃,農業發達,很早就出現了奴隸佔有制莊園。迦太基的當權者主要是貴族寡頭。大商業奴隸主和大農業奴隸主兩個統治階層間時有利害衝突。最高行政官員稱為蘇菲特,有兩名,每年從富有的迦太基人中選舉產生,沒有兵權。元老院由300人組成,享有立法權和決定重大國事的權力,其成員終身任職。公民大會權力有限。另設有百人會議,成員104人,執掌監察和審判權,軍隊主要由雇傭兵組成。

  西元前6世紀起,迦太基與地中海西部的希臘人發生衝突。約西元前535年,迦太基人和伊特拉斯坎人聯合,在科西嘉島的阿萊利亞附近打敗了希臘人中的福凱亞人的艦隊。西元前480年,敘拉古的僭主格隆和阿克拉加斯的僭主特隆率領的希臘軍隊大敗迦太基軍于西西裏的希梅拉附近。此後迦太基與西西裏的希臘人諸城邦之間的軍事衝突不斷發生。西元前508年和前348年,迦太基和羅馬兩次簽訂條約。西元前264~前146年,迦太基與羅馬發生了3次戰爭,史稱布匿戰爭,結果迦太基被滅,迦太基城也被夷為平地,領土成為羅馬統治下的阿非利加省。100多年後,迦太基作為一個城市得到重建,並且在數世紀內成為羅馬帝國在北非的重要政治、經濟、文化和宗教中心。

  古巴比倫王國(約前1894~前1595)


  ancient Babylonian Kingdom

  古代兩河流域國家。由阿摩利人建立,西元前16世紀初為赫梯人所滅。古巴比倫王國時期,大奴隸制經濟形式瓦解,青銅工具普遍使用,生產有較大發展;在此基礎上,各城邦均制定法典;神廟地位下降;兩河流域普遍塞姆化,蘇美爾人已融合於塞姆人。

  歷史概況西元前21世紀下半葉,埃蘭人滅烏爾第三王朝後,阿摩利人由西北乘虛而入,在蘇美爾建立伊新和拉爾沙兩個國家,其創立者均為阿摩利人的氏族酋長。伊新和拉爾沙對峙達200余年。西元前19世紀初,阿摩利人的阿姆納努姆部落在巴比倫擺脫伊新的控制,其首領蘇木阿布(前1894~前1881在位)建立巴比倫王國,又稱古巴比倫第一王朝。由於其位於兩河流域商路的樞紐地區,境內水源豐富,土地肥沃,政治和經濟力量不斷增強。第六代國王漢穆拉比在位時期,先後征服伊新、烏魯克、拉爾沙等國,並佔據亞述南部,建立起從波斯灣至地中海沿岸的中央集權制奴隸制帝國,自稱世界四方之王。但漢穆拉比的統治並不鞏固,其繼承者薩姆蘇伊盧納在位時,先後遭埃蘭和加喜特的侵襲,內部也發生反債務奴役鬥爭,導致了巴比倫第一王朝的衰微。西元前1595年,赫梯統治者穆爾西裏斯一世最後將其滅亡。

  政治制度漢穆拉比統一後,王國建立中央集權的專制制度。國王獨攬政治、軍事、外交、司法和宗教等權力,直接任命中央和地方官吏。大行政區設總督,在較大的城市中任命被稱為沙卡那庫的官員,小城市則任命被稱為拉比亞努姆的官員治理。

  階級關係與土地制度古巴比倫社會分為3個等級:點阿維魯,為全權自由民,上層是統治階級,下層多是納稅、服兵役和徭役的自耕農和士兵。點穆什欽努,為依附於王室土地的無權自由民。點瓦爾都(男奴)和阿姆圖(女奴)是奴隸階級。

  古巴比倫時代土地制度較為複雜。漢穆拉比時期王室佔有的土地分為3類:供養(維持)宮廷之田;以供職為條件所授份地;以納賦稅(納貢)為條件所授份地。以供職為條件領有份地者包括士兵、官吏、塔木卡(商業代理人、高利貸者)等。除王室土地外,古巴比倫社會還存在神廟土地、城市土地及私人土地。高利貸業甚為活躍,神廟和酒店同時經營高利貸業。高利貸業的活躍促進債務奴役制的發展。債奴被稱為基薩圖。在家庭和婚姻關係方面,還保存父權和夫權的家長制殘余。父家長可將其妻或子女賣為奴隸或使之變為債奴,子女須為其父家長殺害的他人子女抵命。債務奴役制的發展導致債務人的反抗。這也是古巴比倫滅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文化古巴比倫人使用楔形文字。人們已經能區分恒星和五大行星,觀測出黃道,以後又區分出黃道上的12個星座,繪製出黃道12宮的圖形。而且還掌握四則運算、平方、立方和求立方根、平方根的法則,能解有3個未知數的方程。他們求出的圓周率為3,並得出直角三角形的勾股=弦的定理。在建築和雕刻方面,古巴比倫人也有所發展。《漢穆拉比法典》石柱柱頭浮雕技法已經比較熟練,線條樸實有力。

  赫梯帝國(前14世紀初~前12世紀)

  Hittite Empire

  西亞古代奴隸制國家。由赫梯古王國發展、擴張而形成。都城為哈圖沙什城。

  赫梯帝國創立者圖達裏亞斯二世進攻並毀滅哈爾帕城,表明赫梯開始復興。約西元前1380年,蘇皮盧利烏馬斯一世嗣位。在完善都城哈圖沙什的防禦之後,發動對米坦尼的戰爭,收復伊蘇瓦城,繼而攻佔其都城瓦蘇卡尼,滅米坦尼王國。約西元前1370年,敘利亞中部部分地區歸於赫梯版圖。此後,蘇皮盧利烏馬斯一世南下,攻陷卡赫美士城,完成對敘利亞的征服。蘇皮盧利烏馬斯一世幼子穆爾西利斯二世即位後,東征西討,在位28年,建立起一個名副其實的帝國。其繼承者穆瓦塔利斯統治時期,埃及第19王朝塞提一世重新進入巴勒斯坦,並推進到奧倫特河畔卡迭石境內,與赫梯相對峙。拉美西斯二世即位後,發生卡迭石之戰(約前1300年前後),赫梯獲勝,穆爾西利斯二世進至大馬士革。哈圖西利斯三世在位期間,亞述勢力不斷增強,赫梯與埃及開始接近。約西元前1283年,與拉美西斯二世締結和約,埃及承認赫梯對敘利亞的控制,雙方的關係得到穩定。哈圖西利斯三世統治期間,赫梯帝國相對安定和繁榮。他修建哈圖沙什都城,整理複製國家檔案,改革法律。其繼承者圖達裏亞斯四世擴大改革範圍,並對宗教制度作某些改進。哈圖西利斯三世之後,赫梯衰落的跡象也日益明顯,奴隸逃亡現象日趨嚴重,被征服地區居民的反抗也愈演愈烈。阿爾努萬達三世再度遠征叛變的阿扎瓦城邦。西元前13世紀末,海上民族從博斯普魯斯海峽入侵,導致帝國于前12世紀崩潰。殘存的赫梯小城邦于西元前8世紀始被亞述所滅。

  赫梯帝國奴隸制有較大的發展,頻繁的對外戰爭使大量戰俘奴隸流入赫梯,促進了大奴隸制經濟的發展。赫梯帝國時期,農牧業均較發達,普遍使用青銅犁、鐮。大量開採銀、銅、鉛礦,已掌握鐵的開採和使用,並以之供應其他文明世界。貿易發達。赫梯帝國時期的政治體制是中央集權制帝國。國王是統攬軍事、行政、外交、司法、宗教等權力的最高統治者。“太陽”成為國王的王銜。國王死後被尊奉為神

  夏威夷王國是在1810年由歐胡、茂夷、莫洛凱、拉奈及夏威夷等島嶼的小型獨立部落,在經過一場直接且血腥的戰爭後所統一成立的王國。領導戰爭且統一夏威夷群島的酋長,後被尊為卡美哈梅哈大帝。卡美哈梅哈受到暴風雨的阻礙,未能把握住在考艾島的勝利。然而考艾的酋長後來也臣服於卡美哈梅哈的統治。夏威夷王國的統一終結了夏威夷群島各部族的封建社會,轉型為一個具有現代雛型的、獨立的,與歐洲各帝國相倣的君主立憲體制。繼君主政體被顛覆之後以獨立的夏威夷共和國形態存在,直到1898年與美國合併。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1-12-31 14:19:15 | 顯示全部樓層
  基輔羅斯

  Kiev Russ

  9世紀中葉~12世紀初在東歐平原上建立的以基輔為首都的早期封建國家。又稱古羅斯、羅斯國。

  8~9世紀,東斯拉伕人社會階級分化日益擴大,各部落之間互相攻伐,戰爭不斷。862年諾曼人留裏克率領親兵隊在諾夫哥羅德登上王公寶座,建立了第一個羅斯王國。同時,另外兩個軍事首領阿斯科德和迪爾也在基輔建國。879年留裏克去世,奧列格繼任王公,率領親兵隊沿“瓦希商路”(從瓦裏亞格人到希臘人之路)南征,佔領斯摩棱斯克和波洛茨克等戰略要地。882年佔領第聶伯河中游的基輔城,殺死阿斯科德和迪爾,把羅斯國的首都遷到基輔,開始了基輔羅斯公國時期。882~911年奧列格又征服了周圍的斯拉伕人各部落公國和非斯拉伕人部落,形成以東斯拉伕人為主體的國家。在奧列格(879~912)、伊戈爾(912~945)、奧爾加(945~969)和斯維雅托斯拉伕一世(969~972)四任公爵在位期間,多次進攻君士坦丁堡,迫使拜佔廷簽訂了4個商業性條約(907、911、944、972),保障了羅斯人在拜佔廷的商業權益。斯維雅托斯拉伕的幼子弗拉基米爾一世統治時期(980~1015),羅斯國達到鼎盛,成為東歐強國。弗拉基米爾一世娶拜佔廷安娜公主為妻,並於988~989年宣佈***為國教,強令全體居民接受希臘正教神甫的洗禮,促進了***文化在羅斯的發展。

  基輔地區的東斯拉伕人(主要是波利安人)很早就經營農業。隨著封建關係的發展,新興貴族成為封建田莊的經營者。從10世紀中葉起瓦裏亞格人出身的王公和親兵隊也開始經營土地,建立起封建田莊。在智者雅羅斯拉伕統治時期(1015~1054)封建大土地所有制有所發展,剝削日益加重,國內階級鬥爭日趨激烈。農民犁去領主的田界、殺死王公貴族的管家、焚燒主人的田莊等反抗鬥爭不斷發生。為保護封建主階級的利益,雅羅斯拉伕于11世紀30年代編修《古羅斯法典》(又稱《雅羅斯拉伕法典》),規定對於破壞田界、盜竊牲畜、縱火焚燒田莊者都要處以罰金,或抄家沒收財產,或全家驅逐出境,或沒身為奴等。

  基輔羅斯的城市出現得較早。首都基輔不僅是羅斯的政治、經濟中心,而且建有拜佔廷式的索菲亞大教堂和世界聞名的彼舍拉修道院,形成羅斯的文化中心。手工業有冶鐵、金屬加工、武器製造、製革、制陶等。第聶伯河和伏爾加河是羅斯內外貿易的重要商路。基輔羅斯與拜佔廷、西歐北歐各國、東方阿拉伯各國有著頻繁的貿易關係。

  隨著各地大貴族勢力的增強及地方自然經濟的發展,統一的國家政權日趨瓦解,逐漸分裂為許多獨立的地方公國。12世紀初弗拉基米爾二世·莫諾馬赫(1113~1125在位)曾企圖恢復基輔羅斯的統一,但未能實現。12世紀30年代以後,統一的羅斯國家已不復存在,羅斯歷史進入封建割據時期。13世紀初臣服於蒙古金帳汗國。1478年為莫斯科公國所滅。


  莫斯科公國(1283~1713)


  Principality of Moscow

  13世紀末~17世紀末羅斯最大的封建國家。首都莫斯科,故名。13世紀末從弗拉基米爾-蘇茲達爾公國分裂出來,第一位王公是達尼爾·亞歷山大羅維奇(1283~1303在位)。14~15世紀期間,莫斯科公國經濟和政治地位不斷提高,成為反抗韃靼壓迫、爭取民族獨立和消滅封建割據、統一東北羅斯的中心。伊凡一世·達尼洛維奇(1325~1340在位)通過賄賂從金帳汗獲得了弗拉基米爾大公的封號,並把東正教羅斯教區總主教駐地從弗拉基米爾遷到莫斯科。德米特裏·頓斯科伊(1359~1389在位)在庫利科夫戰役中,擊敗了馬邁汗率領的韃靼軍隊,確立了莫斯科公國在羅斯各公國的領導地位。瓦西裏一世(1389~1425在位)和瓦西裏二世(1425~1462在位)統治時期,兼併了科斯特羅馬公國、加裏奇公國、白湖公國、烏格裏奇公國、下諾夫哥羅德公國、木羅姆公國和蘇霍納河流域北部等廣大東北羅斯地區。瓦西裏二世經過長期的內戰,打敗了公國內部采邑王公的反抗,鞏固了大公的地位。伊凡三世(1462~1505在位)完成了對雅羅斯拉伕公國和羅斯托夫公國的兼併,並於1478年滅亡了諾夫哥羅德封建共和國。1480年,伊凡三世在烏格拉河戰役中,迫使阿合馬特汗撤退,從而結束了韃靼蒙古對羅斯人民歷時兩個多世紀的統治。1485年,他還兼併了特維爾公國。同年,伊凡三世採用了全羅斯大公的稱號。瓦西裏三世(1505~1533在位)先後兼併了普斯科夫共和國和梁讚公國,從立陶宛奪取斯摩棱斯克,完成了東北羅斯的統一。1713年,以莫斯科公國為核心的俄羅斯統一集權國家正式形成,改名為俄羅斯帝國。


  神聖羅馬帝國(1157~1806)


  Holy Roman Empire

  中世紀歐洲封建帝國。962年,德意志國王、薩克森王朝的奧托一世在羅馬由教皇約翰十二世加冕稱帝(962~973在位),成為羅馬的監護人和羅馬天主教世界的最高統治者。從1157年起,帝國被稱為神聖羅馬帝國,帝國極盛時期的疆域包括近代的德意志、奧地利、義大利北部和中部、捷克斯洛伐克、法國東部、荷蘭和瑞士。

  帝國統治者以羅馬帝國和查理大帝的繼承者自命,對外大肆擴張,對內則以農奴制和依附農奴制的形式剝削農民。11~12世紀,帝國皇帝同羅馬教皇為爭奪教會控制權發生激烈鬥爭,但在整個中世紀,帝國和教會在維護封建制度方面,是始終緊密合作的。帝國統治者為稱霸世界,多次入侵義大利,曠日持久的戰爭消耗了帝國的實力。霍亨施陶芬王朝統治時期,中央權力衰落,國內各地缺乏經濟聯繫,帝國成為承認皇帝最高權力的各封建公國和自由市的不鞏固的聯盟。1254~1273年是德意志歷史上的空位時期。這個時期,各諸侯、騎士和城市間的紛爭和內訌連綿不斷。13世紀末,帝國出現許多獨立的封建領主,皇帝對其直轄領地外的封建諸侯沒有管轄權。1356年,查理四世頒布金璽詔書,確認皇帝須由七大選帝侯推選。從15世紀初起至帝國最終瓦解,皇位均由奧地利哈布斯堡家族佔據。15世紀下半葉後,由於勃艮第和義大利脫離帝國,其領土主要限于德語地區。1474年起,帝國被稱為德意志民族神聖羅馬帝國,已成為徒具虛名的政治組合。

  由於羅馬天主教和德國封建統治者對農民和市民的剝削和壓迫日甚,16世紀初爆發宗教改革運動和德意志農民戰爭,農民戰爭是宗教改革運動的頂點。宗教改革後,帝國實際上分裂為信奉新教的北部、主要信奉天主教的西南部及純粹信奉天主教的東南部。地方諸侯和皇室中央政權的鬥爭在三十年戰爭中達到頂點。戰爭使帝國遭受嚴重破壞,阻礙了帝國經濟的發展,國家在政治上分崩離析,皇帝徒具虛名,各邦諸侯擁有完全自主權。戰後,荷蘭和瑞士脫離帝國,勃蘭登堡-普魯士在德意志諸侯中的地位提高,形成奧地利和普魯士在帝國中爭霸的局面。1804年拿破侖一世自立為法蘭西皇帝,要求取得由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在歐洲各國君主中佔有的優先地位,並在戰勝第三次反法聯軍後,于1806年7月建立依附於他的由宣佈脫離帝國的16個德意志邦組成的萊茵聯邦,迫使弗蘭茨二世在同年8月6日放棄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稱號,神聖羅馬帝國徹底瓦解。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1-12-31 14:23:36 | 顯示全部樓層
謝謝分享! 知識太廣博啦! 我喜歡歷史,因為從業外遊領隊員,資料上有助工作需要.再謝!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1-12-31 14:57:11 | 顯示全部樓層
謝謝分享...唔講真係唔知有呢個王國@@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2-1-1 15:46:53 | 顯示全部樓層
契丹(遼)都可以算係其中一個,遼國被金所滅後,其中一部逃到中亞建立西遼,後又遭蒙古所滅,現在只留有殘存的文字而冇人認識其文化(西夏亦是如此)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2-1-1 19:29:01 |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2-1-2 00:14:05 | 顯示全部樓層
多謝師兄報告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2-1-2 01:49:32 | 顯示全部樓層
正正體驗分久必合,強權野蠻既道理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2-1-2 16:37:22 | 顯示全部樓層
many more empire actually.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2-1-2 16:47:06 | 顯示全部樓層
其實己消失之國如恆河沙數,點止咁少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2-1-3 11:54:59 | 顯示全部樓層
Very useful informations, thank you very much!!!!!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2-1-3 13:32:46 | 顯示全部樓層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2-1-3 14:55:32 | 顯示全部樓層
Kick Off 發表於 2011-12-31 14:19
  基輔羅斯

  Kiev Russ

thx interesting history of some special countries or people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聯絡我們|141華人社區

GMT+8, 2024-11-16 16:5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