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查看: 719|回覆: 7

歷史是甚麼

[複製鏈接]
簽到
40
發表於 2011-12-29 10:36:5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歷史,或簡稱「史」,指對人類社會過去的事件和行動,以及對這些事件行為有系統的記錄、詮釋和研究。[1]歷史可提供今人理解過去,作為未來行事的參考依據,與倫理、哲學和藝術同屬人類精神文明的重要成果。歷史的第二個含義,即對過去事件的記錄和研究,又稱為「歷史學」,或簡稱「史學」。隸屬於歷史學或與其密切相關的學科有年代學、編纂學、家譜學、古文字學、計量歷史學、考古學、社會學和新聞學等,參見歷史學。[2]記錄和研究歷史的人稱為歷史學家,簡稱「史學家」,中國古代稱為史官。記錄歷史的書籍稱為史書,如漢書等。



廣義上,「歷史」可以指過去發生的一切事件,不一定同人類社會發生聯繫。在哲學上,這種含義下的歷史稱為歷史本體,例如宇宙歷史、地球歷史、鳥類歷史等等。而狹義的歷史則必須以文字記錄為基礎,即文字出現之後的歷史才算曆史,在此之前的歷史被稱為史前史。與人類社會相關的歷史,又可以稱為人類史或社會史,而脫離人類社會的過去事件稱為自然史。一般來說,歷史學僅僅研究前者,即社會史。[1]



詞源

「歷史」的含義在中文中最早僅用「史」一字代表。甲骨文中「史」字與「事」相似,指事件。許慎《說文解字》說:「史,記事者也;從又持中,中,正也。」便指出「史」的本意即記事者,也就是「史官」。由此引申,則代表被史官被紀錄的事,換句話說,即所有被文字紀錄的過去事情。「歷史」一詞出現較晚,《三國志•吳書•吳主傳》注引《吳書》,吳主孫權「博覽書傳歷史,藉採奇異」。「史」前加「歷」字是指經歷、曆法,也就是人類經歷的一段時間。在事件中加入時間的概念,「歷史」一詞就具有了當今的含義。[3]也有人認為「歷」乃近代日本學者為翻譯英文「history」而附加之輔助義,其意味著人類所經歷過的事情,在意義上其概括範圍遠較「史」字為之大。



在西方,多數語言的「歷史」一詞源出自希臘語「historia」,原義為「調查、探究」,出自「歷史之父」古希臘作家希羅多德的《歷史》(Historia)一書。





含義

您可以在維基詞典中查找此百科條目的詞義解釋:

歷史您可以在維基語錄中查看或添加與此條目相關的摘錄:

歷史對於歷史的含義和性質,有很多中不同的詮釋,以下列舉其中一些。詳細請參見維基詞典和維基語錄中的相關內容。



克羅齊說:「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4]

柯林伍德說:「一切歷史都是思想史。」[5]

梁啟超:「史者何?記述人類社會賡續活動之體相,校其總成績,求得其因果關係,以為現代一般人活動之資鑒也。」[6]

《大英百科全書》(1880年版):「歷史一詞在使用中有兩種完全不同的含義:第一,指構成人類往事的事件和行動;第二,指對此種往事的記述及其研究模式。前者是實際發生的事情,後者是對發生的事件進行的研究和描述。」[1]

《蘇聯大百科全書》:「1、自然界和社會上任何事件的發展過程。宇宙史、地球史、各個學科史——物理史、數學史、法律史等均可列入這一含義。2、一門研究人類社會具體的和多樣性的過去之學科,以解釋人類社會具體的現在和未來遠景作為宗旨。」

歷史並不是歸類於人文科學或社會科學中,而是其間的橋樑,合併了兩大領域的研究方法。一般來說,史學家通過研究各種書面文字但並不局限與此,努力並嘗試解答和歷史有關的問題。歷史知識的原始資料分為三種:文字記載的、口頭流傳的、保留下來的歷史遺跡,通常歷史學家會綜合三種方法進行研究,而文字記載經常被作為強調的重點,因為它普遍紀錄了發展的時間。這種強調引申出了一個新領域,史前史,也可稱為史前學,研究的是沒有書面紀錄的那一個時期。由於世界各地文字出現的時間各不相同,所以史前史和歷史的主要區別是根據具體的論題而決定。學者們為了易於研究,根據過去人類的範圍將其劃分為不同的階段。劃分過去的方法繁多,包括按年代分類,按文化習俗分類,按不同主題分類。這三種分類經常會有重疊,比如「阿根廷的勞工運動的演變,1930-1945」。



儘管歷史研究傾向於一些專門的地點、時間和主題,歷史學家也同時會關心其他普通的一些內容。而對於其他人來說,歷史已經成為一個非常普通的詞語,就是研究過去人類的所有事情,甚至於現在更興起了一門所謂的廣義歷史。過去研究歷史都是為了應用或者理論的目的,而現在還多了一條:那就是對人類過往的好奇。





歷史學

主條目:史學

以歷史為認識對象所形成的一門學問,叫史學或歷史學,也可以用「歷史」一詞代表。歷史學的本質其實是把實際發生的事件轉換成以意念和文字形式存在的歷史的過程和方法。關於歷史學的目的和方法的研究探討,在西方屬於歷史哲學的範疇,歷史哲學的出現和發展,意味著歷史學從單純的歷史紀錄發展成為對歷史的解釋和對歷史規律的探求階段。一開始,歷史哲學僅僅關心如何改進歷史研究的方法,但認為被研究和記錄的歷史就是真實的歷史。在新康德主義和新黑格爾主義的影響下,人們對自身的認識過程有了重新的理解,哲學家開始重新定義歷史學。義大利哲學家克羅齊提出「一切真歷史都是當代史」的命題,認為往事只有在當代人生活中發揮作用才成為歷史,否則是「死的歷史」,即編年史。因此,同樣的歷史在不同的時期會被不斷的改寫。英國哲學家柯林武德又進一步認為「一切歷史都是思想史」,即歷史是歷史學家思想的反映,不僅因時代而異,也因人而異。[1]而唯物主義的歷史觀認為歷史事件是客觀存在的,歷史則是歷史學家主觀對客觀的歷史事件的認識。由於人主觀的局限性,對客觀的歷史事件的認識是有限的,主觀的認識不能完全符合客觀的歷史,因此只有不斷改進逐漸逼近,這一過程同自然科學的過程一致。這種歷史學稱為「歷史科學」。[3]





史學史

主條目:史學史

中國是世界上歷史最完備的國家,其對歷史的記錄不僅時間長,而且內容精確詳細。中國歷史自傳說中的黃帝以來已經有4千多年,而自西周共和時代(前841年)以來歷史記錄精確到年,自魯隱公元年(前722年)以來則精確到月日。中國的歷史記錄(史書)還分為編年體,紀傳體,紀事本末體等不同體裁。與歷史學不在西方文明中占主流地位相反,中國將「史」列為四種基本學科分類「經、史、子、集」之一(清紀曉嵐等,《四庫全書》)。[2]魁奈說:「歷史學是中國人一直以其無與匹倫的熱情予以研習的一門學問。沒有什麼國家如此審慎地撰寫自己的編年史,也沒有什麼國家這樣悉心地保存自己的歷史典籍。」[7]



原始社會中人類通過諸如結繩記事和口傳等方法記錄歷史,例如中國上古傳說「黃帝戰蚩尤」、「女媧補天」、「大禹治水」等。國家出現後,則開始有掌管祭祀的「巫」,他們同時擔任記錄時事、起草公文和掌管文書等工作,可以說是最早的史官。之後才出現了獨立職能的史官,專門記錄歷史事件。在這個時期,中國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史書《尚書》,內容是歷代政治文件彙編,並無特定的歷史記錄體裁。從西周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起,中國有了按年記載的編年史,從此有了連續不斷的歷史紀錄,而且差不多每年都有史可查。這在世界各國範圍內也是極其罕見的。春秋戰國時期的史學家如孔子(編訂《春秋》)和左丘明(著《左傳》)等重視人類社會活動,從而使歷史基本擺脫了神學和宗教的影響。[8]



西漢時司馬遷撰寫了《史記》,創建了紀傳體的歷史記錄體裁,《史記》的規模在當時世界範圍內是空前的。之後東漢班固著《漢書》,延續發展了《史記》的體例,是中國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這兩部歷史著作,奠定了中國古典史學的基礎,後來的歷史學家沿用《史記》和《漢書》的體裁,將各個朝代的歷史彙編成書,組成了「二十四史」。除斷代史之外,唐宋期間中國還出現了通史,如唐末杜佑的《通典》,宋司馬光的《資治通鑒》,其中《資治通鑒》是敘事長達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編年體通史,是中國史學史上的奇葩。[8]



西方的歷史學開始於公元前5世紀,古希臘作家希羅多德在《歷史》(又名《希波戰爭史》)一書中記錄了希臘與波斯之間的希波戰爭,歷史從此自神話和文學中脫離出來成為獨立的學科。希羅多德也因此被羅馬哲學家西塞洛(Cicero)稱為「史學之父」。但希羅多德的記錄中真實事件與虛構事件混雜,並不是純粹的歷史。20多年後古希臘人修昔底德所著的《伯羅奔尼撒戰爭史》治學態度嚴謹,歷史記載翔實,才是西方第一部「信史」。前2世紀,希臘歷史學家波里比阿在《通史》(又名《羅馬史》)中記錄了前218年至前146年73年間羅馬帝國周圍地中海沿岸各國、各民族的歷史,是第一部「世界」通史。[9]

登入後,內容更豐富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註冊

×
發表於 2011-12-29 11:25:36 | 顯示全部樓層
史 = 屎 = shit

有名你睇,歷史,即係謊言狗屎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1-12-29 11:44:51 |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 windtear 的帖子

當然不是啦
歷史是古人的智慧
是我們的借鏡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1-12-29 12:38:55 |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1-12-29 13:05:27 | 顯示全部樓層
最重要嘅系歷史嘅真實性, 準確性.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1-12-29 13:07:27 |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 windtear 的帖子

中國歷史源遠悠長,四大文明古國中,中國佔去一席位,其歷史價值不容質疑。
我們身為中國人當然應該要理解自己國家的歷史是怎樣的發展,而且從中能夠得知中國的傳統價值觀是如何發展得來。好似為什麼婦女的地位會比較低微,或者儒家思想是如何影響後世帝王的統治。讀歷史的好處就是能從歷史失敗的經驗中看到今天所潛在的危機,好似貪污如何動搖社會,我地都可以從歷史中找到答案。讀中史就好比讀通識,能夠剌激學生的思維。在e+呢個講求學生要有批判性思考的社會裡,中史其實係一科好有幫助的科目。

中史的好處是佢集合左各方面的資料,我地讀中史的時候會讀到地理,經濟,哲學,政治,宗教,史學名著等。其實這些都有助加深我地對其他方面的認識,而不會像其他科學那樣只局限於某一層面。好像我讀地理的,我根本不會接觸的哲學的層面,對史學名著也是一無所知,不利於全面發展。係呢方面,中史就能彌補其不足。而且中國的古代哲學發展其實很發達,讀百家爭嗚這一課時其實蘊含著豐富的人生哲理,學生如能多接觸這些思想亦有助往後出來社會時面對人生百態。

如果工作範疇與中國無關的話的確好像對未來沒什麼幫助,但如果站在另一方面來看,其實讀中史能有助於職埸上的人際關係的處理。好似你讀戰爭的策略可以應用於職埸上上位的策略「兵不厭詐」「知己知彼,百戰百勝」「美人計」這些都是很有用的戰術。或者讀哲學方面,會能夠令學生加深對人生的思考,其圓融去處理人際關係。儒,道,墨,法其實都好值得我地去深入了解的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1-12-29 13:10:24 |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 windtear 的帖子

你當然不明白中史的重要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1-12-29 13:13:51 |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 逍遙浪子 的帖子

當然啦
沒準確性的歷史是狗屎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聯絡我們|141華人社區

GMT+8, 2024-11-16 16:3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