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毒蛇種類繁多,加上亞種及相關品種數量實難一一盡錄,以下為部份主要品種篇。
蝰蛇篇=快速連結1
青竹蛇篇=快速連結2
眼鏡蛇篇=快速連結3
珊瑚蛇篇=頂樓
珊瑚蛇篇
珊瑚蛇(Coral snake)是蛇亞目眼鏡蛇科下擁有大量品種的一種有毒蛇類。
此類蛇能分成兩個種類,其一是分佈於歐亞非大陸(或稱舊大陸)地區的麗紋蛇屬(Calliophis);另一種為分佈於美洲大陸(或稱新大陸)的珊瑚蛇屬(Micrurus)、擬珊瑚蛇屬(Micruroides)及細尾珊瑚蛇屬(Leptomicrurus),後者統稱為珊瑚蛇(Coral snake),總共有超過65個品種已被確認。
珊瑚蛇最矚目的地方是其亮麗的體紋,一般以黑色為基調色,表面有著鮮艷的紅色、黃色、白色斑紋,起落交替,令珊瑚蛇的外表顯得奪目;不過,亦有一些無毒蛇類,例如猩紅王蛇、牛奶蛇等也有類似的鮮艷斑紋。在美洲一些地區,為了分辨這些蛇到底是有毒還是無毒,流傳著一句順口溜
(Red and yellow, kill a fellow; red and black, friendly jack 或 venom lack)
(紅與黃,殺人悍;紅與黑,不必畏,意指體紋以紅黃為主的多數是有毒的珊瑚蛇,而以紅黑為主的則只是無毒的蛇類。但這種民間的分類法只適用於北美洲的黃金珊瑚蛇(Micrurus fulvius)、德州珊瑚蛇(Micrurus Tener)及阿利桑納珊瑚蛇(Micrurus euryxanthus)身上而已。而世界上其他地區的珊瑚蛇體紋及顏色均有著廣泛的變化,因此上述的順口溜並不能適用於所有珊瑚蛇。
大部分珊瑚蛇體型都較為細小,目前最長紀錄約為15公分。一些水中活動的珊瑚珊瑚蛇由於品類眾多,因此各種蛇類的本性行為亦變化多端,大多難以觸摸。洞棲性珊瑚蛇大部分時間都在挖掘地洞,只在雨季時或繁殖期時才走到地面上活動。一些品種如蘇利南珊瑚蛇(Micrurus surinamensis)幾乎只待在水中,平日只緩慢遊動於長有大量可食用植被的淺水地區間。
珊瑚蛇也如一般眼鏡蛇一樣,長有一對尖銳的管溝牙,可咬緊對手並注射毒液,但珊瑚蛇的尖牙較為短小,而且固定在顎骨上,不能作出大幅度外露以進行侵略性咬擊。由於珊瑚蛇的毒性稍遜於一般眼鏡蛇,令對手失去活動能力所花的時間也較慢,所以牠們在咬著對手時通常會緊咬不放,保持姿勢,讓注射入對方身上的毒液能慢慢發揮功效。
珊瑚蛇並不屬於容易發動咬擊的蛇類,大部分咬傷人類事件都是因為牠們受到突然的挾制,一時受驚所作出的自然反應才會導致。
在美國,珊瑚蛇的毒素對人類的威脅,僅次於響尾蛇。不過,目前為止,珊瑚蛇咬傷人以致中毒甚至奪命的事件仍少有聽聞。這是因為珊瑚蛇本質上不接近人類,分佈地也多位於人煙稀少的地區。當牠們面對人類時,如情況許可多會選擇逃逸,向人類進行咬擊只是最後的手段。另外,珊瑚蛇的尖牙較為短小,很少能為人類帶來嚴重的傷口,也不會造成大量出血。然而,當被珊瑚蛇咬傷後,仍應謹慎處理並即時接受適當治療。珊瑚蛇分泌強烈的神經毒素,會麻痺生物的呼吸器官,令生物呼吸系統受到破壞,最終引致死亡。而要救護一名被珊瑚蛇咬傷中毒的人,往往要動用大量的抗毒血清,可想像珊瑚蛇毒性之烈。
登入後,內容更豐富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註冊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