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後由 完全自由 於 2011-11-28 14:30 編輯
2011年3月在日本東北地區所發生的大地震震驚全球. 小弟關心同情之餘亦衷心佩服日本國民在災難中所表現冷靜,沉著和自律(反而香港人更亂, 真失禮); 除了民族特性之外, 日本政府在這方面的教育功不可沒! 以下轉載我偶然看到的一篇文章. 睇完我真的沒話說, 個人覺得這才是教育的真義!
(轉載)
日本幼稚園裡的抗震教育
地震發生,旅居東京的中國人EVA沖到幼稚園,三歲女兒第一句話是:“媽媽,我們又搞抗震演練了”孩子們每個月都會演練,災難來臨情緒穩定。
EVA一家在日本東京生活。地震發生時,她所在公司的玻璃都被震碎了,她和同事們一起跑到樓外的空地上避難,但即便站在平地上仍然感覺顛簸得厲害,站都站不穩。隨後,她趕緊跑到幼稚園接三歲多的女兒琪琪。一進幼稚園,就看到老師已將孩子們全部領到操場坐著,還分發了餅乾,琪琪看到媽媽,舉起手中的餅乾,第一句話就是:“媽媽,今天我們又搞抗震演練了,好好玩哦。”看到女兒安然無恙,EVA終於松了一口氣。EVA說,女兒所在的幼稚園每個月都會進行一次抗震演練,所以地震發生時,小朋友們以為不過是習以為常的“遊戲”,而老師也都沒告訴孩子們是真的地震,所以孩子目前情緒非常穩定。
在日本國內,從幼稚園裡五六歲的孩子開始,每個學期都要接受專業的地震知識輔導與培訓。老師會在活動的時候詳細地介紹地震的起因,中間的過程以及造成的影響等等。更重要的是,老師們會現場告訴學生們,一旦發生地震,學校裡面哪裡最安全,學生們應該採取什麼樣的姿勢,如何躲避等等。在日本,政府有明確規定,一旦發生地震,市民要立即前往附近最近的學校,“一是那裡比較空曠,二是學校的建築品質最好”。
日本是個多災的國家,日本幼教5大領域,第一點就是“愛惜生命,體貼關心別人”。日本教育體制一貫性的目標是“在寬鬆的環境中培養生存能力”。日本幼稚園幾乎每個月都有避難訓練,除了火災和地震外,近年又增加了防禦歹徒的訓練。曾有報導:1995年日本關西地區大地震,一個小學高年級的女孩子,能把母親從倒塌的廢墟中救出來,自己也安然無恙。原來她就是按在學校裡學的避難程式做的。難怪日本的孩子在夏令營中能很好的保護自己,知道如何保存體力,知道不到最後關頭決不把水喝光。日本的防震訓練總是跟防火聯繫到一起。因為日本的房屋大部分都是木制結構的,容易燃燒。幼兒們腦袋上戴著防震用的棉套,每個棉套都是耐火的,所以很重,幼兒戴上以後必須學會奔跑,而且是聰明地奔跑,躲開廚房的煤氣跟水管,一直往建築外的空場跑。每年的防震訓練都缺不了這個最基本的項目。
眾所周知日本是地震多發國家,1955年至2004 年的59年裡,日本共發生了210次裡氏6級以上的地震,約占世界地震總數的四分之一,但日本在地震中遇難人數卻僅占世界死亡人數的0.4%左右。日本中小學學生在地震中傷亡比例更小。發現在這近10年裡,日本共發生了裡氏6. 5級以上地震18次,累計死亡人數113人,但無一中小學師生因校舍倒塌等事故而遇難。不僅如此,181所災區中小學校舍還擔負避難所功能,僅地震當日就接納了40315名災民。
日本為什麼能將“地震大國”變為“減災大國”?其原因當然是多方面的,日本人臨“震”不亂的心態,除了人們常說的日本財政防災預算比例大、日本地震速報系統先進之外,還有以下三個主要原因。
1、從小開始的危機意識教育
日本人對自然災害中的地震具有強烈的危機意識和恐懼感。調查顯示有高達75% 左右的小學生認為身邊隨時可能發生大地震,有90%人對地震災害最為擔心。為此,有60%的家庭購置了可擕式收音機、手電筒和藥品,有20%的家庭儲存了應急食品,有86%民眾曾確認過去附近避難所的路線等。
日本地方自治團體和學校也為應對地震災難而採取了一些必要措施,只有 10萬人口的千葉縣鐮穀市在19所小學和3所幼稚園等地設置了25個避難所和11個臨時救護所,儲備了大量的食物飲用水等,所以當強烈地震等災難來臨時,即使在孤立無援的情況下,師生和當地居民也能依靠這些食品和設備進行自救。
2、防災教育持之以恆、提高學生防災知識和技能
為了讓地震的災害減低到最低限度,日本各地中小學都非常重視防災組織的建立、教師防災研修、學生防災知識的學習和防災演習等防災教育工作。以兵庫縣為例,該縣所有的學校都設置了常設的防災教育委員會,負責平時的防災教育規劃和災時避難救災的領導工作;有77%的小學、69%的初中、60%的高中和43%的特殊學校開展了定期的有關防災對策、學生的防災指導和心理輔導為主要內容的教師防災研修會;幾乎所有的學校每年都實施了1至2次防災演習,30%左右的小學的每一學年的防災演習更高達4、5次之多。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日本中小學一般都把防災教育列入學校年間教育計畫中,編制符合學生年齡特點的防災教育課程。如在理科、社會等課程中指導學生學習地震發生的機理、所在地區的自然環境以及過去所遭受的自然災害的特徵等,在道德課、綜合學習課、課外活動等課程中培養學生的防災意識、講解日常生活中防災的注意事項、災害發生時應採取什麼樣的行動,以提高學生防災的實際技能。防災演習是把學生平時習得的知識和技能運用於實踐的一項綜合活動,日本各校分別針對地震發生在課上、課間、放學回家途中等不同情形進行各種實戰訓練,並請防災教育專家或當地消防員來校指導,總結每次演習的經驗和不足之處,以便下次改進。由於日本各地學校防災教育都能做到持之以恆,每個學生從幼稚園到高中都要接受幾十次防災演習,所以當自然災害來臨時,幾乎所有的師生都能迅速作出規範的避難行為,從而避免了無辜傷亡。積極的面對災難,充分的應急準備,對於大災後造成的心理危機也是極好的干預。
3、普及耐震校舍,給民眾抗震求生信心
日本中小學在大地震中的傷亡率之所以很低,當然主要歸因於他們的校舍具有較好的耐震性能。根據2009年日本文部科學省對全國各地中小學校舍耐震性能調查結果的統計,日本全國60.1%的幼稚園、67%的小學和初中、67.8%的高中、82.8%的特殊學校的校舍到達了日本政府規定的耐震標準,即在發生震度為強6級至7級左右的強烈地震時,校舍雖然有部分損傷但不會倒塌、沒有人員死亡的標準。
按照《地震防災對策特別措施法》,日本各地政府有義務對所有校舍的耐震性能進行檢測,並予以公示。凡未到達耐震標準的校舍,根據其輕重緩急分批進行加固或改建。據現行法律規定,日本國庫等負責校舍達標加固或改建的86.7%的費用,地方政府負責其中的13.3%的費用。2010年日本國庫撥款1086億日元用於全國2100 棟左右校舍的耐震改造工程,日本計畫在未來5年內使日本全國90%左右的中小學校舍都能到達前述的耐震標準。
總而言之,面對自然災害的嚴重威脅,未雨綢繆,居安思危,並非簡單的杞人憂天,日本人的教育在硬體、軟體上雙管齊下,積極應對,把避免傷亡的努力盡力做到大地震發生之前,這些措施都對這次日本東北大地震產生了積極有力的影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