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查看: 986|回覆: 13

改變世界的十大兵書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1-9-15 10:55:1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孫子兵法》

122036693_371n.jpg

122036693_381n.jpg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 孫武


  一部2500多年前的兵書,至今仍然在不停地被世人解讀和學習,其影響力不局限于誕生地而是輻射至整個世界,其生命力不局限于軍事領域而是滲透至政治經濟等方方面面,這部兵書就是中國春秋時代軍事思想家孫武所著的《孫子兵法》。

  《孫子兵法》是中國古代最著名的兵書,也是世界公認的現存最古老的軍事理論著作。內容共13篇,包括計篇、作戰、謀攻、形篇、勢篇、虛實、軍爭、九變、行軍、地形、九地、火攻、用間等,揭示了戰爭的一般規律,並提出了一係列指導戰爭的具體方法。

  書中探討了敵我、主客、眾寡、強弱、攻守、勝敗、利害等種種矛盾的對立和轉化,以樸素的哲學辯證思維研究戰爭的戰略和戰術,邏輯縝密,常讀常新。

  作者孫武,是春秋末期吳國將軍、中國古代著名軍事家,曾率領吳軍大破楚國軍隊,佔領楚的國都郢城,幾乎滅亡楚國。

登入後,內容更豐富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註冊

×
 樓主| 發表於 2011-9-15 10:58:12 | 顯示全部樓層
《戰爭論》

122036693_391n.jpg

122036693_401n.jpg

  作者:克勞塞維茨(德國)

  時間:1832~1837


  戰爭無非是政治通過另一種手段的繼續。

  —— 克勞塞維茨

  克勞塞維茨的《戰爭論》被譽為西方近代軍事理論的經典之作,對近代西方軍事思想的形成和發展起了重大作用。克勞塞維茨本人也因此被視為西方近代軍事理論的鼻祖。

  全書60余萬字,分3卷8篇,分別論述戰爭性質、戰爭理論、戰略、戰鬥、軍隊、進攻與防禦和戰爭計劃等。作者揭示了戰爭從屬于政治的本質,指出了人的因素尤其是精神力量的作用,闡述了戰爭性質向民眾戰爭轉變的歷史趨勢,探討了戰略和戰術、進攻和防禦、戰爭的目的和手段之間的辯證關係,提出了集中優勢兵力殲敵等理論。

  盡管該書是一部尚未完成的著作,但由于克勞塞維茨注意運用德國古典哲學的辯證法考察戰爭問題,因而闡發了諸如“戰爭無非是政治通過另一種手段的繼續”等一係列在戰爭理論中引起一場革命的主要思想。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1-9-15 11:00:31 | 顯示全部樓層
《制空權》

122036693_411n.jpg

122036693_421n.jpg

  作者:杜黑(意大利)

  時間:1921年


  航空為人類開辟了一個新的活動領域——空中領域,結果就必然形成一個新的戰場。

  1916年冬季的一天,在意大利軍事監獄的一所牢房裏,一位年近50歲的軍人身披一件沒有軍銜的綠黃色軍大衣,陷于深深的沉思。他百思不解:為了軍隊減少傷亡,取得勝利,向上司提出自己的建議,有什麼過錯,為什麼要判我一年監禁?

  這個軍人就是杜黑。此人思想敏銳,知識面廣,對新事物十分感興趣。還在飛機問世不久他就判定:“天空即將成為新的作戰空間。現在人們都在強調制海權。但不久就會看到,制空權比制海權更重要。”此後,身為陸軍軍官的杜黑開始潛心研究空中力量的使用。1916年,他用自己的新軍事思想,激烈批評陸軍部戰略指導錯誤和陸軍司令無能,建議統帥部建立轟炸機部隊,轟炸敵人的後方,摧毀敵對國人民的抵抗意志。然而,他萬萬沒有想到,這一建議卻為他帶來了牢獄之災,陸軍軍事法庭判處他一年監禁並勒令退役。

  身陷囹圖的杜黑並沒有氣餒,仍在思考空中作戰的理論問題,他相信總有一天他的理論會被承認的。

  這一天終于來了。1917年,意軍在卡波雷托戰役中遭到慘敗,全國震驚。政府下令對這次戰役失敗的原因進行調查。調查中發現當年杜黑對陸軍部的建議和批評是正確的,于是決定恢復杜黑的名譽,並任命他為航空處主任。從此,杜黑如魚得水,致力于空中作戰理論的研究。

  1921年,杜黑出版了他“制空權理論四部曲”的第一部、也是影響最大的著作《制空權》。在這部著作中,他開宗明義:“航空為人類開辟了一個新的戰場。”他認為,未來將有三個而不是兩個戰場,原來控制陸地和海上戰場的軍人,必須學會防禦空中攻擊,懂得掌握制空權。他第一次給制空權下了一個比較科學的定義:“制空權是指這樣一個態勢,即我們自己能在敵人面前飛行,而敵人則不能這樣做。”他指出,獲得制空權就意味著勝利,反之在空中被擊敗就是最終失敗。

  如何奪取制空權呢?他認為,陸地和海洋上面的天空是一個不可侵害的整體,在這個整體空間活動的航空兵是不能從屬于陸海軍的,因此必須建立一支獨立的空軍,唯有這樣才能真正看出能在新戰場上作戰的一個實體。獨立空軍建立後,必須通過空中進攻才能充分發揮飛機的獨特性能,奪取制空權。

  制空權理論具有劃時代意義。杜黑制空權理論問世後很快引起各國的普遍重視,成為兩次世界大戰之間空軍建設的圭臬。盡管由于杜黑缺乏實踐,他的理論有很大的預測性、主觀性和片面性,但它給世界軍事發展帶來了重大影響,人們給予它很高的評價,並譽苦黑為“戰略空軍之父”。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1-9-15 11:03:03 | 顯示全部樓層
《海權對歷史的影響(1660-1783)》

122036693_431n.jpg

  作者:馬漢(美國)

  時間:1890年


  誰控制了海洋,誰就控制了世界。

  馬漢一生致力于海軍戰略理論研究和著述,共留下專著二十多部和論文130多篇。《海權對歷史的影響(1660-1783)》是1890年出版的,它是馬漢海權論的第一部成功之作,是海權論三部曲之第一部,也是馬漢海權論的奠基之作。

  書中,馬漢引證英國在拿破侖時代的戰爭中獲得海上霸權的事實,來證明欲發展海權必須以強大的海軍控制海洋,以掌握制海權。他認為,海權的發展屬外線作戰,以攻擊為主要任務,陸權則以防禦為主;有優勢之海軍,優良的海外基地、海港,才能與敵人抗衡,發揮海權之力量。

  《海權對歷史的影響 1660-1783》在美國再版32次,幾乎被所有歐洲國家翻譯出版。英國的評論家把這本書看作為他們的軍官和政治活動家應遵循的原則的說明。德國皇帝命令將此書的譯本放在他的新海軍的每條艦船的艙室裏供軍官閱讀。日本政府特別命令將本書的譯本分發給陸、海軍軍官、政治領袖和學校。美國總統西奧多‧羅斯福稱馬漢是“美國生活中最偉大、最有影響的人物之一”。美國的軍事院校和軍事理論研究機構均把本書列為必修的課程。

  因此,海權論不僅成為美國軍事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它對西方國家和前蘇聯的海軍建設和海軍戰略都產生了重要影響。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1-9-15 11:09:30 | 顯示全部樓層
《裝甲戰》

122036693_441n.jpg

  作者:富勒(英國)

  時間:1932年

  缺乏工業、制造能力和機動車輛的國家將無力抗擊外國的入侵。

  英國人富勒于1932年發表。這本書是關于機械化戰爭理論的代表,被奉為“機械化戰爭的聖經”。

  富勒認為,未來戰爭主要是機械化戰爭;未來的軍隊不應由步兵、騎兵和炮兵組成,而應由摩托化遊擊部隊、第一線機械化部隊和第二線非裝甲部隊組成;目標、進攻、集中、節約兵力、機動、突然性、安全和協同、簡明仍是進行機械化戰爭的基本原則,但更要注意用瓦解敵人士氣的方式來取代軍事力量摧毀敵人的方式;進攻是機械化戰爭的主要樣式等。

  最早對富勒的思想感興趣的是德國人。德國裝甲兵之父古德裏安甚至能大段背誦《裝甲戰》中的內容。在富勒提出“癱瘓戰”、“縱深戰”、和“合成部隊”理論的指導下,德國人開始了大規模使用裝甲力量進行突擊作戰。在1939年至1941年的歐洲,涂著鐵十字標記的坦克和裝甲車集群在“容克死神”的配合下,像黑夜裏的閃電一樣流暢,突破─合圍─再突破─再合圍,一次次催垮對手的戰鬥意志。古德裏安、隆美爾、巴頓、蒙哥馬利……這些輝煌的名字都與《裝甲戰》緊密聯係在一起。

  直到今天,整個世界的陸軍裝備體制,仍在遵循富勒當年的規劃。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1-9-15 11:11:01 | 顯示全部樓層
《戰爭藝術概論》

122036693_451n.jpg

  時間:1838年

  戰爭藝術是永遠存在著,尤其是戰略,不論在愷撒時代,還是在拿破侖時代,都是一樣的。

  若米尼的一生極富傳奇色彩,他是瑞士人,一生卻主要為兩個敵對的大國——法國和俄國效勞;他雖然連初級步兵學校都未進過,但卻成為西方著名的軍事理論家;他沒有顯赫的家世,卻得到了拿破侖的賞識並被俄軍授予上將軍銜;他撰寫的軍事巨著《戰爭藝術概論》被歐美各國普遍列為權威性軍事教材,曾是美國內戰南北兩軍軍官們囊中的必備讀物。

  《戰爭藝術概論》總結了法國革命戰爭和拿破侖戰爭的經驗,根據18世紀和19世紀初的戰爭基本遠離,提出了很多當時行之有效的作戰指導原則、方法和形式。

  該書涉及的范圍很廣,關于戰爭問題的主要觀點可以總結為:

  ‧對戰爭史的研究是戰爭藝術原理的唯一理論基礎;

  ‧戰爭遠非是一門精確的科學,而是一出令人恐怖、充滿激情的戲劇,是一種藝術;

  ‧戰爭的確有幾條為數不多的必須遵循的共同原則;

  ‧全部戰爭的鑰鎖在于集中主要兵力,攻擊敵軍一翼或一點;

  ‧戰略是進行戰爭的藝術,而大戰術和戰術則是進行交戰和戰鬥的藝術;

  ‧進攻優于防禦,進攻是一種最積極的戰鬥類型,而防禦則是為在適當時機轉入進攻所採取的臨時待機行動;克敵制勝的唯一方法,不是實施旨在威脅敵人交通線的機動,而是交戰;

  ‧為了打敗敵人,必須採取堅決的戰略,堅決把主動力投到決定點上,力求對敵翼側採取迂回烏黑時,則應從正面進行閃電突擊;

  ‧當不可能從敵翼側採取迂回烏黑時,則應從正面堅決突破,先將敵孤立分割成幾部,然後予以各個擊破;

  ‧初戰獲勝後,應適時轉入堅決連續的追擊,以求全殲或徹底打垮敵人。

  《戰爭藝術概論》一書問世迄今,雖已過一個多世紀,但仍有經久不衰的強大生命力和廣泛而深過錯的影響,重要原因之一在于該書以戰爭實踐為基礎,在不少問題上強調理論重要,實踐更重要;學問不在于博,而在于精;抓住主要矛盾,集中主要兵力;正確認識原因和結果,現象和本質、必然的關係;根據情況運用戰爭藝術原則;戰爭絕不是數學行動;反對絕對論,承認相對論;攻防可以互相轉化;依據情況修正作戰計劃;精神力量能產生物質效應;對群眾的意見既重視,又不依賴。凡此種種,無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著作者的辯證法的思想。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1-9-15 11:12:51 | 顯示全部樓層
《制勝的科學》

122036693_461n.jpg

  作者:蘇沃洛夫(俄國)

  時間:1796年


  打退敵人是失敗,而消滅敵人才是勝利。

  《制勝的科學》是俄國偉大軍事統帥亞歷山大‧瓦西裏耶維奇‧蘇沃洛夫(1729—1800)積多年作戰和訓練的經驗撰寫的一部軍事名著,集中反映了十八世紀俄國先進的軍事理論和實踐,曾對歐洲和後來蘇聯的軍事思想產生深遠影響。

  整書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分隊對抗演習或演習前的訓練”是供長官用的,主要是闡述蘇沃洛夫的訓練方法。第二部分是向士兵口授必需的知識,其中包括軍人教育的基本原則和有關在不同作戰情況下如何進行戰鬥的指示。

  其主要思想觀點是:

  1、人是制勝的決定因素,因此應當把人置于優先位置來考慮,要注重戰前對士兵進行嚴格的操練和實行鐵的紀律,使每個士兵確信自己有力量,勇敢向前。士兵這一名稱理當包含軍隊中的所有人,上至最高級的將軍,下至最低層的火槍兵、騎兵和步兵,這些人無例外地都要經受嚴格的訓練。要使士兵成為本領高超的戰士,成為自己祖國的可靠衛士,就應該懂得如何訓練,如何作戰。為此,應該讓部隊通過演練來熟悉戰爭中的各種現象,這些演練又必須非常接近于實戰,這樣,士兵就會把真正的戰爭看成不過是演習而已。“訓練從難,徵戰易。訓練從易,徵戰難”。而軍人服從命令是保持秩序井然的基礎,軍隊的堅強指揮是建立在服從命令的基礎之上的,故服從應該是絕對的,任何下屬對上級的命令不僅不得爭辯,就連議論也不許可。

  2、戰略行動的基本方法是進攻,無論是對不設防的野外,還是設防的城堡,都要堅決進行進攻。“軍事學術之真諦,是從敵人最要害的部位直接進攻敵人,而不是採取間接的迂回方式接近敵人。只有的勇敢的進攻才能制勝。”

  3、戰術的基本原則是:“觀察”、“快速”、“猛攻”。觀察的實質是要善于判斷敵情和地形,及時制定正確的作戰計劃;快速是要求部隊具有高度的機動性和突然性。軍隊為及時趕赴前沿陣地或佔領有利的時機和地勢,必須善于以急行軍的速度趕路。從這層意思上說,腳是決定勝利的基本條件;猛攻的表現是在敵人聚集兵力和準備抵抗之前發動進攻,而猛烈攻擊是戰鬥中的主要形式。在戰爭決定勝負的關頭,用強有力的火力和刺刀突擊,狠打猛追。

  4、戰爭的主要目的是消滅敵人的有生力量,“打退敵人是失敗,而消滅敵人才是勝利”。集中兵力兵器于決定性的方向上,分批消滅敵人,而不要把部隊分散布成警戒線。

  5、戰爭中沒有一成不變和一勞永逸的固定原則,一切都要根據敵方特點,以及難以預料和變化多端的條件而定。如:用線式縱隊打擊正規部隊,用方陣對付異教徒,都是適例。在注重進攻的同時,在個別情況下也可採取防禦,為保存兵力避難優勢敵人的突擊而實施必要的退卻也是完全可行的。

  《制勝的科學》集中反映了蘇沃洛夫的戰略戰術思想和治軍之道,包括軍事成就、軍事思想、指揮風格和指揮藝術等,影響俄國軍界好幾代人。十月革命後,列寧審批的第一本紅軍戰士手冊中,也引用了它的主要原則。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各級蘇軍將領對蘇沃洛夫的治軍方略和戰術原則備加推崇,蘇維埃最高主席團還于1942年7月頒布了制定一、二、三級蘇沃洛夫軍事勳章的命令。《制勝的科學》與其作者的名字一起,受到世界各國軍事理論家的廣泛注意。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1-9-15 11:15:35 | 顯示全部樓層
《論持久戰》

122036693_471n.jpg

  作者:毛澤東

  時間:1938年


  戰爭的目的不是別的,就是“保存自己,消滅敵人”。

  《論持久戰》一書,是毛澤東于1938年5月26日至6月3日在延安抗日戰爭研究會上的講演稿。這是一部不朽的著作,無論軍事上還是運用到現實生活中都很有借鑒意義。

  毛澤東認為,在我方弱于敵人時或環境不利于我方時應採取持久戰的策略,只要採取此策略則必勝。在此情況下要杜絕“投降論”和“速勝論”,因為在敵強于我時這兩種論調就不現實,必然導致客觀失敗。

  本書的主要內容包括:揭示了抗日戰爭發展的基本規律(敵強我弱、敵退步、我進步、敵小我大、敵寡助、我多助);論述了只有實行人民戰爭,才能贏得勝利的思想;闡明了抗日戰爭作戰的形式上,主要是運動戰,其次是遊擊戰。

  其實,論持久戰這篇論文式的著作,之所以被稱為經典,最突出的地方是它是在抗日戰爭初期寫成並發表的,對抗日戰爭做了論述,將抗日戰爭分為幾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敵之戰略進攻、我之戰略防禦的時期。第二個階段,是敵之戰略保守、我之準備反攻的時期。第三個階段,是我之戰略反攻、敵之戰略退卻的時期。現在再重讀會發現,《論持久戰》與當時抗日戰爭的歷史情況完全對應,甚至可以說是抗日戰爭的總結報告,足見毛澤東的軍事才華非同尋常。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1-9-15 11:17:16 | 顯示全部樓層
《戰略論:間接路線》

122036693_481n.jpg

  作者:利德爾‧哈特(英國)

  時間:1941年


  如果獲勝的國家自己也遭到慘重的損失,戰後弄得精疲力竭,那麼,即使獲得最具有決定性的勝利,實際上也是沒有任何價值的。

  利德爾‧哈特(1895-1970),英國軍事理論家。參加過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獲上尉軍銜。戰後,因傷病從軍中退役,從事軍事寫作。先後在報社任軍事記者、軍事專欄評論員。1937年出任英國陸軍大臣軍事顧問。

  他潛心于軍事理論研究,曾與富勒等人一起提出了坦克、機械化步兵和飛機聯合作戰的現代戰爭原理。他一生著述頗豐,共寫下了30多部軍事著作和大量論文。其主要著作有《戰略論》、《第二次世界大戰史》等。

  在《戰略論》一書中,他總結了從古希臘到第二次世界大戰近30次戰爭,280多場戰役,提出了“間接路線”戰略理論。其要點是:

  一、戰略是一種分配和運用軍事手段以求達到政治目的藝術,它所研究的不僅限于兵力的調動,而且要考慮調動的結果。

  二、戰略的成功取決于對“目的”和“手段”的正確算計、結合和正確運用。戰略的目的在于破壞敵人的穩定性,戰鬥只是達成戰略目的的手段之一。最完美的戰略是那種“不必經過嚴重戰鬥而達到目的的戰略”。

  三、破壞敵人的穩定性的方法包括物質手段和精神手段。選擇抵抗力量最小的路線對敵人實行迂回或前出到敵人後方要比對敵人實行正面進攻更利于破壞敵人的穩定性。真正的間接路線必須同時考慮物質因素和精神因素。

  四、戰略分為戰略和大戰略兩個層次。大戰略的目的在于調節或指導一個或幾個國家的所有資源以求達到戰爭的政治目的,所以更應該重視整體力量,即財政、外交、商業和道義上的壓力。戰略則是大戰略在較低階段的運用,只限于研究與戰爭相關的各種問題。

  五、作戰的最基本原則是分散敵人兵力和集中己方兵力,或者說集中自己的力量對付敵人的弱點。方法是己方分散,引起敵人分散,然後才是自己集中。

  六、戰爭有八條原則。一是“根據自己的手段來選擇目標。”二是“時刻記住你的目標。”三是“選擇一條敵人最想不到的行動路線。”四是“沿著抵抗力量最小的路線行動。”五是“選擇一條可以同時威脅敵人幾個目標的作戰路線。”六是“保證計劃具有靈活性。”七是“當敵人有所戒備時,決不要以你的實力去實行進攻。”八是“當一次嘗試失利後,不要沿同一路線和採取原來部署再次發動攻擊”。

  利德爾‧哈特在《戰略論》開篇中還大段引述中國古代兵學家孫武的格言,可見他的“間接路線”戰略深受孫武影響,反應了西方軍事理論向以《孫子兵法》為代表的東方兵學的靠攏。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1-9-15 11:19:16 | 顯示全部樓層
《絕對武器》

122036693_491n.jpg

  作者:伯納德‧布羅迪(美)

  時間:1946年


  原子彈是一種“絕對武器”,它不僅具有史無前例的巨大摧毀力,而且對傳統作戰方式和國防政策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絕對武器》是美國早期核戰略理論的代表作之一。由美國著名軍事理論家伯納德‧布羅迪所編,內容包括編者最早發表于耶魯大學國際問題研究所1945年秋季出版的第18號不定期刊物上的《原子彈與美國的安全》一文,以及他在耶魯大學的同事沃爾福斯、福克斯等人論述核武器政治含義的幾篇文章。

  該書係統論述了核戰爭的戰略理論,闡述了相互威懾理論的原則。後來,這一理論曾一度被作為美國的核戰略原則。其主要觀點包括三個方面:

  首先,核武器的問世打破了人類武器的發展規律──從前,每種進攻性的武器出現不久,就會有相應的有效防禦手段。而核武器則不同,迄今為止,人類還未找到有效的防禦手段。

  其次,核武器建立了一個武器與戰爭關係的怪圈──人類研制武器本來就是為了戰爭時使用,但核武器的巨大威力使得其所有者不敢輕易使用──所以,各國發展核武器的目的不是為了使用它,而是為了戰時,敵人顧忌到自己的核反擊能力而不對自己使用核武器。

  第三,核武器改變了戰爭與政治的關係。核武器誕生之前,人們都認可克勞塞維茨關于“軍事是政治的延續”的說法,但核武器誕生之後,大規模和戰爭根本不能用于實現政治目標──雙方甚至整個地球都毀滅了。

  盡管不至于像“制海權”與馬漢,“制空權”與杜黑那樣言必稱之的程度,但是布羅迪在核武器控制與核戰爭理論方面的建樹,是有目共睹的。近半個世紀以來,關于核戰爭的論述可謂汗牛充棟,但其中理論深度與廣度上超過《絕對武器》者如鳳毛麟角,少數與《絕對武器》齊名的著作,也無不以布羅迪的理論為基礎。直到今天,從各國進行核軍控談判和已達成的協議來看,布羅迪的理論在其中的影響隨處可見。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1-9-15 11:27:02 | 顯示全部樓層
Very useful, thank you for your sharing!!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1-9-15 11:41:25 | 顯示全部樓層
多謝分享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1-9-15 11:45:59 | 顯示全部樓層
一部2500多年前的兵書,至今仍然在不停地被世人解讀和學習, 而且仍有實用價值, 實在令人讚嘆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1-9-15 12:51:12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HappyBug 於 2011-9-15 12:52 編輯

宮本武藏的五輪書,與孫子兵法、戰爭論並稱舉世三大兵書。但它不像兵書,卻像修身格言或武術理論,所以並不如以上的作品般,直接在「軍事」上改變世界。事實上五輪書當中有關武士道的精神論述,卻真正地深化了日本人的民族特質,而日本人就憑這種民族特質,在二戰時以軍事、及後來以經濟、政治影響世界。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聯絡我們|141華人社區

GMT+8, 2024-11-17 02:3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