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經濟學角度分析綠色物流的起因
當今社會,綠色已成為一個時尚名詞。綠色經濟、綠色消費、綠色物流等新名詞頻頻出現於人們的視野中。綠色物流也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產生的。
從經濟學角度講,綠色物流的興起,緣起於“物流冰山”學說的出現。人們對生產領域的費用往往很清楚,但對物流費用的總體內容並不掌握。提起物流費用大家只看到露出海水上面的冰山的一角,而潛藏在海水裡的佔整個物流費用主體的整個冰山卻看不見。管理學權威P.E德魯克說過“流通是經濟領域裡的黑暗大陸”。這個主體部分大體有以下三塊構成:
第一,流通中容易被忽略的成本。企業內部發生的物流費用,如與物流相關的人工費、物流設施建設費等;在採購中,物流人員存在時間成本;多地點和多倉庫存貨所形成的巨額資金沉澱。
第二,存在不必要甚至認為的損耗和浪費。庫存管理無法主動適應需求積壓和缺貨頻頻發生;信息不對稱導致對供應商了解困難,會產生很大的成本;
第三,物流活動會對環境造成影響。例如,物流中運輸工具會導致大氣污染、噪聲污染;廢棄物如果處理不當會造成大量的無法處置的固體垃圾。
二、我國綠色物流的優劣勢
(一)優勢分析
1.我國政府對可持續發展的重視
人口增長及經濟發展,產生巨大資源、環境壓力,可持續發展成為國策,綠色工程不斷出現。
2.我國企業和公眾的環保意識已開始形成
在可持續發展的原則下,許多企業的社會責任意識和環保意識已逐步形成,將生產綠色產品作為企業的競爭優勢。比如海爾集團就已經建立了環境管理系統,並獲得ISO14001標准認證。
(二)劣勢分析
1.綠色物流的觀念還未普及。
很多群眾甚至不知道什麼是綠色物流。即使有部分企業已開始注重綠色生產,但絕大部分企業認為綠色物流只是一種環保理念,是不切實際的幻想,不能為企業帶來任何經濟效益,還會增加物流成本,也有些企業認為綠色物流是政府的事情,和企業無關。
2.政府缺乏相關政策引導。
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制定和頒布了許多環境污染方面的政策和法規,但針對物流行業的還不是很多,造成了物流法律中環保體系的缺失。另外,物流活動涉及到眾多行業和部門,但我國各相關部門間缺乏協調和溝通,政府也未大力進行宏觀調控,導致物流資源的浪費,加劇了物流活動對環境的影響。
3.物流復合型人才匱乏
我國提出綠色物流的概念沒有幾年,對它的研究也是剛剛起步,培養出具有綠色物流理念的畢業生幾乎沒有。同時,研究的內容對現實的指導意義不是很強,存在理論與應用實踐的脫節的現像。
4.物流技術落後
我國物流技術和綠色要求有較大的差距。雖說部分企業已經引入了全球定位系統(GPS)、地理信息系統(GIS)、電子數據交換(EDI)等先進的物流技術,但絕大部分企業的物流信息管理水平和技術手段還很落後。在機械化方面,物流機械化的程度和先進性,與綠色物流要求還有距離。在物流材料的使用上,與綠色物流倡導的可重用性、可降解性也存在巨大的差距。
5.物流基礎設施薄弱。
運輸方式之間、不同地區運輸系統之間的相互銜接的樞紐設施方面缺乏投入;運輸系統缺乏周密科學的設計,對環境的重要影響因子(如引起地球變暖的二氧化碳,嚴重污染環境和危害人體健康的含氮氧化物等)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倉儲設施落後,庫容小而分散,各種綜合性貨運樞紐、物流基地、物流中心的建設發展緩慢。這導致了物流中心的經濟效益不高,存在著嚴重的資源和人力的浪費,違背了綠色物流節約資源的原則。
三、中國的綠色物流之路
中國經濟蓬勃發展,物流必然會在中國經濟發展中起到巨大的作用。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得到,實行綠色物流道路,建立綠色物流體系,是中國物流業的可靠途徑。
(一)建立社會化的物流體系
宏觀方面,必須全面統籌,綜合規劃,充分利用和整合各種存量資源,構建全面綜合的符合可持續發展要求的社會化物流體制。當前,建立社會化物流體系,主要是發展第三方物流。第三方物流的占有率與物流產業的發展水平之間有著非常強的正相關關系。通過發展第三方物流體系,可以構建專業化的物流團隊,更好地節省成本,提高服務效率和服務水平。
(二)政府應完善綠色物流的管理
政府在綠色物流體系的構建中,必須占據主導地位。具體任務包括:制定並完善有利於環保的物流法律法規;制定相關標准,如廢氣排放標准、車輛行駛管制等;制定相關激勵政策,鼓勵企業積極實施綠色物流之路;積極傳播綠色理念,形成良好的保護環境的物流氛圍。
(三)企業是發展綠色物流的主體
物流綠色化歸根結底就是企業營運的綠色化。企業應該建立和完善企業技術創新機制,不斷提高技術應用能力。綠色技術創新主要包括投入的節約和原材料的替代、污染控制和預防技術、廢棄物的循環利用、清潔生產等方面的技術。企業技術創新是企業競爭力的核心。綠色物流要求盡快建立和完善企業物流技術創新機制,不斷改造現有物流裝備,調整物流經營結構,提高物流服務水平,實現物流現代化發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