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表於 2011-8-9 17:30:26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katee1hk 於 2011-8-9 17:31 編輯
這是我在6月發給我的朋友及客人的市場通訊!
2011年6月
第二階段的金融危機
在2005年的《市場通訊》中,我們首次刊出下列的圖表,解釋當前正擴散中的西方世界主權債務危機的風險。以下圖表由評級機構標準普爾於2005年所製訂,預測法國、美國、德國及英國這幾個國家在未來30年的評級展望。
來源:標準普爾, 2005年3月
若是我們《市場通訊》的忠實讀者應該還記得,我們曾就美國次按危機不斷地作出警告,例如在2007年1月份《市場通訊》中我們提到:「估計有近1.2兆億 美元的奇特按揭,將會在2007年時被重新調整至明顯較高的息率,這將對美國的金融資產價格產生嚴重的影響」。
我們在此再次強調及解釋上述事件,是因為我們想指出,雖然這些其中一個危機(次級按揭)已經在2008年時發生,但另一個危機(主權債務)仍未真正完全地 展現。雖然債務危機已經在歐元區的歐豬五國逐漸擴展,但仍未波及至任何一個上述提及的主要大國。
所以,在我們前面仍將會面對債務危機,事實上,2008的次按危機令目前的主權債務危機更加惡化,原因是由2008年至今的這段期間內,各國不斷的推出緊 急援助,已經持續地令這些國家政府的資產負債表變得更差,而更可能的是,上述在2005年時所製訂的圖表,如今看來已經顯得過份樂觀。
因此,我們指出當前投資環璄的嚴峻挑戰,希望再次提醒投資者,不應過於進取,投資時切忌追求短暫及高回報。這與我們目前建議投資者應儘量避免任何槓桿形式 投資的看法一致,包括樓宇按揭。
因為隨著各國的評級遭到下調,息率通常會被迫調升,而息率上升又會導致按揭還款額急升而難於應付。以希臘兩年期國債孳息為例,目前息率已經升至逾25厘, 而愛爾蘭及葡萄牙的債券孳息率亦高達10厘以上。
但同一時間,投資者應該留意,下一輪的債務危機的性質與對市場的潛在影響,均與2008年的次按危機大為不同。因為當主權債券的穩健性成疑的時候,在各國 大量印發鈔票以支付無法持續的債務,違約風險及通脹壓力不斷上升的環境下,投資者對那些由受影響國家發行的貨幣的憂慮將與日俱增。
因此,這次由西方國家的債券及貨幣,轉移至貴金屬、商品及債務水平較低的新興市場貨幣及資產的趨勢,只會越來越加劇而難以逆轉。
投資委員會
環球通脹成焦點 新興市場壓力大
新一年全球通脹問題成為市場焦點,除新興市場外,甚至有指部份已發展國家均面臨通脹問題。
最近人民銀行在春節假期結束前再度加息,為四個月來第三度加息,反映內地打擊通脹的決心未減。雖然一月份內地居民消費物價指數,由上月的4.6%升至 4.9%,雖較市場估計的逾5%為低,但在北方旱情持續等情況下,預料通脹壓力仍然龐大。
除內地以外,包括亞洲地區等新興市場去年開始已逐漸出現通脹壓力,主要原因是當地經濟在金融海嘯後復甦強勁,加上環球熱錢湧入。泰國及南韓央行今年率先加息,分別加四分一厘。
而金磚四國中,印度央行則將基準利率從6.25%調升至6.5%,去年至今已加息6次,央行的通脹預測由原先5.5%上調至7% 。巴西央行亦加息0.5厘,將利率調升至11.25厘,當地去年的通脹達5.91%,為近六年來最高。
面對通脹問題,大多數央行均收緊政策,除加息外,部份國家如巴西、智利及台灣等推出資本管制措施,以阻止熱錢流入,造成資產泡沫問題。市場亦憂慮,新興市 場的通脹問題加劇,將逐步蔓延至已發展國家。
國家 指數 升幅
中國 一月份居民消費物價指數 4.9%
英國 一月份消費物價指數 4.0%
歐元區 一月份消費物價指數 2.7%
美國 一月份消費者物價指數 0.2%
尤其是歐央行總裁特里謝近日的言論,更引起投資的關注。特里謝在早前歐央行議息會議完結後,指歐元區短期面臨通脹問題。其後接受訪問時又提醒各國需小心應 對通脹威脅,以控制商品價格上漲對物價的影響。事實上,歐元區一月份的消費物價指數由上月的2.2%,再度上升至2.7%,超過歐央行2%的目標;英國一 月份的物價指數,由上月的3.7%升至4% ,遠超英倫銀行2%的目標水平。
至於美國方面,一月份核心消費者物價指數升0.2%,按年僅升1%,而聯儲局最新的議息聲明亦指通脹並不嚴重。不過,以當前歐美經濟的復甦情況,短期內應未有條件加息。
而在全球通脹的環境下,有形資產則備受追捧,投資者不妨留意諸如農產品及貴金屬等商品投資。此外,在負利率的情況下,因憂慮貨幣購買力持續下降,資金將流 入股市追逐更佳回報,股票應是不俗的選擇,尤其新興市場在近月調整過後,具有中長線的投資價值。
強積金部門
強積金市場掀起戰幔 僱員應如何抉擇案
去年十一月,滙豐公佈計劃在今年首季將推出主要投資被動式產品的「自選計劃」,收費介乎0.79%至0.99%。滙豐近日再宣佈,自三月份起將削減現有計劃下恒指基金、保守基金及環球債券基金的管理費,由原先的1.25%-1.5%,下調至0.79%-0.99%。
國衞(AXA)率先在年初公佈將現有的兩個強積金計劃改名,又大幅減價吸引新客戶,其餘多間受託人均蘊釀反擊,諸如交銀信託、銀聯信託及富達等,均有指正積極研究減價的可能性。
市場原先估計受「強積金半自由行」延遲實施,受託人之間的減價戰應會放緩,但受匯豐積極減價影響,一場減價戰如箭在弦。總結各受託人去年至今的動向,有別 於以往的全面減價,近期受託人的減價行動明顯只針對新計劃、新客戶及個別基金,因此受到不少人的批評。例如滙豐及中銀保誠,其新計劃的收費遠低於現有計 劃,國衛的收費優惠僅限於新客戶,現有的客戶均未能受惠。
日期 受託人 詳情
2011年2月 滙豐 /
恒生 今年三月起,現有計劃下恒指基金、保守基金及環球債券基金的收費,將下調至0.79%-0.99%。
2011年1月 國衛 將舊有的「倍易」及「睿智」計劃,改名為「明智之選」及「易富之選」;新客戶在未來五年選擇等選基金,最低可享0.99%的收費。
2010年11月 滙豐 /
恒生 2011年首季推新計劃,收費介乎
0.79%-0.99%,主要為被動式基金。
2010年10月 信安 在其「600系列」強積金推恆指基金,並調低500、600及800系列下保守基金的管理費,由1.25-1.5%,減至1%。
2010年7月 中銀
保誠 推出新的「我的強積金計劃」,平均收費僅0.99%,為全港最平計劃。
究其原因,主要是由於各受託人一方面希望透過減價來吸引客戶,但全面減價的成本又太高,因此才出現上述的策略。
根據積金局的資料顯示,截至去年底,強積金的淨資產值為3,654億港元,以去年所有基金的「平均開支比率」(FER)為1.84%,估計受託人的收費高達67億港元。
滙豐/恒生是最具代表性的例子,其市場佔有率約32%,若收費由目前的1.85%全面調低至0.99%,將損失近10億元,遠高於現時以分段形式調降收負的約2億元。
受託人減價,對僱員而言固然是好事,但在挑選強積金計劃時,除收費以外,同時應留意有關基金的表現是否物有所值。以香港股票基金為例,去年匯豐恒指基金表 現一般,反而部份主動型基金表現出色,因此,無論僱主或僱員,在選擇強積金計劃時應作多方面的比較,以爭取較佳回報。
港股基金 特點 2010年
回報 平均
開支 比率
景順中港股票基金 - H 收貴最平 12.70% 1.24%
國衛RCM
香港基金 收貴最貴 15.04% 2.43%
匯豐
恒指基金 典型恒指基金 6.42% 1.65%
永明首域香港
股票基金 - B 表現最佳
主動型基金 24.65% 1.70%
宏利香港股票
基金 表現最差
主動型基金 6.21% 2.42%
*資料來源:Morningstar Hong Kong 2010
這通訊月刊旨在於提供資訊,並不應被視作為專業理財意見的代替。我們不會就使用這通訊月刊所引致的任何損失負上任何責任。
黃金與白銀的前景如何?
自2002初起,我們一直看好貴金屬,當我們首次建議投資者增持時,我們寫道:「黃金沉寂了近20年,但在去年卻稍稍地跑贏大市…我們建議每名投資者最少在投資組合中加進15-20%的黃金」。(2002年2月份《市場通訊》)
同時,我們其後多次提及白銀的升值潛力:「白銀可能是本世紀唯一最具吸引力但又最被市場低估的投資機遇」。(2006年1月份《市場通訊》) 由以下的十年期黃金及白銀價格走趨圖可見,投資者在這兩項貴金屬的回報相當不俗。
不過,我們最近看到,由於美國的主要期貨交易所,在八個交易日中罕有地連續四次上調孖展保證金下,白銀經歷了不尋常的價格波動與大幅調整。同時,我們留意到不同的對沖基金經理,對於黃金價格的意見分歧。
不過,新興市場的央行對於購買黃金卻極有興趣,墨西哥、泰國及俄羅斯在今年先後增持逾120噸黃金儲備,以及中國民間購買黃金的模式改變,都是相當有趣的發展。
最後,由於全球央行大多正在考慮,或已經開始加息,投資者似乎對於加息對貴金屬及一般商品價格的影響,存在很多混亂的看法。但至少從理論上看,當利率上調 時,債券及存款等提供較高利息的投資工具,較無任何利息的實際金屬面對更大競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