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查看: 3734|回覆: 17

天文望遠鏡選購指南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1-7-13 12:22:0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梁一桐 於 2011-7-13 12:23 編輯



        
一:望遠鏡知識入門

        我們經常聽到來購買望遠鏡的朋友一開口就問:“你們的望遠鏡能看多遠?”、“你們的望遠鏡能放大多少倍?”、“你們的望遠鏡能把天上的星星放多大?”……諸如此類的問題反映了公眾對於望遠鏡和天文知識的缺乏。

        所謂“看多遠”、“放多大”的提法既不科學,也沒有意義,望遠鏡的品質也決不是這樣來評價的。
        事實上,“看多遠”完全取決於被觀測目標的亮度,只要目標足夠明亮,不用望遠鏡也能看到無窮遠,譬如我們用肉眼能看到的6000顆左右的恒星,實際上都可認為在無窮遠處;而“放多大”更是因缺乏天文基本知識才會提出的問題,這是因為我們所見的“天上的星星”99.9%以上都是恒星,而恒星離我們如此遙遠,所以即使用地球上最大的望遠鏡來觀測,它們仍然只是一個個幾何亮點(亮點越小,表明望遠鏡的光學成像品質越高;反之,如果在望遠鏡中看到恒星有了視面甚至有了顏色,則可斷定其光學系統存在嚴重弊病),只有那些太陽系中的天體(如太陽、行星、衛星、彗星等)或太陽系外有視面的天體(如星雲、星系、星團等)才能借助於望遠鏡放大。
     那麼“放大倍數”是不是選購望遠鏡所首先要考慮的性能指標呢?絕對不是!它不但排不上第一,而且如選擇過大,將導致成像品質嚴重惡化。
     看到這裡,一定有不少朋友感到疑惑:“怎麼和我原先想的完全不一樣?”
        


二:天文望遠鏡的基本光學性能指標
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作為六大基礎學科之一的天文學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一些地方的大、中、小學都先後建立了小型天文臺、天象廳,天文愛好者的隊伍也日益壯大。對於天文愛好者和從事天文科普教學的老師來說,擁有一架品質優良的科普天文望遠鏡是最基本的要求;經濟條件好的單位和個人也希望建造天文圓頂,配置較為專業的天文望遠鏡和各種先進的終端設備(如CCD照相與傳送、處理系統等)。
  
  在天文觀測的物件中,有的天體有視面,有的沒有可分辨的視面;有的亮度極強,有的又極其暗弱;有的運動快速,有的只作周日旋轉……五花八門,千差萬別。觀測者應根據觀測目標和目的,選用不同的望遠鏡,或採用不同的方法進行觀測。一般說來,普及性的天文觀測多屬於綜合性的,要考慮“一鏡多用”。所以在選擇天文望遠鏡時,一定要充分瞭解它的基本性能指標、主要分類和各自的優缺點以及如何正確選購、使用、維護和保養等基本知識。

  
天文望遠鏡的基本光學性能指標


  評價一架望遠鏡的好壞,首先要看它的光學性能,其次看它的機械性能(指向精度與跟蹤精度)。
 光學望遠鏡的光學性能一般用下列指標來衡量:
  
  1.物鏡口徑(D)

  望遠鏡的物鏡口徑一般指有效口徑,也就是通光口徑(不是簡單指鏡頭的直徑大小),是望遠鏡聚光本領的主要標誌,也決定了望遠鏡的解析度(通俗地說,就是看得清看不清)。它是望遠鏡所有性能參數中的第一要素。望遠鏡的口徑愈大,聚光本領就愈強,愈能觀測到更暗弱的天體,看亮天體也更清楚,它反映了望遠鏡觀測天體的能力,因此,愛好者在經濟條件許可的情況下,應儘量選擇口徑較大的望遠鏡。
            

   2.焦距(f)

    望遠鏡的焦距主要是指物鏡的焦距。望遠鏡光學系統往往由兩個有限焦距的系統組成,其中第一個系統(物鏡)的像方焦點與第二個系統(目鏡)的物方焦點相重合。物鏡焦距常用f表示,而目鏡焦距常用f'表示。
  
        比如F70060天文望遠鏡的物鏡焦距(f)為700mm。目鏡PL9的焦距(f')為9mm。物鏡焦距f是天體攝影時底片比例尺的主要標誌。對於同一天體而言,焦距越長,天體在底片上成的像就
越大。

  3.相對口徑(A)與焦比(1/A)

         相對口徑A又稱光力,它是望遠鏡的有效口徑D與焦距f之比,即A=D/f。它的倒數(1/A)叫焦比(即 f/D,照相機上稱為光圈數)。例如70060天文望遠鏡的相對口徑A(=60/700)≈1/12,焦比f/D(=700/60) ≈11.67。相對口徑越大對觀測行星、彗星、星系、星雲等延伸天體越有利,因為它們的成像照度與望遠鏡的相對口徑的平方(A2)成正比;而流星或人造衛星等所謂線形天體的成像照度與相對口徑A和有效口徑D的積(D2/f)成正比。因此,作天體攝影時,要注意選擇合適的A或焦比。

  一般說來,折射望遠鏡的相對口徑都比較小,通常在1/15~1/20,而反射望遠鏡的相對口徑都比較大,
常在1/3.5~1/5。觀測有一定視面的天體時,其視面的線大小和f成正比,其面積與f2成正比。象的亮度與收集到的光量成正比,即與D2成正比,和象的面積成反比,即與f2成反比。

  4.放大率(或倍數)(G)

  對目視望遠鏡而言,放大率(倍數)是觀測目標的角度放大率(相當於將目標拉近到倍數分之一)。它等於物鏡焦距f和目鏡焦距f'之比,即放大率(G)=f/f'。如70060天文望遠鏡若使用H20目鏡,則放大率為700/20=56∾(倍),只要變換目鏡,對同一物鏡就可以改變望遠鏡的放大倍數,目鏡焦距越短,得到的放大倍數就越大,所以我們看到,要提高放大倍數其實並不困難。但是正如在“怎樣選擇雙筒望遠鏡”一章中已經介紹的那樣,放大倍數越高,成的像就越模糊而且越不穩定。因為天文望遠鏡和顯微鏡不一樣,地面天文觀測的效果如何,除儀器的優劣外,還受地球大氣的明晰度和寧靜度的影響,受觀測地的環境等諸多因素的制約。

     一般每架天文望遠鏡都配有幾個不同焦距的目鏡,也就是有幾個不同的放大倍率可選用。觀測時,絕不是以最大倍率為最佳,而應以觀測目標最清晰為准。而且,一架天文望遠鏡的最大放大倍數也不是可以隨意增大的,由於受物鏡分辨本領,大氣明晰度、寧靜度及望遠鏡出瞳直徑不能過小等因素的制約,根據觀測目標及大氣的實際情況,最大放大率一般控制在物鏡口徑毫米數的1~2倍。比如70060天文望遠鏡在大氣寧靜度極好的情況下,其最大有效放大倍率不應超過2X60=120(倍),在一般情況下,當放大率超過物鏡口徑毫米數的1倍時,成像品質就不太理想了。
  
  5.視場角(ω)

  能夠被望遠鏡良好成像的天空區域的角直徑稱為望遠鏡的視場或視場角(ω)。望遠鏡的視場往往在設計時已被確定。望遠鏡的視場與放大率成反比,放大率越大,視場越小。不同的光學系統、不同的成像品質(由像差大小而造成)、不同的口徑、不同的焦距,決定了望遠鏡不同的視場的大小(對天體攝影來說,底片或CCD的尺寸也會約束視場的大小)。反射望遠鏡的視場最小,一般都小於1度;折射望遠鏡較大,能達到幾度;折反射望遠鏡的視場最大,能達到十幾度甚至幾十度。

  6.分辨本領

  望遠鏡的分辨本領由望遠鏡的分辨角(δ)的倒數(1/δ)來衡量,分辨角通常以角秒為單位,是指剛剛能被望遠鏡分辯開的天球上兩發光點之間的角距。對於目視望遠鏡,根據光的衍射原理可推得望遠鏡的理論分辨角(相對於人眼最敏感的波長λ=555納米而言)為:δ”=140/D(mm)(式中D為物鏡的有效口徑)。
  
  由於大氣寧靜度與望遠鏡系統像差等的影響,望遠鏡的實際分辨角要遠比理論分辨角大(較好的望遠鏡也只能介於0.5到2角秒之間)。
  
  望遠鏡的解析度越高,越能觀測到更暗、更多的天體,看到的像也越清楚。所以說,高解析度是望遠鏡最重要的性能指標之一。
  
  7.極限星等(貫穿本領)

  星等是用來表示天體相對亮度(即晴好天氣在地面上觀測的亮度,而不是它們的真實亮度)的數值,星等數值越大,亮度越小。例如:太陽約為-26.7等、滿月(平均亮度)約為-12.7等、天狼星約為-1.6等、織女星約為0.1等、牛郎星約為0.9等、北極星(小熊座α)約為2.1等……1等星約比6等星亮100倍。在晴朗無月的夜間,如果我們將望遠鏡指向天頂,所能看到的最暗星的星等,稱為望遠鏡的極限星等(也稱貫穿本領)。人眼一般能看見的最暗星等為約為6等,而望遠鏡可以看見的最暗星等主要是由望遠鏡的有效口徑決定的,口徑愈大,看見的星等也就愈高(如50毫米的望遠鏡可看見10等星,500毫米的望遠鏡就可看到15等星)。當然,實際上除了望遠鏡的有效口徑外,極限星等還與望遠鏡物鏡的吸收係數、大氣吸收係數和天空背景亮度等諸多因素有關;對於照相觀測,極限星等還與露光時間及底片特性等有關。


天文望遠鏡型號中的數字代表什麼意義?
  
  和雙筒望遠鏡不同的是,天文望遠鏡型號中並不出現放大倍數,而代之以物鏡的焦距。例如:
“70076”表示該望遠鏡物鏡的焦距為700mm,物鏡口徑為76mm;“1800150” 表示該望遠鏡物鏡的焦距為1800mm,物鏡口徑為150mm……也有將口徑放在焦距之前來表示的,如以上兩款望遠鏡也有表示為“76700”和“1501800”的。不管如何表示,其中數字較大的那個為焦距,數字較小的那個為物鏡口徑,是不容易搞錯的。        


登入後,內容更豐富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註冊

×
 樓主| 發表於 2011-7-13 12:24:32 | 顯示全部樓層
三:天文望遠鏡的光學系統與機械裝置

根據物鏡結構的不同,天文望遠鏡大致可以分為以下三大類:
  
1.折射望遠鏡


折射望遠鏡是用透鏡作物鏡將光線彙聚的系統。世界上第一架天文望遠鏡就是伽利略製造的折射望遠鏡,它是採用一塊凸透鏡作為物鏡的,是最簡單的一種望遠鏡。因而有的天文愛好者買了一塊透鏡,以為就解決了望遠鏡的物鏡問題。其實,由於玻璃對不同顏色光線的折射率不同(導致焦距不同),會產生嚴重的色差,單塊透鏡成像還會產生較嚴重的象差(即“象”與“物”在形狀與顏色方面的失真)。

舉例來說,一顆遙遠的恒星在優質望遠鏡系統中應該成像為一個白色的光點(光點越小其光學系統品質越高,而在劣質望遠鏡中它會變成一個彩色的光斑——很多人恰恰在這一點上存在模糊概念,舉一個真實的例子:在1979~1980年哈雷彗星回歸時,我們親耳聽到一些來我們天文系觀看哈雷彗星的參觀者抱怨說,他們在別處望遠鏡中看到的哈雷彗星是彩色的,而在我們的望遠鏡中卻是白色的,認為我們的望遠鏡品質不好,令他們失望,殊不知,他們恰恰是把偽劣與優質弄了個顛倒!)。

因此,現在正規的折射(或折反射)天文望遠鏡的物鏡大都由2~4塊透鏡組成複合透鏡,或採用特殊昂貴的光學玻璃製作(如美國Meade公司的ED系列),或將改正鏡的鏡面磨製成較為複雜的非球面(如施密特系統)等,用來盡可能消除色差與其他像差(但“殘餘色差”不可能完全消除)。通常折射望遠鏡的相對口徑較小,即焦距長,底片比例尺(單位角距離的天體在底片上成像的距離)大,從而解析度高,比較適合於做天體測量方面的工作(如測量恒星的位置、雙星的角距等)。當然由於它的相對口徑(物鏡口徑/焦距)較小,星象的亮度(所謂“光力”)會減弱,拍攝暗天體時的曝光時間要增加。
  
折射望遠鏡由於對物鏡光學玻璃的材質和製作工藝的要求較高,所以成本較高。由於它的鏡身特別長,所以限制了它口徑的增加,一般業餘用的折射天文望遠鏡口徑最大不超過220mm,若再要加大口徑,成本將無法承受(相比之下,另兩種望遠鏡的成本要低得多)。但對於小口徑望遠鏡來說,它的製作成本還不算很高,而它的優點是用途較廣(既可用于天文觀測,也可用來觀賞風光),使用和維護較方便,還是比較適合於愛好者選購。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1-7-13 12:25:33 | 顯示全部樓層
2.反射望遠鏡

  反射望遠鏡的物鏡是反射鏡,為了消除像差,一般製成抛物面鏡或抛物面鏡加雙曲面鏡組成卡塞格林系統。在這種系統中,天體的光線在進入目鏡前只受到反射,目前反射望遠鏡在天文觀測中的應用已十分廣泛。由於鏡面材料在光學性能上沒有特殊的要求,且沒有色差問題,也不需要極長的鏡筒,因此,它與折射系統相比,可以製成大口徑的望遠鏡,也可以使用多鏡面拼鑲技術等;而鏡面在鍍膜後,可獲得從紫外到紅外波段良好的反射率;因此較適合於進行恒星物理方面的工作(恒星的測光與分光),目前在世界上設計和建造的大口徑望遠鏡是採用的反射系統,遺憾的是反射望遠鏡的反射鏡面需要定期鍍膜,故它在科普望遠鏡中的應用受到了限制。

  反射望遠鏡由於工作焦點的不同又分為牛頓系統、卡塞格林(R—C)系統(如中國最大的2.16米望遠鏡)和折軸系統等,業餘愛好者使用的反射望遠鏡為牛頓系統,從外形上看,它與折射與折反射望遠鏡最大的不同是它的觀測目鏡在望遠鏡鏡筒的前端(如圖)。對業餘愛好者來說,其突出的優點是沒有色差且價格最低。
  
     由於反射望遠鏡的反射鏡面在觀測時是完全敞開在空氣中,沒有鏡筒與物鏡等的保護,所以極易受到塵埃與空氣中氧氣等的污染與氧化,需要定期拆卸下來清洗、鍍膜與重新安裝校準,這對於沒有經驗的愛好者來說是相當困難的事。另外,反射望遠鏡由於視場很小(一般都小於1°),因此它只能用於天文觀測,不能用來觀賞風光等,這就使得反射望遠鏡的應用受到了限制。
  
所以對觀測經驗不足的愛好者來說,一般不推薦購買反射望遠鏡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1-7-13 12:26:43 | 顯示全部樓層
3.折反射望遠鏡

  顧名思義是將折射系統與反射系統相結合的一種光學系統,它的物鏡既包含透鏡又包含反射鏡,天體的光線要同時受到折射和反射。這種系統的特點是便於校正軸外像差。以球面鏡為基礎,加入適當的折射透鏡(也稱“改正鏡”),用以校正球差,獲得良好的成像品質。按照改正鏡形狀的不同,這類望遠鏡又分為馬克蘇托夫—卡塞格林系統和施密特—卡塞格林系統(如美國Meade LX200 GPS-SMT望遠鏡)。

由於折反射望遠鏡具有視場大、光力強、能消除幾種主要像差的優點,適合於觀測有視面天體(彗星、星系、彌散星雲等),並可進行巡天觀測。另外,由於它的光線在鏡筒內通過反射走了一個來回,所以與同樣焦距的折射望遠鏡相比,其鏡筒縮短了一半以上,使整架望遠鏡的體積、份量大大減小,便於攜帶進行流動觀測。它美中不足的是改正鏡很難磨制,所以成本較高,也無法把口徑做得很大。但總的來說,由於它優良的成像品質和輕便性、多用途等突出的優點,很適合天文愛好者使用。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1-7-13 12:27:22 | 顯示全部樓層
天文望遠鏡的機械裝置

  由於地球的自轉,天空中的所有天體都圍繞著地球的自轉軸,沿著天球上的赤緯圈作東升西落的周日運動,因此,望遠鏡所對準的天體,很快便會跑出視場,望遠鏡需經常不斷地調整方向,才能始終對準目標,這就要求望遠鏡必須安置在一個可以任意自由調整方向的裝置上,這種裝置有以下兩種類型:

  1.地平式裝置
  
  地平裝置是望遠鏡裝置中最簡單的一種結構形式,它有兩根相互垂直的旋轉軸,一根位於水平面內,叫水準軸(也即高度軸),可將望遠鏡在±90°的範圍內調節高度;另一根在鉛錘方向,叫垂直軸(也即方位軸),可將望遠鏡在0~360°的範圍內調節方位。我們平時所見到的照相機、電影攝影機、攝像機所用的三腳架就是這種地平式裝置。望遠鏡鏡筒可以圍繞兩個軸單獨作上下或水準轉動。它的優點是結構簡單、緊湊,重量對稱,穩定性好,造價較低,可架設口徑較大的望遠鏡,圓頂隨動控制簡單。缺點是由於水準與垂直兩個轉動方向與天體作周日轉動的方向都不一致,所以望遠鏡在跟蹤天體時必須兩個軸同時運動,操作比較麻煩;並且長期跟蹤時天體的像會在焦平面上旋轉,所以不能進行長時間曝光拍攝;另外在天頂處有一無法觀測的盲區。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1-7-13 12:28:03 | 顯示全部樓層
 2.赤道式裝置

  赤道式裝置也有兩根相互垂直的軸,一根軸與地球自轉軸平行,也即它和地平面的交角等於當地的地理緯度,此軸叫赤經軸(或稱極軸),它是跟蹤軸,即望遠鏡在跟蹤天體時,圍繞其轉動。在科普型天文望遠鏡中,它往往設計成既能手動又能電動跟蹤。望遠鏡圍繞此跟蹤軸的轉速是24h(小時)轉一圈,也即15°/h,或15’/min(分鐘),與天體的周日運動轉速完全一致,所以可以實現望遠鏡同步跟蹤天體的周日視運動,而且跟蹤時星象在焦平面上不會旋轉,所以可以長時間曝光拍攝。



另一根軸叫赤緯軸,望遠鏡繞它轉動時,其指向是沿著與天體的周日運動垂直的方向(即赤緯方向)變化,在跟蹤時,望遠鏡完全不需要繞它旋轉,僅僅在找星時才需要繞它轉動,因此,科普望遠鏡大多將望遠鏡設計成僅能繞赤緯軸手動旋轉(在專業望遠鏡中則必須兼具手動與電動兩種功能)。赤道式裝置的望遠鏡按結構主要有德國式、英國式、搖籃式、馬蹄式與叉式五種(參見附圖),科普天文望遠鏡採用得最多的是德國式與叉式。

五種赤道裝置

(a)德國式;(b)英國式;(c)搖籃式;(d)馬蹄式(美);(e)叉式(美)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1-7-13 12:29:00 | 顯示全部樓層
  
  為了在觀測時能夠較長時間方便地跟蹤天體,建議天文愛好者儘量選用赤道式裝置的望遠鏡。的光學系統與機械裝置
(一):天文望遠鏡的目鏡、尋星鏡、導星鏡、轉儀鐘和終端設備

天文望遠鏡的目鏡

   當我們瞭解了天文望遠鏡的基本光學性能以後,有人可能會只注意了物鏡,而忽視了作為望遠鏡終端設備之一的目鏡,其結果常常使再好的望遠鏡物鏡系統也不能充分發揮其應有的本領,只能望天興歎。
  
  目視望遠鏡系統必須由物鏡系統和目鏡系統共同組成,目鏡的好壞直接影響目視系統的成像品質,特別在分辨天體的細節時,目鏡的品質尤為重要。


天文望遠鏡目鏡的作用為:一,使入射到物鏡的平行光從目鏡出射時仍為平行光;二,將物鏡所成的像放大,這對於觀測有視面的天體和近距雙星等天體是十分重要的。目鏡的種類很多,比較常用的有:惠更斯目鏡(用字母H表示,MH或HM表示惠更斯目鏡的改進型),這類目鏡適用於低倍率或中倍率的觀測;冉斯登目鏡(以字母R表示,適於用作裝有十字絲或尺規的目鏡),用在低倍率或中倍率的測量性觀測;凱涅爾目鏡(以字母K表示,是冉斯登目鏡的改進型),消除了冉斯登目鏡的色差,這種目鏡,視場大,常用在低倍率觀測上(如觀測彗星或大面積的天體);普羅斯爾目鏡(以字母PL表示,由兩組消色差膠合透鏡組成),畸變小,視場大,適用于高倍率及投影觀測(如對行星或月球表面細節的觀測等),一般配備在較高級的天文望遠鏡中。
        
               

一架天文望遠鏡應備有多種目鏡,才能適應不同目的的觀測,也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它應有的作用。曾有這樣的情況:某單位從國外訂購了一架較好的天文望遠鏡,只有兩個目鏡,但說明書中介紹它有多種目鏡。經詢問,賣方說,因買方訂貨時設寫明。這是一個教訓。因此,訂購天文望遠鏡(特別是高檔望遠鏡)時,事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調查瞭解,可能的話,請比較內行的人把關,以免造成差錯與失誤。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1-7-13 12:29:38 | 顯示全部樓層
天文望遠鏡的尋星鏡和導星鏡  

    天文望遠鏡的主鏡(即物鏡與目鏡系統)擔當觀測主角。但是,許多天文觀測不是光靠主鏡就能全部順利完成的,它也需要助手,這就是尋星鏡與導星鏡。
  
    由於天文望遠鏡主鏡的視場一般都比較小,所以要直接在主鏡中尋找到觀測目標往往非常困難(因為在目標附近常常找不到任何可以參照對比的其他天體)。為了能迅速地搜尋到待觀測的天體,常常在主鏡旁附設一個低倍率、大視場的小型望遠鏡,它就是尋星鏡。

尋星鏡一股都採用折射式的望遠鏡。它的光軸與主鏡光軸平行,這樣才能保證與主鏡的目標一致(天文望遠鏡出廠時,一般並未校準好此兩根光軸的平行,使用者需要先用地面目標來校調尋星鏡光軸與主鏡光軸平行,即先將望遠鏡主鏡對準地面上遠處的某一小目標,再校調尋星鏡的光軸,使該目標也落在尋星鏡的中心)。尋星鏡物鏡的口徑一般在50~100mm左右,視場在30°~50°左右,放大率在7~20倍左右,焦平面處裝有供定標用的分劃板。觀測時,先用尋星鏡找到待觀測的天體,將該天體調到尋星鏡的視場中央,這時,它也應出現在主鏡視場中央部分。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1-7-13 12:30:00 | 顯示全部樓層
  主鏡在進行較長時間的觀測時,為了及時糾正跟蹤中的誤差,在主鏡旁設置一個起監視作用的望遠鏡,它就叫導星鏡,導星鏡的口徑、焦距與放大倍數均要比尋星鏡大,視場比尋星鏡小(觀測前同樣需要校調導星鏡光軸與主鏡光軸平行)。這樣,當觀測目標偏離主鏡中心時,在導星鏡中就能反映出來,可以及時將它調回視場中心。有些普及型天文望遠鏡只有尋星鏡與導星鏡之中的一個。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1-7-13 12:30:38 | 顯示全部樓層
天文望遠鏡的轉儀鐘

    在“天文望遠鏡的光學系統與機械裝置”一文中,我們已經知道望遠鏡在觀測時需要繞著赤經軸(極軸)旋轉以跟蹤天體的周日運動。為使鏡筒自動作跟蹤轉動,就需要安裝相應的驅動裝置,該裝置的機械電子系統叫轉儀鐘。本世紀以前的轉儀鐘,其動力靠鏈條式的重錘或發條提供,旋轉速度靠離心調速器來控制。現在轉儀鐘的動力靠馬達帶動,速度由天文鐘或無線電振盪器來控制。導星是為了彌補自動跟蹤中所不可避免的誤差。
對於天文普及工作者或天文愛好者來說,選擇天文望遠鏡最好是要能跟蹤天體周日運動的赤道式裝置。
  
天文望遠鏡的終端設備

     應該說沒有終端探測器的望遠鏡還稱不上是一個完整的望遠鏡,望遠鏡的物鏡將無窮遠的天體成像在焦平面上,再通過不同的終端探測器來接受所需要的信號。事實上人的眼睛就是一個天然的探測器,在天文觀測中除了用人眼外,還使用照相底片、光電光度計、CCD(電荷耦合器件)照相機、光譜儀等終端來接收和記錄資訊。對於大部分愛好者來講,主要還是使用照相底片來進行天文觀測。當然,目前已有越來越多的的學校和個人開始使用數碼相機和非專業級的CCD接收器(如LPI系統等)來觀測與進行資料處理,使得觀測與資料處理的水準大大前進了一步。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1-7-14 02:16:04 | 顯示全部樓層
Dear Sir

Thank you very much and it is very detail as well but I could not see any picture and attachment.  Is something wrong with my system?

Best regards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1-7-23 20:38:11 | 顯示全部樓層
多謝分享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1-10-5 12:02:58 | 顯示全部樓層
多谢楼主分享。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1-10-19 17:28:37 |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 梁一桐 的帖子

超級詳細啊, 堅.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1-10-20 13:48:02 | 顯示全部樓層
多謝分享!!!
Thanks!!!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1-11-6 12:47:17 | 顯示全部樓層
對於我這個初哥來講,
資料好有用!

如果能加少少圖就更完美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1-12-9 23:10:04 | 顯示全部樓層
真係好詳細的資料。対初学者又想買天文望遠鏡的人好有幇助。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1-12-31 17:01:09 | 顯示全部樓層
請問初學者買天文望遠鏡有什麼選擇,价錢如何?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聯絡我們|141華人社區

GMT+8, 2024-11-22 09:58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