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查看: 1905|回覆: 27

[宇宙天文] 再見穿梭機

  [複製鏈接]
簽到
496
發表於 2011-7-9 06:42:4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barying 於 2011-7-27 04:12 編輯

美國太空穿梭機「阿特蘭蒂斯號」,7月8日升空,接載四名太空人前往國際太空站。這是美國太空穿梭機的最後一項任務,將為歷時三十載的穿梭機計畫畫上句號,對於航天迷來說,象徵一個時代的終結。

以上影片乃youtube提供,與本站無關; 若無法觀看,可查看原網址


穿梭機30年
穿梭機是太空人登月之後的美國重要太空探索項目,1970年,美國太空總署委託不同的設計團隊進行研究,當時美國在太空競賽上領先蘇聯,NASA希望藉一種外形和飛機相似、可循環再用的太空船,以較便宜的方式維持其太空影響力。那時流行的設計概念是一種有人駕駛的的運載火箭,幫助軌道運行器進入太空。而為了節省經費,最後選擇可重複使用的固體燃料火箭來當作助推器。1972年1月由前總統尼克松宣布啟動。第一架真實尺寸的穿梭機原型機終於獲得批准開始製造。而美國洛克威爾公司則成為第一架穿梭機的主要承包商。其實,該公司只是主要的承包商而已,並不是負責所有零件的生產,全美有很多公司分別承包製造個別部件,這些部件完成之後,全部送往加州的洛克威爾工廠進行裝配工作。1976年9月17日,穿梭機的裝配工作終於完成,稱為”OV-101”(Orbiter Vehicle)。之後,這艘穿梭機便以美國當時有名的連續劇”星空奇遇”中的一艘太空船命名為”企業號”。


2.jpg
在外部構造上,主要可以分為梭體、兩個固態燃料助推器和一個外部燃料箱。其中,能夠重複使用的只有梭體本身以及兩個助推器而已,外部燃料箱會因為高速穿越大氣而被燒毀。穿梭機的梭體總重量約為100噸。
外部燃料箱重量約736噸,固體火箭助推器每具重501.7噸。由此可知,穿梭機的重量大部分集中在外部燃料箱跟助推器上,梭體本身的重量其實是很小的。
系統總共使用五具發動機來完成起飛的動作,其中三具主引擎在穿梭機的後面,可產生510噸的推力;另外還有兩具外掛在外部燃料箱旁邊的固態火箭助推器,可產生2240噸的推力。除此之外,還有兩具小的軌道運行發動機和若干個小型噴射推進器。


3正在向太空飛行.jpg
由於空氣與軌道船之間的摩擦會產生熱的傳遞,尤其當穿梭機從太空返航時,它是以時速28000公里進入大氣,在這樣高的速度下,產生的熱量更是驚人,可能使穿梭機的某些地方發熱到高達1300℃!大多數的材料在這樣高的溫度中會熔化,但是穿梭機有一層含有矽質的的特製陶片保護。在軌道船上一共裝有32000塊陶片,每塊陶片都是用人工親自貼上去的,溫度最高的地方—機頭跟機翼前端—都有一種叫加強碳的物質覆蓋著,加強碳的抗熱能力甚至比陶片還要強。

4發現號.jpg
穿梭機在完成任務後便可以回到地面上。因為穿梭機上面也有像飛機一樣的控制面,可以作”俯仰”偏航”以及”側滾”等動作,所以也可以像飛機一樣滑翔進入跑道。只是,減速落地的方法跟一般的飛機比較不同,大致來說,飛機是利用額外的減速板來減速,可是穿梭機卻是利用垂直尾翼來減速。事實上,重直尾翼有兩片,當他用來控制姿態時,兩片垂直尾翼閉合,可是當他用來減速時,則兩片垂直尾翼就會分開,以達到類似減速板的效果。

當時NASA對穿梭機項目寄予厚望,希望它能達到多個目標,包括太空航行、探索、發射及配置衛星、將衛星帶回地球,以及進行科學實驗。但時間證明穿梭機並不便宜。NASA於1972年預計,穿梭機每次起飛只花1,040萬美元(約8,100萬港元),但據實際上共花費1,920億美元(約1.5萬億港元),平均每次升空15億美元(約117億港元)。

30年,135次飛行任務,穿梭機計劃歷盡喜與悲,以下是部分大事回顧:
1981年:「哥倫比亞」號試飛2日,穿梭機計劃歷史性揭開序幕。
1982年:穿梭機正式運作。
1983年:「挑戰者」號首航,首次進行太空漫步;美國分別出現首位女性及首位黑人太空人。
1984年:「發現」號首航,太空人McCandless進行首次無束縛太空漫步。
1985年:「阿特蘭蒂斯」號首航。
1986年:「挑戰者」號升空後爆炸,7名太空人喪生。穿梭機計劃受查暫停,兩年後恢復。
1989年:發射木星探測器「伽利略」號。
1990年:發射哈勃太空望遠鏡進入地球軌道。
1992年:取代「挑戰者」號的「奮進」號首航。
1993年:太空人進行太空漫步,維修哈勃望遠鏡。
1998年:國際太空站首個美國組件升空。
1999年:出現首位女性指揮官。
2003年:「哥倫比亞」號重返大氣層時解體,7名太空人喪生。計劃再受查暫停,兩年後恢復。
2011年:「發現」號、「奮進」號及「阿特蘭蒂斯」號先後執行最後航天任務,計劃從此劃上句號。

阿特蘭蒂斯號返回地球
穿梭機阿特蘭蒂斯號完成為期12日最後任務,於19日清晨脫離國際太空站,並於美國東部時間21日晨5時57分(香港時間21日17時57分) 在佛羅里達州甘迺迪太空中心安全著陸,結束其“謝幕之旅”,宣告美國30年航天飛機時代的終結。

阿特蘭蒂斯號穿梭機最後一次的飛行任務,是載回2.5公噸國際太空站上不再需要的材料和廢物返回地球。在脫離的時候,阿特蘭蒂斯號的飛行指揮官佛格森說「再會了,國際太空站,讓我們為你驕傲」。鈴聲響起,美國太空總署在國際太空站上的小組長加蘭用無線電報出「阿特蘭蒂斯號最後一次脫離太空站,感謝阿特蘭蒂斯號進行的12次國際太空站飛行任務,還有興建太空站期間37次的穿梭機飛行任務”。」
脫離後的阿特蘭蒂斯號先停在距離國際太空站200米處,太空站則翻轉90度,如此阿特蘭蒂斯號便能飛越太空站,圍繞太空站飛行數圈並拍攝外部照片進行檢查。
以上影片乃youtube提供,與本站無關; 若無法觀看,可查看原網址


2011年7月21日凌晨4時(香港時間當天下午4時)過後不久,美國太空總署發布了批准阿特蘭蒂斯號穿梭機“開始脫軌燃燒”的指令,踏上歸途。
於21日晨5時57分(香港時間21日17時57分) 在佛羅里達州甘迺迪太空中心安全著陸。
以上影片乃youtube提供,與本站無關; 若無法觀看,可查看原網址


穿梭機歷年共進行了 135次升空任務,其中一項重大貢獻是協助建造國際太空站。美國的穿梭機計劃在阿特蘭蒂斯號返回地球降落之後30天正式結束,但是結束所有有關的行動,包括將30年來的飛行記錄存檔在內,可能還需要兩年的時間。
光榮退役後的阿特蘭蒂斯號將停放在甘迺迪太空中心永久地公開展示。

登入後,內容更豐富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註冊

×
 樓主| 發表於 2011-7-9 06:46:08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barying 於 2011-7-9 07:16 編輯

跟着我們看一看穿梭機的家族成員:

企業號太空梭(STS Enterprise OV-101)

企業號

企業號

是為NASA建造的第一架太空梭。實際上它是一個純粹的測試平台,沒有發動機,沒有設備,沒有執行太空任務的功能。本來企業號是準備作為哥倫比亞號之後的第二架太空梭的,但是後來NASA發覺改裝測試平台STA-099(挑戰者號)更划算,而後來奮進號又被建造出來,企業號就再也沒有上天的機會了。
在加利福尼亞甘迺迪空軍基地的研究中心裡,企業號被用於各種ALT(返回及著陸)測試,包括被一台波音747飛機背負運輸的飛行測試、以及後來自由飛行的著陸測試。在ALT測試以後,企業號還被豎起來,裝配好燃料箱和助推火箭,在發射狀態下進行測試。

企業號

企業號

在完成了測試使命後並進行過一系列遍及海外多國的展示之旅後,美國政府將企業號捐給史密森尼學會作為館藏。剛開始時企業號先是被保存在華盛頓杜勒斯國際機場的機棚中,2003年時史蒂芬·F·烏德瓦-海茲中心(Steven F. Udvar-Házy Center,國家航空與太空博物館位於杜勒斯機場的分館)啟用之後,企業號被移至館中展覽,並成為該中心最主要的館藏之一。


開路者號太空梭(STS Pathfinder)
是一架由鋼鐵和木材建造的模擬太空梭,1977年建造於馬歇爾太空中心,後運往甘迺迪太空中心用作地面測試之用,實際上不具備飛行能力。由於開路者號與真正的太空梭具有相似的重量、形狀和尺寸,一些測試可以在其身上進行,而不必使用更加精密且昂貴的企業號太空梭。

開路者號

開路者號

在退役數年後,一家日本財團資助了對其的重新裝飾,使其看起來更加像一架真正的太空梭,並命名其為開路者號。1983年到1984年間,開路者號被展示於東京。之後,開路者號運回美國,在美國太空及火箭中心(United States Space & Rocket Center)展覽。


哥倫比亞號太空梭(STS Columbia OV-102)

哥倫比亞號

哥倫比亞號

哥倫比亞號是美國的太空梭機隊中第一架正式服役的,它在1981年4月12日首次執行代號STS-1的任務,正式開啟了NASA的太空運輸系統計劃(Space Transportation System program,STS)之序章。然而很不幸的,哥倫比亞號在2003年2月1日,在代號STS-107的第28次任務重返大氣層的階段中與控制中心失去聯繫,並且在不久後被發現在德克薩斯州上空爆炸解體,機上7名太空人全數罹難。

哥倫比亞號空中解體

哥倫比亞號空中解體

哥倫比亞號的命名由來,是紀念第一艘環繞世界一週航行的美國籍船隻,也是哥倫比亞河命名由來的18世紀帆船哥倫比亞號。


挑戰者號太空梭(STS Challenger STA-099/OV-099)
挑戰者號太空梭,是NASA旗下正式使用的第二架太空梭。開發初期原本是被作為高擬真結構測試體,因此初期機身代號為STA-099,但在挑戰者號完成初期測試任務後,被改裝成正式的軌道載具(Orbiter Vehicle,因此代號改為OV-099),並於1983年4月4日正式進行任務首航。

挑戰者

挑戰者

然而很不幸,挑戰者號在1986年1月28日當地時間早上11時38進行第10次太空任務時,因為右側固態火箭推進器(Solid Rocket Booster, SRB)上一個O形環失效,導致一連串連鎖反應,在升空後73秒爆炸解體墜毀。當時機上的7名太空人,全在該次意外中喪生。

爆炸

爆炸

爆炸1

爆炸1

美國的太空梭都是以早期的研究船名作為命名,因此挑戰者號的命名由來也不例外,是承襲自1870年代航行於大西洋與太平洋上的英國海軍研究船挑戰者號(HMS Challenger),除此之外,「挑戰者」這名字,也曾經被拿來命名阿波羅17號(Apollo 17)的登月模組。


發現號太空梭(STS Discovery OV-103)
發現號,第三架實際執行太空飛行任務的太空梭。首次飛行是在1984年8月30日,負責進行各種科學研究與作為國際太空站計劃的支援。於2011年3月9日執行完STS-133任務後退役。

發現號太空梭正停靠國際太空站中

發現號太空梭正停靠國際太空站中

發現號的建造與在它之前的MPTA-098、STA-099(後來的挑戰者號)、OV-101(後來放棄改裝的企業號)與OV-102(哥倫比亞號)不一樣,它屬於NASA建造的太空梭之中第二期的產品。因此,發現號在設計組裝的過程中擷取了許多來自企業號、哥倫比亞號與挑戰者號的實際測試與飛行數據加上經驗,設計上較為成熟。出廠時其重量較哥倫比亞號輕盈了6,870磅(約3,120公斤),空重151,419磅(68,744公斤),裝上三具主引擎後總重171,000磅(77,634公斤)。與挑戰者號一樣,發現號的酬載艙曾經過局部的修改,以便能載運與發射使用低溫推進燃料的半人馬上節火箭,但此計劃因為風險過高而被中止,實際上發現號從未實際施放發射過該型火箭。

1990年發現號在釋放哈勃望遠

1990年發現號在釋放哈勃望遠

發現號的命名,源自於一艘18世紀時的英國探險船,伴隨著名的詹姆斯·庫克船長遠征南太平洋的發現號(HMS Discovery)。在庫克船長的探險中,完成了包括發現夏威夷群島、紐西蘭乃至於確認澳洲大陸存在等的功績。


亞特蘭提斯號太空梭(STS Atlantis OV-104)
第四架實際執行太空飛行任務的太空梭。它與發現號是姊妹機,屬於NASA第二批製造的太空梭,由於發現號與亞特蘭提斯號製造的過程中也同時生產了一批備用零件,稍後NASA決定利用這些多餘的零件,進而組裝成第五架太空梭——奮進號。

亞特蘭提斯號與和平號太空站會合

亞特蘭提斯號與和平號太空站會合

亞特蘭提斯號首次飛行於1985年10月3日,代號STS-51-J的該任務之主要酬載是來自美國國防部的委託,因此任務內容是國防機密,沒有對外公開。
在2011年7月升空,進行最後一次任務後,它將會除役,這也將是太空梭計畫進行30年的最後一趟任務。

亞特蘭提斯號

亞特蘭提斯號

命名源自於一艘1930年到1966年間,隸屬於麻薩諸塞州伍茲·霍爾海洋科學研究所(Woods Hole Oceanographic Institute)的460噸雙桅帆船亞特蘭提斯號。這艘雙桅帆船是第一艘被用於海洋科學研究的美國船隻,也是帆船時代末期最後幾艘活耀在海上的範例,因為到那年代以蒸氣引擎或柴油引擎做為動力的船隻已經漸漸佔據水面,鮮少見得到帆船還在服役的。


奮進號太空梭(STS Endeavour OV-105)

奮進號

奮進號

第五架實際執行太空飛行任務的太空梭,也是最新的一架,首次飛行是1992年5月7日的STS-49號任務。奮進號負責的任務中有不小比例是用來支援國際太空站計畫。
2011年5月16日,奮進號從佛羅里達州的甘迺迪太空中心發射升空,前往國際太空站。這將是它最後一次任務,在此次任務結束後,奮進號將會除役。

2011年5月16日從甘迺迪太空中心發射

2011年5月16日從甘迺迪太空中心發射

從某種角度來說,奮進號是一艘「拼裝太空梭」,它是以發現號和亞特蘭提斯號建造合約中一批同時生產的備用結構零件為基礎,額外組裝出來的,以填補挑戰者號意外墜毀後留下來的任務空缺。但是這並不表示奮進號的性能就遜色一截,恰恰相反,事實上因為是最新的一艘太空梭,奮進號在建造過程中吸取了許多前輩們的教訓,擁有了更多新開發的硬體裝備。而大部分新一代的太空梭儀器設備都是在奮進號上率先採用之後,才在稍後趁著停飛維修的機會,改裝追加到了其他幾架太空梭上。
正式編號軌道器105號(Orbitor Vehicle - 105)的奮進號,是美國一系列太空梭之中首架以公開徵名競賽的方式來決定命名的先例,由美國的中小學生決定太空梭的命名之後,再由布希總統在1989年時正式宣佈。如同美國歷架太空梭的命名原則,奮進號的名字也是源自一艘早年的研究調查船,著名英國探險家詹姆斯·庫克船長(James Cook)在1768年第一次遠征時所搭乘的一艘368噸等級的三桅帆船奮進號(HMBarque Endeavour,當時是它建造完成、下水後首次的出航),由於是艘英國籍的船隻,這也解釋了為何奮進號的名字是用英式英文的「Endeavour」而非美式英文的「Endeavor」拼法。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1-7-9 07:35:49 | 顯示全部樓層
此曲系为此事而有吧!

以上影片乃youtube提供,與本站無關; 若無法觀看,可查看原網址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1-7-9 09:20:19 | 顯示全部樓層
有科學家話穿梭機對科學貢獻少,我唔明點解咁講,哈勃望遠鏡都係穿梭機運上去,火箭會夠大夠力運咩?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1-7-9 09:36:33 | 顯示全部樓層
性價比太低。。。。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1-7-9 10:00:15 | 顯示全部樓層
美國唔用穿梭機用乜 ?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1-7-9 14:06:54 | 顯示全部樓層
回應 千歲京 的帖子

對於穿梭機對科學貢獻是多是少,我都冇資格去評論。

但在個人感覺上,穿梭機確有承先啟後的存在意義~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1-7-9 14:12:04 | 顯示全部樓層
回應 金牌會員 的帖子

嚴重超支,加上發生過2次事故,「挑戰者」號和「哥倫比亞」號的空難,使美國政府最終放棄穿梭機。

究竟我們從穿梭機得到甚麼教訓?美國行星協會名譽執行董事弗里德曼表示,除非真的有所值得,否則不要輕易以人命來冒險---------像發射衛星等工作,根本不需人類出馬。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1-7-9 14:23:35 | 顯示全部樓層
回應 Juven 的帖子

在所穿梭機退役後,直至新一代運輸載具出現前,美國太空人員將依賴俄羅斯飛船前往國際太空站。

美國其實希望騰出資金進行新技術研發及深空探索。所以鼓勵私營企業能開發出運送太空人的「太空巴士」。

"深空探索"顧名思義不再侷限於地球圈之內,將會以月球為跳板,對太陽系其他行星進行人力探索。

討論

吸引: 5.0 搶鏡: 5.0
吸引: 5 搶鏡: 5
好 ! 精品文章 . 其中可能 P.S.不能加分發表於 2011-7-9 21:48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1-7-9 15:11:44 | 顯示全部樓層
沒有了穿梭機, 總會有其他更先進的替代品,
最好多D用於和平用途, 咪用來玩星球大戰就好囉!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1-7-9 15:14:11 | 顯示全部樓層
可以用成30年, 都算唔錯啦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1-7-9 16:13:57 | 顯示全部樓層
舊的唔去,新的唔來,如果係性價比太低,咁就開發一個性價比高的太空運輸工具出來.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1-7-9 21:25:50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tigerb 於 2011-7-10 09:48 編輯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航天飛機的發射和飛行過程
放大圖片
以上影片乃youtube提供,與本站無關; 若無法觀看,可查看原網址


失去航天飛機後,美國隻能選擇俄羅斯的"聯盟"號飛船前往太空,這是否開啟了兩國太空時代的"蜜月期"?
P.S.航天飛機正式退役後,美國可能將需為每位升空太空人向俄國支付4340萬美元借用俄羅斯“聯盟”號宇宙飛船,較上半年大幅加價57%。在新的飛行器尚未推出的未來5年中,相信美國將一直租用這種載人宇宙飛船。聯盟號飛船是俄羅斯航天部門現在擁有的唯一一種可載人航天器,也是除美國航天飛機外,可向國際空間站輸送宇航員的僅有的另一種工具。
航天飛機退役之後,相信未來美國將啟用新一代的“戰神”火箭和“奧賴恩”載人飛船,承擔美國人重返月球等載人飛行任務。
註: 在今年5月24日奧賴恩(Orion)已被進階的MPCV取代。實際上奧賴恩(Orion)只是稍作改良,因政治因素而改了名。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奧賴恩太空船飛近月球的構想圖
P.S.新一代航天器「奧賴恩飛船」(又譯奧賴恩),另據報道,美國總統奧巴馬,可能將會閹割掉奧賴恩計劃。
奧賴恩太空船(Orion)是美國太空總署(NASA)為星座計劃研發的新一代載人太空飛行器,其每一架可以承載4至6個太空人,原定目標是在2015年開始載人到達國際太空站。該太空船被設計為通過以同樣處於正在設計狀態的戰神一號運載火箭來發射。這兩者是美國星座計劃中的一部分,該計劃旨在2020年將人類再次送往月球,並接着征服如火星等太陽系內目標。2006年8月31日,美國太空總署將該太空船的合同授予洛歇·馬丁公司,由其負責設計、開發及建造。
美國總統奧巴馬在2010年2月1日正式提議取消星座計劃,因為這一計劃是「超預算、進度落後而且缺乏新意」。有關法案於同年10月成為法律,包括獵戶座飛船在內的星座計劃宣告終結,但相關技術很可能用於未來的太空探索計劃。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奧賴恩太空船的組件結構圖

戰神系列運載火箭包含戰神一號戰神四號戰神五號運載火箭,為美國於2010年穿梭機除役後接替發射任務的火箭,戰神一號運載火箭屬載人性質,計劃酬載獵戶座太空船運送太空人;其他兩者為載物火箭計劃酬載月球載人登陸器等設備。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戰神系列運載火箭
類型 : 不可重複發射的戰神系列運載火箭

戰神火箭系列運載火箭計劃緣由
戰神系列運載火箭是實行2004年美國總統布殊的重返月球的演說,美國太空總署經過多次的擬定和修改部分計劃逐漸讓重返月球的登月小艇及指揮艙與實際狀況相符,整個計劃稱為星座計劃(Project Constellation),預計戰神一號運載火箭將於2011年進行測試。

命名由來
取自美國的科幻小說,當時的構想(相當於戰神五號運載火箭),第一節:兩支四段式固態輔助火箭配上三顆穿梭機主引擎;第二節:一顆RL-10火箭引擎。由於書中取名為戰神,所以就使用此名稱。

戰神系列運載火箭
簡介
戰神一號運載火箭
戰神一號運載火箭是一兩節式的運載火箭,第一節使用的是五段式固態運載火箭,第二節使用的是J-2X火箭引擎,燃料為液態氫/液態氧。未來將運載獵戶座太空船至國際太空站或月球。

戰神四號運載火箭
戰神四號運載火箭與戰神五號運載火箭類似,只是運送的性質不同。

戰神五號運載火箭
戰神五號運載火箭的輔助火箭為兩枚五段式的固態輔助火箭,第一節使用五顆RS-68火箭引擎,第二節則為J-2X火箭引擎,第一及第二節皆以液態氫/液態氧為燃料。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戰神一號運載火箭的裝配圖

未來展望
目前美國國家航空空暨太空總署將戰神系列運載火箭定位在中程太空探索發展計劃,主旨是藉由此系列運載火箭建立中繼站(月球基地),成為到達火星的跳板。



  (NASA約翰遜中心新聞發言人卡爾·赫寧): 擔心很多同事將失業

  赫寧接受記者采訪時一直強調,航天飛機雖然花費高、不是絕對的安全,但我們依然認定它是一個"能幹"且"功能多樣"的航天器。"即使在未來,人們回顧航天歷史,也會認爲這是一個人們太空探索的基石,更是人們展開高軌道探索的一個起點。"

  在NASA擔任新聞發言人的日子里,雖然不像航天員可以親自操作航天飛機,他們也是所有大事件的參與者。赫寧表示,太多事情讓他記憶猶新,特别是航天飛機完成的那些最著名的任務,例如發射、安裝哈勃太空望遠鏡。"哈勃望遠鏡一有重大太空發現,我都歸功於航天飛機。沒有航天飛機對對哈勃一次次的維修,設備更新,也就沒有哈勃的聲名遠颺。因此依賴航天飛機的'醫治',讓哈勃煥發'生機',是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事。"

  新聞發言人在見證所有興盛與衰亡的過程里,還扮演着清醒旁觀者的角色。對於航天飛機的退役,赫寧想得很清楚。"如果人類要走得更遠,探索更遠的太空,必須啟用新的航天器。航天飛機當初的設計使它局限在了低地軌道,人類無法乘着它去到更遠的星球。因此,不可避免,航天飛機會有退休的那一天,給新的航天器讓路。"

  隨着航天飛機的退役,一批NASA的同事們面臨着失業,赫寧說這才是最令他感到傷心的部分。"NASA正在盡量想辦法和航天飛機項目的承包商續約,防止他們失業。我們試着讓他們實現交叉工作---爲航天飛機工作同時,也能爲其他項目工作。此外,NASA還召開了一些研討會,教人們如何尋找新的工作。"

  目前,NASA存在一些擔心的情緒,這一點赫寧並沒否認。"人們都知道航天飛機項目即將結束,基本上這是6年前就已確定的事。人們還擔心的是,航天飛機退役後,接替者是什麼樣的飛行器?他們不知道該轉到哪個方向去服務或者學習。目前,人們唯一能做的就是等待,等待未來幾年以後,新航天器完全成型。"

追加資料
What's Next For NASA?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MPCV 以“獵戶座(奧賴恩)”航太器為原型,最終目標是將人類送上火星。

美國宇航局(NASA)用來對近地軌道之外的太空進行探測的新航太器並不是什麼新鮮玩意兒。該局在今年5月24日宣佈,它提議的多用途載人航太器 Multi-Purpose Crew Vehicle(MPCV)——其目的是將人類送上小行星並最終登上火星——在設計上實際同“獵戶座(奧賴恩)”航太器是完全相同的,後者是在布希政府的星座計劃中研製的一种太空艙。

這一決定意味著NASA從2005年開始為研製“獵戶座(奧賴恩)”航太器所花費的近50億美元並沒有付諸東流。從本質上講,“獵戶座(奧賴恩)”航太器會活下去,但要待在呆板的首字母縮寫詞MPCV的陰影之下。作為研製“獵戶座(奧賴恩)”航太器的承包商,洛克希德·馬丁公司還將繼續擔任MPCV的承包商。這一公告同時表明,NASA的官員終於讓該局新的空間計劃的輪廓漸漸清晰起來。

在奧巴馬政府宣佈取消星座計劃之後,立法者一直批評NASA沒有拿出一個清楚的方案——星座計劃的目標是在2020年讓人類重返月球。經過去年的一番政治角力之後,美國政府宣佈,它打算在其新的計劃中保留一部分星座計劃。

新的航太器對“獵戶座(奧賴恩)”航太器的設計進行了一些改良。MPCV將被建造用來在21天的任務中搭乘4名宇航員。它將用一枚能夠飛越近地軌道的火箭進行發射。MPCV的重量為23噸,並具有690立方英尺的加壓量。這部航太器將被設計用來進行多次旅行,並且每一次都會最終降落在加利福尼亞附近的太平洋海域。NASA官員希望能夠在未來10年內建造完成MPCV。

隨著“奮進”號穿梭機展開謝幕之旅,以及7月“亞特蘭蒂斯”號最後一次航太任務的實施,美國的穿梭機時代將就此終結。雖然MPCV的最終目標是火星,但是作為替代穿梭機的新方案,短期內NASA還有其他一些安排,例如首先用它來支援國際空間站的一些任務。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1-7-9 22:18:20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barying 於 2011-7-9 22:19 編輯

回應 tigerb 的帖子

雖然美國在技術與經驗上都超出其他國家,但佢最大問題係"缺錢"。要知道發展太陽系深空探索所涉及既天文數字與無了期既回報;所以美國一直都想其他國家參與其中,尤以同俄羅斯已經冇意識型態上既分歧(基本上)。至於同中國,月球資源正是其競爭舞台。

講開月球,小弟有一精選漫画介紹比大家:
"月亮的距離 MOONLIGHT MILE"
作者:太田垣康男/著

1.jpg

單行本已出到第21卷,亦推出過video,喜愛科幻作品的朋友不容錯過。

討論

吸引: 5.0 搶鏡: 5.0
吸引: 5 搶鏡: 5
多謝分享 P.S.可惜不能加分發表於 2011-7-9 22:22
不能加分沒問題,最緊要大家喜歡我的分享~發表於 2011-7-9 22:34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1-7-10 11:24:53 | 顯示全部樓層
大家都對於美國係未有新型運載工具時就將所有穿梭機退役感到好驚訝, 不過為左減開支, 大家都明白既, 希望黎緊會好快有新既運載工具出黎見下喇~~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1-7-10 14:19:53 | 顯示全部樓層
barying 發表於 2011-7-9 22:18
回應 tigerb 的帖子

雖然美國在技術與經驗上都超出其他國家,但佢最大問題係"缺錢"。要知道發展太陽系深空 ...

有些漫畫網站都有得睇呀!

是這本漫畫:

001_54x[1].jpg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1-7-10 14:54:16 | 顯示全部樓層
barying 發表於 2011-7-9 22:18
回應 tigerb 的帖子

雖然美國在技術與經驗上都超出其他國家,但佢最大問題係"缺錢"。要知道發展太陽系深空 ...

還沒看過, 但ching介紹到, 有時間會看!
現正追看「強殖裝甲」!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1-7-10 18:59:02 | 顯示全部樓層
bell852 發表於 2011-7-10 11:24
大家都對於美國係未有新型運載工具時就將所有穿梭機退役感到好驚訝, 不過為左減開支, 大家都明白既, 希望黎 ...

成本過高是美國結束穿梭機計劃的主因,美國太空探索技術雖然獨步全球,但其可循環再用的穿梭機,每次升空都「燒掉」15億美元(約117億港元),成為納稅人重擔;反之,俄羅斯由1960年代至今,沿用一次性運載的「聯盟」號火箭載太空人升空,成本低得多。

俄羅斯趁火打劫 升空費3.4億
穿梭機計劃終結後,美國不得已要依賴俄羅斯的「聯盟」號太空船,載美國太空人往返國際太空站。將壟斷載人航天飛行的俄國,自不會放過提高利潤的良機,自美國前總統布殊於2004年宣布結束穿梭機計劃以來,俄國已將載送美國太空人升空的費用8度加價。增幅最大一次將是今夏,即穿梭機正式退役後,美國將需為每位升空太空人向俄國支付4,340萬美元(約3.4億港元),較上半年大幅加價57%。
NASA預料,俄國的壟斷局面將於2016年終結,因按NASA的計劃,屆時私企開發的新型商業太空交通工具將預期啟用。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1-7-10 22:12:56 | 顯示全部樓層
800men 發表於 2011-7-10 14:54
還沒看過, 但ching介紹到, 有時間會看!
現正追看「強殖裝甲」!

一講到「強殖裝甲」,我想講一講:

呢套嘢,我追咗十幾年啊!依然仲未出曬,內容的確吸引,但喺究竟幾時至會到終結篇呢!
强殖装甲完全版20090323_01.jpg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1-7-11 00:35:41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tigerb 於 2011-7-11 00:55 編輯
barying 發表於 2011-7-10 18:59
成本過高是美國結束穿梭機計劃的主因,美國太空探索技術雖然獨步全球,但其可循環再用的穿梭機,每次升空 ...


參考 What's Next For NASA?
雖然俄國的壟斷局面將可能至2016年,而根據 NASA 1/7/2011文獻,NASA計劃私企開發的新型商業太空交通工具,其主要提拱貨物和船員往返 ISS(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NASA會繼續向火星甚至太陽系進發,因此NASA正在設計和建設MPCV(Orion),以發送人類探索太陽系,而他們工作朝著一個目標是人類在火星上著陸。
P.S.在奧巴馬政府宣佈取消星座計劃之後,立法者一直批評NASA沒有拿出一個清楚的方案——星座計劃的目標是在2020年讓人類重返月球。經過去年的一番政治角力之後,美國政府宣佈,它打算在其新的計劃中保留一部分星座計劃。NASA官員希望能夠在未來10年內建造完成MPCV。
另一方面美國的穿梭機時代終結。雖然MPCV的最終目標是火星,但是作為替代穿梭機的新方案,相信短期內NASA還有其他一些安排,例如首先用它來支援國際空間站的一些任務。

討論

'穿梭機雖退役,太空站仍要運作的~.' 相信本(有没有人支持和利益成果)將成NASA未來航天計劃關鍵 ![/color]發表於 2011-7-11 03:41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聯絡我們|141華人社區

GMT+8, 2024-11-24 01:58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