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查看: 926|回覆: 9

[生物奇趣] 殺人鯨 vs 灰鯨

[複製鏈接]
簽到
3400
發表於 2011-4-2 21:08:1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tigerb 於 2011-10-5 17:26 編輯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灰鯨(Eschrichtius robustus),現又稱東太平洋灰鯨,其他稱呼有加州灰鯨、魔鬼魚、掘貝者和弱鯨,是一種每年來往攝食區和繁殖區的鯨。為灰鯨科灰鯨屬的動物。在中國大陸,分布於黃海、東海等海域,多棲息於熱帶及暖溫帶海域。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瑞典。牠們約有16 米長,36公頓重,一般可活到50–60歲。灰鯨曾一度被稱為「魔鬼魚」,因為當牠們被追獵時會奮力搏鬥。灰鯨是灰鯨屬中唯一的物種,亦是灰鯨科中唯一的物種。這種動物是最古老的物種之一,在地球上已有約3000萬年的歷史。在很久之前牠們一度是巨牙鯊的捕食對象(巨牙鯊現已滅絕)。

族群、分佈和遷徙
目前灰鯨在太平洋有兩族群:其中一個不多於300隻灰鯨的小族群的遷徙路線沒有人知道,但一般推測是在鄂霍次克海和南南韓之間,而另一大族群(東太平洋族群)的遷徙路線則是在阿拉斯加和下加利福尼亞州之間。而北大西洋從前亦曾有第3個族群,不過在300年前已因被大量獵殺而滅絕。

在秋天,灰鯨在東太平洋或加州開始牠們為期2–3個月,長達8,000–11,000 公里,沿着美國和墨西哥西岸往南的遷徙旅程。牠們以小組的形式遷徙,其目的地是下加利福尼亞州和南加利福尼亞灣的海岸,牠們會在那裡繁殖,而牠們通常都是3隻或以上的灰鯨一起生殖。懷孕期約為1年,懷孕的母鯨會回到繁殖地生下單胎的小灰鯨。小灰鯨出生時尾巴會先出母體,並長約4米。相信那裡深水的繁殖區可以保護新生的小灰鯨免受鯊魚的襲擊。

數個星期之後,牠們開始歸程。牠們以時速10 公里的速度前進,這樣來回共長16,000–22,000 公里,被認為是任何哺乳動物中每年遷徙最長的距離。賞鯨的行業給生態旅遊和水生動物的愛好者提供了在灰鯨遷徙時看灰鯨的好機會。

攝食
種鯨主要的食物是水中的甲殼綱動物。按照生物學上的分類,牠們是屬於鬚鯨,有鯨鬚,可以當作篩子用,捕獲海中的小動物包括片腳類動物等,也順帶把沙、水和其他東西吃掉。通常灰鯨會在牠們遷徙途中進食。

特徵
成年的灰鯨膚色是棕灰或淺灰,全身覆蓋著淡色中夾雜白色或橘色的斑點,腹部的顏色較淺。身體後部的皮膚上凹凸不平。它的眼睛是圓形的,位於口角的後面,比其他鬚鯨類的眼睛的位置靠上,上眼瞼略長。耳孔較大,位於眼睛與鰭肢的基部之間。鯨鬚是淡黃色的。鰭肢上有4指,沒有第一指。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遷徙
灰鯨在東太平洋或加州的遷徙路線一般被認為是目前所知哺乳動物中最長的遷徙距離。牠們從白令海和楚科奇海出發,在墨西哥下加利福尼亞半島的繁殖區結束,牠們來回的遷徙令牠們從海岸線遷到了12,500米以外。

當北面的冰開始向南推進時,這旅程就會開始。灰鯨日夜趕路,每天平均可前進120 公里。在12月中旬到1月上旬,大部分的灰鯨都已到達了加州的蒙特瑞和聖地牙哥。

12月下旬到1月上旬,首批灰鯨開始陸續抵達下加利福尼亞半島的繁殖區。這批灰鯨通常都是懷孕的母鯨,希望在繁殖區找個好地點生下小灰鯨,以及有一些單獨的雌鯨,希望找到適合的雄性配偶。在2月中旬到3月中旬,其他大部分的灰鯨都到達繁殖區。這時繁殖區充滿了照料小鯨的母鯨及正在找尋配偶的雌鯨。

2月和3月詔後,首批離開繁殖區的是雄鯨及一些單獨的雌鯨。當牠們找到配偶後,會北移到牠們在白令海和楚科奇海的攝食區。懷孕的母鯨和牠們新生的小鯨是離開繁殖區的最後一批。當牠們的小鯨準備好長途的遷徙後,牠們才會離開繁殖區,因為牠們通常都在3月下旬到4月中旬才離開。有時也會有一些母鯨和牠們的小鯨繼續逗留下去,到5月才離開。

對灰鯨的保護及人類的影響
成年的灰鯨唯一的敵人就是人類和虎鯨。加州灰鯨的繁殖區在1857年被人類發現之後,那裡的灰鯨被過度獵殺,幾乎要絕種。因為鯨數量減少而導致魚穫不好後,鯨的數量又慢慢的恢復過來,但在20世紀工廠的船隻出現之後,鯨的數量再度減少。灰鯨於1949年開始被國際捕鯨委員會(IWC)立法保護後,就再沒有遇上大規模的獵殺行動。

小規模的獵殺灰鯨行動從那時開始,可是原來俄羅斯東北部楚科奇半島一帶有大量灰鯨在那裡度過夏天。獵鯨的行為逐漸嚴重,世界亦逐漸關注灰鯨,反獵鯨的人士紛紛阻止對灰鯨的獵殺行為。

到2001年,加州灰鯨的族群數量又回到約26,000隻。到2004年,西太平洋(近韓國、日本和堪察加半島的海)灰鯨族群的數量估計有101隻。

灰鯨的大西洋族群在17世紀被大量獵殺至幾乎絕種。可是在2005年7月,在蘭開夏郡中部大學工作的科學家提議把一部分灰鯨遷至大西洋愛爾蘭海。並沒有人知道這計劃是否能實現。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被捉
1972年,一隻名為「Gigi」的3歲小灰鯨被捉去作短暫的研究,並在聖地牙哥附近獲釋放。

1997年1月,新生的小灰鯨「J.J.」被發現於洛杉磯海岸,極為無助,當時為4.2 米長,800 公斤重。當時牠被送往聖地牙哥海洋世界照料,1998年3月31日,牠獲得釋放,並被釋放於太平洋,那時已是9 米長,8500 公斤重。

新聞
一條灰鯨,在2007年1月25日被發現於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的菲沙河,疑是在遷徙途中與同伴失散。之後牠們慢慢地回到海中。

一隻單獨的灰鯨於2005年春天在日本東部海岸線,東京灣附近被發現。那時是4月,吸引了一大班的賞鯨人來觀看,但之後卻被漁民的網纏住,在5月上旬被發現已淹死。

http://spiritualnetworks.com/file/music_folder/561.mp3


登入後,內容更豐富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註冊

×
 樓主| 發表於 2011-4-2 21:24:52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tigerb 於 2011-4-2 21:47 編輯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虎鯨是一種大型齒鯨,身長為8〜10米,體重8噸左右,背呈黑色,腹為灰白色,有一個尖尖的背鰭,背鰭彎曲長達1米,嘴巴細長,牙齒鋒利,性情兇猛,食肉動物,善於進攻獵物,是企鵝,海豹等動物的天敵。有時它們還襲擊其它鯨類,甚至是大白鯊,可稱得上是海上霸王。

體型尺寸
生身長體重:2.2〜2.6米,一百六公斤
虎鯨尺寸:雄性成熟一般14-15歲左右。這個時間段應該為5.5-6.1米之間,雌性在8-12歲性成熟時為4.6-4.9米.20-25歲是完全成熟就是長到最大的時候,比較可靠和常用作參考的成年雄性尺寸一般在19英尺到27英尺(6.7-8.2米)之間(米切爾1975年),經常在8000磅到12000磅(3,628-5,442公斤) 。最大記錄在32英尺。 (9.75米)和21,000磅(九五二四千克)。被記錄於佩藍和瑞利1984年,成年母虎鯨一般在16英尺到24英尺。 (5.2-7.3米),體重在3000磅到8000磅左右(1,361-3,628公斤)。最大記載記錄是28英尺。 (8.53米),重15,000磅(6,803公斤)。同樣在佩藍和瑞利1984年的報告中。根據(國際捕鯨委員會,1981)北大西洋捕獲過的2661多頭虎鯨來看,雄性的平均記錄在6.1米(20英尺)而雌鯨平均數據為5.5米(18英尺)。不過在1998年伯納得和瑞利的記載中,西北太平洋的雄性個體平均為7.20米,而西北大西洋的為6.17米。成年大個體的雄性胸鰭可長達近2米,達到體長的20%,1.2米寬,而雌性為11-13%。背鰭雄性大個體高達1.8米,尾葉2.7米寬,雌性背鰭為0.9米。壽命:壽命:雄-50〜65年;雌-80〜100年;稱號:“海中之虎“。

外型特徵
虎鯨的體型極為粗壯,是海豚科(Class Delphinidae)中體型最大的物種。頭部呈圓錐狀,沒有突出的嘴喙。大而高聳的背鰭位於背部中央,其形狀有高度變異性,雌鯨與未成年虎鯨的背鰭呈鐮刀形,而成年雄鯨則多半如棘刺般直立,高度約1至1.8米。胸鰭大而寬闊,大致呈圓形,這點與大多數海豚科成員的典型鐮刀狀背鰭不同。上,下顎各有10至14日對大而尖銳的牙齒(sharp teeth)作為武器(weapons),每顆牙大概有8厘米。在海灣的淺水地帶,它還喜歡用尾巴上的缺刻去鉤拉海藻,發出“呼呼“的聲音,不久,渾身就披滿了半透明的海草。虎鯨的體色圖樣主要由黑與白這兩種對比分明的色彩組成,位於身體腹面的白色區域自下顎往後延伸至肛門處,在全黑的胸鰭之間變得狹窄,到了肚臍後方產生分歧,尾鰭腹面亦為白色。背部與體側皆為黑色,但在生殖裂附近的側腹處有白色斑塊,眼睛斜後方亦有明顯的橢圓形白斑。在背鰭後方有呈灰至白色的馬鞍狀斑紋(saddle)。

生活習性
群居,每群2〜55只不等,同伴間眷戀性很強。遊速快,平常時速30海裡,捕食時可以更快。性兇猛,捕食魚類和海獅,海象,海豚,海豹等海獸,還時常襲擊藍鯨等大型須鯨,也食企鵝等海鳥。能發出62種不同的聲音,為動物界中發聲最複雜的種類,且不同種群間音調各有差異,類似人類的“方言“,為動物學家所關注。全年繁殖,妊娠期可能長達13〜16個月,每胎一仔。雌鯨4歲性成熟。飼養壽命最長為50年。

地區分佈
虎鯨廣泛分佈於全世界的海域日本北海(southern Japan),冰島(Iceland),對於水溫,深度等因素似乎沒有明顯的限制。它們在高緯度地區有相當高的棲息密度,特別是在獵物充足的海域。它們的移動情形普遍與追踪獵物或增加捕食率有關,時間通常在魚類產卵季與海豹的生產期。到了夏天,大西洋中大多數的虎鯨都棲息於浮冰邊緣或有浮冰的水道,以須鯨,企鵝,海豹等為食。它們會遷徙至何處,會移動多遠,目前仍未有定論。部分虎鯨會終年停留於南極海域,而在北極的虎鯨則很少接近浮冰。據華盛頓州與英屬哥倫比亞的虎鯨研究者指出,當地有定居型(resident)與過境型(transient)兩種型態的虎鯨群,當地終年皆可發現此二種群體。部分個體有非常大的活動範圍,由各地的照片辨識結果發現,有些虎鯨的活動範圍自阿拉斯加(Alsaka)一直到南方的加州(Southern California)。

習性特點
虎鯨時常會有躍身擊浪,浮窺等行為,或是以尾鰭或胸鰭拍擊水面。虎鯨的泳速最快可達時速 55公里,可閉氣 17分鐘左右。當周遭空氣涼爽時,通常可看見它們低矮而呈樹枝狀的噴氣。它們對船隻的反應多樣,冷漠忽視或是充滿好奇心都有可能。偶爾會集體擱淺,群體有時會被困在潮池或海灣中。在北極與南極海域,因為風吹而快速產生的浮冰對虎鯨而言是一大麻煩,有時會因此迫使它們停留於水面開闊的小水域裡相當長的時間。虎鯨喜歡群居的生活,有2-3只的小群,也有40-50只的大群,每天總有2-3個小時靜靜地呆在水的表層,因為肺部充滿了足夠的空氣,所以能夠安然地漂浮在海面上,露出巨大的背鰭。群體成員間的胸鰭經常保持接觸,顯得親熱和團結。如果群體中有成員受傷,或者發生意外失去了知覺,其它成員就會前來幫助,用身體或頭部連頂帶托,使其能夠繼續漂浮在海面上,就是在睡覺時也紮成一堆,這是為了互相照應,並保持一定程度的清醒。它們在一起旅行,用食,以種群為社會組織,在廣大的家庭中休息,互相依靠著生存長大。位於華盛頓州與英屬哥倫比亞的定居型虎鯨,其基本社群單位為小型母系群體,一般由2至9頭血緣關係相近的虎鯨所組成,此母系群體會長期維持穩固,所有成員似乎會共同分擔養育工作。幾個這樣的群體會共同組成一個“小群”(females are the family elders),典型的小群通常包含成年,未成年的雌雄虎鯨與仔鯨,多半由最年長的雌鯨居於領導地位(女性是家庭的長者),而待在小群裡的雄鯨通常是該雌鯨的後代。甚至有的雄性虎鯨長到9米還在小群中生活。定居型小群面對其它小群時有特殊的致意方式:面對對方一段距離排成兩行緊密縱隊,然後兩個小群的成員會互相混雜,似乎是在表明其社交地位。他們的小群很和睦(stable),穩定(capture),只有死亡(death)或者被俘(capture)才能被破壞。他們每個小群一起社交,休息,互相依存強大(socialize and rest in extended family groups, and literally thrive on each other’s company)

生長繁殖
母系社會
他們的社會形態是母系,交配對象的選擇比較複雜,不是有雄性的力量決定一切:例如鯨群的族長有時能活到80歲,在晚年也有交配的例子,她們選擇交配的對象一般是鯨群內部年長的雄性。雌鯨選擇對象的標準科學家並不清楚,現在很少觀察到交配的現場,只知有母親,不知父親在哪。
地位平等
鯨群內沒有父子關係和父女關係,雄性的責任是出去尋找食物,然後引導鯨群集體獵殺,分工明確,沒有地位的高低,而母女,母子關係則非常穩定,是一輩子的關係,一般不會離群。出現孤鯨的原因一般是受傷或迷路。當族群過大時,會“分家“,產生一個新的族群。

種群現狀
虎鯨並沒有滅絕之憂,也不屬於什麼保護動物。位於華盛頓州與英屬哥倫比亞的虎鯨,無論是定居型或過境型皆僅餘數百頭,同時深受污染,重型船隻行駛,以及獵物減少等生存威脅。密集的賞鯨活動可能會干擾虎鯨的生活,而那些為了保護鮭魚養殖場免受鰭腳類入侵的人們可能會將虎鯨驅逐出它們原本偏好的棲地。估計在太平洋東部熱帶海域約有8500頭虎鯨,在阿拉斯加水域至少有850頭,日本外海可能達2000頭以上,而夏季在南極水域約有8000頭虎鯨分佈,分佈範圍內的其它地區可能在數百至千餘頭之間。目前在日本(Japan),印度尼西亞,格陵蘭(English),與西印度群島(West Indies)的捕鯨者仍持續捕捉虎鯨,雖然捕殺量少,但能會有相當大的影響。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1-4-2 21:46:45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tigerb 於 2011-4-2 21:48 編輯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海上霸主
虎鯨的身體強壯而有力,體形很大,呈紡錘形,表面光滑,皮膚下面有一層很厚的脂肪用來保存身體的熱量。體長約為6-8米,體重2000-5000千克。身體上的顏色黑白分明,背部為漆黑色,只是在鰭的後面有一個馬鞍形的灰白色斑,兩眼的後面各有一塊梭形的白斑,腹面大部分為雪白的顏色。頭部較圓,沒有突出的吻部,鼻孔在頭頂的右側,有開關自如的活瓣,當浮到水面上時,就打開活瓣呼吸,噴出一片泡沫狀的氣霧,遇到海面上的冷空氣就變成了一根水柱。前肢變為一對鰭,很發達,後肢退化消失。高聳於背部中央的強大的三角形背鰭(鰭),十分顯眼,雄獸的可達1.5米高,既是進攻的武器,又可以起到舵的作用。嘴很大,上下頜上共有40一50枚圓錐形的大牙齒,顯出一副凶神惡煞的模樣。虎鯨分佈在世界各大海洋中,以南北兩極附近水域最多,在我國見於渤海,黃海,東海,南海和台灣海域。虎鯨喜歡棲息在從0℃到12-13℃的較冷水域,溫暖的海洋中數量較少,即使有時也常常潛到水溫較低的深水地帶。它行動的流動性很大,一天就能遊出100多公里,但較常出現在離海岸30公里以內的水域中。游泳前進的速度也很快,時速可達54公里。潛水的時間也很長,最多能達到30分鐘以上。

獵食對象
雖然它的牙齒非常堅硬,但卻不如鯊魚的牙齒那麼鋒利,因虎鯨吃雙髻鯊
此主要用於攝取而不是咀嚼,而被它叼住的食物都是整個吞下的。虎鯨的食物多樣,由小型結群魚類,魷魚(槍烏賊),一直到大型須鯨與抹香鯨(Sperm Whale)都有可能成為它們的獵物;其它的如海豹等鰭腳類動物,海龜,海豚,海狗,海獺,海牛,儒艮(dugong),鯊魚,魟等,甚至還有鹿與麋鹿,似乎是趁它們游泳橫渡水道時伺機捕食。甚至會利用漲潮衝到海岸邊,捕捉來不及逃走的海豹企鵝。各群似乎有自己偏好的食物種類,例如某些族群主要以鮭魚,鮪魚,或鯡魚等魚類為主要食物,某些群則會巡視鰭腳類的登陸地尋找獵物,或跟隨遷徙中的鯨群,有如狼群追踪北美馴鹿的情景。虎鯨顯然需要合作以襲擊並制服大型獵物,但它們也會合力將魚群集中成一個大球,然後輪流鑽入取食。虎鯨也會偷吃延繩釣漁船上鉤的魚獲,或吃食漁民丟棄的下雜魚等。它們似乎會選擇性的咬食須鯨的舌頭。其獵物可能深受對虎鯨的恐懼所影響,當虎鯨出現時鰭腳類會逃往陸地或冰上,鯨豚則會遊入淺水域或藏匿於浮冰的裂隙間。虎鯨獵食
虎鯨獵食的對象主要是各種海洋獸類,如海豚,海獅,海象等,有時也捕食烏賊和鱈魚,鮃魚,鯖魚,沙丁魚等各種海洋魚類。虎鯨是兇猛的,海洋中的露脊鯨,長鬚鯨,座頭鯨,灰鯨,藍鯨等大型鯨類也都畏之如虎,就慌忙避開。虎鯨在捕食的時候還會使用詭計,先將腹部朝上,一動不動地漂浮在海面上,很像一具死屍,而當烏賊,海鳥,海獸等接近它的時候,就突然翻過身來,張開大嘴把它們吃掉,有時也會用尾巴將獵物擊昏,如海獅等,再進行捕食。虎鯨不以人類為食,野生虎鯨從未有傷人記錄,只有水族館裡長期受壓抑的虎鯨傷過人。這是人的悲劇,更是虎鯨的悲劇。

語言大師
如果說座頭鯨是鯨類中的“歌唱家”,白鯨是海中“金絲雀”,那麼虎鯨就是鯨類中的“語言大師”了,它能發出 62種不同的聲音,而且這些聲音有著不同的含義。例如在捕食魚類時,會發出斷斷續續的“咋嚏”聲,如同用力拉扯生鏽鐵門窗鉸鏈發出的聲音一樣,魚類在受到這種聲音的恐嚇後,行動就變得失常了。虎鯨不僅能夠發射超聲波,通過迴聲去尋找魚群,而且還能夠判斷魚群的大小和游泳的方向。這種能力,對生活在海洋裡的食肉動物來說是十分重要的,海水下面十分黑暗,很難在這種環境裡看清遠處的捕食目標。在海上旅行的人常把虎鯨說成是變化無常的海妖,漁民們則稱它為“海上霸王”,電影,戲劇等各種藝術作品中還將它描述為“復仇之神”,這些都在暗示虎鯨是一種吃人的動物。其實這完全是人們的想像,因為虎鯨雖然是兇猛而貪食的海中巨獸,但在歷史上卻從未有過有根據的吃人紀錄。但是咬死人的情況曾經出現。美國佛羅里達州橙縣警長辦公室公共信息官員說,星期三(2月24日)下午,在位於奧蘭多的海洋世界的夏慕體育場的一名訓練員被虎鯨(殺人鯨)殺害。這名女訓練員 40歲,下午大約 2點左右,她在公園裡餵養鯨的地方,突然,她滑倒並跌入了池塘,池塘裡的一條虎鯨令她受到致命的傷害而溺斃。報導說還引述目擊者描述道維多利亞 Biniak,“那個訓練員當時正在向人們解說有關鯨的事情,然後她走離開了那個窗戶。接著,那條鯨,在池塘裡飛躍得真的非常快,它遊回來,向空中呼嘯,抓住了那個訓練員的腰部,並開始搖晃她... ...“Biniak說,這條虎鯨的名字叫Tillikum,或者是電視中,將近 32歲大,有12300磅。在1999年7月5日那天,一個男遊客藏起來,並在公園關門後跳入虎鯨 Tillikum這個池塘。結果第二天早上發現他已經死亡。在這條虎鯨從加拿大來到奧蘭多海洋世界之前就曾有過傷害並使訓練員淹死的前科。那是1991年2月21日,一個 20歲的訓練員凱爾蒂 Byrene滑倒並跌入Tillikum虎鯨的池中,她被虎鯨在池子里拉來拉去,不斷被拉到水下。其他訓練員試圖救她,但她還是被溺斃了。

飼養馴化
在水族館裡可以飼養馴化,既聰明又聽話,還能學會許多技藝,表演各種節目,最激動人心的節目有“迎客“:隨著鈴聲將巨大的頭部露出水面,向觀眾徐徐遊去,以示“歡迎“,或者任憑飼養員騎在背上到處跑,甚至還讓飼養員把頭伸入它的巨嘴裡,一動也不動,“躍水吞魚“:破水而出,張開大口,躍到5米多高處,吞下掛在那裡的一條大魚,“速遊中縱跳“:先沿著池邊快速游泳,破浪疾駛,時而躍出水面,“召之即來“:聽到召喚信號,立即遊過來,“貓捉老鼠“:虎鯨腹部朝上,兩隻胸鰭露出水面,馴養員坐在它的胸部,一隻手握著它的牙齒,隨虎鯨在水中兜上幾圈之後,便跳進水中,這時,虎鯨從背後追上,再次把他馱在背上,並且多次重複著這個動作......。其實,虎鯨變得這樣溫順是因為人們掌握了它的一個弱點:一旦離開了同類而單獨生活時,膽量就變得很小了。當然,在精彩的表演之後,鮭魚,金槍魚等美味佳餚作為獎賞也是必不可少的。1862年,一個名叫埃斯里特的人,從一頭逆戟鯨的胃中發現了13頭海豚和14只海豹,因此,逆戟鯨理所當然地成了劊子手。虎鯨/逆戟鯨/鯨的英文,荷蘭文名稱,意即殺鯨之意。屬於齒鯨類,巨大的軀體上有黑白分明的斑紋,眼後方有兩塊卵形白斑,體側有一向背後方向突出的白色區,以上特徵很容易將與別的鯨區分開來。

噴射水柱
虎鯨的水柱是傾斜的,又粗又矮,不像須鯨一樣,又細又高。雄性體長近10米,體重7〜8噸,雌性體長8米左右,重5〜6噸。頭圓大,吻鈍而短,牙齒40〜50枚,呈釘狀。背鰭高大,特別是雄性,鰭高可達1.8米,狀如倒置的戟,因而得名“逆戟鯨“。胸鰭大,呈卵圓形。黑,白對比的體色是其最明顯特徵:背部黑色,頭側面,生殖器兩側及整個腹部為白色,眼後方有棱形白斑,背鰭後兩側有暈狀灰色帶。

存活率低
由於鯨魚肉鮮美可口,很多漁民都下海打撈鯨魚,用槍或一種特殊的捕魚工具將其擊斃後,拖上岸解剖。因為長期捕捉虎鯨,使其數量大大減少,加上近期空氣污染,海洋污染,使得虎鯨的存活率大大降低。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得名逆戟鯨
虎鯨體長近10米,重7.8噸,雌的比雄的要稍小些。它們以蒼茫碧海為家,各個海區幾乎無所不在,但以南極,日本近海和挪威至北極三個海區的虎鯨數量為最多。虎鯨的上下頜長著 20多枚10〜13厘米長的銳牙利齒,朝內後方彎曲,上下相互交錯著,嘴一張,尖齒畢露,陰森恐怖。其牙齒的排列方式和形狀不僅利於撕裂,切碎獵物,而且使被擒獵物猶如囊中之物,難逃“虎口”。逆戟鯨體型呈優美的流線型,行動敏捷,游泳本領高強,而且花樣繁多。一會仰遊,一會翻滾,一會又將身體直立於水面,遊起來隨心所欲,常將其背鰭突出水面,猶如古代武器的戟倒豎於海上,因此得名“逆戟鯨”。殘暴貪食,小須鯨,海豚,海豹,大型座頭鯨,灰鯨,白鯨,甚至水中之“王” - 藍鯨均在它捕獲之列。除此之外,各種魚,海鳥,烏賊等海洋動物,也決不輕易放過。它們最常用的捕食方式是群起而攻之。當捕魚時,它們便由若干組成一個包圍圈,將魚團團圍住,然後輪番衝入魚群,美美地飽餐一頓後,便揚長而去。對於魚,烏賊等此類小型動物可不費吹灰之力便將其吞噬,而對於大型哺乳類,雙方便會展開一場殊死搏鬥。當它們襲擊大型動物時,往往一齊出擊。例如,有人曾目擊 7頭虎鯨襲擊一頭小須鯨悲壯場面:三頭身強力壯的雄虎鯨對小須鯨展開了猛烈的攻擊,一頭咬住尾,另一頭則咬頭部,剩下的一頭則從全方位進攻,只用45分鐘,便將小須鯨活活咬死,其餘四頭便一擁而上,瞬間便將小須鯨掃蕩殆盡。有時一動不動地浮在海面上,肚皮向上,儼然一具殭屍。每當成群的海豚或海獅在海面上游泳覓食時,往往不明真相,不知不覺便靠近,這時,虎鯨會迅速一翻身,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將其捕而食之。虎鯨從不主動向人類進攻,而且聰明伶俐,樂於跟人相處,稍加訓練,便可做各種表演,可見其具有很好的記憶能力。然而,除了友好的一面之外,似乎還有很強的報復心理也記憶力。一位愛斯基摩老人告訴我一個真實故事:在阿拉斯加最北端的巴羅小鎮,有兩個年輕的愛斯基摩人曾向一對虎鯨開槍,沒有打中,卻遭它們的報復,在此後的幾年中,只要他們一出海,那對虎鯨就會趕來向他們進攻,有好幾次差點送命,嚇得他們一直到老,再也不敢下海捕魚了。

虎鯨新物種
美國研究人員日前在“基因組研究“雜誌上報告說,他們對虎鯨線粒體脫氧核糖核酸測序後發現了至少3個新的虎鯨物種,這也表明全球海洋中存在不止一種虎鯨。在新研究中,研究人員通過“高度平行測序技術“對139只虎鯨線粒體的脫氧核糖核酸進行了測序。這批虎鯨來自北大西洋,北太平洋以及南極大陸附近海域。研究人員最終發現,在南極海域生活的兩種分別主要以魚和海豹為食的虎鯨可能屬於新物種,此外,北太平洋地區也存在新的虎鯨種群。領導這項研究的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遺傳學家菲利普·莫林表示,與其他鯨類一樣,虎鯨體內的線粒體也很少隨著時間的推移發生變化,因此不查看整個基因組很難發現新進化的虎鯨物種,但利用“高度平行測序技術“可以通過測量來自世界各地的虎鯨組織樣本完成對虎鯨線粒體的基因組測序,從而分辨出新物種。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1-4-2 21:53:02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tigerb 於 2011-4-5 05:07 編輯

兩大海洋中的超重量級生物生死决
殺人鯨 vs 灰鯨 ,誰勝誰負呢?
P.S.殺人鯨(約六至九噸) 和 灰鯨 (約三十噸)  for reference
另一方面,雖然灰鯨是海洋中的巨無霸之一,但殺人鯨(虎鯨)也有海狼稱號,團體攻擊的獵殺技巧甚至比灰狼有過之而無不及呢 !
http://player.ku6.com/refer/xocjtHX41i8PnPxo/v.swf

one more for backup
http://v.ku6.com/show/xocjtHX41i8PnPxo.html?za

超重量級對决 殺人鯨 vs 灰鯨
專家的詳細分析 [ 殺人鯨 vs 灰鯨 ]的獵殺過程和因由

牠能否死裡逃生?
(追加)請看[掠食者犯罪現場]虎鯨發威 (另一個案)

http://www.tudou.com/v/q4_CYzHoEZQ/v.swf

one more for backup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q4_CYzHoEZQ/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1-4-2 22:50:38 | 顯示全部樓層
又知道好多鯨魚嘅知識了.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1-4-4 19:03:31 | 顯示全部樓層
死到臨頭,点都奮力一博!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1-4-13 21:04:32 | 顯示全部樓層
wow................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1-4-16 17:55:02 | 顯示全部樓層
thank you.........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1-4-16 19:11:43 | 顯示全部樓層
多謝師兄報告超正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1-4-16 19:12:41 | 顯示全部樓層
回應 raymond168 的帖子

大自然嘅定律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聯絡我們|141華人社區

GMT+8, 2024-11-23 01:26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