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查看: 738|回覆: 4

古代“裸捐”與最早的慈善組織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1-2-26 12:55:1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如今,“慈善”、“裸捐”已成為媒體上經常出現的熱門詞語與話題。有人以為,此風來自國外。其實並非如此。有專家研究指出,雖然“慈善”之詞是新的,“但扶貧濟弱之事,在中國古已有之”。西方的慈善思想與事業主要來自基督教,那也是西元後的事,特別是在近代工業革命掀起進入資本主義社會後的事;至於“裸捐”,那是鋼鐵大王卡內基的“死後留下鉅額財富是可恥的”名言問世之後的事,至今只不過百年。

所謂“裸捐”,是指慈善家把自己已有的主要財富都捐給慈善事業,並非自己家中連一分錢也不留成為窮光蛋。按此理解,那麼中國早在春秋戰國時代已有類似“裸捐”。據《史記》記載,越國大功臣范蠡功成名就後積極引退,棄政從商致富,“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再分散與貧交疏昆弟”,就是把錢財都分給窮朋友和困難兄弟。

又據史料,東漢光武帝時的名臣宣秉,一生節儉,把薪俸大部分贈予貧苦親族和孤寡之家,以致他謝世時,“自無擔石之儲”;南北朝時北魏“良吏”閻慶胤任東泰州敷城太守時,正遇荒年,他把自家千余石粟米“裸捐”出,“賑恤貧窮”,幫助許多困難家庭渡過難關。

史籍中類似上述記載不勝枚舉。

中國古代的扶貧濟弱善事多由寺院和官府成立的專門機構來做。到明清時期,民間慈善事業才逐漸興起。據專家考證,中國最早的民間慈善組織是同善會。明萬曆十八年(一五九○年),河南虞城縣鄉紳楊東明組織創立了第一個同善會。隨後,同善會便在江南地區流行起來。同善會一般都由地方鄉紳舉辦,經費主要依賴有錢人(會員)捐獻。許多同善會還置有土地,以地租收入來維持運營。同善會的救濟對象首先是生活無著的孝子、節婦,其次是未被養濟院(官辦的慈善機構)收容而不願以乞討為生的貧老病弱者。

登入後,內容更豐富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註冊

×
發表於 2011-2-27 11:35:49 | 顯示全部樓層
never hear that before ,thanks KO sir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1-2-27 15:48:12 | 顯示全部樓層
we learned one more term too, thanks a lot.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1-2-27 16:39:46 | 顯示全部樓層
之前未聽過, 謝謝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1-3-2 22:42:04 | 顯示全部樓層
古代也有散財保命之事, 應不屬於裸捐.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聯絡我們|141華人社區

GMT+8, 2024-11-18 00:4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