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表於 2011-2-4 02:55:26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tigerb 於 2011-5-29 05:03 編輯
一)隋文帝楊堅 (個人統治/政治能力超卓)
(西魏八大柱國)八柱國家之一 楊堅
雖然隋朝只有37年(581-618)-三個王帝:文帝楊堅,煬帝楊廣,恭帝楊侑。公元589年,滅亡最後一個南北朝時期的陳國。經過270多年的分裂局面,重新獲得統一。
但以個人統治能力來說,他是中國歷史上偉大的政治家,民族英雄。
隋朝隋文帝在位二十年間,天下無事,區宇之內晏如也。考之先王,足以參踪盛烈。“這就是隋書裡的”開皇之治“。隋文帝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大量地減少了國家的財政開支,增加了國家的財政收入。開皇十七年,戶口滋盛,中外倉庫,無不盈積。所有賚給,不逾經費,京司帑屋既充,積於廓廡之下,高祖遂停此年正賦,以賜黎元。隋文帝初登基時全國人口400萬戶,隋煬帝登基時已達 890萬戶,以一戶六口計,全國人口不下5000萬,這個數字大約直到唐玄宗時才達到。直到唐太宗死後,唐高宗繼位,計戶口 380萬戶。唐玄宗時,全國 760萬戶,4100萬人。隋開皇九年已墾田地1944萬頃,大業中期已墾田地5585萬頃。唐天寶十四年已墾田地1430萬頃。隋煬帝登基就有890萬戶,而唐太宗直到駕崩才有380萬戶,國力之差距可以想見。
註:唐朝貞觀之治只是隋煬帝時人口極盛的三分之一,唐朝要等到754年天寶時期才恢復並超過隋朝極盛時的人口。
另一方面,他開創的“地廣三代,威振八纮”的大隋王朝存在的時間有539年,建立正式行政區域實施有效管轄的範圍超過了以往。唐朝到630年也未完全恢復隋朝的疆域。隋朝的軍隊殲滅或重創了突厥、吐谷渾、契丹、高麗……拖延阻止了異族的強大與崛起,取得空前輝煌的勝利。 《劍橋中國隋唐史》這樣評價道:“隋朝消滅了其前人的過時的和無效率的製度,創造了一個中央集權帝國的結構,在長期政治分裂的各地區發展了共同的文化意識,這一切同樣了不起。人們在研究其後的偉大的中華帝國的結構和生活的任何方面時,不能不在各個方面看到隋朝的成就,它的成就肯定是中國歷史中最引人注目的成就之一。”
隋朝開皇年間疆域遼闊,人口達到700餘萬,是人類歷史上農耕文明的顛峰時期。
二)元世祖忽必烈 (龐大帝國)
大元成為當時世界上最龐大,最富庶,最難於想像的大帝國。對於這個龐大帝國的疆域,古人有很多描述:
其地北逾陰山,西極流沙,東盡遼左,南越海表。蓋漢東西九千三百二里,南北一萬三千三百六十里,唐東西九千五百一十一里,南北一萬六千九百一十八里,元東南所至不下漢唐,而西北則過之,有難以裏數限者矣。
若夫北庭、回紇之部,白霫、高麗之族,吐蕃、河西之疆,天竺、大理之境,蜂屯蟻聚,俯伏內向,何可勝數。自古有國家者,未若元朝之盛大者矣。
自封建變為郡縣,有天下者,漢、隋、唐、宋為盛,然幅員之廣,鹹不逮元。
忽必烈是中國人或蒙古人 ?
由於外蒙古曾經是清朝版圖的一部分(1946年以前),但後來蒙古分為外蒙古和內蒙古,外蒙古獨立分離出去了(1946年1月5日,中華民國正式承認外蒙古獨立。),而在中國國內還有內蒙古。
所以個人認為忽必烈是蒙古人,也是 (中國蒙古族人)。
忽必烈和成吉思汗的歷史,可以係外蒙古(蒙古國-蒙古人民共和國)的歷史,也同樣係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人(中華民族)的歷史。
註:現在中華民族是以漢、滿、蒙、回、藏、西南邊疆民族、臺灣原住民及其他民族為組成 ,並且經過民族識別後現今有56個民族,包括漢族和55個少數民族。
三)西漢高祖劉邦 (漢文化傳承)
他性情豁達大度, 知人善任。
漢高祖-劉邦 或 西楚霸王-項羽 ,歴史選擇了西漢高祖劉邦呢 !
中國的統一是遠在公元前202年。在這以前,秦始皇的政治統一是靠武力完成的。因此在他死後出現了地方的國家主義復辟這樣的反動。漢朝劉邦把中國人的民族感情的平衡,從地方的分權主義持久地引向了世界主義。和秦始皇帶有蠱惑和專制的言行相反,他巧妙地運用了處世才能完成了這項事業。 (如秦始皇的統一(物理上)Hardware,那麼劉邦的漢文化統一就是Software(思想上)
劉邦是漢族族名的開創者,經過他的開創以及其後世子孫皇帝的進一步開拓發展,漢族成為中華民族主體的族名,漢人成為中國人的代稱,漢語成為中國語言的代稱,漢字成為中國文字的代稱,漢學也成為研究中國文化的代稱。
劉邦是漢文化的開拓者之一和漢文化的保護者。作為楚國人,劉邦將楚文化和中原文化結合,將南方文化和北方文化大融合,從而形成了兼容並包的漢文化,也拓展了多元的中華文明。由統一到馬下治理而達到天下大治,開創了雍容大度的政治局面,從而保護了漢文化的發展,使得中華文明得以傳承。開創了雍容大度的政治局面和多元的兼容並包的文化格局。
他一統中華,從而開創了具有400多年中國歷史上最長的統一王朝,漢也成為整個民族的代稱,漢朝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強大最發達的國家之一,漢唐盛世也成為中華名族發展史上最驕傲的時代。
其他少評:
秦始皇嬴政 -移花接木嬴政生,廣攬名士任賢能。統一七國稱始皇,中央集權大一統。 (衛國沒有被滅)秦始皇嬴政-功過難評
漢高祖劉邦 -發跡沛縣起義兵,約法三章卹百姓。拜將出關爭天下,慷慨悲歌唱大風。
光武帝劉秀 -追隨綠林起義兵,昆陽之戰羽翼豐。收復河山終稱帝,重整朝綱漢復興。 以3萬擊潰42萬大軍的漢光武帝-對手不强
晉武帝司馬炎 -代魏自立宣大統,吞滅東吳晉中興。為了擇婦徒添笑,羊車遊幸淫逸生。
隋文帝楊堅 -摧枯拉朽定乾坤,法不恕子稱明君。忠於愛情古一帝,悲悔悠悠托非人。
唐高祖李淵 -逐鹿中原突起兵,以唐代隋盪群雄。屏雀中婿浪漫事,始成一朝大唐風。 (如有文武雙全的李世民選擇,本人會選這史上最出名的政治家與明君之一的唐太宗。雖然太宗在唐為一代英明之君,其濟世康民,偉有成烈,卓乎不可及已。所可惜者,正心修身,有愧於二帝三王之道,而治未純也。)
宋太祖趙匡胤 -陳橋兵變披黃袍,雄才大略建宋朝。一杯薄酒兵權釋,燭影斧聲命早夭。 (只統一了除燕雲十六州和西域外的中原地區)-建隆二年(961年)七月與開寶二年(969年)十月,宋太祖前後兩次「杯酒釋兵權」,將手握重兵的將軍與地方官吏的武將軍權予以剝奪,委以虛職,並改以文官帶軍,將軍權與財政大權全部集中到中央。宋朝因此得以免於出現唐朝藩鎮割據的局面。但是這也導致地方資源狹少,最終讓宋朝在對外戰爭中屢屢失敗。
北宋的基本國策是「重文輕武」,這個政策對宋朝有利有弊,好處乃在於使北宋初期政治、經濟等各方面都比較安定,尤其是沒有宦官專權、地方割據等禍事。即使帝王中著名者不多兼表現平平,但也無損國家的繁榮安定。而壞處則是令北宋在軍事上接連挫敗,連同南宋共三百多年,整個宋朝的歷史重心,都是戰事的挫敗和退卻。
元太祖鐵木真 -少年天嬌露鋒芒,縱橫歐亞馬蹄揚。統一蒙古稱大汗,大漠雄風盪四方。
明太祖朱元璋 -少年和尚紅軍兵,南征北戰創大明。兔死狗烹尋常事,擲棘教子實不應。 (北方還有北元)-古人說的果然不錯:'狡兔死,良狗烹;高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
清太祖努爾哈赤 -斬殺明將報父仇,統一各部成領袖.創立文字一法令,欲主中原恨未酬。 (中期才實現大一統,後期租界林立)
http://staff2.ustc.edu.cn/%7eest/lstk.mp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