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查看: 1098|回覆: 8

[自然地理] 屯溪花山谜窟

[複製鏈接]
簽到
253
發表於 2010-12-29 05:08:4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sweet4214 於 2010-12-29 05:10 編輯

b3MSi.jpg

安徽黄山市屯溪东南,一座高不过一两百米不起眼的小山腹内,却藏着一个大大的谜团——花山谜窟——地理坐标位于北纬29º39’34″和 29º47’7″之间,是北纬30°神秘线上唯一一处石窟群奇观。同在北纬30°线上的还有:北大西洋百慕大三角海域、埃及金字塔及狮身人面像、亚特兰蒂斯大陆、诺亚方舟、死海、撒哈拉大沙漠、珠穆朗玛峰、钱塘江潮、神农架野人之谜、黄山奇观等。

从总体上看,石窟群呈线性分布在新安江畔连绵的花山山麓中,全长约5公里。现已探明的石窟有36座,或大或小、或深或浅、或高或低地隐藏在山体中,各自为窟,互无关联,单口出入,朝向各异。这36个石窟,有的敞开在山野阡陌小路边,有的深藏在半山腰荆棘草丛中,有的淹没在山脚江水里。为了详细考察这些石窟的地形,我找到了1/50000的1977年第一版《屯溪镇军用地形图》,部分石窟早已标示在地图上,方位、洞口朝向、洞内高度及其植被覆盖等情况均一目了然,足够精确的了。然而却至少一半的石窟因为位置过于隐蔽,奇迹般的逃过了测绘兵的“鹰眼”,没有出现在地图上。

说到石窟的发现,很具传奇色彩。2000年的某天,当地老农上山打柴时,无意中踏松脚下的沙土,土块纷纷滑落,露出石壁上深不可测的洞穴。当地政府听说此事后,马上组织人力勘查,结果使这组庞大的石窟群得以重见天日。

经过历时一年多的发掘工作,石窟群已初显规模。呈现在世人眼前的是一座座格局怪异,内部空间巨大的洞窟。其中有的洞中套洞,有的石柱林立,有的空谷幽潭,而且石壁上没有任何壁画和佛像,也没有文字,特别是有两个洞口开在新安江水中,更为其增添了神秘感。

b3MSi.jpg

HdkLl.jpg

kA3K3.jpg

N2DHl.jpg

oeiD5.jpg

vqmVv.jpg

13hdKZ.jpg

目前石窟群中可供参观的只有2号窟和35号窟。2号窟内的温度宜人,较之外面10度左右的气温,明显感觉到和暖。2号窟也被称作地下长廊,是一座狭长的洞窟。2号窟中有两个看点,即在石壁上天然形成的秋色图和窟顶的大斜面。秋色图中整个画面布满黄棕色的秋叶,山林、高峰、民居为黑色。其中民居还可明显看出徽派建筑的风格,前面有一条白色的小溪穿过,毫无疑问,这便是山脚下的新安江了。

大斜面是在清淤完毕后被发现的。最先工人们挖到此处时认为已到了石窟的尽头,但随着淤泥的清除,却发现石壁呈斜面状向前延伸,又可看到另一个洞口。斜面的坡度约为45度,宽15米,长30米,与外面的山坡坡度一致。斜面的石壁上可看到一行行细密的直线型凿痕,线条笔直且连贯,给人的整体感觉很是压抑。这个大斜面的出现提出了一个新的谜团:在科学技术相对落后的古代,匠人们是如何准确判断出斜面的坡度并使之与山体走势吻合呢?

35号窟是中国现存的最大的古代人工石窟,有地下宫殿、清凉宫之称。石窟深170米,最高处18米,面积约1.2万平方米。内部有26根石柱呈品字形排列,起到支撑作用,可见古代的工匠们已深谙三点固定一平面的几何原理。窟内有许多石房、石床、石桥、石楼、石槽、石塘点缀其间。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洞口处的通海桥,桥下是一潭清澈见底的泉水,水声哗哗作响,很可能在此存在活的水源。朔流而下,就到了洞内最低的地方,其顶上的石壁清晰可见精雕细刻的花纹。虽然这里已经位于新安江水面以下2米,上下落差有25米,但是洞内的通风状况良好,所以人在洞底并没有任何不适的感觉。另外,洞窟的怪异构造使得声波被石壁吸收,因而无论多么大声地喧哗,在洞内都听不到一丝回音。

zmKQb.gif

石窟的魅力正是应在了一连串的 “谜”上。它们是如何建成的?为什么要建造这些石窟?挖出的数以百万方石料去了何处?当年是如何开采和运输的?石窟内有少量开采好的石块,为什么没有被运出去?洞内有多处厚10厘米的石壁为什么不凿开而听任其挡在石厅中间?洞内石柱上的方型和圆型盲孔是做什么用途的?如此庞大规模的石窟群,为什么至今没有见到史籍上的记载?专家们为此做出种种推测和分析,但仍是未能找到统一的确定答案。

据考证,石窟群距今至少有1700年的历史。关于它的来历和作用,目前共有十五种说法,分别为:石窟屯兵说;徽商屯盐说;史前文明说;山丘说;采石场说;皇陵说;道家褔地说;功能转化说;花石纲说;方腊洞说;临安造殿说;徽州府、渔梁坝说;杀人坞说;巨型石文化建筑说。

其中占主流的说法主要有两种:一种认为这里曾做屯兵时的驻地和弹药库之用。《新安志》上记载:“东汉时期,孙权为削平黟、歙等地,派威武中郎将贺齐屯兵于溪水之上,后改新安江上游水域为“屯溪”。这既解释了“屯溪”地名的由来,也为石窟群提供了一种答案。这种说法可由窟内遗留的矛、斧、大量未使用过的石块,以及某些岩壁上留有烟熏的痕迹等为佐证。

另一种说法则认为石窟是徽商为储盐而建。古代的徽州地理位置封闭,通往外界的捷径只有新安江。因而这里成为物资集散地,徽州盐商们便在此开凿石窟建成盐库。这种说法可以很好地解释石窟群中的石窟规模不同、样式各异的原因,因为它们分属于不同的盐商所有。

在花山石窟群发现之前,浙江省的龙游(古称“姑蔑”)就已经发现了一组拥有24个洞窟的石窟群;而在花山石窟群发现并进行开发的同时,几里外的烟村又发现了24个石窟。同时,它们都隐秘地分布于新安江流域内的山体中。花山石窟群在新安江的南岸,而龙游石窟群则在衢江的北岸,它们同属新安江水系—地处皖、浙两省两地的三处石窟群从地理位置上看,如此靠近。它们之间有什么关联吗?也许,这两处石窟群正可以作为辨明花山谜窟真相的有力证据。

花山谜窟留给后世的是无尽的遐思,它激起了人们猎奇的心理,使慕名而来的学者、游人络绎不绝。如果有朝一日这些谜团被一一阐释,那么谜窟还会象现在一样充满诱惑吗?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MTI1MjU5NjA0/v.swf

登入後,內容更豐富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註冊

×
 樓主| 發表於 2010-12-29 05:09:43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sweet4214 於 2010-12-29 05:09 編輯

花山谜窟八大猜想

1、石窟屯兵说。据(新安志)载,东汉时期公元208年,孙权为铲除黟翕等地山越,派大将贺齐屯于溪水之上,后改新安江上游社些水域为“屯溪”。这史实既是“屯溪”地名的由来,也似乎印证了花山谜窟是贺齐屯兵和储备兵器弹药的地方。

2、采石场说。花山谜窟恰处于新安江边,大量石料是否通过新安江而运输到徽州各地作为建材?由此得到谜窟因开采石料而形成的说法。

3、徽商屯盐说。自古以来,徽商的足迹遍及天下,这些石窟是否由于屯放大量的货物需要而开凿?

4、皇陵说。花山谜窟规模宏大、气势磅礴,有有猜想花山谜窟是一座因战乱换朝等历史原因而未完成的皇陵。

5、史前文明说。人们把北纬30度线称为“神秘线”,而花山谜窟也位于北纬30度附近,于是有人提出一个激动人心的猜想:花山谜语窟是外星人的杰作。

6、功能转化说。这些石窟并非某一个朝代某一个时期一次性完成的而是在漫长的历中不断修凿而成的。

7、山丘说。上海复旦大演唱会位教授大胆提出:石窟群中的几十万产方石英钟料运出洞口后就地堆积,日积月累,形成新的山丘。

8、道家福地说。道家是有喜欢群洞以用福地修身养道貌岸然的传统,这种猜想可以解释石窟中有众多石房之谜。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1-1-9 14:20:22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momomo1997 於 2011-1-9 14:20 編輯


這個謎窟我也去過參觀。
以下照片是我拍的。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1-1-9 22:07:40 | 顯示全部樓層
精品文章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1-2-15 15:15:19 | 顯示全部樓層
好似唔錯WO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1-2-16 20:48:43 | 顯示全部樓層
多謝師兄分享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1-2-17 11:52:13 | 顯示全部樓層
很美!! 再加d燈光, 正! thx!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1-2-21 01:51:42 | 顯示全部樓層
好想去一次呀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1-2-21 11:10:43 | 顯示全部樓層
做工十分精細,而且佈局十分奇妙,多謝介紹。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聯絡我們|141華人社區

GMT+8, 2024-11-22 14:32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