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查看: 1060|回覆: 6

蔣介石阻日軍決堤黃河淹死89萬百姓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0-11-4 14:54:4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轉貼 http://blog.yam.com/superbird/article/649089 )

歷史中消失的記憶:世界歷史上死傷人數最慘重的水災 - 89萬人因蔣介石一聲令下喪生

這幾天剛好在上課時講到歷史上的重大水災,其中死亡人數最多的是中國1938年黃河決堤造成89萬人死亡。這是在聯合國與世界各國的災難統計中,明確記載的數字,絕非捏造。

問了一下在場的學生,竟然沒有人聽說過這件事情。我想了一想,自己也是在美國時從歷史書籍上才知道這件事情的。顯然,即使民進黨執政,各級學校的課本上也沒提這件事情。因此,沒有人知道,蔣介石一聲令下,命令軍隊在河南花園口把黃河破堤,企圖遲滯日軍行動。但是,這個決定造成了黃河改道南流,一瀉千里,歷時9年之久。這場災難波及豫、皖、蘇3省44縣(市),共計29萬平方公里,釀成1200萬人受災,390萬人流離失所,89萬人死亡。

這就是蔣介石成為『民族救星』的『功績』之一。不知道,89萬人的死亡,換取日軍延遲了佔領中原的時間,在蔣介石腦袋裡面是『划算』的嗎?不然,他怎會這麼做呢?

蔣介石為了掩蓋自己的罪行,6月13號,國民黨控制的大小報紙上都登出了中央社的報導:“敵機猛烈轟炸我黃河沿岸工事,致將趙口、花園口方面河堤炸毀決口,氾濫成災。”中央社消息發出後,引起了國際關注,國民黨當局為了假戲真演,除編造一套日機炸毀材料和一個被轟炸的現場外,還調集新八軍全體官兵進行強堵黃河花園口缺口的演習,以應付外國記者的採訪。

花園口決堤,僅僅遲滯了日軍攻佔鄭州南下、西犯的計畫,日軍迂回前進,最終還是佔領了武漢。但氾濫的洪水如脫韁的野馬,良田沃野盡成澤國,平民百姓流離失所。

秘而不宣的真相:戰爭邏輯下的花園口與黃泛之災

1938年6月,日本侵略軍逼近鄭州,國民黨軍在花園口扒開黃河大堤,河水一瀉千裡,豫東皖北44縣市頓成澤國,雖然阻擋了凶悍的日軍繼續前進,也造成黎民百姓無可估量的死傷和損失。

“以水代兵”:蔣介石的國家抉擇

焦灼中的蔣介石在6月9日這一天等來期盼中的兩個消息,花園口決堤和第一戰區主力西撤結束。下午15點,第一戰區長官程潛首次致電,報告花園口決口後的出水情況。當晚22點,程潛再次致電彙報放水情形:“京水鎮一帶已成澤國,預料明晨水勢可達隴海線”。

第一戰區主力西撤的部署是蔣介石5月31日致電程潛作出的,這也意味著蘭封會戰徹底結束,以蘭封會戰為主體的豫東戰役在某種意義上宣告失敗。原本讓中國軍隊士氣大振的蘭封會戰,因為軍隊內部之間調遣和配合出現問題,結果,非但中國軍隊既定的由東向西包抄日軍的計劃不能實現,反而使整個豫東門戶大開,最終功敗垂成,被迫西撤。20萬中國軍隊竟然未能消滅土肥原的兩萬人,連蔣介石也憤而稱之“在戰史上亦為一千古笑柄”。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中原人民慘遭大水,家破人亡,流離失所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黃河決堤後一片汪洋,難民逃往他鄉

5月31日夜晚,蔣介石同時作出的另一個重要決策,就是“以水代兵”,決堤阻敵。6月1日,蔣介石在武漢主持召開最高軍事會議,正式作出了決堤的決定。這個決定對蔣介石而言並不輕松,兩年前,德國軍事顧問團總顧問法肯豪森,就提出了決黃河以阻敵的建議。兩年後,形勢最終迫使蔣介石不得不做出這一艱難抉擇。

花園口:三易其址的最終選擇

6月9日的決堤放水,終於讓花園口這個鄭州北郊的偏僻地帶,成為抗戰史上抹不去的符號,但仔細追溯起來,當蔣介石定下“以水代兵”的決堤策略之後,首選卻井非花園口,而是中牟縣城北邊25公裡的趙口。

但趙口的決堤行動進行得非常不順利,因為事先對黃河的水勢估計過大和對黃河堤質估計過松,同時決口開始的寬度太小。後來在第一次決口以東30米處,作第二道決口,“起初水勢迅猛,而後堤身在水力的湧動下不斷頹塌阻塞,雖然多次懸賞,激勵官兵加緊疏通,但是都沒有奏效,又告失敗。”後來才選定地形地勢更為有利的花園口。

根據國民黨第20集團軍新8師參謀熊先煜的記憶,當晚10點,師長蔣在珍等與前來視察工作的魏汝霖商議下一步的行動,決定由熊先煜來主持此事。天亮後,熊一行人再由花園口沿河往上游尋覓偵察,最後選定在關帝廟西核桃園附近。這裡是黃河彎曲的部位,易於放水,更重要的是“利用賈魯河道還可以防止水流無限漫延,適當減少對所經地區的危害”。

6月9日決堤之後,突入豫東地區的日軍,有的來不及逃脫而被洪水湮沒,有的為傷病所累而被丟棄,還有一部分為中國軍隊所殲滅,其他的只好停止追擊,集結於黃泛區以東。

移花接木:秘而不宣的真相

6月9日上午,花園口決堤放水之後,一封事先擬好的電報由蔣在珍迅速發往武漢,到達蔣介石的案頭,電文大意是"佳日(9日)上午8時,敵機三架炸開花園口河堤,職師正在搶堵中。”這一天晚上10點,程潛給蔣介石的第二封密電在彙報水情之余,更特別指出,“此間已擬訂對外宣傳,電文大意為敵占據我開封後繼續西犯,連日在中牟附近血戰,因我軍誓死抵抗,且陣地堅固,敵終未得逞,遂在中牟以北將黃河南岸大堤決口,以圖衝毀我陣地,淹斃我大軍。”

事實上,受命之後的第一戰區以及執行決堤任務的部隊都很清楚,“作為一項非常緊急的軍事措施,花園口決堤的真情一旦泄露出去,對中國民心士氣的影響可想而知,還會有損中國政府的形像和威信。”

所以第一戰區早已經提前擬訂對外宣傳的策略,首先由負責花園口決堤的新8師在決堤即將成功的時候從現場向武漢發去軍情報告,稱中日兩國軍隊在豫東地區激戰,日軍飛機狂轟濫炸,致使黃河大堤決口。然後由國民黨中央通訊社以國家新聞中心的身份對全世界發布黃河大堤被日軍炸毀的訊息。”

第一戰區的策略對蔣介石而言,顯然正中下懷。6 月11日上午9時,中央社從鄭州發出第一條電訊,首次“報道”日軍炸開黃河大堤經過情形。在中央社的引導下,國內各大報社如《申報》、《大公報》、《民國日報》等紛紛譴責日軍炸毀黃河大堤、致黃河決口泛濫的嚴重暴行。中國共產黨的《新華日報》也參加到對敵暴行的聲討中,並號召賑濟受災同胞。花園口決堤的消息迅速引起世界各國關注,一時間,無論路透社還是美聯社的消息都顯示出,世界各國輿論幾乎一致譴責日軍的這一暴行。但日本方面始終對中國的宣傳竭力進行反駁,這樣一來,中日之間的新聞戰和一些媒體爆出的異樣信息,使得人們覺得事情似乎沒有如此簡單。於是,一些新聞記者要求到決堤現場去參觀采訪,試圖弄個水落石出。

大概是預見到了消息暴露後的社會反應,6月9日,在花園口決堤剛剛放出水來的時候,第20集團軍總司令商震就電令新8師用炸藥將決口附近的小龍王廟和民房、大樹炸倒,偽造日軍炸毀黃河大堤的現場。當記者要求前往花園口進行實地采訪時,新8師又奉命編造了一套日機轟炸的材料,偽造了一個被轟炸的現場。

事實證明,6月9日開始逐步實施的決堤宣傳策略,有效地激起了抗日前線的豫東民眾的抗戰熱情。

黃泛之災:黃河改道的地方烙印

6月9日,花園口決堤放水,口門以下4個村莊———邵橋、史家堤、汪家堤和南崔莊,全部衝毀,蕩然無存,一直到黃泛結束,這4個村莊再也沒有恢復。所幸的是,決堤放水時,這4個村的居民因事先知道決堤及時遷避而無一人傷亡。

而這不過只是災難的開始,奔湧而出的黃河水並非任何人力所能控制,黃水出槽後在河南境內分作兩股洶湧同奔。西股黃水是主流,源自花園口,至中牟入賈魯河,南泛尉氏、扶溝、西華等縣,於周口東折入潁河,然後分別注入茨河和沙河,再經安徽太和、阜陽、潁上及正陽關,最後彙歸淮河。東股黃水源於趙口,由於6月中旬黃河水位上漲衝開趙口口門後形成。趙口的黃水也分為兩股,一股向東南直奔朱仙鎮,與花園口的泛水彙台;一股繞開封城堤北面,折向東南,至陳留又分為兩支,一支沿鐵底河,另一支沿惠濟河,先後注入渦河,於安徽懷遠彙入淮河,進而波及江蘇北部諸縣市。由決堤而來的黃河歷史上的第26次改道所造成的危害,遍及3省44個縣,死亡人數統計高達89萬。花園口決堤也成為抗戰史上與長沙大火、重慶防空洞慘劇並稱的三大慘案之一。

6月9口的花園口決堤,也是中日雙方沿著黃泛區邊界東西對峙的開始,依賴機械化軍事裝備進攻隴海線和平漢線的日軍被迫改變原來沿鐵路線西進南下的戰略,一方面把部隊從豫東尉氏、中牟、娜陵、通許、陳留、祀縣等各縣向東撤退,轉移、集結到以商丘、徐州為中心的豫皖蘇交界地帶,另一方面確定了沿江淮水路西進的路線,分調多路人馬圍攻武漢。

豫東戰場逐漸冷卻下來,武漢附近地區接著成了中日兩國軍隊廝殺的新戰場。這樣一來,從鄭州斜貫東南,穿越豫東太平原的新黃河就成為軍事分界線,把日軍阻隔在泛區的東面,中國軍隊沿西岸據守,相持一直延續到1944年日本發動打通大陸交通線戰役。



[ 本帖最後由 Kick Off 於 2010-11-4 14:57 編輯 ]

登入後,內容更豐富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註冊

×
發表於 2010-11-4 15:38:35 | 顯示全部樓層
"水、旱、蝗、湯,河南四荒"

"寧願敵軍來燒殺,不願湯軍來駐紮"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0-11-4 18:32:29 | 顯示全部樓層
這是抗戰史上國民黨被人垢病的污點之一。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0-11-4 18:45:06 | 顯示全部樓層
http://www.godeyes.cn/html/2007/11/15/google_earth_6939.html

[ 本帖最後由 momomo1997 於 2010-11-4 18:52 編輯 ]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0-11-7 22:39:41 | 顯示全部樓層
a story of great grief, a great tragedy in recent Chinese history.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0-11-8 14:40:10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momomo1997 於 2010-11-4 18:32 發表
這是抗戰史上國民黨被人垢病的污點之一。

大把例子, 所以江山係國民黨自己送俾人

"國民黨接收大員在哈爾濱的100多天裡,工廠沒能開工,經濟更加蕭條,物價猛漲。老百姓憤憤地罵道:『什麼接收,純粹劫收!什麼青天白日,簡直暗無天日!』『想中央、盼中央,中央來了更遭殃!想接收,盼接收,接收完了更難受!』這都是當時最流行的民謠。"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0-11-9 00:14:49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iloveitmac 於 2010/11/8 14:40 發表

大把例子, 所以江山係國民黨自己送俾人

"國民黨接收大員在哈爾濱的100多天裡,工廠沒能開工,經濟更加蕭條,物價猛漲。老百姓憤憤地罵道:『什麼接收,純粹劫收!什麼青天白日,簡直暗無天日!』『想中央、盼中央,中央來了更遭殃! ...


我有當時報紙的影本,一個名叫李卓敏的人(與香港中文大學首任校長同名,我未能確定是否同一人),在任救災委員時,貪污了大筆款項。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聯絡我們|141華人社區

GMT+8, 2024-11-18 05:36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