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查看: 3810|回覆: 23

全世界很难被揭穿的32条谣言,看看你被骗了多少?

[複製鏈接]
簽到
940
發表於 2010-9-30 12:16:3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1、小時候看課本說月球上能看到長城
         ——事實上如同人從50米外的距離看一根頭發絲……
   

2、幾個科學家小時候的故事
         牛頓同學和蘋果的故事
         —— 關于牛頓和他的蘋果是伏爾泰編的,據說他是聽牛頓的侄女說的,當然牛頓的所有手稿里沒提到那只蘋果。
         達芬奇小朋友和雞蛋的故事
         ——達芬奇和愛因斯坦可愛的童年生活作者不明,不過可以確定的是達芬奇成為韋羅基奧的時候已經13、14歲而且有一定繪畫功底了。
         愛因斯坦同學和小凳子的故事
         ——然后愛因斯坦小時候成績還行,就是有點偏科,干嘛非說人家小時候傻呢…
         華盛頓和櫻桃樹的故事
         ——華盛頓和他老爸的櫻桃樹是某米國出版商制造出來的兒童文學……
   
3、瓦特看見水壺燒開產生靈感發明蒸汽機
         ——蒸汽機在瓦特出生前有,他只不過改良了而已……
   
4、菠菜富豪含鐵元素
         ——菠菜鐵元素確實比其他蔬菜高那么一點點,關鍵是當初科學家點錯小數點,所以才有了大力水手的動畫片。
   
5、兔子應該吃胡蘿卜
         ——養過兔子都知道,很少有兔子吃。
   
6、魚翅燕窩營養豐富
         ——居然真的會有人相信鯊魚鰭和鳥口水有什么營養價值……燕窩除了鳥口水之外,MS還有半消化狀態的魚蝦,實際營養不如粉條和木耳!
   
7、懷孕不能養貓,有弓型蟲
         ——只要去寵物醫院做次排蟲測試就成,醫生為圖省事說的,不只是貓、豬牛羊等觸類都能感染弓型蟲。而且比例上來講比貓不知道高多少……而且貓一生也只感染一次弓型蟲。絕大多數感染過弓型蟲的人一輩子都沒養過貓。
   
8、鋰電池前三次充電要滿12小時
         ——以前的電池是需要充分充電,用來激活,現在都是鋰電池了,是不需要這樣做的。
   
9、電視電影里常見的,某黑丶社丶會“專家”拿根手指蘸掉白色粉末嘗嘗就知道是毒品
         ——如果真這樣做……那是找死,純度越高死的越快。
   
10、天才就是99%的汗水+1%的靈感
         ——原話是“天才就是99%的汗水+1%的靈感,但這1%的靈感遠遠比99%的汗水重要”。
   
11、老師常用‘吾生有崖,而知無崖’教育我們要好好讀書
         ——其實……原文是“吾生有崖,而知無崖,以有崖求無崖,殆哉矣”……完全相反。

12、感冒是由感冒病毒引起的,吃消炎藥可以治感冒
         ——暈了
   
13、吃麥當勞、肯德基索要發票是愛國,去家樂福、沃爾瑪索要發票他們就不能偷稅了
         --------餐飲業納的是營業稅,而麥肯那種快餐業都是專用的稅控機器。人家納不納稅,納多少,跟你要的那個發票是沒任何聯系的。要發票的唯一用處就是可以刮獎。
   
14、1999年7月……恐怖大王從天降
         ——這個不用證明了吧……
15。“這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你卻不知道我愛你”是泰戈爾大師寫的
        ——是張小嫻女士的杰作。
   
16、不存在一個擲骰子的上帝——愛因斯坦
        ——原句為‘上帝不擲骰子’這話主要針對量子理論……愛因斯坦畢竟是猶太人。“上帝不擲骰子”是愛因斯坦對海森堡測不準原理的評價。
當時年輕的物理學家海森堡提出了測不準原理,即不可能同時準確測量一個粒子的動能和勢能,對動能的測量會影響到勢能,反之亦然。當時世界物理學界為之一片嘩然,很多重量級的物理學家都反對這個理論,就連海森堡最崇拜的偶像愛因斯坦也反對。所以說出了這樣一句話,愛因斯坦認為世界是可知的,是可以被描述的。年輕的海森堡承受了太大的壓力,他甚至哭出聲來。可是時間證明了真理,現在測不準原理已經成為量子物理的基本定律之一。
   
17、中國是一只睡獅,一旦它醒來,整個世界都會為之顫抖——拿破侖
        ——原話是‘中國是一只睡獅,一旦它醒來,整個世界都會為之顫抖。……它在沉睡著,謝謝上帝,讓它睡下去吧!’
   
19。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孔子
        ——其實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也就是民可,則使由之;不可,則使知之。
        人民能做的事,由他們去做;不能做的事,要讓他們知道不能做的原因。古代沒標點害人啊……
   
20、周總理去世,聯合國降半旗是有史以來第一次。
        ——雖然大多數國人都很想相信,但這確實是徹頭徹尾的謊言。
   
21、小時侯老師說過美國西點軍校掛雷鋒的頭像.有雷鋒手冊什么的.每天向雷鋒學習.老師都以這個事情向我們宣傳叔叔多么的有名
        ……哭,人家根本沒有!純粹是國內憤青的意淫。貓撲的朋友想下,美國人可能信奉“學習雷鋒好榜樣”么?
   
22、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原句是‘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于嗟闊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其實寫的是戰士之間的約定,說要一起死。后面的兩句是說現在和我約定的人都走了,我可怎么活啊,現在成夫妻關系的了。混亂……
   
24、梁山伯與祝英臺
        ——文學創作果然是神奇的……梁山伯其實是明朝的清官……,祝英臺南北朝魏國的女俠……兩朝代相差700多年,只是被埋的近而已……還有種說法是,埋梁的時候那地里挖到祝的碑,就埋一起,冥婚??
   
25、陳世美拋妻棄子,武大郎的身高,楊門女將,楊家將
        ——楊業就一個兒子,楊延昭,也就是俗稱的楊六郎。所謂楊家七個兒子是假的。陳世美的朝代比包公早很多,是個非常好的清官,得罪了權貴被傳成了一個##遭后世唾罵。(可憐的人)
   
26、周瑜被諸葛亮氣得吐血,空城計
        ——三國演義里周瑜被諸葛亮氣得吐丶血而死是羅貫中胡扯的,原因在于羅屢試不第并遷怒于某周瑜的后人,故在書里意淫泄憤。事實上現在周瑜的族人還有族譜,證實此說純粹造謠。
27、李時珍畫像(一慈眉善目老爺爺)
         ——其實是現代畫家根據李時珍遺物意淫的,據考證李時珍相貌兇惡滿臉絡腮胡身材魁梧大概和張飛李逵差不多形象……
   
28,以德抱怨
         原句:“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論語 憲問》
         以德抱怨,是我們常聽到的一句話了,人們通常理解的“以德抱怨”什么意思呢?就是說:孔老夫子教我們,別人欺負你了,你要忍,被打碎牙齒也要往肚子里吞,別人來欺負你,你反而應該對他更好,要用你的愛心去感化他,用你的胸懷去感動他。
         但事實上,我們根本曲解了孔子的原意,我當初,也萬萬沒想到原來在孔子這句“以德抱怨”的后邊還跟著另外一段話,什么話呢?子曰:“以德抱怨,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看完以后,幡然醒悟,原來我們都被某個斷章取義的孔子FANS給玩了一把!當時的真實情況是怎么樣的呢?孔子的一個******問他說:師傅,別人打我了,我不打他,我反而要對他好,用我的道德和教養羞死他,讓他悔悟,好不好?孔子就說了,你以德抱怨,那“何以報德?”別人以德來待你的時候,你才需要以德來回報別人。可是現在別人打了你,你就應該“以直抱怨”,拿起板磚飛他!看!就因為被人故意省略了一句話,剛烈如火的孔老夫子一下就被扭曲成了現在這個溫婉的受氣包形象。
   
29,無毒不丈夫
         原句:量小非君子,無度不丈夫。
         ——民間諺語聯對
         原來,這句來自民間的諺語本來應該是“量小非君子,無度不丈夫”,這本來是個很好的句子,里邊充分運用了對仗。顯示出了一份陽剛有力的氣魄,一個胸懷坦蕩的男人形象就躍然于紙上,可惜勞動人民口耳相傳的這一句話,到了**上那些所謂的學高八斗的“君子”嘴里就變了個味。為什么呢?這要從古時候文人的習性說起,在這副對聯式的諺語里,“度”為仄聲字,犯了孤平,念著別扭,很容易讀為平聲字“毒”,那些對音律美感要求甚高的學者們某天吃飽了沒事兒干,便發揮他們的專長自做主張,把這句改為“無毒不丈夫”了
   
30,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
         原句: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近之則不孫,遠之則怨。——《論語·陽貨》
         孔子當初是在什么一種環境下說出“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這句話的?當代全國教育勞模孔老先生受衛國國君的邀請,來到了衛國參觀學習休養,但在這期間,孔老先生突然發現自己被涮了,人家根本是拿他的身份來炫耀自己抬高自己而已,并不是真正支持他來這教化衛國民眾的,尤其是那個衛靈公的老婆,為了抬高自己的身望,公開炫耀,貶低了孔子,孔老先生那個郁悶啊,你衛靈公到底是喜歡德才多些,還是喜歡女色多些?在你心里我和你老婆哪個重要?干醋自己吃完,依然沒人鳥他,孔子怒了,說:“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丟!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GO,GO,GO!”收拾行李就離開了衛國,離開之后,心情平復了,想起衛國公老婆那種仗著得寵,驕橫跋扈亂政擾民的爛事兒,就發了感慨:“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近之則不孫,遠之則怨。”
   
31,相濡以沫
         原句: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莊子·大宗師》
         說起這句話,其實大有來頭,我想大家都聽過現在流行的一個詞吧?江湖,這個“江湖”是從哪兒出來的呢?很多人以為最初是古龍小說里的一句“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其實不然,江湖這個詞最早的出處,便是在莊子說“相濡以沫”的這句話中。
在《大宗師》篇中,莊子給我們講了這么一個小故事:“泉涸,魚相與處于陸,相呴以濕,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他說的是有一天,一眼泉水干了,兩條小魚被困在了一個小水洼,為了生存下去,它們彼此從嘴中吐出泡泡,用自己的濕氣來濕潤對方的身體,互相扶持,互相依賴。但,與其在死亡邊緣才這樣互相扶持,還不如大家找到一條水路,開開心心地回到廣闊的江河湖海,回到各自的天地,彼此相忘,自由自在。
   
32,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原句: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圣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道德經》
         要說起這句話,大半的憤青都會告訴你,這話的意思是說:“天地殘暴不仁,把萬物都當成低賤的豬狗來看待,而那些高高在上的所謂圣人們也沒兩樣,還不是把我們老百姓也當成豬狗不如的東西!”
         其實這句話的真正意思是說,天地不情感用事,對萬物一視同仁,圣人不情感用事,對百姓一視同仁。
   
         伊斯拉漠說的好:傻瓜,只有傻瓜,才是創造歷史的動力。

大家看看這32條謠言里你曾經被哪些騙過?請照實回答吧

登入後,內容更豐富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註冊

×
發表於 2010-9-30 12:59:34 | 顯示全部樓層
可以確定,
有一個人嚴重誤解,
"以德報怨"的原義.

蔣介石.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0-9-30 15:15:08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shotgun 於 2010/9/30 12:16 發表

24、梁山伯與祝英臺
        ——文學創作果然是神奇的……梁山伯其實是明朝的清官……,祝英臺南北朝魏國的女俠……兩朝代相差700多年,只是被埋的近而已……還有種說法是,埋梁的時候那地里挖到祝的碑,就埋一起,冥婚??


以下是百度網搜尋所得,顯示以上24之說法并不可靠:


此外,关于梁山伯与祝英台这两个人,有其他版本传言:梁是明代人,祝是南北朝人,两者相隔千年。祝本是侠女,劫富济贫,曾三去马太守家盗银,最后中马之子马文才埋伏死于乱刀之下。百姓将其厚葬并在坟前立碑,年久,该碑下沉于地下。梁为浙江宁波府鄞县县官,清正廉洁,中年丧妻,无子,死后入葬时刨出祝之墓碑,众惋惜之余又不忍拆除祝墓,可是,为梁择地而葬又似不妥,故合葬,立碑,黑者为梁,红者为祝……从此敷衍出动人的传说。

据查证,此记载最初版本为82 年报刊山海经搜集的浙东民间百姓口头故事,并非历史资料记录,该文作者曾于86年从慈溪给编者来信说:“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两个朝代的人,祝英台是女侠,梁山伯是清官,两者墓穴碰巧在一块的传说故事”是年轻时曾做小贩的同村的民间医生讲给他听的,而这位乡村医生又是从宁波中山公园听一位老人讲的这个故事。当时公园内有好几个人在讲梁祝爱情故事,这个鄞县老翁摇摇头说:‘都是乱话!'这位乡村医生便上前动问:‘ 老伯,他们讲的是乱话,那真话究竟是怎样的呢?'鄞县老翁便讲了这个故事。”,因此该文作者便将这位宁波公园老翁讲述的故事刊登在了报刊山海经上

而事实上根据晋代谢安有感于梁祝故事上报朝廷,封祝英台墓为“义妇冢”的历史事实以及早在唐朝、宋朝、元朝均有众多权威史籍及名家的文学著作明文记载两人姓名及生平事迹,且梁祝传说早已于唐宋年间传入高丽,宋朝高丽史籍中明文记录两人姓名及生平故事的情况看来,此“梁祝属于两个朝代”的说法并非历史文献记载,而是民间百姓的主观臆想,其可信度有待商榷。


[ 本帖最後由 momomo1997 於 2010-9-30 15:19 編輯 ]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0-9-30 17:28:31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momomo1997 於 2010-9-30 15:15 發表


以下是百度網搜尋所得,顯示以上24之說法并不可靠:

此外,关于梁山伯与祝英台这两个人,有其他版本传言:梁是明代人,祝是南北朝人,两者相隔千年。祝本是侠女,劫富济贫,曾三去马太守家盗银,最后中马之子马文才埋伏死于乱刀之下 ...


其實梁祝一直都喺個民間傳說暫時應該重未有一個講法可以令全部人認同不過如果一定要話以上24之說法并不可靠,以下講法更勁.


关于梁山伯与祝英台这两个人,有众多权威专家学者考证历史上确实真实存在过,而且他们之间的爱情故事也是历史上确实发生过的真实事件,并有众多历史资料及文物古迹可供佐证。   (1)据魏晋史学家考证,“梁祝”故事发源于河南省驻马店市汝南县马乡镇,故里遗址现有梁祝墓、梁庄、祝庄、马庄、红罗山书院、鸳鸯池、十八里相送故道、曹桥(草桥)及梁祝师父葬地邹佟墓等。   (2)据山东省济宁市文物局副局长、济  化蝶飞
宁市梁祝研究会会长、著名的梁祝文化专家樊存常先生考证, 梁山伯与祝英台包括马文才,历史上确有其人,他们之间的故事为历史真实事件,而且他们的籍地都在孔孟之乡。马坡是祝、马的故里,在古邹邑西邻微山湖北岸,唐武德年间(公元618-626年)济宁市邹县(今微山县)马坡,有梁祝合葬墓,并立有“梁山伯祝英台之墓”的石碑,元代济宁市梁祝读书处邹县峄山上有梁祝石像,陈云琴游峄山写有七绝《万寿宫梁祝像》云:“信是荣情两未终,闲花野草尽成空。人心到此偏酸眼,小像一双万寿宫”,明朝皇帝钦差大臣、南京工部右侍郎、前督察院右副都御史崔文奎巡视济宁马坡时发现唐朝修建的老梁祝墓破旧不堪,奉旨重修梁祝墓,墓碑历经淤积长期深埋,2003年10月27日,山东省济宁市梁祝文化研究会和微山县人民政府,隆重举行了“重修梁山伯祝英台墓记碑”的复出仪式,这是全国现有九处梁祝墓中,唯一的一块墓碑,立碑人崔文奎身份为明朝皇帝钦差大臣、南京工部右侍郎、前督察院右副都御史,为中国历史上见证梁祝故里官方人物之中官位最高、职位最重、权威性最大的一位。而且从碑文中反映出非常重要的一个事实是:从崔文奎向明朝皇帝“书以奏名”、而至得到当朝皇帝应允“奉敕”到“丁酉贡士前知都昌县事古邾赵廷麟撰;文林郎知邹县事古卫扬环书;亚圣五十七代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孟元额”。可以说重新修缮梁祝墓此事上至当朝皇帝、中央官员,下到江西都昌县事、邹县地方县事及其他当朝名士都参与了此事。由此足以可见:梁祝故事发源地及梁祝二人故里究竟在何处在明朝官方乃至朝廷早已得到确认并达成共识,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民俗学会理事长刘魁立先生,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民俗学会副理事长贺学君女士,山东省民俗学会原会长李万鹏先生,山东省民俗学会副会长、山东大学民俗研究所所长叶涛先生等专家学者参加了出土仪式。此碑的出土,引起了新闻媒体的极大关注,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新华社》、《大众日报》、《齐鲁晚报》等众多的国内新闻媒体与韩国、日本、新加坡、美国等外国新闻媒体对此进行了报道,在很短的时间内,在国内外引起了很大轰动,引起了世人的极大关注。这是全国现有九处梁祝墓中,唯一的一块墓碑,全文843个字,与神话传说戏曲截然不同,不仅载明了二人合葬的地方,还点明了地方官员指令二人合葬的原因。根据碑文记载得知,作为独生女的祝英台,女扮男装外出到邹城峄山求学读书,自九曲村过吴桥东遇梁山伯,二人偕同,峄山授业,昼则同窗,夜则同寝,三年衣不解,可谓笃信好学者。一日英台思乡回家,山伯得知真相,往其门拜访,别后不一载,疾终于家,葬于吴桥东(据邹县志载此桥在明隆庆年间被淹没),英台眼见马家迎亲将至,苦思山伯,情深意切,遂舍身取义,悲伤而死,乡党士夫谓其令节,从葬山伯之墓。   根据碑文记载和实地考察,传说中的梁祝故事原地为济宁市。其理由是:在时间上马坡石碑是记录梁祝故事最早的。不要说该碑根据外纪所记,即便是立于正德十一年,也大大早于晚清时期的《宁波府志》、《宜兴志》;从地理方位来看符合实际,梁祝合葬墓位于马坡村西南,距北面祝英台所在的九曲村约三公里,而距东南梁山伯所在的薄梁村约十公里,如果祝英台到峄山求学过吴桥与山伯相遇是合情合理的。   关于梁祝故事的产生年代问题,樊存常认为,根据梁祝墓祭碑碑文推测,此故事最早应产生于汉代。三国魏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没有产生此类故事的社会背景,选官制度也不可能让梁祝去追求读书做官之路,唯有社会安定,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的汉代才有梁祝故事产生的土壤。 济宁为中国汉代碑文出土文物最多的城市,全国大部分汉碑出自济宁,作为孔孟故里的济宁,汉墓众多、规模之大,陪葬品之多在全国闻名,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嘉祥武氏家族墓群、曲阜九龙山汉墓群、任城王汉墓群等,这些都是当时注重厚葬的社会风俗的反映,另外,而且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有关考古专家在对梁祝墓周围的墓地进行勘探发掘时,发现有很多汉代墓葬,并出土有陶罐、泥人、动物兽等。据此,可进一步推断此墓为梁祝汉代合葬墓。以上均为“梁祝觅踪”节目组电视台采访马坡梁祝墓的真实现场视频报道。同时祝英台所在村庄九曲村发现了大量汉代石碑,微山县马坡乡政府党委宣传干事吴琦,是梁祝文化研究的发烧友,一直在当地民间探访搜集梁祝的有关材料,至今已经有10多年。就在“梁山伯祝英台墓记”碑出土后,吴琦又发现了新的重要线索,他从九曲村找到了一小块残破的汉代石碑,上面刻有几个祝姓字样。这块小碑令他很兴奋,这说明汉代九曲村的确曾经有祝姓人氏生活过。这是梁祝为济宁汉代人极为有利的证明。   (3)江苏宜兴的梁祝文化研究者长路晓农则认为,从历史记载看,梁祝故事的文字记载最早在宜兴。江苏学术界、史志界、旅游界的多位专家认为:从宋咸淳《毗陵志》至明代冯梦龙的传奇小说中,都有大量文字及其他证据显示,梁山伯和祝英台系宜兴人氏。   (4)梁祝文化研究专家、宁波市鄞州区文联主席麻承照说,根据他对《鄞州县志》的研究,梁山伯应是鄞州人,祝英台应是上虞人。   (5)其实,“梁祝”的故事在宁波与汝南有着不同的版本。汝南传说:在晋代,梁山伯与祝英台同窗3年,却未能看出祝英台是女儿身,后来祝英台被许配马家。梁山伯求婚不成,一病不起,临死前,要求家人把自己葬在祝英台婚轿经过的路边,让自己看到祝英台出嫁,祝英台得知后,身穿孝服出嫁,轿子经过梁山伯坟时,下轿拜祭撞死在柳树前。宁波传说:梁山伯是晋代鄞州县令,是个清廉的好官   
,由于得罪了权贵,被残害致死,老百姓为他修了一座大墓。而祝英台是明代来自上虞的侠女,劫富济贫,后来被权贵杀害。当地老百姓为了纪念他们,就把两个人合葬在一起,结“阴婚”,据查证,此“两朝说”最初版本为82年报刊山海经搜集的浙东民间百姓口头故事,并非历史资料记录,而事实上根据晋代谢安有感于梁祝故事上报朝廷,封祝英台墓为“义妇冢”的历史事实,以及早在唐朝、宋朝、元朝均有史籍明文记载两人姓名及生平事迹,且梁祝传说早已于唐宋年间传入高丽,宋朝高丽史籍中明文记录两人姓名及生平故事的情况看来,此“两朝说”是民间百姓的主观臆想,可信度有待商榷。在汝南县,至今留有梁山伯与祝英台墓,分列于马庄乡古官道两侧,出土的墓墙证明两座均为晋代墓。梁山伯与祝英台并没有订婚,二人不可能合葬,这种分葬墓符合当时的风俗习惯。而在宁波,至今留有梁祝二人合葬墓。   (6)梁祝传说产生于晋朝。现存最早的文字材料是初唐梁载言所撰的《十道四蕃志》。到了晚唐,张读所撰的《宣室志》作了文学性渲染,可见其大致轮廓:“英台,上虞祝氏女,伪为男游学,与会稽梁山伯者同肄业。山伯,字处仁。祝先归。二年,山伯访友,方知其女子,怅然如有所失。告其父母求聘,而祝已字马氏子矣。山伯后为鄞令,病死,葬鄮城西。祝适马氏,舟过墓所,风涛不能进,问知山伯墓,祝登号恸,地忽逢裂陷,祝氏遂并葬焉。晋丞相谢安奏表其墓曰义妇冢。”   (7)现存较早、也较完整的是宋代明州(今宁波)知府李茂诚的《义忠王庙记》,文中说梁山伯生于公元352年农历三月初一,死于373年农历八月十六,终年21岁,未曾婚配;祝英台出嫁在374年暮春;梁山伯庙(又名“义忠王庙”)修建于397年。如记载可靠,“梁祝传说”当产生在公元374年至397年这20多年内,完全形成则在宋代到清末。此后比较重要的文献记载,还有明代冯梦龙的《李秀卿义结黄贞女》,清代邵金彪的《祝英台小传》,后者出现了化蝶的结局。   (8)1997年7月,宁波的梁山伯庙出土一座晋代墓葬,墓的位置、规格和随葬器物与志书记载的梁山伯鄞县县令身份和埋葬地相吻合,被认为是可信的实物资料。   (9)20世纪50年代,著名作家张恨水在创作长篇小说《梁山伯与祝英台》时,曾根据民间传说,考证出10处起源地:浙江宁波、江苏宜兴、山东曲阜、甘肃清水、安徽舒城、河北河间、山东嘉祥、江苏江都、山西蒲州、江苏苏州。   (10)有关梁祝的古迹,目前已发现17处包括读书处6个,坟墓10处,庙1座。专家普遍认为,梁祝读书处是受梁祝传说的影响后形成的,不能反证其源头。   (11)其他史籍记载:   1、唐初(公元705-732年)梁载言《十道四番志》记载:“义妇祝英台与梁山伯同冢,即其事也”。   2、南朝梁元帝时(公元552-554年)《金楼子》一书中有记载。明代徐树丕《识小录》中记叙:“按,梁祝事异矣!《金楼子》及《会稽异闻》皆载之”。(二书已失传)   3、晚唐(公元851年)张读《宣室志》记载:“英台,上虞祝氏女,伪为男装游学,与会稽梁山伯者同肄业,山伯,字处仁。……问知山伯墓,祝登号恸,地忍自裂陷,祝氏遂并埋焉。晋丞相谢安表其墓曰‘义妇冢’”。   4、北宋徽宗大观年间(公元1107-1110年)明州(今宁波)郡守李茂城写的《义忠王庙记》记载:“神喟然叹曰:‘生当封候,死当庙食,区区何足论也。’后简文帝举贤,郡以神应君,诏为鄮令。”   5、南宋乾道五年(公元1169年),张津《乾道四明图经》称:“义妇冢,即为梁山伯祝英台同葬之地也。在县西十里接待院之后,有庙存焉。……按《十道四蕃志》云:‘义妇祝英台与梁山伯同冢’,即其事也。”   6、南朝齐武帝时(公元483-493年)《善卷崇记》:“齐武帝赎英台旧产建寺”   7、唐初(公元705-732年)梁载言《十道志》记载:“善权山南,上有石刻曰‘祝英台读书处’。”   8、北宋咸淳四年(公元1268年)《咸淳毗陵志》记载:“祝英台读书处,号‘碧鲜庵’。皆有诗云:‘蝴蝶满园飞不见,碧鲜空有读书坛。’俗传英台本女子,幼与梁山伯共学,后化为蝶。然考《寺记》,谓齐武帝赎英台旧产建,意必有人第,恐非女子耳”。   9、明代作家冯梦龙(公元1574-1646年)《古今小说》记载:祝英台为宜兴人,梁山伯为苏州人。并说祝英台是哥嫂将其许于马家,文中还有地裂、入坟、化蝶之说。   10、中国的梁祝故事,流传到国外至今发现的最早要属近邻朝鲜、韩国了。新近研究发现,在五代十国至宋代(918一1200年)时期,唐代著名诗人浙江余杭人罗邺的七律诗《蛱蝶》,已被高丽王国时代人辑人了《十抄诗》,其中有“俗说义妻衣化状”的诗句,指的就是梁祝的故事,并且衣化为蝶。到中国宋代,高丽人编辑的《夹注名贤十抄诗》,不但收入了罗邺的《蛱蝶》诗,而且在注释中加上了一段《梁山伯祝英台传》。这是至今看到的最早流传到国外的梁祝故事,而且从“女扮男装”到衣裳“片片化为蝴蝶子”,比较全面完整地叙述了梁祝传奇故事。可见,梁祝文化走向世界,历史久远。而且以后几乎传遍了整个朝鲜半岛。   (12)此外,关于梁山伯与祝英台这两个人,有其他版本传言:梁是明代人,祝是南北朝人,两者相隔千年。祝本是侠女,劫富济贫,曾三去马太守家盗银,最后中马之子马文才埋伏死于乱刀之下。百姓将其厚葬并在坟前立碑,年久,该碑下沉于地下。梁为浙江宁波府鄞县县官,清正廉洁,中年丧妻,无子,死后入葬时刨出祝之墓碑,众惋惜之余又不忍拆除祝墓,可是,为梁择地而葬又似不妥,故合葬,立碑,黑者为梁,红者为祝……从此敷衍出动人的传说,据查证,此记载最初版本为82年报刊山海经搜集的浙东民间百姓口头故事,并非历史资料记录,该文作者曾于86年从慈溪给编者来信说:“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两个朝代的人,祝英台是女侠,梁山伯是清官,两者墓穴碰巧在一块的传说故事”是年轻时曾做小贩的同村的民间医生讲给他听的,而这位乡村医生又是从宁波中山公园听一位老人讲的这个故事。当时公园内有好几个人在讲梁祝爱情故事,这个鄞县老翁摇摇头说:‘都是乱话!'这位乡村医生便上前动问: ' 老伯,他们讲的是乱话,那真话究竟是怎样的呢?'鄞县老翁便讲了这个故事。”,因此该文作者将这位宁波公园老翁讲述的故事刊登在了报刊山海经上,而事实上根据晋代谢安有感于梁祝故事上报朝廷,封祝英台墓为“义妇冢”的历史事实以及早在唐朝、宋朝、元朝均有众多权威史籍及名家的文学著作明文记载两人姓名及生平事迹来看,此“梁祝属于两个朝代”的说法并不是历史文献记载,而是民间百姓的主观臆想,其可信度有待商榷。


[ 本帖最後由 shotgun 於 2010-9-30 17:32 編輯 ]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0-9-30 18:12:43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momomo1997 於 2010-9-30 15:15 發表


以下是百度網搜尋所得,顯示以上24之說法并不可靠:


此外,关于梁山伯与祝英台这两个人,有其他版本传言:梁是明代人,祝是南北朝人,两者相隔千年。祝本是侠女,劫富济贫,曾三去马太守家盗银,最后中马之子马文才埋伏死于乱刀之下 ...


閣下找到的,跟樓主所說的相近,沒有不可靠之說。
冥婚只樓主開的玩笑而已~~~不要太計較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0-9-30 18:38:14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demon1128 於 2010/9/30 18:12 發表


閣下找到的,跟樓主所說的相近,沒有不可靠之說。
冥婚只樓主開的玩笑而已~~~不要太計較


樓主前後有兩個說法:

第24點內說梁山伯是明代人
4號帖內的資料則梁祝同為魏晉時人

這是歷史學家爭論之點。
我的3號帖,是質疑第24點的說法;亦等同於樓主4號帖的說法。

不知閣下是否明白?


[ 本帖最後由 momomo1997 於 2010-9-30 18:44 編輯 ]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0-10-1 09:35:18 | 顯示全部樓層
驟眼一看這篇(轉載﹖)文字﹐已經發現幾條明顯錯誤﹐真的不知道它是辟謠還是造謠。真假混雜﹐似是惡作劇居多。

1、小時候看課本說月球上能看到長城


在大氣層之外環繞地球的太空船/衛星﹐看到的長城像頭髮。

5、兔子應該吃胡蘿卜
         ——養過兔子都知道,很少有兔子吃。


大錯特錯﹗

11、老師常用‘吾生有崖,而知無崖’教育我們要好好讀書
         ——其實……原文是“吾生有崖,而知無崖,以有崖求無崖,殆哉矣”……完全相反。


意思沒錯﹐字句卻有錯漏﹕《莊子  養生主》「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

24、梁山伯與祝英臺


祝英台也寫錯﹗明顯是不必要的簡字換正字。

28,以德抱怨
         原句:“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論語 憲問》


報怨﹑抱怨居然可以混用﹗此外﹐孔子這裡是評論《老子》「大小多少﹐報怨以德」後四字。(見於傳世本第六十三章。此句有脫字﹐不可強解。)

29,無毒不丈夫
         原句:量小非君子,無度不丈夫。
         在這副對聯式的諺語里,“度”為仄聲字,犯了孤平,念著別扭,很容易讀為平聲字“毒”,那些對音律美感要求甚高的學者們某天吃飽了沒事兒干,便發揮他們的專長自做主張,把這句改為“無毒不丈夫”了


嘩﹐與事實完全相反﹗「毒」字入聲﹐當然是屬於仄聲而不是平聲﹗

   
31,相濡以沫
         原句: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莊子·大宗師》
   
32,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原句: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圣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道德經》


這兩條意思對了。但應當說明芻狗是乾草紮成的狗﹐古時用作祭祀﹐沒有人會把這種東西放在心上。聖人(理想的君主)師法天地﹐對百姓一任自然﹐不加干涉。(註﹕道家觀點以「道」為先﹐「德」次之﹔「仁﹑義」是失道﹑失德之後的勉強補救﹐是末節而不是根本﹐所以「不仁」是「不訴諸仁」﹐而不是「殘酷」的意思。)





[ 本帖最後由 intermezzo 於 2010-9-30 20:55 編輯 ]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10-10-1 19:06:14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intermezzo 於 2010-10-1 09:35 發表
驟眼一看這篇(轉載﹖)文字﹐已經發現幾條明顯錯誤﹐真的不知道它是辟謠還是造謠。真假混雜﹐似是惡作劇居多。



在大氣層之外環繞地球的太空船/衛星﹐看到的長城像頭髮。



大錯特錯﹗



意思沒錯﹐字句卻有錯漏﹕《莊子   ...


哈哈,這個post當然是一篇轉載...而且在網上存在已久,是否全是惡作劇???就請各位高手ching指正

這篇文章我猜應是位大陸朋友的作品...但我是從一位台灣朋友的blog轉載過來的:
1.我不知道大陸課本是否說月球上能看到長城,如果是,那就要看看"話説"上過月球的美國太空人有否說過..如否則是這位作者的誤解了.
24.本來台跟臺應是相通的,以前在台灣亦有很多人把台灣寫成臺灣.但祝英台是個人名,我非常同意intermezzo兄的指正.

5.我小時候也養過兔子,它不是完全不吃胡蘿卜,但如有其他選擇(如青菜)它會吃其他而不吃胡蘿卜.
未有如那些卡通和故事書上説的一樣兔子最愛吃胡蘿卜...有没有ching有更詳細資料兔子最愛吃的到底是什麽??

11&32. 同意,多謝intermezzo兄的指正.

29.我没有學過拼音,在baidu查了一下也弄不清楚,但我覺得如果是"量小非君子,無度不丈夫"這句確是來得比"無毒不丈夫"
更首尾呼應更合適,這一句話應+:+,不應+:-

毒读音:  dú   dài   Dǔ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0-10-2 13:30:13 | 顯示全部樓層
shotgun 兄太客氣了﹗小弟回應﹐志在拋磚引玉而已。

5.  紅蘿蔔是我家兔子最喜歡的食物之一。

24. 其實「台」﹑「臺」不應該混用。「台」原本是「怡」的古字﹐讀音也相同。不過三台星﹑台端等詞﹐是讀「臺」音。天台山﹑天台宗﹑台州﹐就要唸成「胎」﹔這些字眼都不能以「臺」代「台」。(見容若《一字之差 --- 一字送命》)日本統治時期﹐把「臺灣」寫成「台灣」﹐此後很多人沿用。當然﹐中共亦把「臺」簡化為「台」﹐於是絕大部份人都把這兩個字混用了。

29.「量小非君子,無度不丈夫」對仗完整﹐意思也前後呼應。我是質疑引文作者對「無毒」的胡謅解釋﹐因為「毒」字屬於仄聲裡的入聲﹐絕對不是平聲。


[ 本帖最後由 intermezzo 於 2010-10-1 21:45 編輯 ]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0-10-2 16:34:18 | 顯示全部樓層
兔子應該吃胡蘿卜
         ——養過兔子都知道,很少有兔子吃。
yes...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0-10-3 00:41:40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groan 於 2010/10/2 16:34 發表
兔子應該吃胡蘿卜
         ——養過兔子都知道,很少有兔子吃。
yes...


閣下究竟 yes 邊一句?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0-10-6 21:00:40 | 顯示全部樓層
欽敬欽敬!!!!!!!!!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0-10-29 15:01:08 |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 #1 shotgun 的帖子

thanks very much, now i know more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0-10-29 21:53:03 | 顯示全部樓層
thanks for your information.~~~some pt i really got cheated!!!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0-10-31 17:31:43 | 顯示全部樓層
Thanks for the info.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wairayray 該用戶已被刪除
發表於 2010-10-31 22:46:29 | 顯示全部樓層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0-11-9 15:12:34 | 顯示全部樓層
有d 古代既用語, 依家意思變哂好正常啦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0-11-13 18:25:42 | 顯示全部樓層
THANKS FOR YOUR INFORMATION  I DONT CARE WHO IS CORRECT  BUT ANYWAY, INTERESTING............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piccaptor 該用戶已被刪除
發表於 2010-11-15 22:02:30 | 顯示全部樓層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10-11-16 01:14:23 | 顯示全部樓層
其實仲有一句句子係俾人完全曲解,就係:

淫賤不能移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聯絡我們|141華人社區

GMT+8, 2024-11-18 02:3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