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意大利藝術大師兼發明家達文西(Leonardo Da Vinci)最早於公元1500年提出了“水下航行船體結構”的理論。1578年,英國人威廉·伯恩(William Bourne)出版了一本有關潛艇的著作-《發明》(Inventions and Devises)。 威廉·伯恩的潛艇結構圖
1620年,荷蘭物理學家科尼利斯·德雷爾( Cornelius Jacobszoon Drebbel)成功地制造出人類歷史上第一艘潛水船,它是第一艘能夠潛入水下,並能在水下行進的“船”。它的船體象一個木櫃,木質結構,外面覆蓋著涂有油脂的牛皮,船內裝有作為壓載水艙使用的羊皮囊。這艘潛水船以多根木槳來驅動,可載12名船員,能夠潛入水中3-5米。 科尼利斯·德雷爾潛水船
經過許多先行者的艱辛探索,隨著工業革命帶來的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現代潛艇終于在19世紀末登上了歷史舞臺,它的創造者就是被後人尊稱為“現代潛艇之父”的愛爾蘭人約翰·霍蘭(John Philip Holland)。 約翰·霍蘭
在歷史上著名的“霍蘭”號潛艇之前,霍蘭還建造過5艘潛艇,其中較為重要的是第二艘“霍蘭-2”號(HMS Holland 2)(上圖)。它全長10米,裝一臺功率15馬力的內燃機,排水量19噸,其成功之處在于首次安裝了使潛艇能在前進中下潛而保持縱向穩定的升降舵。當它下潛時,不是靠增加重量,而是用水平舵下潛和保持深度;當潛艇上浮時,又可提供少量貯備浮力上浮,這在當時是一個重要進展。1893年,在美國海軍的資助下,霍蘭建成了“潛水者”號潛艇,它使用了所謂的“雙推進裝置”,也就是在水面航行時使用蒸汽推進裝置,在水下航行時使用電動推進裝置。
二戰爆發前,德國已經將17艘潛艇布署在大西洋上。開戰之後,這些潛艇立即投入了戰鬥,先後擊沉了英國海軍的“勇敢”號(HMS Courageous)航空母艦和“皇家橡樹”號(HMS Royal Oak)戰艦。隨著戰事的發展,德國潛艇全面投入戰鬥。截止到1939年底,在短短數月之中,德國潛艇已經擊沉盟國和中立國船只114艘,總噸位達42萬噸。到1940年11月之後,德國潛艇需要整修,其戰果開始急劇下降,也正是從這年9月開始,德國潛艇進入了“狼群”作戰。
“洛杉磯”(Los Angeles Class)級是美國第五代攻擊型核潛艇,也是當前美國攻擊核潛艇的中堅力量。它在保持高航速的同時廣泛應用了各種降噪措施。例如,該級艇放棄了核動力裝置最大的噪聲源--主循環泵,而採用了具有自然循環冷卻能力的S6G反應堆,對減速齒輪箱和輔機也運用了減震/隔震技術。該級首艇“洛杉磯”號(USS Los Angeles SSN-688)1972年2月開工,1976年11月建成服役;直到1996年3月,該級最後一艘“夏安”號(USS Cheyenne SSN-773)才服役,建造時間長達20余年,共建造62艘,是世界上建造數量最大的一級核潛艇。
美國海軍“洛杉磯”號攻擊核潛艇
美國海軍“洛杉磯”號攻擊核潛艇
美國海軍“洛杉磯”級攻擊核潛艇
美國海軍“洛杉磯”級攻擊核潛艇
美國海軍“洛杉磯”級攻擊核潛艇
美國海軍“洛杉磯”級攻擊核潛艇
“洛杉磯”級長109.7米,寬10.1米,吃水9.9米,水上排水量6080噸,水下排水量6930噸,水下航速35節以上,最大潛深450米,人員編制133人,從“聖胡安”號(USS San Juan SSN751)起結構與前面的艇有所不同,加裝了消聲瓦,同時以首水平舵代替了圍殼舵。該級艇裝備了七、八十年代以來發展的大量新型裝備,其AN/BQQ5綜合聲吶集成了多種聲吶,作用距離高達100海哩。它還裝備有完善的電子/水聲對抗設備、衛星/慣性導航係統、甚高頻/甚低頻接收機和拖曳通信天線。它的武器係統也很齊全,艦體中部有4具533mm魚雷發射管,可發射“戰斧”巡航導彈、“捕鯨叉”反艦導彈和MK48重型魚雷。從第32艘“普羅維登斯”號(USS Providence SSN-719),開始,該級艇在首部壓載艙裝備了12具導彈垂直發射裝置(Vertical Launch System VLS)。可以說,“洛杉磯”級具有全面的反潛、反艦和對陸作戰能力,攻擊俄羅斯核潛艇、為美國航母編隊護航和打擊陸上目標是它的主要使命。 “洛杉磯”級攻擊核潛艇導彈垂直發射裝置
美國海軍“維珍尼亞”級“Block II新墨西哥”號(USS New Mexico SSN-779)攻擊核潛艇
美國海軍“維珍尼亞”級“Block II新墨西哥”號(USS New Mexico SSN-779)攻擊核潛艇
美國海軍“維珍尼亞”級“Block II新墨西哥”號(USS New Mexico SSN-779)攻擊核潛艇
☆ 戰略核潛艇
美國和前蘇聯是兩個超級核大國,奉行的是“三位一體”全面發展的核戰略,由戰略核潛艇發射的彈道導彈是其中的重要一環。為了搶速度,美國甚至等不到專門設計一級戰略核潛艇。它將正在船臺上建造的“蝎子”號(USS Scorpion)攻擊核潛艇從指揮臺圍殼後面攔腰斬斷,在中間插入了一段39.6米長的分段,並在其中安排了16枚“北極星”戰略導彈及其指控係統。1959年,這艘被改名為“喬治·華盛頓”號(USS George Washington SSBN-598)的戰略核潛艇終于如期服役了,這也是世界上第一艘戰略核潛艇。
作為美國第一級戰略核潛艇,“喬治·華盛頓”級(George Washington Class)共建造了5艘,它長116.3米,寬10.1米,水下排水量6700噸,在艇艏部有6具533MM魚雷發射管。艇上可攜帶16枚“北極星A1”彈道導彈,射程為1200海哩。
美國海軍“喬治·華盛頓”號戰略核潛艇
美國海軍“喬治·華盛頓”號戰略核潛艇
1961年,美國又建造出第二代戰略核潛艇“伊桑·艾倫”級(Ethan Allen Class),該級共建5艘,比之“華盛頓”級,它在艇形、動力、設備、導彈性能等方面都有很大提高。該級艇長125米,水下最高航速30節,艏部有6具533mm魚雷發射管,攜帶16枚“北極星A2”彈道導彈,射程1500海哩。
原帖由 snafu 於 2010-9-29 02:12 發表
that makes me think of an old movie. U571
題外話 — 個人最喜歡的潛艇電影:
1. The Hunt for Red October (1990) 妙謀絕鬥
2. Crimson Tide (1995) 迫力緊湊
3. Das Boot (1981) 現實殘酷
4. Run Silent, Run Deep (1958) 白鯨新典 and of course, cool title
When the world slips you a Jeffrey, stroke the furry w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