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查看: 584|回覆: 1

出將入相長達五十年:威震異邦的北宋名臣文彥博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0-4-14 20:49:3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北宋前期,名相輩出,趙普、李沆、寇準、富弼、文彥博、司馬光等人如群星璀璨,層出不窮,他們以過人才識擔當朝廷柱石的重任,不僅贏得了個人榮寵,也使國家維持了安定興盛的局面。文彥博是其中福祿壽三者俱全的典型,讓我們透過他的一些事跡,來見識一下這位名臣的風采。

    小時穎異

    文彥博字寬夫,汾州介休人(今屬山西),出身官宦世家,其祖先據說可追溯至春秋時期齊國的陳公子完,本姓敬氏,後來因為避皇帝諱而改姓文。文彥博小時就展示了過人的聰穎。一次,他和小夥伴一起在玩皮球,皮球無意中掉進了樹洞裏面,樹洞很深,不能順利拿出來。其他小孩抓耳撓腮,一時間都沒有想出好的主意。這時,文彥博跑到一邊,取來打水工具,將水灌入洞穴,隨著洞內水位升高,皮球自然浮出了洞口。這個故事與我們耳熟能詳的司馬光砸缸故事齊名,充分體現了倆小孩遇事鎮定,應變敏捷的非凡之處,稱得上今天常說的神童故事。

    年歲稍長,文彥博與張昪、高若訥(兩人均官至參知政事、樞密使)一起拜在潁昌大儒史炤門下學習,史炤的母親懂得相面之術,她一看見文彥博就大為驚異,說:“這是貴人啊!”待他非常好。

    21歲那年,文彥博考中進士,從此開始了他的仕宦人生。

    為官有道

    文彥博從知縣做起,到被任命為參知政事(即宰相)只花了二十年的時間,可以說仕途十分順暢,他能取得如此成就,客觀原因是北宋王朝對進士出身的官員特別看重,而且當時的政治比較清明,有才能者不愁沒有晉身的機會;主觀原因則是他的個人才幹,文家雖是官宦世家,但入宋以來,並無顯宦,因此無門蔭可言。文彥博的個人才乾大致可以歸納為三個方面:機智過人、勇於擔當、臨事果斷。

      文彥博入仕不久就審理了一件大案,也藉此使自己聲名鵲起,這就是“審理劉平案”。劉平案發生在北宋與西夏第一次戰爭期間,當時劉平身為邊關大將,他身先士卒,奮勇殺敵,然而他的監軍黃德和卻臨陣脫逃,引發全軍潰敗。劉平雖殺敵無數,但最後還是身負重傷,力盡被擒(宋方以為劉平已經戰死沙場),這次戰爭以北宋失敗而告終。為了逃脫罪責,黃德和以重金收買劉平的部屬,譭謗劉平投降胡人,致使劉平一族二百多人蒙冤入獄。文彥博當時擔任監察御史,奉詔查勘此案,經過仔細調查,他終於弄清了事情的真相。然而,黃德和打仗不行,做官卻頗有一套,其黨羽遍佈朝廷,為了推翻判決,他居然說動了朝廷指派其他的御史來代替文彥博。文彥博當時官階甚低,但他面對壓力,凜然不懼,對前來接任的御史說:“朝廷是擔心我無法做成判決,才派你來代替。現在我已經做成判決,如果有任何差誤,我願意承擔一切過失的責任,同你沒有任何關係。”結果,黃德和及被收買的劉平部屬全部被處死。

    宋仁宗慶曆年間,貝州爆發了王則領導的農民起義。朝廷派明鎬領兵鎮壓,貝州城墻堅固,易守難攻,明鎬率兵攻打了很久,都不能攻破。朝廷打算更換統帥,這時文彥博主動請纓,他使用“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的計謀,一方面指揮官兵猛攻貝州北城,另一面卻派人在城南挖掘地道通往城內。戰爭過程非常簡單,只用了十來天,地道竣工,官兵順利攻破貝州城,王則被捕,起義被平息。文彥博因此功升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集賢院大學士。

    文彥博為官期間,時常碰到一些突發性事件,每次他都能沉著冷靜,妥善處置,將一些可能激化的矛盾消弭于無形之中。出任成都知府時,有一次他在大雪的夜晚和賓客宴飲直到深夜,當值的一些役卒心懷不忿,就把官衙的井欄折斷,圍在一起烤火。軍官把事情稟告文彥博,他的座上客人都嚇得戰栗起來(士卒故意尋釁,兵變一觸即發)。文彥博平靜地說:“天氣實在很冷,可以准許他們折井欄燒來禦寒。”說完這句話,他神色自如,依舊和客人飲酒作樂。那些役卒沒想到文彥博竟然這樣處置,滿腔怒火頓時消減了大半,也就無法繼續耍潑。第二天,文彥博追問出帶頭折斷井欄的士卒,罰以杖刑後把他打發走(不處罰則喪失威信,然罰不責眾,處置太過嚴厲仍然可能激發矛盾),一場可能的風波就這樣被平息。還有一次,文彥博在自己的官署之內打球戲耍,突然聽到外面士卒大聲喧嘩,他命人詢問原因,原來是一個官長在杖責一個違紀的士兵,受處分的士兵卻不服處罰。文彥博派人叫那個士兵進來,讓他說明不服處置的理由,士兵說不出來,文彥博命他出去繼續受杖。那個士兵出去後繼續吵鬧,文彥博再次叫他進來,直接斬下他的腦袋,然後繼續打球。

    文彥博為官,常有深謀遠慮,對於一些看似不起眼的事情,能預見其未來發展,從而早做準備。在擔任河東路轉運副使時,看到河東路所管轄的鄜州城與西夏相鄰,然而往城內運送糧餉的道路卻迂迴繞遠,不易行走。城外的銀城河邊有一條唐朝時修建的道路,是通往鄜州最近的坦途,可惜荒廢已久無人治理,人們也從不由此通行。文彥博上任以後,親自帶人修復了這條故道,使通往鄜州城的路途近而好走,同時他還命人在城裏積聚了很多糧草,當地官民都不明白他此舉的深意。後來西夏元昊果然準備率軍來進攻,卻看到鄜州城早有準備,只好撤兵而去。

    當時西部邊境發生軍事行動時,經常發生將官臨陣先退、望敵不進的情況。文彥博上奏朝廷說:這種現象出現在太平年間還沒有什麼大的危害,但是,如果不趁早加以整頓,一旦發生戰爭,軍隊拿什麼戰鬥力來打仗?出現這種現象是由於將領的權力不夠集中,軍隊的紀律不夠嚴明,希望朝廷引起重視。宋仁宗採用了他的意見。

    文彥博任宰相時,北宋與遼國達成了和平協議,數十年間國家都沒有發生大的戰爭,然而軍隊數量卻年年有增無減。文彥博認為在和平時期國家沒有必要保持龐大的軍隊,軍隊過多會給財政帶來沉重負擔,造成國家財力衰竭,因此,他找到樞密使龐籍,一起討論淘汰冗兵減省冗費的事情。裁軍一事被提交朝堂討論的時候,許多大臣提出了反對意見,他們指出:往年朝廷擔心災荒年間會發生災民暴動,於是便在災區大規模徵兵,現在如果執意裁軍,恐怕這些被裁減之人會聚為盜賊,危害社會安定。宋仁宗聽了這兩種不同意見後遲疑不決。文彥博決然地說:現在國家公私困竭,冗兵是個重要的原因,如果因為裁汰冗兵而發生變故,我甘願朝廷治我的死罪。最終朝廷採納了文彥博的意見,裁汰冗兵達八萬之多,國家財力得到大大舒緩,裁軍後也沒有發生任何變故。

    北宋在錢幣制度上有一項重大發明,那就是世界最早的紙幣--交子。宋朝先在四川地區試用,以交子代替鐵錢流通,覺得效果還算不錯,於是開始向全國推廣。然而當時的紙幣制度還不夠完善,各地在推廣過程中大都採用交子和鐵錢同時流通的政策。一些官員急於求成,起居舍人(官名,掌皇帝起居,記其言行)毋湜就曾奏請朝廷廢止陜西地區的鐵錢流通。朝廷雖然沒有批准他的奏請,但消息傳開,當地百姓都知道廢錢的事,於是爭相用鐵錢購買物品,而商家們卻拒絕接受,這樣一來,長安的市場交易陷入混亂,有些商家只好暫時關門。負責官員請求朝廷下旨禁止罷市,但文彥博表示反對,他認為如果朝廷出面禁止,只會加深百姓的疑慮,從而招致更大的混亂。經過思考,文彥博請來長安城中的絲絹行老闆,把自己家中上百匹的絲綢交給他們代賣,要求把貨款全部折算成鐵錢。百姓知道這件事後,知道不會廢止鐵錢的使用,市場交易很快就恢復了正常。

    至和二年,文彥博和富弼同時受封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昭文館大學士,當時天下士子彈冠相慶,慶賀朝廷選對了宰相。三年正月的一天,宋仁宗在朝堂上突然病倒,當即被送往大內醫治。文彥博叫來皇帝的隨侍太監史志聰,詢問皇帝的病情如何,史回答說:“禁密不敢漏言。”文彥博大怒,叱責他說:你們這些人服侍皇帝,得以出入禁闥,卻不讓宰相知道皇帝的起居形狀,你們想要幹什麼啊?從現在開始你要隨時向我們報告皇帝的病情發展情況,不然的話,我要以軍法處置你。隨後,文彥博又與劉沆、富弼(同為宰執大臣)商議,建議三人就住在禁宮之中,以便隨時了解皇帝病情、處理突發情況(仁宗無子,亦未預立儲君,一旦暴薨,後果難以逆料),史志聰又出言反對,說這種情況沒有先例。文彥博一句話將他頂了回去:“此豈論故事時邪?”當天晚上開封知府(京畿最高行政長官)王素深夜時分請求入宮,聲稱要告發一件謀反陰謀,文彥博下令不許打開宮門,任何事情也得等到第二天再說。第二天問起情況,原來是一名守衛宮禁的士卒告發說都虞侯(皇宮宿衛部隊高級長官)想要叛亂,文彥博叫來都虞侯的上級都指揮使許懷德,向他了解被告的這個人,許懷德擔保說都虞侯絕對不會謀反。文彥博分析:如此看來,一定是那個士卒平時對都虞侯不滿,所以借機誣告。現在是非常時刻,應該儘快處理,以免動搖軍心。他請來劉沆,共同在判詞上署名,當即下令將那名士卒誅殺。這件事情充分展現了文彥博的政治才能:頭腦精明、處變不驚、行事果斷。按照常識,皇宮宿衛部隊直接負責皇帝的生命安全,其高級將領都是由皇帝親自選拔,忠誠度理該絕無問題。然謀反之說素來敏感,一旦詳細查問,短時間內肯定難以結案,而且被審查對象也應當停職接受審查,臨時選擇的代理人自然難保萬全。當此皇帝重病之時,萬一有何不測,後果真是不堪設想。而請劉沆共同署名,則是為了防止自己個人專權的嫌疑。後來劉沆果然向仁宗密告,說文彥博在皇帝生病期間擅自斬殺告反者,阻止對謀反大案的追查。文彥博拿出那張有劉沆本人簽名的判詞,“帝意乃解”。

    為人有方

    文彥博多年身居高位,但他為人謙退、寬厚,從不以勢驕人,在是非面前卻不計個人得失,敢於秉公直言。宋神宗熙寧二年,拜陳升之為相,當時文彥博擔任樞密使(最高軍事長官)。神宗以文彥博朝廷重臣,資格老,功勞大,所以把陳升之在朝堂上覲見的位置安排在文彥博後面(宋代重文輕武,按常理應該是文官的位置排在武官之前)。文彥博對此優待堅辭不就,他說:自我朝開始,從來沒有樞密使位次居於宰相之前的,只有曹利用任樞密使時狂妄自大,悍然站位在宰相王曾等人前列。我本人還稍稍知道一點禮節,不敢傚法他的做法而紊亂朝綱。

    御史唐介曾經以“結交宮掖”的名義參去文彥博的相位(具體所指為文彥博送蜀錦給皇帝寵妃,從而獲得高位),後來唐介自己被貶,等到有人提出起復任用他的時候,文彥博正在宰執高位。按照一般理解,即使文彥博對此事不言不語,不推波助瀾,皇帝也會顧及他的顏面而放棄起復一個小臣。然而文彥博不僅沒有趁機落井下石,反而對皇帝說:唐介這個人自擔任御史以來,其議論多數時候還是中肯的,雖然偶爾也有風聞參劾的失誤,但總的來看做御史還算稱職,建議皇帝同意對他起復任用。當時的輿論對文彥博的胸襟十分佩服。

    在宋仁宗生病期間,文彥博曾經和富弼一起建議請求早立儲君,仁宗答應了他們的意見。此事因故推延,後來直接促成英宗登基的是韓琦等人(注:英宗乃仁宗參考文彥博等人的意見從宗室之子中選定的)。英宗知道文彥博曾經建議立自己為太子的舊事,當面對他說:“朕之立,卿之力也。”文彥博連連推辭,對英宗說:陛下能夠當上皇帝,完全是先帝和皇太后的意思,而且陛下登基的時候,我還在京城以外,是韓琦等人依照先帝的遺願擁立的,我不敢自居功勞。英宗說:話雖如此,但此事最初是你的提議,所以你還是對我有恩。文彥博仍然不肯居功。到了神宗時期,有人提起仁宗立嗣的緣由,神宗說起這件事情,文彥博用以前對英宗的回答來回復神宗。宋神宗說:你和韓琦等人在我先父繼位這件事情上,就好像西漢丙吉、霍光等人擁立漢宣帝,雖然各自具體工作不一樣,但都應該是此事的功臣。神宗下旨加封文彥博兩鎮節度使,文“辭不拜”。

    文彥博早年曾經上書朝廷,說王安石等人“恬退守道”,希望皇帝下旨褒獎以厲風俗。後來王安石名聲鵲起,成為宋神宗最為屬意的宰相人選。然而當神宗詢問老臣韓琦、富弼等是否可以任命王安石為相的時候,這兩人都表示反對,富弼更是直接推薦文彥博為宰相的最佳人選。王安石由原來被文彥博獎勵提攜的後進一躍成為他政治上的最大對手,然而文彥博對此不以為意。在王安石為相期間,文彥博與他同朝為官,身處嫌疑之地。很顯然,如果這時文彥博對王安石的變法新政有所議論,難免會貽人口實,說他有攻擊政敵之嫌。然而文彥博並不忌諱這點,遇到自己覺得不合理的事情,他依然就事論事,該說就說。當時朝廷裏一些官僚看見他們政見不同,就有人自分門派,互相攻擊。神宗皇帝支援王安石變法的決心非常堅決,處分了好幾個攻擊變法的大臣,但卻從來沒有懷疑文彥博是這些反對者的幕後首腦,依然對他褒賞有加。文彥博的為人得到了最高統治者的高度信任。

    文彥博晚年定居洛陽,作為四朝元老,多年輔弼,可謂窮貴極富,然而他待人接物十分謙和,尊德樂善,惟恐不及。與道學大家邵雍、程顥、程頤兄弟賓主來往,如布衣之交;與富弼、司馬光等十三人組成“洛陽耆英會”,平時詩詞唱和,互相酬答,“序齒不序官”(按年齡而不是按官職高低來排定座次)。

    名震異邦

    文彥博任將相五十年,就連宋朝的鄰邦之人對他的大名都非常熟悉。宋哲宗時,契丹使者耶律永昌、劉宵來宋朝公幹。當時蘇軾負責接待這些外國使者,他帶著這兩人去見皇帝。兩個契丹使者遠遠看見文彥博站在朝堂門口,馬上原地站立,恭恭敬敬地問蘇軾:這位就是你們的潞國公文彥博大人嗎?得到肯定回答後又說:想不到潞國公還是這麼身體健壯、精神矍鑠啊!當時文已是古稀之齡,蘇軾對使者說:你們還只是看見他的顏容,而沒有聽到他的言談。潞國公其人,處理政務的時候,即使是精煉少年也比不上他;而且學識淵博,貫穿古今,即使是潛心鑽研學問的名家也有所不及。使者聽完拱手說:“天下異人也。”
西羌有個首領叫做溫心,有一匹名貴的寶馬,溫心覺得寶馬一定要德才超眾的人才夠資格擁有,最後他上書大宋朝廷,請求准許他將寶馬獻給文彥博,宋朝答應了他的請求。從這件事足以看出文彥博在鄰邦的受敬重程度。

    史書稱讚文彥博“立朝端重,顧盼有威”,德望“足以折衝禦侮于千里之表”,為人“忠直亮,有大臣之風”,即使在退居鄉里的時候,依然“朝野倚重”。異哉斯人!

登入後,內容更豐富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註冊

×
發表於 2010-4-16 23:12:54 | 顯示全部樓層
逢大節時有智慧且果斷,歷史上難得的智臣。
鎮守邊關有謀有略,使外敵不敢輕侮。
朝中議事但憑是否有理,不問立場。
如此大臣,豈能不見史書對之大書特書。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聯絡我們|141華人社區

GMT+8, 2024-11-18 15:32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