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軍方當時強調軍用步槍射程遠的設計思想,並不接受小口徑步槍彈。北約進行彈藥通用化選型時,美國堅決反對任何降低威力、短射程的彈藥,並施加影響,1953年,北約選擇7.62 x 51公釐(.308寸)槍彈作為標準步槍彈。M14步槍並以其為彈藥,7.62 x 51公釐北約標準步槍彈(彈殼比原有.30-06步槍彈縮短了12公釐),實現了彈藥以及步槍標準化,亦簡化了後勤供應。
實驗證明二十世紀初的標準的步槍彈藥對自動步槍來說威力過大,自動步槍在連發射擊時難以控制精度,而且重量較大不方便單兵攜帶。20世紀30年代後期,德國陸軍開始研究威力小一些的短藥筒彈藥。使用短藥筒彈藥可以將衝鋒槍的特點結合到全自動步槍上,可保持步槍輕便,連發射擊容易控制的特點。由槍械設計師路易•施邁瑟擔任方案設計師,黑內爾公司開始設計使用短藥筒彈藥的自動步槍。1941年,經過反覆實驗後德國研製成功一種7.92 x 33毫米短彈。它的長度比當時的德軍7.92 x 57毫米標准步槍彈縮短了,彈頭更輕,發射火藥減少,有效射程相應縮短了,這類短彈被稱為中間型威力槍彈。隨後基於這種短槍彈的新型自動步槍很快被研製出來。
1942年黑內爾公司設計使用7.92 x 33毫米短槍彈的原型槍MKb42(MKb是德語Maschinenkarabiner的縮寫,意為:自動卡賓槍)經過測試被德國軍方選中。該槍採用導氣式自動原理,槍機偏轉式閉鎖方式。槍彈擊發後的火藥氣體被導出槍管,進入導氣管驅動活塞帶動槍機動作,完成拋彈殼,子彈上膛,導氣管位於槍管上方,延伸到槍口附近。可選擇單發、連發射擊模式,由容量30發子彈的弧形彈匣供彈。機匣等零件採用沖壓工藝製造,易於生產成本較低。原型槍進行了小批量生產,送到東線戰場進行實戰檢驗,增強的火力密度以及良好的可靠性使它受到前線部隊歡迎。為了繞過納粹德國元首希特勒下令停止該槍研製的干擾,順利投入大批量生產,它借用了衝鋒槍的命名方式,命名為MP43(Maschinenpistole 43)。MP43進行了改進,選擇單發射擊時處於閉膛待擊狀態,可以達到精確射擊效果,導氣管長度亦縮短了。
FAL(法文:Fusil Aotomatique Légère)是由比利時Fabrique Nationale設計的7.62 x 51公釐口俓自動步槍,FAL相對應的英文名稱是Light Automatic Rifle,意為「輕型自動步槍」。FAL是世界上著名步槍之一,曾是大量國家的制式裝備。
FAL自動步槍源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英國新的步槍研製計劃。最初FAL全自動原型槍設計使用德國StG44突擊步槍的7.92 x 33公釐中間型威力槍彈,根據英國的要求改成7公釐口徑(7 x 43公釐)。時逢北約為簡化後勤供應進行彈藥通用化選型,由於美國施加影響堅持推行大威力的7.62 x 51公釐T65步槍彈,1953年北約選擇T65步槍彈作為標準步槍彈。FAL最終亦確定採用7.62 x 51公釐NATO標準步槍彈,參選美國軍方的新步槍選型試驗的FAL被命名為T48,後來美軍選擇了春田兵工廠的T44(定型命名為M14),T48落選,但FAL卻被大量國家裝備作制式步槍。
李.恩菲爾德步槍衍生自發射黑火藥的Lee-Metford早期型,李-恩菲爾德步槍的特點在於採用由詹姆斯•帕裡斯•李(James Paris Lee)發明,後端閉鎖的旋轉後拉式槍機,裝填子彈速度比較快;安裝固定式盒型雙排彈匣裝彈(在使用中彈匣不拆卸,子彈由兩個5發彈夾通過機匣頂部填裝),提高了持續火力,是實戰中射速最快的旋轉後拉式槍機步槍之一,而且具有可靠、槍機行程短、操作方便的優點。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塹壕戰中,它迅猛的火力給它的敵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當時的恩菲爾德兵工廠甚至曾生產了可裝20發子彈的弧形固定彈匣用於塹壕戰。李.恩菲爾德步槍本來帶有刺刀,但因為過於糟糕的設計而通常被捨棄不用。
AK-47屬於突擊步槍,與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的步槍相比,槍身短小、射程較短,適合較近距離的戰鬥。採用氣動式自動原理,導氣管位於槍管上方,通過活塞推動槍機動作,回轉式閉鎖槍機,發射7.62 x 39毫米M1943中間型威力槍彈,由容量為30發子彈的弧形彈匣供彈,保險/快慢機柄在機匣右側,可以選擇半自動或者全自動的發射方式,拉機柄位於機匣右側。AK-47的槍機動作可靠,即使在連續射擊時或有灰塵等異物進入槍內時,它的機械結構仍能保證繼續正常運作,並可以在沙漠、熱帶雨林、嚴寒等極度惡劣的環境下保持相當好的效能。而且它的結構簡單,分解容易、易於清潔和維修、操作簡便。而AK-47主要缺點是,由於全自動射擊時槍口上跳嚴重,槍機框後座時撞擊機匣底,機匣蓋的設計導致瞄準基線較短,瞄準具設計不理想等等缺陷,影響了射擊精度,300米以外難以準確射擊,連發射擊精度更低,實際上它只可以滿足以遭遇戰為主的較近距離上戰鬥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