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丞相的反叛
秦王政二十一年,秦始皇的表叔,權高位重,出任丞相達十一年之久的昌平君熊啟,突然被遷徙到秦楚兩國邊界的郢陳。他為什麼被遷徙到郢陳,他與秦王嬴政之間,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由於史書失載,又成為一樁歷史之謎。
昌平君被遷徙到郢陳的事情,見於《史記·秦始皇本紀》,一共只有六個字:"昌平君徙于郢。"簡略而不詳的紀事,文字上並沒有特別難解的地方。徙,遷徙。郢,地名。這裡的郢,指的是郢陳,故址在今天的河南省淮陽市。這條記載說,秦王政二十一年,昌平君被遷徙到了郢陳。
郢陳這個地方,從前是陳國的國都,楚國滅掉了陳國以後,曾經將首都遷到這裡,於是被稱為郢陳。昌平君被遷徙到這裡以前,郢陳已經被秦軍佔領,改稱為陳縣,屬於秦國的領土,地處秦國和楚國的交界地區。那麼,昌平君為什麼會被遷徙到這樣一個地方來呢?
昌平君被遷徙以前,是秦國的丞相;他的遷徙路線,是從咸陽到郢陳。咸陽是秦國的首都,郢陳是秦國的邊地,由首都到邊地,從中央到地方,對於政治人物來說,如果不是為了特殊的事情一時性前往,常常意味著貶斥和失意。大家再看看史料中的"徙"字,古文中"徙"字的意義是遷徙,本身就是帶有貶斥意義的用法。如果是不帶貶斥意義的用語,就應當用"之",將這條紀事寫作"昌平君之郢"。如此解讀下來,事情就步步深入了。看來,昌平君被遷徙到郢陳,不是一般性的外出,而是受到了貶斥,他是被免相出京了。
免相出京的昌平君,他為什麼受到貶斥,他為什麼會被貶斥到郢陳這個地方來?他來到郢陳以後,又有些什麼作為和行動呢?史書都沒有記載。面對如此情況,歷史學家是否只有望洋興嘆,而史書上又再添一樁未解的歷史疑案了?
真是蒼天有眼,歷史不滅,兩千多年後,歷史的黑洞再一次有火山噴發。1975年,在湖北省雲夢縣睡虎地發掘了多座秦國的墓葬,其中有一座編號為十一號的墓,是秦王政時代一位地方官員的墓葬。從這座墓葬中出土了大量的秦代竹簡,竹簡中有一份關於墓主生平的履歷書,用編年紀事的形式寫成,被稱為《編年記》。在這份《編年記》中,昌平君的大名赫然出現,昌平君為什麼被遷徙到郢陳的歷史疑案,也由此隱隱透露出破解的線索來。
在《編年記》中,有兩條與昌平君遷徙的事情相關的記載:
一、廿年,韓王居□山。
二、廿一年,韓王死。昌平君居處其處,有死□屬。
我們首先來對第一條紀事作字面的解釋。"廿年",秦王政二十年,西元前227年。□,殘缺不可讀的字。"□山"這兩個字連讀,當為地名,韓王居處的地方。這段文字說,秦王政二十年,韓王居住于□山這個地方。那麼,這段文字中的韓王是誰呢?
根據《史記》的記載,秦王政十七年,秦軍攻陷了南韓首都新鄭,韓王韓安被俘虜,南韓滅亡。竹簡上的韓王,正是這位韓王韓安。秦滅韓以後,對於被俘的韓王韓安究竟作何處理,他被俘後的命運如何,史書上都沒有記載。這枚竹簡,為我們填補了歷史的空白。看來,韓安被俘以後,秦國政府並沒有殺害他,而是將他遷徙到了"□山"這個地方居住。遺憾的是,由於缺字的關係,我們不知道"□山"在哪。
我們再來解讀第二條紀事。"廿一年",秦王政二十一年,西元前226年。"有死□屬"的□,殘缺不可讀的字,著名歷史學家楊寬先生認為,這個缺字可能是"士"字。如果是這樣的話,這段文字就可以復原成"有死士屬"。"死士",就是敢死之士,就是勇士。屬,跟隨。這段文字說,秦王政二十一年,韓王安死去了。昌平君到他死去的地方居處,有敢死之士跟隨。
韓王安死去的事情,史書上也沒有記載,竹簡的出土,又填補了一段歷史空白。韓王安死了以後,昌平君來到他死去的地方"居處",並且有"死士"跟隨。昌平君的事情,有如此的牽連曲折,也是史書上沒有記載的,可以說大大地補充了歷史。
不過,事情都是兩面,新出土的竹簡,一方面填補了歷史的空白,也解答了歷史上留下的疑難;另一方面,出土的竹簡本身有不能釋讀的文字,同時,解讀出來的新的史實,又引發了新的問題,製造出新的謎團。韓王安的居處之地"□山"在哪?韓王安為什麼死去?昌平君為什麼會在韓王安死去的同時,隨即來到他死去的地方"居處",那些跟隨昌平君的"死士"又是些什麼人?凡此種種,宛若連環套般的謎團,解開一環以後,又引來了更多的未解的環扣。
為了繼續求解,我們必須對竹簡中無法看清的地名"□山"作出合理的解釋,搞清楚"□山"究竟在哪。為什麼這樣說呢?
2 "□山"在哪?
竹簡上的"□山"是地名,是韓王安居處的地名,這已經是專家們的共識,是沒有問題的。問題在於"□山"的地理位置。是在舊南韓境內,還是在秦國本土,是在偏僻的高山,還是在都市的近旁?這個地理的問題,關係到秦國對於韓王安如何處置的問題,是千里流放,還是就近安置?這個地理問題,也關係到韓王安的死亡問題,他為什麼死亡,他死在哪?這個地理問題,也關係到昌平君的遷徙問題,他為什麼被遷徙到韓王安死去的地方,還有敢死之士跟隨?凡此種種,都與"□山"這個地名有關,不首先解決"□山"的位置所在,我們將無法繼續追查疑案。
遺憾的是,由於"□山"的"□"已經無法辨認,僅僅根據竹簡文字已經無法破解,我們必須另想辦法。為了確定"□山"究竟在哪,我們再來看看秦簡《編年記》的這兩條史料,這一次,請完全集中于地理的角度:
廿年,韓王居□山。
廿一年,韓王死。昌平君居處其處,有死〔士〕屬。
韓王安被秦軍俘虜,是在秦王政十七年;被俘的地方,是在南韓的首都新鄭(今河南新鄭)。由竹簡的文字可以知道,三年以後,也就是二十年,他被秦國政府徙居到"□山",次年死去;他死去的地方,也應當就在"□山"。同年,昌平君由首都咸陽徙居到韓王安死去的地方,這個地方也應當是"□山"。由此,我們可以清理出韓王安和昌平君這兩個人的兩條移動線索。韓王安由新鄭到"□山",昌平君由咸陽到"□山"。"□山",成了他們移動路線的交匯點。韓王安來到這裡,死在這裡。他死之後,昌平君又來到這裡。這個"□山"究竟是一個什麼地方,它既安置了亡國的南韓國王,又接受了被貶斥的秦國丞相?
追蹤調查到了這裡,我想請大家作一個回憶,我們在整理昌平君的履歷書的時候,曾經提到,昌平君四十六歲的時候,免相出京,被遷徙到了楚國的舊都郢陳。我們本次講解,就是從這裡開始的。關於昌平君的這次遷徙,《史記·秦始皇本紀》是這樣記載的:
二十一年……昌平君徙于郢。
將這條紀事,與上面的秦簡《編年記》二十一年的紀事,也就是昌平君被遷徙到韓王安死處的記載兩相對照,毫無疑問,這兩條材料是同一事情的不同記載,昌平君的遷徙地郢,與韓王安的居處地和死去地的"□山",都在同一個地區。前面已經講過,"昌平君徙于郢"這條史料中的郢,是指曾經做過楚國首都的郢陳,也就是秦國的陳縣,地址在今天的河南省淮陽市,而"□山"呢?應當是郢陳屬下的某一地名。
"□山"在郢陳的地理關係明確了以後,我們就可以填補秦簡《大事記》的記載如下:
廿年,韓王居(郢陳)□山。
廿一年,韓王死。昌平君居處其處(郢陳□山),有死〔士〕屬。
如此一來,我們就可以打開地圖,來具體地考察韓王安的遷徙路線新鄭-郢陳□山和昌平君的遷徙路線咸陽-郢陳□山的大體走向了。
郢陳,在今天的河南省淮陽市;新鄭,在今天的河南省新鄭市。這兩個地方相距不遠,直線距離大約一百公里,可以說是相鄰地區。新鄭地處豫西山地和豫東平原的分界處,是南北交通的要道。郢陳,是交通東西南北的樞紐,連通黃河水系與淮河水系的鴻溝,就流經這裡。戰國時代,新鄭-郢陳之間,是連接南韓和楚國的要道,這個時候,都已經被秦軍攻佔,成為秦國的領土。
韓王安由新鄭遷徙到郢陳,是由南韓舊都遷居到了楚國舊都,是被遷離了祖國舊地,但是,移動的距離很近,可以說是就近遷居。昌平君由咸陽遷徙到郢陳,是由秦國首都遷居到了楚國舊都,因為他是楚國人,所以說是遷回了祖國舊地,但是,昌平君徙于郢,移動的距離很遠,而且有敢死之士跟隨。這兩次遷徙,一近一遠,一是去國離鄉,一是離京歸國,歸結處都在郢陳,實在是有些耐人尋味,不同尋常。我們應當如何來理解這兩件不同尋常的遷徙呢?
請大家一起來聯想,韓王安是南韓的國王,昌平君是秦國的丞相,遷徙這樣兩位大人物的事情,只有一個人能夠決定。這個人是誰呢?當然是秦王嬴政。秦王嬴政為什麼會做出這兩項不同尋常的決定,這兩項不同尋常的決定又為什麼都會歸結到楚國舊都郢陳這個地方?看來,"□山"地理問題的解決,又引發了新的疑問出現,這些新的疑問,僅僅依靠對於文獻和出土史料的分別解讀,是無法完成的了,我們必須求助於新的解讀方法,或者說,我們必須導入新的破案工具。
那麼,這個新的破案工具是什麼呢?我們又將如何使用新的破案工具來破案呢?
3 混合洗牌
在導入這個新工具以前,我先請大家一起來關注一個英語單詞,Game。Game,是英語的常用詞,意義非常豐富,翻譯成中文,有遊戲、競技、賽局等等意義。古代史研究,古代疑案的破解,與玩Game很有相通的地方。世上的種種Game當中,撲克牌Game極為有趣,可謂變化無窮。
今天,我就借用撲克牌Game的玩法,將一件件史料寫在一張張紙牌上,洗牌後用種種不同的方式重新組合。目的嘛,只有一個,希望由同樣張數的紙牌,盡可能做出更多的組合來。換句話說,希望用同樣史料的不同組合,解讀出更多的史實來。這就是我今天想要導入的新工具,史料的Game組合。這種方法行不行呢?不妨來試一試。
我在前面說道,由於新史料的出土,歷史學家對韓王安和昌平君這兩位歷史人物的了解,可以說是大大地推進了一步。韓王安是南韓的故王,南韓被秦國滅亡,他成了俘虜被遷徙到郢陳看管以後,他的動向牽動著南韓的故土故民,史料中有關韓王安的記載,必須放在秦國與南韓的關係中來解讀。昌平君是秦王嬴政的丞相,他與秦王嬴政關係密切,史料中有關他的記載,首先必須放在秦國的國內政局中來解讀。昌平君又是楚國的王子,史料中有關他的記載,還必須放在秦國和楚國的關係中來解讀。基於這種歷史背景,我在《史記·秦本紀》和睡虎地秦簡《編年記》有關韓王安和昌平君的紀事中,抽取秦王政二十年和二十一年的事情,將已經探明的地名補入,單獨製作成五張撲克牌,然後混合洗牌,重新編排如下:
牌1二十年韓王安徙居(郢陳)□山。(秦簡《編年記》)
牌2二十一年新鄭發生反秦叛亂。(《史記·秦始皇本紀》)
牌3二十一年韓王安死(于郢陳□山)。(秦簡《編年記》)
牌4二十一年昌平君徙居韓王安死處(郢陳□山),有敢死之士跟隨。(秦簡《編年記》)
牌5二十一年昌平君被遷徙到郢陳(□山)。(《史記·秦始皇本紀》)史料如此重新洗牌排列以後,最初看似沒有關聯的孤立的歷史事件,大致可以看出某種隱約的聯繫來了。一些湮滅了兩千多年的歷史事件,也可以由此復原出來。為了便於解讀,請按照指示出牌。
請你打出牌1和牌2,組合起來看。秦王政二十年,已經作了三年俘虜的韓王安被秦政府遷徙到郢陳□山這個地方居住。第二年,新鄭發生叛亂。這次叛亂,是由亡國後的南韓人民所發動的大規模反秦叛亂。這兩件事情之間,會不會有什麼聯繫呢?我們來看看。
秦滅六國,南韓是第一個被滅亡的國家。當時,南韓國小力弱,早已成為秦國的屬國。秦王政十七年,當強大的秦軍壓境時,南韓無力抵抗,秦軍不費吹灰之力滅掉了南韓。滅韓以後,秦國對韓王和南韓貴族作了寬大處置,南韓貴族都沒有受到誅殺遷徙,他們的生命都受到保護,財產都予以保留。這一點,從張良家的境況上就可以清楚地看出來。張良出身南韓貴族世家,他的祖父和父親一共輔佐過五位韓王,長期出任丞相。韓亡以後,他一家繼續居留于故鄉,家中有家奴三百人和大量財產,都是祖上留傳下來的,並沒有被秦軍沒收。
對於被俘的韓王安,秦軍沒有誅殺,看來也沒有流放,而是讓他繼續居留在新鄭附近,給予寬厚的待遇。秦國的這種做法,一方面以此懷柔南韓遺民,一方面也是對其他國家的君王示以姿態,減少抵抗的阻力。這種做法,用現代的事情來比喻的話,相當於統戰政策。
三年以後,秦政府將韓王安從新鄭遷徙到郢陳□山。秦政府為什麼要將韓王安遷徙到郢陳,史書上沒有記載。我們只能根據這件事前後的局勢作合理的推測。秦軍十七年滅韓,十八年攻破趙國首都邯鄲,秦滅六國的戰爭步伐加快了。二十年,中國歷史上一件有名的事件發生,這就是燕國太子姬丹派遣勇士荊軻刺殺秦王。荊軻刺秦王雖然以失敗告終,卻從心理上深刻地影響了秦王嬴政。他在此次事件中受到了重大的刺激,從此戒備諸侯各國的人,特別是對諸侯各國的王室貴族加深了仇恨,加重了報復。就在荊軻行刺失敗的當年,秦王命令秦軍對燕國實行報復性攻擊。次年,秦軍攻克燕國的首都薊城(今北京)。從以後的歷史來看,秦軍對燕國的貴族實行了相當嚴酷的誅殺。
在這種歷史背景之下,秦王嬴政修正了滅韓時實行的寬大政策,做出了將韓王安遷徙的決定。他命令將韓王安遷徙離開南韓本土,割斷他和南韓人之間的聯繫,防備可能出現的意外。同時,由於南韓畢竟不同於燕國,並沒有對秦國作殊死的抵抗,秦王也沒有將他遷徙到遠離中原的邊遠地區,而是將他就近遷徙到郢陳,在日漸嚴厲的處置中留下了溫和的餘地。
然而,事情的發展與秦王的預料相反。秦滅韓以後,南韓人民反抗秦國、復興祖國的願望並沒有消亡,他們一直沒有停止地下的抵抗。韓王安被遷徙的事情,反而成了南韓人反秦活動由地下到地上、由隱蔽到公開的導火線。就在韓王安被遷徙的次年,新鄭爆發了大規模的反秦叛亂。
登入後,內容更豐富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註冊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