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表於 2010-1-14 18:18:59
|
|閱讀模式
1904年,西伯利亞鐵路正式開通,立刻成了沙俄侵略遠東的重要工具
在亞歐大陸的北端,有一條橫貫整個西伯利亞的鐵路,這就是被稱為俄羅斯“脊柱”的西伯利亞大鐵路。它西起莫斯科,跨越八個時區和16條歐亞河流,沿途經 1000多個車站,一直通往日本海沿岸的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參崴),總長9200多公裡。100多年前,這項浩大而艱辛的工程曾經令世人矚目,而俄羅斯近日宣布將投入巨資改造西伯利亞大鐵路的計劃再次吸引了人們的目光。
歷時13年修通兩萬裡鐵路 投資超過同期軍費開支
從16世紀開始,沙俄瘋狂地在亞洲擴張領土,攫取了整個西伯利亞地區,這片廣袤的土地面積達1200多萬平方公裡,占亞洲陸地面積近1/3。這裡有一望無際的森林和草原,肥沃的土壤以及豐富的礦產資源,很多人將其稱為“金窖”。不過由於距離俄羅斯的歐洲部分太過遙遠,西伯利亞在幾百年裡都無法得到開發。因其自然條件惡劣,自16世紀末以來,歷代沙皇便將這裡作為苦役的流放地。
19世紀末期,俄國開始進入工業化時期。為了發展國內經濟,沙皇開始關注起西伯利亞地區。更重要的是,當時英美日等列強正在遠東國際舞台上激烈角逐,使西伯利亞的戰略地位凸顯出來。為了牢固地占有這片遠離歐洲的土地,也為了實施沙俄蠶食亞洲的“遠東政策”,沙皇決定修建一條貫通整個西伯利亞的大鐵路。
其實早在19世紀中期,有關部門就已為修建鐵路進行了大量論證工作。1890年,沙皇亞歷山大三世正式頒發命令,決定首先從最東端的海參崴動工。1891 年5月,皇儲尼古拉(即後來的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親臨海參崴主持鐵路奠基儀式。1892年7月,鐵路工程又從車裡雅賓斯克往東修建。由於事關重大,俄國最高當局自始至終對該工程給予了高度重視,並於1892年成立了“西伯利亞大鐵路特別管理委員會”,皇儲尼古拉親自出任主席。
然而鐵路的修建卻是異常的艱難,除了密布的河流湖泊與山脈、面積遼闊的永久凍土層外,惡劣的氣候成了最大的考驗。在西伯利亞,冬季的溫度能達到驚人的零下50多攝氏度,而在盛夏又經常出現近零上40攝氏度的高溫。巨大的溫差經常造成鋼鐵脆裂、設備損壞。
在極其惡劣的條件下,成千上萬的俄國貧苦農民以及服苦役者參與了施工。他們冒著嚴寒酷暑,開山搭橋,鋪設枕木,很多人因勞累致死。另外,俄國還必須為鐵路的修建付出高昂的代價。作為歐洲經濟比較落後的一個國家,沙俄幾乎要傾盡國力才能承擔起驚人的費用。僅在1891年—1901年間,俄國就為西伯利亞大鐵路花費了14.6億盧布,遠遠超過了同期的軍費開支。經過13年的艱辛努力,1904年7月13日,這條世界最長的鐵路干線才開始通車,而收尾工程則延續到了1916年。
沙俄誘迫李鴻章簽訂密約 修支線控制中國東北
西伯利亞大鐵路的修建,對當時的中國也產生了相當影響。由於當時的沙俄一直覬覦中國的東北地區。因此西伯利亞大鐵路在俄國的侵略政策中占有重要地位。西伯利亞大鐵路開工後不久,俄國財政大臣維特就主張,大鐵路干線應通過中國東北直達海參崴,這樣就可拉近中國東北與俄國之間的聯系。恰在此時,清政府在甲午戰爭中一敗塗地,被迫簽訂了割地賠款的《馬關條約》。
為了抑制日本在遠東的勢力,俄國便聯合德法兩國進行干涉,迫使日本“吐出”了遼東半島。隨後,因干涉還遼“有功”的俄國迅速獲得清政府的好感,而俄國也乘機秘密制訂了所謂的“亞洲黃俄羅斯計劃”。這一計劃的基礎,便是在修建西伯利亞大鐵路的同時,修建穿越中國東北並南伸至大連的鐵路。
1896年,當李鴻章作為特使赴莫斯科祝賀沙皇尼古拉二世加冕時,俄國人便誘迫他簽訂了《中俄密約》,決定在中國境內修建西伯利亞大鐵路的支線,並命名為東清鐵路(後又稱中東鐵路)。1898年,東清鐵路動工修建,1903年7月14日全線通車。此外,西伯利亞大鐵路修建過程中,俄國曾多次派人到我國的山東、河南及東北各地招募工人,前後達幾十萬人。這些中國工人除一部分修建東清鐵路外,其余大部分來到西伯利亞地區的鐵路工地上工作。據說,西伯利亞大鐵路東段的橋梁和隧道工程大部分都是由中國工人完成的。
鐵路帶動俄國移民潮 西伯利亞成俄國糧倉
西伯利亞大鐵路竣工後,給俄國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在火車的轟鳴聲中,原本荒無人煙的西伯利亞迅速繁榮起來。通車後,這裡的第一個變化就是人口迅速增長。1863年時,西伯利亞人口僅為286萬,到1914年已達962萬。大量移民的到來,有效地緩解了西伯利亞地區勞動力匱乏的狀況。隨著人口的迅速增長,在大鐵路沿線兩側,眾多的城市也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出來,這種發展步伐被當時國際輿論譽為“美國速度”。
靠著鐵路帶來的勞動力與資金技術,西伯利亞一躍成為俄國的主要農牧業基地,到十月革命前,西伯利亞谷物產量已占全國的17%。同時,西伯利亞的工業也得到了大力發展。為滿足修路需求應運而生的采煤業、木材加工業、冶金業等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刺激,乃至拉動了整個俄國的經濟。
擔心喪失遠東軍事優勢 日本試圖干擾鐵路建設
西伯利亞大鐵路的修建對當時的遠東國際局勢也產生了重大影響。由於日本將中國和朝鮮視為禁臠,結果與向東擴張的俄國發生矛盾。到1891年俄國人開始修築西伯利亞大鐵路時,日本人更加坐立不安了。他們擔心,一旦這條鐵路全線通車,必將在軍事上大大有利於俄國軍隊的調動,增強其在遠東的軍事力量。為此,日本政府在國際上四處奔走,聯絡英美等國向俄國施加壓力,試圖阻止西伯利亞大鐵路的修建,不過都沒有效果。
1904年初,日俄之間的戰爭大有一觸即發之勢。根據日本方面的分析,雖然俄國的整體軍事實力要強於日本,但其在遠東的兵力有限,補給也很困難。當時西伯利亞大鐵路即將竣工,只剩下了環貝加爾湖100多公裡長的一段,如果鐵路竣工,俄國在遠東的軍事劣勢將得到根本扭轉。於是在軍部首腦山縣有朋等人的極力堅持下,日軍於1904年2月8日以偷襲的方式向俄國不宣而戰。而戰事的發展,也進一步證明了這條鐵路的重要性。
戰爭開始後,准備充分、擁有地理優勢的日軍果然取得了主動,連敗俄軍。俄方只好拼命趕工,在1904年7月13日強行開通了西伯利亞大鐵路。靠著這條鐵路,俄國在短時間內從歐洲調動大量軍隊到遠東前線,最終在兵力上超過了日軍,從而在局部挽回了敗局。正因如此,才有了妥協性的《樸次茅斯條約》。後來,深深體會到西伯利亞大鐵路重要性的蘇聯又進一步對其改造和完善,並在1945年的對日作戰中再次發揮出它的巨大作用。
登入後,內容更豐富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註冊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