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洋軍閥是一個封建性很強的軍事政治集團,從1912年到1928年統治中國達16 年之久。這一時期的中國社會,武夫橫行,兵連禍結,社會秩序極其混亂。造成這種局面,北洋軍閥各派系的頭子自然難辭其咎。因此,他們雖然手握大權,顯赫一時,也難免被時代潮流所拋棄,遭到可悲下場。不過,作為那個時代中國政治軍事舞臺上的佼佼者,他們也多少做過一些有益於社會的事。由於傳統文化的熏陶,這些人有的保持了晚節,有的雖然晚節不保,老來也多少有所悔悟,給人們留下反思的好材料。
袁世凱:帝制自為,臭名遠揚
袁世凱是北洋軍閥創始人,他在天津小站編練新軍,逐漸建立起一支擁有數十萬近代化裝備的軍隊,因其擔任過清政府北洋大臣,故稱北洋軍。辛亥革命後,袁世凱憑藉自己的實力和手段,取代孫中山成為中華民國第一任正式大總統。
袁世凱當政的四五年裏,中國還維持著統一的局面,國家政治、經濟和文化教育建設有一定進展。但袁世凱不是民主政治家,而是封建專制獨裁者。在他當政時期,國人要求民主共和的呼聲居高不下,袁世凱卻反其道而行之。他做了獨裁總統還嫌不足,竟然要恢復帝制,一心想過皇帝癮。為了掩蓋野心,袁世凱指使黨徒親信,煞有介事地搞了一系列“民主”把戲,請願啊,選舉啊,推戴呀,勸進呀,不一而足,而他則假意推卻再三,裝出一幅不得不順從民意的樣子,似乎是為了救國救民才不得已當皇帝。但這騙局很快被揭穿,袁世凱的伎倆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弄得眾叛親離,國人唾罵。1915年12月25日,也就是袁世凱宣佈接受推戴書的第十三天,蔡鍔在昆明發起護國戰爭,矛頭直指獨夫民賊。袁世凱派往鎮壓的軍隊,不願為帝制賣命,士氣不振,敗績連連。有一個親信大將陳宧,奉命前往四川指揮作戰,臨行前曾特地向袁世凱先行三拜九叩頭大禮,說是怕袁世凱登基時他來不及,要先朝敬一下,其虔誠之心可見一斑。可是眼見全國反覆辟聲浪一浪高過一浪,陳宧也變卦了,竟在前線發出討袁通電,宣佈罷兵言和,與袁世凱決裂。袁世凱的左右手段祺瑞、馮國璋也採取消極態度,抵制帝制,使之再也無法調兵遣將。袁的弟妹聯名登報聲明,宣佈脫離兄弟兄妹關係。這時,原先支援復辟帝制的列強,也感到中國民心難違,而狡猾地改變了態度。袁世凱完全陷入內外交困、孤家寡人的窘境。1916年3月22日,他在無可奈何之下,宣佈取消帝制。從登基到取消帝制,袁世凱只做了83天皇帝。為此,他憂憤交加,竟一病不起,于6 月6日溘然病逝,結束了他極不光彩的一生。
袁世凱死時只有57歲,尚在壯年。他一向身體健壯,無病無痛。做過總統秘書長和國務總理的張國淦後來回憶說,跟袁世凱吃飯會撐死,跟蔣介石吃飯會餓死。因為蔣介石信奉基督教,生活很是清淡,宴席上往往淺嘗輒止,其他人也就不好意思多吃了。而袁世凱則食量很大,據說一天能吃16個雞蛋,早餐6個,中餐6個,晚餐4個。每逢宴請,主人大塊朵頤,客人自然跟著多吃些。那袁世凱為何死得這麼快呢?據考證,袁世凱是在護國戰爭發動以後,因精神壓力和勞累過度、家庭糾紛多方面影響,身體才漸漸差起來的。先是日不思食,夜不能眠,精神睏倦,萎靡不振,後來尿路感染,小便不通,而又延誤治療,最後病死於尿毒症。死後又未及時安葬,竟致屍體腐爛,臭氣熏天,如同他的名聲一樣。
袁世凱的可悲下場,根源於他的專制獨裁意識。他沉迷權力,權迷心竅,以致成為民國史上第一個獨夫民賊。著名民主革命家黃炎培事後發表文章, “我教育界看袁世凱”,總結袁世凱帝制自為的教訓,認為:“凡違反大多數人心理的行為必敗;欲屈天下人奉一人,必致天下人敵一人。”這是講他違背民意,逆歷史潮流而動,必無好結果。
袁世凱死後,按照修正選舉法,打開“石屋金匱”,原任總統寫在“嘉禾金簡”上的繼位人有三個,即黎元洪、段祺瑞、徐世昌。黎不屬北洋派,但他作為副總統,是當然的繼位人。段、徐是袁的得力幹將,自然在繼位人之列。袁世凱長子袁克定曾起勁鼓吹帝制,一心想當皇太子,為何沒被列為接班人呢?原來,袁世凱在帝制失敗後,也對當總統的風險有所感悟,生前曾對人說過:“自古君主傳不到幾代,往往受不測之禍,我何苦以此等危險之事,加之子孫。”所以他叮囑兒孫們“遠離政治,永不做官”,並派人偷偷地把本來寫在“嘉禾金簡”上袁克定的名字換掉了。這也可以看做是袁世凱的臨終遺囑吧!
段祺瑞:鎮壓學生運動,沒有好下場
根據袁世凱生前的安排,黎元洪成了中華民國的第二位大總統,段祺瑞仍做國務總理。黎、段出身派系不同,所依靠的外國勢力也不同,存在著不可調和的矛盾。一年之後,因參戰問題引發“府院之爭”,張勳乘中央混亂之機,用武力發動了辛亥之後的第二次帝制復辟。段祺瑞暗中支援張勳復辟,借助張勳之力趕走了黎元洪,然後又利用全國反覆辟形勢,不失時機地進行討逆,平逆之後,仍以國務總理身份,獨掌中央政權。
段祺瑞,安徽合肥人,早年從軍,曾留學號稱世界第一流的德國柏林軍校,並在克虜伯炮廠實習,回國後先在北洋軍械局工作,後隨袁世凱練兵,是袁的第一號助手。歷任北洋軍3、4、6鎮統制(師長),保定軍校及其他陸軍各校校長,陸軍出國留學人員主考官和歷屆陸軍總長。所以,段祺瑞有實力、有才幹,資歷及人事關係也極為深厚。難能可貴的是他還為官清廉,作風乾練,本可以成為治國良臣,而不是亂世梟雄。可惜,段祺瑞也像袁世凱一樣,熱衷於專制獨裁,做了很多不得人心的事。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世界和平呼聲很高,中國人民也熱切盼望有個安定環境。而段祺瑞卻窮兵黷武,到處征戰。1919年南北政府在上海召開和平會議,有識之士為之奔走呼號,段祺瑞則指使部屬屢起戰端,蓄意破壞和變條件,使會議無法開下去。同時,為了獲得擴軍備戰的軍費,段祺瑞不惜出賣國家主權,向日本大肆借款。各種借款達5億多元,其中僅他的日本顧問西原龜三經手的,就有8筆1.45億日元,史稱西原借款。日本以借款為條件,控制中國的財政、金融和交通。 1918年5月,北京政府簽署《中日共同防敵軍事協定》,又使日本取得中國駐兵權,事後大批日軍開進滿蒙。同年9月,日本將其佔領原先德國在山東的權益,寫成秘密換文,要求中國政府承認,段政府居然表示“欣然同意”。在巴黎和會上,西方列強以此為據,將山東權益判給日本,並寫在了凡爾賽和約上。
段祺瑞的內戰政策和賣國行徑,激起全國人民的憤慨,五四愛國運動像火山爆發一樣,席捲全國。段祺瑞越是鎮壓,群眾反抗越是激烈,以致不可收拾,最後不得不答應群眾的部分要求。段祺瑞的權威大受影響,但導致其下臺的直接原因不是五四運動,而是直皖戰爭。
直系和皖系的矛盾在袁世凱死後很快就表面化了。1918年夏,中央政府換屆,段祺瑞組織“安福俱樂部”,操縱議會選舉,將沒有實力的北洋官僚徐世昌選舉為總統,充當他們的傀儡,而把勁敵馮國璋排擠出局。段本人也不做總統,仍做總理,這樣他既可以操縱中央,又不致成為政敵攻擊的靶子。可以說,段祺瑞在權力爭鬥中處處佔著上風。可是,當時的民意還有相當影響,民眾的眼睛雪亮,段祺瑞多行不義,搞得聲名狼籍。直系正是利用全國人民的反政府聲勢,展開猛烈的奪權鬥爭。雙方矛盾不可調和,終於在1920年7月爆發大戰。戰爭在廊坊和涿州一帶進行,五天功夫就解決問題。皖軍不得人心,士氣不振,兵敗如山倒。段祺瑞自請免職,皖系政府宣告倒臺。
時隔四年之後,馮玉祥在北京發動政變,推倒直系政權,複雜的政治形勢,又給了段祺瑞東山再起的機會。在張作霖、馮玉祥的共同推戴下,段祺瑞幸運地做起了中華民國臨時執政。他過去在中國政壇一手遮天,風光多年,只是實際操縱,並無元首之尊。這次成為國家元首,卻又缺乏實力做後盾,形同傀儡,毫無作為。不過,大壞事倒做了幾件,一是抵制孫中山的國民會議主張,二是製造“三一八”慘案。1926年3 月18日,當北京愛國群眾在執政府門前請願,抗議帝國主義重演八國聯軍侵略中國的行徑時,段祺瑞竟命令他手中僅有的武裝--200名衛隊,向手無寸鐵的群眾開槍,狂射十幾分鐘之久,造成200多人傷亡的慘案。魯迅說,這一天是“民國以來最黑暗的一天”。後來,毛澤東在總結近代中國反動派的歷史命運時說: “凡是鎮壓學生運動的都沒有好下場。”段祺瑞是辛亥革命以來最早鎮壓學生運動的人,他兩次行兇,都沒有好結果。第一次是鎮壓五四運動,弄得威信掃地;第二次是製造“三一八”慘案,之後不到一個月,就被馮玉祥國民軍驅逐出京。
段祺瑞以後再未得勢,也沒有再做什麼有害於國家和人民的事。他一生不愛財,沒有什麼家底,僅靠南京政府的津貼過日子,1936年因胃出血死於上海,終年71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