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思巴奚兵亂是元朝末年的1357年至1366年間在福建發生的一場長達近十年的以波斯色目人軍隊「亦思巴奚軍」為主的軍閥混戰,由於「亦思巴奚」是泉州波斯人的武裝,因此此事件也被稱為「波斯戍兵之亂」。在兵亂期間,亦思巴奚軍割據泉州並插手福建政治,一度北上佔領了福州,還參與了興化的鄉族內戰,引發了福建沿海的多個派別參加的大規模混戰,後來又與元朝的福建行省政府直接對抗,最後被元朝將領陳友定平定。這場兵亂波及泉州、福州、興化等地,造成大量平民的死亡,兵亂期間和過後還發生了宗教和民族仇殺,它重創了泉州、興化一帶的社會經濟,更導致當時世界最大港口泉州盛極一時的海外貿易大幅衰落,泉州的伊斯蘭教也漸漸衰退。
公元13世紀到14世紀上半葉的元代中前期時福建的海外貿易極端發達,泉州作為當時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是當時中國乃至全世界最大的港口,也是元代福建最大的城市,其人口規模超過了作為福建行政中心的福州,阿拉伯人將泉州稱為刺桐,此名稱被歐洲等地商人沿用。當時泉州的人口超過20萬,城牆長度達30里,晉江江面和港內停靠的船隻超過1萬艘,商業高度發達,泉州港出口的大宗商品是絲綢、陶瓷器、銅鐵器和泉州的泉緞,而輸入的商品包括珍珠、象牙、犀角、乳香、吉貝布、貝紗等,其中最主要的進口商品是香料和藥物。泉州的居民中有着大量的外籍僑民,包括阿拉伯人、波斯人、歐洲基督徒、猶太人、印度人、非洲黑人等種族,城內使用的語言達到100種,這些外國人或相關的事物被泉州人冠名為「蕃」或「番」,由於大量外籍人口的進入,泉州早期不允許外國人進城居住的慣例被打破,泉州城內不僅有漢人和蕃人大量雜居的情況,還形成了許多大規模的蕃人聚居區,這些聚居區被稱為「蕃坊」、「蕃人巷」,這些外國僑民還和泉州本土的漢人閩南族群通婚並繁衍後代,番漢混血兒被泉州人叫作「半南蕃」。蕃人和泉州當地人在文化上雖有相互影響,但大體上還是維持了自己的宗教信仰和文化習慣,諸如伊斯蘭教、基督教、摩尼教、印度教等各種宗教也都在泉州得到傳播,而漢人和番人雜居也給泉州的管理帶來一定的難度。
元代時的泉州外國僑民中以信仰伊斯蘭教的阿拉伯人和波斯人勢力最大,人口最多。元朝歧視性的民族政策將民眾分為四等,包括阿拉伯和波斯穆斯林在內的泉州番人作為色目人,等級要高於被列為最低等級(第四等)南人的當地漢族閩南人,因而番人得到了元朝國家政策的大力扶持,勢力龐大。這些穆斯林商人中有不少是泉州的巨富,比如蒲壽庚家族在南宋末年到元朝初年期間主持泉州市舶司,家產不計其數,其的僕人就有數千。到了元朝末年,由於局勢動蕩,各地民眾起兵反元的事件非常頻繁,福建同樣也是叛亂頻發。當時福建各地的豪強家族紛紛成立了鄉族武裝——「義兵」,並逐步控制了許多地方政權,還協助元朝政府對叛變的農民武裝進行鎮壓。而泉州的波斯籍色目人也組織了亦思巴奚軍作為他們的義兵組織,其將領為賽甫丁和阿迷里丁。由於波斯人是泉州城內人口較多、勢力較強的一個族群,擁有大量的富商,因而亦思巴奚軍在其支持下成為泉州最強大的武裝,而波斯人借亦思巴奚軍的力量逐漸掌控了泉州,使得元朝失去對泉州的實際控制權。
關於亦思巴奚軍名字里「亦思巴奚」的意義,史學界說法不一。有人認為亦思巴奚來源於波斯語的「سپاه」(sepâh),即民兵、騎兵的意思,或是其派生詞,也可能是波斯語「義兵」之意,有別於正規部隊;也有人認為亦思巴奚得名於波斯亦思法罕(伊斯法罕)古城,其參加者大多來自伊斯法罕城。還有人認為「亦思巴奚」僅僅是番號,而非名字。
元朝中前期,遜尼派色目人蒲壽庚家族由於叛宋投元,得到元朝的大力扶持,實力大增,對泉州的政治經濟有着巨大的影響,而泉州的遜尼派也得以主導泉州,排擠泉州的什葉派穆斯林,引起什葉派不滿。1282年(至元十九年),元朝派3000什葉派軍隊駐防泉州,但當時泉州的什葉派勢力仍然弱小。到了元末局勢動蕩時期,元朝疲於應付各地的武裝反叛,而泉州城屬於什葉派的波斯人也組織了亦思巴奚軍作為本族群的義兵武裝,當時泉州的波斯人人口較多,實力已經很強。到了1357年(至正十七年)三月乙亥朔,身為元朝萬戶的亦思巴奚軍首領賽甫丁、阿迷里丁乘機率軍控制了泉州,並壓制了長期處於上風的泉州遜尼派,亦思巴奚軍也成為了福建頗具實力的一大武裝。這一行為被《元史》當作是叛亂,也成為亦思巴奚兵亂之始。
另一方面,1356年(至正十六年)元朝委任原中書省參知政事普化帖木兒到福州任福建行省平章政事,卻與已經營福建多年的廉訪僉事般若帖木兒發生激烈矛盾。由於般若帖木兒掌握了福建的實權,導致普化帖木兒大權旁落,心有不甘,就四處聯繫般若帖木兒的政敵,伺機推翻後者。恰逢般若帖木兒的政敵、浙江行省平章事三旦八奉命到江西饒州鎮壓叛亂未捷,就聲稱調任福建平章事而來到福建,被般若帖木兒彈劾並被降為行宣政院使、寓居在興化,而同樣是般若帖木兒政敵的原興化路總管安童棄官為道士之後也隱居在興化,二人在興化開始組織鄉族義兵。而普化帖木兒也趁機拉攏安童和三旦八,要他們發動鄉兵進軍福州、推翻般若帖木兒。為了壯大力量,1358年(至正十八年)普化帖木兒又用金錢收買泉州亦思巴奚軍,邀請他們配合興化方面共同攻打福州的般若帖木兒。
戰亂的第一階段是以賽甫丁、阿迷里丁為主導的亦思巴奚軍佔據泉州、攻佔福州以及參與興化、惠安一帶宗族的內戰,時間為1357年至1362年間。
1359年(至正十九年)正月,安童和三旦八將原興化路自立為興化分省,下轄莆田縣、仙游縣、興化縣一共三縣,由安童任參政、三旦八任平章,擴軍備戰。二月,賽甫丁也率亦思巴奚軍北進福州,經過興化時與三旦八的部隊會合,兩軍共計數千人共同北上。賽甫丁還留下一支小股部隊駐守興化,與鎮守興化的安童部隊協同防守。此時,亦思巴奚軍和興化的安童、三旦八仍是同盟的關係。北上的泉州、興化聯軍順利的攻下福州,扶持普化帖木兒控制了省城福州的大權。而賽甫丁則率這一部的亦思巴奚軍長期駐守在福州。
1359年亦思巴奚軍北上取福州的同時,留守興化的那支亦思巴奚軍卻與安童的興化部隊發生了矛盾,起因是安童麾下的興化兵對亦思巴奚軍表示不服並常常進行挑釁。留在泉州的阿迷里丁得知情況之後,就佯稱北上支援福州,在至正十九年(1359年)三月率泉州的亦思巴奚軍主力北進,在經過興化路城的時候準備趁機將其佔領。安童了解到阿迷里丁的企圖,便採納漳州總管陳君用等人的計策,關閉興化城門並在城頭駐兵、在西門外聚集烏合之眾佯作軍隊,試圖以此阻嚇亦思巴奚軍。當時尚在福州的三旦八連忙趕回興化,在城外勸阿迷里丁退兵,但反被拘禁。隨後,阿迷里丁開始強行攻城,縱火焚燒城門,而安童守軍則在城上用水滅火,雙方用弓箭互射,僵持了一天不分勝敗。第二日,亦思巴奚軍從城西發動進攻,先用弓箭手射退靠近山丘較矮的城牆上的守軍,再由數百名士兵攀牆而上,一舉攻陷了興化路治莆田城,並縱兵屠殺搶掠莆田縣近一個月,其間興化各地鄉族紛紛組織武裝以進行防禦。
莆田城破之時安童成功逃到仙游,但他的妻子和財產都被亦思巴奚軍獲得。不久,安童又在興化縣龍紀寺重新組織部隊進行反攻,而亦思巴奚軍也因為莆田當地民眾反抗而缺少支持,到了四月,阿迷里丁就帶領俘獲的三旦八、安童的妻子和強擄來的興化男性人口回到泉州。還有一種說法稱莆田民眾不堪亦思巴奚軍騷擾而群起反抗,阿迷里丁只得在夜間逃回泉州。亦思巴奚軍撤走後,原興化路同知惠安人柳伯祥進入莆田城安置百姓。
亦思巴奚軍退出興化後,興化即陷入內戰,各政要和豪強家族相互攻伐。1360年(至正二十年)正月,興化路推官、莆田縣莆禧人林德隆率鄉兵從黃石出發,攻佔了路城莆田,將時任府判的柳伯祥驅逐,而與柳伯祥同為惠安人且有聯姻關係的豪族陳從仁則率其鄉兵從另一個方向進入莆田。由於兩派勢力都很強大,興化分省長官苫思丁就將二人都授與官職,陳從仁在當年秋季被任命為興化路同知,而林德隆則在冬季被任命為興化路總管,二者手中都有軍隊。林、陳二人矛盾日益加深,到了1361年,陳從仁和他的弟弟陳同(一說為其侄兒)與苫思丁聯手對林德隆發動襲擊,以圖謀不軌的罪名將其逮捕入獄,並暗中用沙袋壓死,對外宣稱林德隆是病死的,還將他的屍體焚毀,並派兵把林德隆的財產瓜分。林德隆的長子林珙(也做林琪)逃往福州、求援於賽甫丁,次子林許瑛(也作林瑛)則逃到泉州求援於阿迷里丁,兩人都答應幫助林家,於是數次派使者到興化,要求苫思丁懲辦陳從仁。得到亦思巴奚軍支持後,1361年(至正二十一年)四月,林珙率其鄉族民兵進駐湖頭等地,阿迷里丁又派兵進攻惠安一帶的陳同部隊,二者一南一北形成夾擊。苫思丁懾於亦思巴奚軍的強大,只好與之密謀,在興化分省的後堂誘殺陳從仁,並以圖謀不軌的罪名肢解了陳從仁的屍體。此時阿迷里丁的部隊已經到達仙游縣楓亭鎮,而林珙部隊也進抵黃石,苫思丁就將陳從仁的首級和手臂分別送至兩軍,二者方才退兵。而馳援來救陳從仁的陳同在莆田城南門外聽聞陳從仁的死訊後,便逃往漳州投奔漳州總管羅良。亦思巴奚軍隨後護送林珙到興化繼任其父的興化路總管職務。不久後苫思丁調回福州,元朝政府派遣參政忽都沙、元帥忽先管理興化分省。
陳同在漳州得到羅良的支援,後又潛回惠安聯繫姑父柳伯順(柳伯祥之弟)。1361年六月,陳同帶領漳州援兵乘船由海路抵達家鄉惠安,並攻下惠安縣城,在殺死縣吏後,強迫惠安縣民眾入伍,並和柳伯順的民兵部隊聯手出兵興化,為陳從仁復仇。陳、柳聯軍不久就在仙游楓亭擊敗了劉希良、林子敬、陳縣尉等人率領的林珙軍,並由柳伯順及其麾下的楊九、黃國輔一路追擊到莆田吳山、下林等地,沿路多有燒殺行為發生。為了順利攻下莆田城,陳、柳方面利用了興化路掌握軍權的忽先和掌管政務的忽都沙之間的矛盾,暗通忽先,在七月時裡應外合攻陷莆田城,由杜武惠、胡慶甫、林全、李德正等部將帶兵由莆田西門進城,脅迫忽都沙交出政權、並下令莆田軍民討伐林珙。隨後,林許瑛再度逃往泉州求援,阿迷里丁派扶信率領亦思巴奚軍於八月猛攻莆田,驅走了柳伯順。九月,亦思巴奚軍進城並迎林珙回城,扶信自稱元帥,林珙自稱總管(也有說以林瑛為總管的)。而柳伯順則逃往興化縣、忽先逃回福州。另一路亦思巴奚軍在麻哈謀帶領下攻佔仙游,胡興祖、上官惟大則進兵興化縣進攻柳伯順,至此,戰火燒至興化路全境。
登入後,內容更豐富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註冊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