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查看: 653|回覆: 3

真相: 狄仁傑是怎麼一步步搞垮武則天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09-12-3 06:13:4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今年熱播的電視劇《神探狄仁傑》,描述的是唐朝一代名臣狄仁傑的破案才能,疏不知此公也是個政治鬥爭的高手。狄仁傑,生於公元630年,卒於公元 700年。字懷英,唐代並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經歷了唐高宗與武則天兩個時代。歷任並州都督府法曹、大理丞、侍御史、寧州刺史、豫州刺史、地官侍郎等職。身為李唐臣子的他在武則天時代潛伏發展 ,培植勢力最終將武朝還於李唐。心計之深沉、謀略之高超另今人嘆為觀止。

        與電視劇《神探狄仁傑》中的表現不同,狄仁傑最終搞垮了武則天。

        步步為營,踩人上位

  中國有個成語叫作“唾面自干”,按照這個詞的要求,別人往自己臉上吐唾沫,不能擦掉,而應該讓它自己風干。人們往往用這個詞來形容一個人受了污辱卻能極度隱忍,從來不加以反抗。

  不要以為這個詞是憑空捏造、文人虛構,這個詞和一個人有關,這個人就是婁師德。

  婁師德(630—699),字宗仁,鄭州原武(今河南原陽西南)人,唐朝大臣、名將,曾任宰相。婁師德最大的特點是事事講究忍讓。據《新唐書》記載,婁師德的弟弟被任命為代州(今山西代縣)刺史後,興致勃勃地來向哥哥辭行。在兄弟二人就要分手的時候,弟弟問哥哥還有沒有什麼要交代的。婁師德語重心長地詢問道:“我坐在宰相的位置上,你現在又要去當州官,我們兄弟二人可以算得上是這個時代的佼佼者了。但是,我們榮寵過盛,必定有人暗自忌恨我們,對此你有什麼對策嗎?”聽到哥哥這樣問,弟弟馬上跪在地上說:“我是這樣打算的,假如現在有人往我臉上吐唾沫,我一定會自己擦干淨,決不為此和人計較。請哥哥指點,這樣做行不行?”聽完兄弟的話,婁師德神色憂慮地說:“你的做法正是我所憂慮的!”弟弟本來想哥哥會表揚他幾句,沒想到哥哥竟不以為然,一下子不好意思起來:“那應該怎麼辦呢?”“怎麼辦?我的意思是不擦!你想啊,別人好不容易把唾沫吐在了你的臉上,你卻一擦了之,別人的快感還從何而來?別人沒有了快感,那他一定還會繼續忌恨你的。我建議,別人往你臉上吐唾沫,你不應該自己擦掉,而應該等待自然風干。在這個過程中,你還應該保持微笑!”

  婁師德到底做沒做到唾面自干,我們不得而知,因為他貴為一朝宰相,敢往他臉上吐唾沫的人估計不會太多。但是婁師德的謙讓卻是出了名的,除了謙讓,婁師德的肚量大也被廣泛傳頌,以至於後人經常說他是“宰相肚裡能撐船”。

  說了這麼多,其實只是為了引出狄仁傑來。

  那麼婁師德和狄仁傑有什麼關系呢?表面看起來很簡單,婁師德和狄仁傑是同事——兩個人一同做相國。

  盡管同為相國,但兩個人的能力卻有差別。狄仁傑出類拔萃,而婁師德卻顯得有些平庸。盡管婁師德是個謙謙君子,從來不會和任何人發生矛盾,但盛氣凌人的狄仁傑就是看不慣婁師德和自己平起平坐,因此,平時擠兌起婁師德來,狄仁傑都是不遺余力。

  但是,婁師德是個信奉唾面自干的人,任憑狄仁傑怎麼欺負,他似乎都不放在心上,而且似乎也沒什麼怨言。這樣一來,反而讓外人都看不過去了,他們認為狄仁傑連老婁都不放過是不是有些太過火了。但大家都知道狄仁傑向來自高自大的秉性,所以也沒有一個人敢出來調解此事。最後,連武則天也看不下去了,她只好親自出面做狄仁傑的工作。

  有一天,散朝的時候,武則天留下狄仁傑,聊了幾句,武則天單刀直入地問狄仁傑:“我這麼重用你,你知道這是為什麼嗎?”狄仁傑答得也很干脆:“我是一個從來不知道依靠別人的人,而皇上您最後居然重用了我,我想一定是因為我的文章出色外加品行端方。

  ”盡管這樣的回答在武則天意料之中,但是狄仁傑的口氣還是令她有些小小的不快,她呷了一口茶,又咽了一口唾沫,盡量用平靜的語氣說道:“狄先生啊,這你就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了。當年,我對你其實一點了解也沒有,為什麼想起來提拔你啊,全仗有人在我面前推薦你。”這次輪到狄仁傑吃驚了:“真的啊?我怎麼想不起來會是誰推薦了我呢?”“給你三次機會,你猜一下吧?但我想,就是給你十次機會你也猜不出來!”狄仁傑是個聰明人,見皇上這麼說,就順口答道:“那就請皇上您直接告訴我好了。”“告訴你吧,你能有今天,靠的不是別人,而是婁師德,就是他在我面前三番五次地推薦你!”武則天似乎看出來了狄仁傑的驚詫和難以置信,她隨即讓侍從取來檔案櫃,笑著對狄仁傑說:“你自己去打開看一下裡面的東西吧。”檔案櫃打開了,十幾封寫給皇上的推薦信一一呈現在狄仁傑面前,這些推薦信的主題只有一個,那就是推薦狄仁傑擔任重要職務。十幾封推薦信的作者也只有一個,那就是婁師德。這一下輪到了狄仁傑無地自容了,原來自己能有今天,靠的全是婁師德當年的大力推薦。自己不領情也就罷了,誰知自己還時時打擊婁師德。而更令他慚愧的是,婁師德居然從來不居功自傲,居然一直默默承受冷嘲熱諷而不作任何解釋!

  這件事對狄仁傑是個不大不小的諷刺,讓他不由得反思自己走過來的歲月。

        偵破才能首屈一指,能謀善斷獲得信任

  狄仁傑雖然時下升到了高位,但他的家世卻一點也不顯赫,狄仁傑的父親也只是做過夔州(今重慶奉節)長史而已。狄仁傑本人早年似乎也沒什麼出眾之處,因為他僅僅是以明經出道。在唐朝以明經出道的人往往會很受人歧視,明經在世人眼中的地位似乎很近於今天的自考文憑。家庭背景一般,加上明經出身,似乎注定了狄仁傑很難出人頭地。

  但狄仁傑卻是一個有真功夫的人,唐高宗儀鳳年間,狄仁傑升任大理丞。在任期間,他曾創造了一個不可思議的記錄:一年中判決了大量積壓案件,涉及到17000人,但是卻沒有一人喊冤。一時間,狄仁傑成為世人推崇的神探。

  在唐高宗的時候,狄仁傑就是著名的“反對派”,他敢於反對一切他看不順眼的事,對抗一切他看不順眼的人。

  譬如,唐高宗要到汾陽宮去視察,當地的長官為了討好皇上,決定新開一條御道,但在狄仁傑的堅決反對之下,御道修建計劃被迫中止。

  譬如,左司郎中王本立恃寵用事,朝中大臣都很怕他。可是狄仁傑卻不以為然,經常抓住機會彈劾王本立,即使唐高宗有意偏袒,狄仁傑也不為所動。最後,他還真把王本立給扳了下來,一時朝廷肅然。

        打擊武家親要,為李唐復辟掃清道路

  武則天當政時,久經江湖的狄仁傑慢慢變得老辣起來,即使心狠手毒的來俊臣也不是他的對手。

狄仁傑官居宰相,在朝廷慢慢走紅之時,也正是陰謀家武承嗣躊躇滿志之日。滿朝之中,武承嗣誰也沒放在眼內,他唯一顧忌的就是狄仁傑。他認為狄仁傑將來一定會成為自己被立為皇嗣的最大障礙。因此,他就指示酷吏來俊臣誣告狄仁傑等人謀反,並隨即將狄仁傑逮捕下獄。當時法律中有一項條款:“一問即承反者例得減死。”意即如果一個人主動承認自己有謀反罪可以減輕罪行,其意思接近於今天所說的“坦白從寬,抗拒從嚴”。來俊臣逼迫狄仁傑承認“謀反”,狄仁傑隨即予以完全承認:“謀反是事實!”得到了狄仁傑的口供,來俊臣滿心歡喜,也就放松了對狄仁傑的警惕。

  誰知,老辣的狄仁傑只是用這招兒來麻痹來俊臣的。其後,狄仁傑趁獄吏不備,偷偷寫下了上訴材料,悄悄放在了自己的棉衣之中,並請獄吏轉告家人將棉衣取走。最後,狄仁傑的兒子將上訴材料轉到了武則天的手中。於是,武則天親自召見狄仁傑,並當面詢問他:“你當初為什麼主動承認謀反?”狄仁傑平靜地回答: “假如我不承認謀反,估計我早就死在來俊臣的皮鞭之下了,又怎麼能再見到皇上呢?”狄仁傑以自己的機智逃過了一劫,但從此他也就和武承嗣成了死對頭。

  為了和武承嗣鬥爭,狄仁傑利用武則天對自己的信任,在立儲的過程中,發揮了獨特而決定性的作用。

  在狄仁傑為相的幾年中,武則天對他的信任令其他人望塵莫及。譬如,武則天常稱狄仁傑為“國老”,而很少直呼其名。對於老年的狄仁傑,武則天更是顯示出了溫情的一面:朝堂之上,武則天特許狄仁傑不用跪拜;武則天還曾多次告誡朝中官吏:“非軍國大事,勿以煩公(指狄仁傑)。”對狄仁傑可謂優渥有加。在武則天的朝堂裡,狄仁傑地位之崇高,無人可出其右。這讓狄仁傑有機會對武則天之後的繼任者作出從容安排。

  武承嗣是武則天的侄子,一直渴望成為太子,而武則天則猶豫不決。狄仁傑抓住機會,以親情打動武則天。

  狄仁傑對武則天說,立太子之事,事關重大,有很多因素應該考慮進去,但第一要考慮的是自己。無疑,人都是要死的,因此,我們才需要選定接班人。如果接班人選得好,自己的路線方針政策將被執行,自己的靈位也能被後人供奉;如果接班人選得不好,那麼自己生前所做的一切都有可能被推翻,自己將來的靈位也會被人拋棄。也是從這個意義上說,選擇接班人首先應該選擇在血緣上和自己最近的人——只有血緣最可靠。最現實的方法就是,您應該立您的親生兒子為太子。如果您立了您的兒子,將來您就是皇帝的母親,配享太廟也是理所當然;而您要是立了武氏的後人為太子,那麼將來您只能是未來皇帝的姑母,讓侄子為姑母立廟,這事似乎有些懸!很顯然,狄仁傑的話對於武承嗣很有殺傷力,但最終也打動了武則天。她決定立自己的兒子為太子,武承嗣最終失去了繼承武則天皇位的可能。

  這就從體制上保證了狄仁傑不會被武承嗣清算,作為副產品,李唐王朝也借此完成了復辟。

  為了確保自己死後武承嗣不會死灰復燃,狄仁傑生前還精心挑選了自己的接班人,此人就是張柬之。

  有一天,武則天向狄仁傑征求宰相人選,狄仁傑毫不猶豫地說:“荊州長史張柬之是個難得的人選,這個人雖然老了些,但卻是真正的宰相之才。這個人一輩子沒被人發現,如果您用他做宰相,他一定會為國家鞠躬盡瘁。
”於是,武則天將張柬之的官職由長史升為司馬。過了一段,武則天又讓狄仁傑推薦宰相人選,狄仁傑笑了一下,說道:“我以前曾經推薦過張柬之,到現在也沒見您用這個人啊。”武則天說道:“怎麼沒用啊?我早就把他升為司馬了。”狄仁傑不慌不忙地說:“我給你推薦的是宰相人選,您卻讓他去做司馬,當然算沒有任用。”後來,張柬之果然被任命為宰相。

  隨著歲月的流逝,武則天已經是風燭殘年,她已很難有效地控制局勢,客觀上看,李唐復辟的時機已經成熟。狄仁傑大力推薦的宰相張柬之果然沒有辜負狄仁傑的期望,在國家生死存亡的危機關頭,張柬之毅然決定起事,僅僅用了半個時辰,政變就宣告勝利。取得勝利後的張柬之,手裡提著武則天所寵愛的兩個面首——張昌宗、張易之的人頭來見武則天,此時,武則天已經無力回天了。

  不知當時的武則天,在盯著張柬之發呆的時侯,有沒有想起來張柬之的推薦人狄仁傑來。

  其實,武則天想起想不起狄仁傑已經無關緊要了。因為,不久之後,唐中宗又要登上皇帝寶座,李氏將重掌乾坤。等這一切塵埃落定之時,狄仁傑生前所作的安排也被鄭重表彰。狄仁傑先是被追封為司空,後又被追封為梁國公,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據《新唐書》記載,久視元年(700年),狄仁傑駕鶴西游,朝野一片悲聲。伴著這一片悲聲,武則天對狄仁傑去世所產生的影響作出了印像主義的概括:“朝堂空也!”這四個字可謂字字千金,准確地表達了狄仁傑在武則天心目中無與倫比的崇高地位。

  和狄仁傑相比,武則天是單純的,單純到信任狄仁傑的一切。民間常常用這樣一句話來形容一個人的單純:“別人賣了你,你還幫別人數錢呢!”其實這句話用到晚年的武則天身上也無大錯。為了確保自己死後不被武氏清算,狄仁傑巧妙地利用了武則天對他的信任,力薦張柬之,並借張柬之之手,完成了李唐復辟的大業,從而確立了自己死後的政治地位。但不論史書如何高度贊揚狄仁傑的大智大勇,卻還是無法掩蓋狄仁傑對武則天的不厚道。

  在狄仁傑身上,我們明顯可以看到他自相矛盾的病症:一方面他忠心耿耿,一方面他又心懷鬼胎;一方面他可以為了暫時的利益犧牲原則,一方面他為了原則又可以犧牲暫時的利益。他靈活機動,但萬變不離其宗,那就是典型的利己主義。因此,當我們回過頭來,再度審視狄仁傑以往對武則天所表現出來的忠心耿耿,會充滿滑稽的感覺。倒是武則天在狄仁傑死後所發出的“朝堂空也”,很令人百感交集。孔夫子曾經說過這樣的話:“惟女子和小人難養也!”武則天和狄仁傑,一為皇上,一為重臣;一為女子,一為“小人”,因此武周之衰亡也就在所難免。

  狄仁傑的一生是鬥爭的一生,也是中國傳統官僚最有代表性的人生。早年,狄仁傑勢單力薄,鬥爭的結果難免有勝有負。等到後來,狄仁傑幾乎是所向披靡。鬥爭是容易上癮的,與天鬥其樂無窮,與地鬥其樂無窮,與人鬥更是其樂無窮,所以我們才會見到狄仁傑連自己的恩人都不放過的場景。和狄仁傑相比,婁師德善良得如同綿羊,而雄才大略的武則天單純得則如同一泓清水。因此,那樣一個時代是屬於狄仁傑的,是屬於這根善於權謀的官場老油條的。[/size

登入後,內容更豐富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註冊

×
發表於 2009-12-3 11:27:28 | 顯示全部樓層
分析得狄仁傑好透徹~~~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09-12-3 20:29:23 | 顯示全部樓層
好文章
thanks for share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hookey 該用戶已被刪除
發表於 2009-12-6 21:55:46 | 顯示全部樓層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聯絡我們|141華人社區

GMT+8, 2024-11-18 23:34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