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查看: 8650|回覆: 11

中國神話傳說動物

[複製鏈接]
簽到
0
發表於 2009-11-17 23:53:5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三足鳥

三足鳥,亦稱為金烏、赤烏,日之精(或為駕日車者),主要是侍奉西王母(Hsiwang-mu),是漢族神話中太陽之靈(神話中說,太陽里有金黃色的三足烏鴉,古代人們就把金烏作為太陽的別名。),形態為三足烏鴉,共有十隻。它們住在東方大海扶桑樹上,輪流由它們的母親——羲和駕車從扶桑升起,途徑曲阿山、曾泉、桑野、隅中、昆吾山、鳥次山、悲谷、女紀、淵虞、連石山、悲泉、虞淵。後來金烏作亂,同時十個一起上天,使大地被烤焦,被后羿用神箭射下九隻,只剩下一隻。


漢朝 壁畫中的三足鳥


三足鳥也是高句麗最高權力的象徵。三足鳥亦是東夷民族的圖騰之一。

髙句麗壁畫中的三足鳥

[ 本帖最後由 mrpt 於 2009-11-19 11:55 編輯 ]

登入後,內容更豐富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註冊

×
 樓主| 發表於 2009-11-17 23:55:47 | 顯示全部樓層

九頭鳥

九頭鳥,又稱九鳳、鬼車、鬼鳥、姑獲鳥。《山海經》中的〈大荒北經〉有載:「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北極櫃。海水北注焉。有神九首,人面鳥身,句曰九鳳。」九鳳本是楚人所崇拜的九頭神鳥,人面鳥身有九首的九鳳,是戰國時代楚國先祖所崇拜的半人半鳥的圖騰形象。

另外唐人《三國典略》描述九頭鳥的外貌與鴨相似,身上羽毛是赤色。但後來九頭鳥因為是楚國的圖騰,因此後來受到主流的周文化排斥,九鳳也被視為蠻夷的楚國神靈,逐漸由神格淪落為妖怪一流。

在《天中記》卷五十九引《本草》:「鬼車,晦暝則飛鳴鳴,能入人家收人魂氣,一名鬼鳥。此鳥昔有十首,一首為犬所噬,猶言其畏狗也,亦名九頭鳥。」,而《嶺表錄異》中也有類似記載:「鬼車,春夏之間,稍遇陰晦,則飛鳴而過,嶺外尤多,愛入人家爍人魂氣。或雲九首,曾為犬嚙其一,常滴血。血滴之家,則有兇咎。」

因為鳥生九首,與一般不同,所以古人多認為其為不祥之兆,被描寫成禍星的代表。南朝梁人宗懍在《荊楚歲時記》中,載錄當時楚地風俗:「正月夜多鬼鳥度,家家槌床打戶,捩狗耳,滅燈燭以禳之。」在各種神話中多認為九頭鳥失去的頭顱被狗咬下,所以各類針對九頭鳥的避禍儀式,多會將狗用於祭典上,作為驚走九頭鳥之用。

民間認為湖北人多詐,又在比喻奸詐狡猾的人將之比喻成九頭鳥,所以有一句話稱「天上九頭鳥,地下湖北佬。」此言是出於明朝時張居正厲行改革,傷害到地主利益,所以才將之稱為九頭鳥。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09-11-18 00:03:33 | 顯示全部樓層

鳳凰

鳳凰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百鳥之王,在中華文化中的地位僅次於龍。羽毛一般被描述為赤紅色,雄的叫鳳,雌的則叫凰,但叫鳳凰的時候均代表女性。常用來像征祥瑞。亦稱為丹鳥、火鳥、鶤雞、威鳳等。類似的傳說亦見於其他東亞國家的歷史中。

最早鳳凰屬風,在古代風神信仰中,認為世界上的風是由巨大的鳥拍動翅膀產生的,這種能產生風的鳥就是鳳凰,故崇拜鳳凰為各方風神,認為四方各有一隻巨鳥在拍動翅膀。也因此「鳳」、「凰」二字與「風」字同有代表風的「几」部。後來風的代表逐漸被呼風喚雨的龍所取代,而鳳凰也逐漸衍生出祥瑞、女性或者是火等這類的象徵。嚴格來說鳳凰的種類繁多,因種類的不同其象徵也不同,不過近代由於受到西方不死鳥Phoenix自焚的神話以及日本流行文化的影響,一般說到鳳凰都是先聯想到火鳥。

鳳凰一度由於五行屬火,因此被視為陽,代表雄性;而龍五行屬水,被視為陰,代表雌性。後因為龍的形象更為帝王所喜歡,所以改為以龍為陽,以鳳凰為陰。

據《爾雅·釋鳥》郭璞注,鳳凰特徵是:「雞頭、燕頷、蛇頸、龜背、魚尾、五彩色,高六尺許」。《山海經·圖贊》說有五種像字紋:「首文曰德,翼文曰順,背文曰義,腹文曰信,膺文曰仁。」

據現存文獻推斷:鳳鳴如簫笙,音如鐘鼓。鳳凰雄鳴曰即即,雌鳴曰足足,雌雄和鳴曰鏘鏘。

鳳是人們心目中的瑞鳥,天下太平的象徵。古人認為時逢太平盛世,便有鳳凰飛來。「鳳」其甲骨文和「風」的甲骨文字相同,即代表具有風的無所不在,及靈性力量的意思;凰即皇字,為至高至大之意。

鳳凰也是中國皇權的象徵,常和龍一起使用,鳳從屬於龍,用於皇后嬪妃,龍鳳呈祥是最具中國特色的圖騰。民間美術中也有大量的類似造型。鳳也代表陰,儘管鳳凰也分雄雌,更一般的是將其看作陰性。「鳳」、「凰」常見於女性名。宋朝就常使用龍鳳旗,還使用龍鳳作為吉祥標記,使用在物品上,比如龍鳳團茶。

鳳凰被認為是百鳥中最尊貴者,為鳥中之王(儘管她是虛構的),有「百鳥朝鳳」之說。

按陰陽五行之說,鳳色赤,五行屬火,是南方七宿朱雀之象。另也為中國民間指的四靈之一(《禮運》,龍、鳳凰、麒麟、龜)。

香港中文大學以鳳作為校徽。

而鳳凰亦有「愛情」、「夫妻」的意思;語本詩經大雅卷阿:『鳳皇於飛,翽翽其羽。』李白·早夏於將軍叔宅與諸昆季送傅八之江南序:「重傅侯玉潤之德,妻以其子,鳳凰於飛,潘楊之好,斯為睦矣」。

鳳凰在中國文學中常比喻為「真摯的愛情。」

中華龍鳳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龐進認為,在中國的象徵文化體系中,鳳凰是完美主義的化身,鳳凰文化的精髓是「和美」。通過研究,龐進發現鳳凰是「合」的神物,它的出現是中國古人對自然界各種生物理解、尊重、敬畏、愛戀、審美的結果,這與道家強調的「天道自然之和」即「天和」相一致。

而鳳則同風相通,也可理解為「風神」。

而凰,古音與光相通,有的究者認為是一種與光有關的鳥,即太陽鳥。

古人又歷來將鳳凰視為一鳥,於是鳳亦由風神轉換為火神。《初學記》卷三十引緯書《孔演圖》說:「鳳,火精」。

又《鶡冠子·度萬第八》:「鳳凰者,鶉火之禽,陽之精也。

楚人尊鳳是由其遠祖拜日、尊鳳的原始信仰衍化而來的,迄今已逾七千多年有文物可考的歷史。楚人的祖先祝融是火神兼雷神。漢代《白虎通》說,祝融「其精為鳥,離為鸞。」《卞鴉·絳鳥》注曰:「鳳凰屬也」。可見,祝融也是鳳的化身。楚文化遺存中大量存在人首蛇身和人首鳥身的圖案表明,正是楚國的先民們以「人心營構之象」經歷了對鳥的崇拜,由此開啟了中國傳說文化中「龍鳳呈祥」文化淵源的濫觴。從圖騰崇拜在氏族制時期所反映出的突出特點來看,鳳為楚人的祖先,故被楚人作為本氏族的圖騰加以崇拜、尊愛便是必然的事了。

鳳不僅是神鳥,而且還是楚族、楚國尊嚴的象徵。楚人尊鳳的影響便透到各個領域。如在楚國的文物中,鳳的圖像、繡像和雕像不勝枚舉,楚人衣服上的刺繡圖案也是以鳳為主要內容。此外,還有「鳳鳥雙連環」、「虎座鳳架鼓」、「鳳龍虎繡羅禪衣」等,楚國的鳳紋彩繪可謂千姿百態,無奇不有。

鳳凰的動物學原型,眾說紛紜,一般認為是個混合體。根據中國學者何新1987年和2004年發表的「談龍說鳳」一書所列舉的證據和論證表明:龍的原型動物是大型爬行類,主要是鱷魚及巨蜥,鳳凰的原型動物是大型鳥類,主要是大鴕鳥。上古三代以前,中國古陸氣候暖濕,此二類動物在中國大陸多所存在,舊石器新石器遺址都有鱷魚及鴕鳥化石鴕鳥蛋殼化石的發現。

最早是流傳於東方,因此有東方神鳥、長生鳥之稱。

西方神話傳說中亦有關於神鳥的敘述。郭沫若所作詩歌《鳳凰涅槃》中的鳳凰,即指西方傳說中的不死鳥(天方國古有神鳥名「菲尼克司」,滿五百歲後,集香木自焚,復從死灰中更生,鮮美異常,不再死)。

古埃及神話中也有一種稱為"貝努"的鳥。古埃及人認為,貝努和鷹一般大小,全身長有金色的羽毛,閃閃發光光的翅膀、斑斕的外表、鳴聲悅耳,能給人降福添壽;同時認為世界上只有一隻貝努,而壽命為五百年。在臨死之時,貝努會採集芳香植物的樹枝、香草築成一個巢,然後點火自焚,在熊熊火燄中,一隻幼貝努誕生了。新生的幼貝努就將老貝努的骨灰裝進藥蛋中,在蛋上塗上防腐的香料油,帶著它飛到太陽神那裡,由太陽神將它放在太陽廟的神壇上。

以上所提及的「火鳥」,與中國傳中的鳳凰有一定的差別,但華人在翻譯與認知上習慣把不死鳥當成鳳凰。西方傳說中的火鳥與鷹相像,中國傳說中的鳳凰在形象上則是較像雞、雉。

此外,中國神話傳說並無鳳凰會浴火重生的說法,鳳凰涅槃此詞是郭沫若歌頌不死鳥所創的詞,比較相近的是從佛教傳說中會因吞食納加而自燃而死的迦樓羅(金翅鳥)。不過中國不會把鳳凰與迦樓羅混淆在一起,而且迦樓羅也不會重生。


京頤和園仁壽殿前的鳳凰


唐代鎏金鳳鳥紋六曲銀盤,1970年陝西西安何家村出土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09-11-18 01:16:27 | 顯示全部樓層

化蛇

化蛇,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妖蛇,載於《山海經》中的〈中山經〉。

化蛇的形象在《山海經》中有載:「又西三百里,曰陽山,多石,無草木。陽水出焉,而北流注於伊水。其中多化蛇,其狀如人面而豺身,鳥翼而蛇行,其音如叱呼,見則其邑大水。」化蛇擁有一張人類的面孔,身軀如豺隻,長有一雙鳥類的翅膀,並以蛇的形態行動,叫聲則像人類呼喝之聲。而且,化蛇與另一種蛇怪擔生相似,當化蛇出現時,將會在附近城邑引起大水災。

在日本漫畫作品《三隻眼》中,也曾出現「化蛇」此一妖怪。


化蛇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09-11-19 12:00:41 | 顯示全部樓層

窮奇

窮奇是指: 中國上古時代傳說的四凶中的中的一種怪物。 主要記載於《山海經》中。

據《山海經·海內北經》所載,指窮奇外貌像老虎,長有一雙翅膀,喜歡吃人,更會從人的頭部開始進食,是一頭凶惡的異獸。可是,同樣在《山海經》中,〈西山經〉一篇卻提到窮奇的另一種形象,該篇中的窮奇,外貌像牛,長著刺蝟的毛髮,與〈海內北經〉所述者有很大的差別。不過二者都是喜歡食人的凶獸,這方面則沒有分別。

《左傳·文公十八年》記載:「少皞氏有不才子,天下之民謂之窮奇。」漢代高誘注《山海經》時,亦提到窮奇是少昊氏的後裔,而且是虞舜時的「三苗」之一。不過迄今為止,學者對「三苗」的解釋仍然眾說紛紜,所以窮奇的身份亦只是聊備一說,不能確認。

另外,《神異經·西北荒經》對窮奇作出更詳細的解說。書中記載類似《山海經》的〈海內北經〉,窮奇仍是一頭狀似老虎,長有翅膀的怪物。平日專門獵食人類,能通人類語言。當牠知道有人在爭執的時候,往往會把忠直之士吃掉;知道某人為人忠信,就會把那人的鼻子吃掉;知道有人為惡不善,牠就會獵取野獸贈予那人。是一頭善惡觀念完全顛倒的惡獸。可是亦有注者引其它版本加以補充,在這個版本中,窮奇的形象卻較貼近《山海經》中的〈西山經〉,指窮奇長得像牛,有一條像狐狸而且拖在地上的長尾巴,牠的叫聲像狗,又說牠「狗頭人形,鉤爪鋸牙」。每逢遇到忠信之人,就會把他吃掉;遇到姦邪之輩,就會主動獵殺野獸向他進奉。二者雖然形象迥異,但行為卻是一致的。

可是,據《後漢書‧禮儀志》中記載「追惡兇」的十二位神明,當中就有「窮奇騰根共食蠱」之語,這裡的窮奇能驅除蠱毒害物,是一頭形象正面的神獸。郭璞注《山海經》時,亦創作了「窮奇之獸,厥形甚醜;馳逐妖邪,莫不奔走;是以一名,號曰神狗」的贊詩,同樣指出窮奇會作出驅逐妖邪的行為。這些為民除害的舉動,與以往所表現的食善助惡的形象,有極大的差別。

高誘注《淮南子‧墬形篇》時,提到窮奇是「廣莫風之所生也」,認為窮奇是風神的後裔,而非少昊氏的不肖兒子。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09-11-19 12:01:48 | 顯示全部樓層

檮杌

檮杌,中國傳說中上古「四凶」之一,長得人頭虎腿長有野豬獠牙。

最早檮杌是傳說中的凶獸,《神異經·西荒經》:「西方荒中有獸焉,其狀如虎而犬毛,長二尺,人面虎足,豬口牙,尾長一丈八尺,攪亂荒中,名檮杌,一名傲狠,一名難訓。」《左傳》記載:「顓頊有不才子,不可教訓,不知詘言,告之則頑,舍之則囂,傲狠明德,以亂天常,天下之民,謂之檮杌。」

《檮杌》也是楚國史書,張萱《疑耀·檮杌》:「檮杌,惡獸,楚以名史,主於懲惡。又雲,檮杌能逆知未來,故人有掩捕者,必先知之。史以示往知來者也,故取名焉。亦一説也。」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09-11-19 12:03:59 | 顯示全部樓層

夔,又稱夔牛,相傳為堯舜時代的國家樂師,後因以訛傳訛衍生成傳說中的一隻怪獸。外形像龍,聲音如雷,僅有一足。據說黃帝依照九天玄女的指示將夔殺死,以其皮製成戰鼓。

《韓非子·外儲說左上第三十三》及《呂氏春秋·慎行論之六·察傳》記載了同一則例子指出人們須詳悉熟義,不該人云亦云。

魯哀公有一日問孔子:「堯舜時代聽說有一個國家樂師叫做夔,聽說他祇有一隻腳,是真的嗎?」

孔子解釋道:「那時舜要將音樂教育得普及天下,於是命令重黎推舉一個名為夔的平民來制定基本音調,重黎後又想舉薦其他的人,舜卻說不必了,舜認為在此領袖只要夔一人便足夠了。舜當時說:『夔一,足也』而非『夔,一足也』」因為斷句的問題,使得魯哀公誤以為夔只有一隻腳。

而後夔反倒以一腳獸之姿出現在《山海經·大荒東經》當中,此字因為無知解讀而形成的新的解釋,後解釋的意思反倒比原先意思更為人知。

《山海經·大荒東經》:「東海中有流波山,入海七千里,其上有獸,狀如牛,蒼神而無角,一足。出入水則必風雨,其光如日月,其聲如雷,其名為夔,黃帝得之,以其皮為鼓。」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09-11-19 12:05:52 | 顯示全部樓層

大風

大風,中國古代的怪神,傳說中一種凶惡的鷙鳥。職掌是司風,是一位會引起狂風的災害神。其說始見於漢。

黃帝時為害於民,被羿射殺於青丘之澤。因其大,振翼則起風,故又有說其為風伯、大鳳。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09-11-19 12:11:19 | 顯示全部樓層

大鵬

大鵬,又稱鵬鳥、鯤鵬,是世界許多傳說中其大無比的神鳥。

中國的「鵬」字,根據《說文》、《字林》等典籍,即「鳳」的古字。《說文》曰:「鳳飛,群鳥從以萬數,故以朋為朋黨字。」可見「鵬」左邊的「朋」來自它群鳥之王的地位。就字源而論,可以推測大鵬和鳳凰源自先民的同一種鳥圖騰,逐漸分化,帶上不同的特徵。對大鵬的正面記載毫無疑問始於《莊子·逍遙遊》:「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是鳥也,海運則將徙於南冥。南冥者,天池也。」而《神異經·中荒經》里描述的大鳥「希有」,也與大鵬有相當的關係:「崑崙之山有銅柱焉,其高入天,所謂「天柱」也,圍三千里,周圓如削。下有回屋,方百丈,仙人九府治之。上有大鳥,名曰希有,南向,張左翼覆東王公,右翼覆西王母;背上小處無羽,一萬九千里,西王母歲登翼上,會東王公也。」《水經注》引《神異經》又加上了「其鳥銘曰:有鳥希有,綠赤煌煌,不鳴不食,東覆東王公,西覆西王母,王母欲東,登之自通,陰陽相須,惟會益工。」此鳥有綠、紅雙色,不鳴叫也不進食。僅僅背上小片沒羽毛的地方就有一萬九千里寬廣,可見它體形多麼龐大。

後世詩人以大鵬為高遠志向、豪放氣概的象徵。如阮修《大鵬贊》中有「志存天地,不屑唐庭。鷽鳩仰笑,尺鷃所輕。超世高逝,莫知其情」的句子。借大鵬來抒發蔑視官宦、抱負超遠的心境。而李白的「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上李邑》)更是千古傳誦。直至如今,漢語中仍有「鵬舉」、「鵬程」之類的詞語,借喻遠大的前程和抱負。

佛教傳入中國後,民間信仰中逐漸出現了大鵬金翅鳥這一神話形象。這主要源於古印度的神鳥迦樓羅(Garuda),也糅合了大鵬的特徵。在印度神話中,迦樓羅身長八千由旬,翼長四千由旬,以龍為食,能任意穿梭宇宙,為毗濕奴坐騎。而對大鵬金翅鳥的描繪多見於明清小說,著名的有《西遊記》中獅駝國的三大王,稱為「雲程萬里鵬」,能夠「摶風運海,振北圖南」(這八個字源於《莊子》),扇一翅有九萬里,和如來佛祖有淵源(這又源於印度傳說)。《說岳全傳》中,大鵬金翅鳥因在佛祖座前嫉惡如仇,啄死女土蝠,被貶往東土投胎,生為岳飛。《說唐》中,隋唐第一條好漢李元霸便是大鵬金翅鳥轉世。《封神演義》中大鵬稱為「羽翼仙」,貪吃好殺,後被燃燈道人收伏。《喻世明言》中張道陵化為大鵬,震懾住鬼帥變的八條大龍。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09-11-19 12:13:26 | 顯示全部樓層

年獸

年獸是一種傳說生物。相傳在遠古時代,有一種頭如獅子身如壯牛的兇惡怪獸叫「年」,一年四季都在深海裡,但逢新舊歲之交,便出來糟蹋莊稼,傷害人畜,百姓叫苦連天。有一次它又跑到村莊裡為非作歹,被一家門口晾的大紅衣服嚇跑了。到了另一處,又被燈光嚇得抱頭鼠竄。於是人們掌握了「年」怕聲音、怕紅色、怕火光的弱點。每至年末歲首,人們就在家門口貼紅聯、放鞭炮、掛紅燈,院子里燒柴禾、攏旺火,用菜刀剁菜肉,發出聲音,把「年」嚇得逃回海裡,不再危害人們。人們得以安全。

據說被鴻鈞老祖收服,成為其坐騎。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09-11-19 12:17:50 | 顯示全部樓層

椒圖

椒圖,龍生九子之一,形狀像螺蚌,性好閉,最反感別人進入它的巢穴,鋪首銜環為其形象。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2009-11-19 12:20:47 | 顯示全部樓層

燭龍

燭龍,據《山海經·大荒北經》所載:「西北海之外,赤水之北,有章尾山。有神,人面蛇身而赤,直目正乘,其瞑乃晦,其視乃明,不食不寢不息,風雨是謁。是燭九陰,是燭龍。」而在〈海外北經〉中也有類似說法:「鍾山之神,名曰燭陰,視為晝,瞑為夜,吹為冬,呼為夏,不飲,不食,不息,息為風。身長千里……其為物,人面蛇身赤色,居鐘山下。」兩段文章雖不同段,但同樣以開眼為晝、閉眼為夜的記載十分類似,所以郭璞在注中便認為燭龍與燭陰乃是同一物。

《淮南子·地形訓》中也有言:「燭龍在雁門北,蔽於委羽之山,不見日,其神人面龍身而無足。」可見燭龍與山海經中的一般獸類不同,雖然編排在海外、大荒中,卻是份屬神格。

歷代對燭龍有不同解釋,在《楚辭·天問》中有「西北闢啟,何氣通焉?日安不到,燭龍何照?」的詞句,《易緯乾坤鑿度》中又曰:「太陽順四方之氣。古聖曰:燭龍行東時肅清,行西時,行南時大,行北時嚴殺。」所以清人俞正燮在其著作《癸巳存稿》中認為「燭龍即日之名」。



『山海經』之「燭陰」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聯絡我們|141華人社區

GMT+8, 2024-11-19 01:5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