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茶是故鄉濃
中國是茶樹的原產地,亦是世界上最早發現和利用茶作為飲料和藥用的國家,是名副其實茶的故鄉。
在5,000年前的神農時代,茶葉已廣泛用作醫療。西周時期(約公元前11世紀-前771年)起,茶不僅作為藥用、祭品,且開始轉為飲用,到漢代(前206-220),飲茶風氣已十分普遍,並開始成為商品。
到唐代(618-907),飲茶風氣更盛,茶葉貿易也十分發達,宮廷大量飲茶,更有貢茶的出現。
從宋代(960-1279)起,所謂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茶已成為了中國人民日常生活的必需品,直到明清以至現代。
茶的故鄉
茶樹原產於中國的西南部,最初中國人是直接食用新鮮的葉子,作為藥用。後來隨著社會文明的進步,茶從野生到人工種植,從生吃藥用到沖泡飲用,茶在中國人心目中的地位已提升為生活必需品。
茶,不但是中國「國飲」,也是世界半數以上人口喜愛的飲品,在世界三大無酒精飲品中,茶居於首位。
*茶園
茶的起源
中國西南部雲貴川(即雲南、貴州和四川)一帶,是茶的原產地,該處氣候溫暖而潮溼,適宜茶樹的生長。據研究,茶起源於6,000至7,000萬年前。
自19世紀末開始,在雲貴地區的原始森林中,陸續發現了不少野生大茶樹,其中樹齡最高的達2,700多年。此外,在四川、廣西、湖南、廣東等地,亦先後發現了不少自然生長、高逾10米的古茶樹。
*中國西南部的古茶樹
從藥用到飲用
神農氏,即是中華民族奉為祖先之一的「炎帝」,也是「農業之神」,由於掌握了耕種的技術並傳授給百姓,令人民生活得到改善。神農在發現五穀的同時,亦發現了各種的草藥,並且親自去嘗試不同草藥的特性,無意中嘗到了茶樹的葉子,發覺茶樹鮮葉有解毒作用。這是茶葉藥用的起源。
在魏晉以前,《神農本草經》以至華佗的《食論》都有記載以茶為藥的例子;其後,茶的主要功能便從藥用轉移到飲用上。時至今日,茶的藥用功能仍然為人重視。根據茶葉的臨床實驗結果:茶可以治糖尿病、高血壓、冠心病、動脈硬化、眼病、腸胃炎,並具有降低血脂、減肥健美等功效。
*【牛首人身】的神農氏
茶的傳播與茶馬貿易
現時,世界上有50多個國家種茶,而飲茶的風尚更遍有全球。事實上,種茶和飲茶,最早都是從中國直接或間接地傳播出去的。茶葉經陸路向外傳播,可分為境內和境外兩種。
境內傳播,主要是由西向東沿著崎嶇艱險的棧道輸入中原地區,又由南向北沿著長江水系傳到中下游地區。
至於境外的陸路傳播,最早可追溯到秦統一巴蜀時,西南一帶人民為逃戰亂,大批遷移到雲南西部邊境地區,而飲茶風俗也於當時一併傳入鄰近的越南和緬甸等東南亞地區。大約公元5世紀時,經蒙古邊境以茶易物方式向土耳其輸出茶葉。到隋唐時更發展為「茶馬貿易」,輾轉將茶葉經西伯利亞傳到俄國。
(小檔案:茶馬貿易
茶馬貿易,也稱茶馬互市,是唐宋元明清時期邊境少數民族地區常見的一種以茶易馬的貿易方式。中原和南方地區產茶而缺馬,而西北及西南邊地的少數民族則是多馬而缺茶,於是就在統治者的提倡下,形成了這種實物交易的方式,到清朝雍正時期才終止,共實施了近1,000年)
海上茶葉之路
「海上茶葉之路」,是指在宋朝時茶葉經廣州、明州(今寧波)、杭州、泉州等沿海城市從海上傳入南亞,到元、明以後,中國茶又經南亞地區傳到西方的歐美國家,對西方的飲食文化影響深遠。事實上,當今世界產茶大國的斯里蘭卡,最初也是由荷蘭人引進中國茶籽進行種植,慢慢發展起自己的產茶業。
另一方面,自唐代起不少日本僧人來中國學法,歸國時將茶籽經海路帶回日本種植,並將製茶石臼和中國茶的蒸、搗、焙等技術也一併帶回,逐漸發展成為日本的國粹──茶道。
古代茶事
茶興於唐而盛於宋,唐宋兩代繼承了先人飲茶的精萃,將中國茶文化推至高峰。唐宋兩代對飲茶的要求比現代人更講究,對茶藝的研究比現代人更投入。於是,在中國飲茶史上,出現了唐宋精巧的貢茶工藝和追求技藝的宋代鬥茶。
*西周時期的印紋提梁注子,是茶壺的雛型
歷代貢茶
貢茶,即以茶作為貢品。
貢茶的形式,可以是地方名茶上繳朝廷,或朝廷於名產茶區設置御用茶苑,特製精品,專供皇室享用。
貢茶的起源弄追溯至周代,到唐宋時規模最大最考究,有助製茶技術的發展。由於唐朝宮廷好茶道、茶宴,對茶葉的需求很大,唐代貢茶的地區就己多達十七個州郡。浙江官焙(專門採造宮廷用茶的生產基地)所製造的「顧渚貢焙」就非常著名。
到了宋代,貢茶無論在數量或質量上都比唐代更優勝。宋代皇室貢焙基地設於福建,培植與採製技術更精良,製造出著名的「龍鳳團茶」。
宋代的鬥茶
「鬥茶」又稱「茗戰」,是比試茶葉質量好壞的比賽。
鬥茶源於五代,創於民間,但由於技巧性強,過程有趣,上流社會以至平民百姓都十分熱衷。
鬥茶時,各自送上珍藏的茶葉輪流觀色比味,分出優劣。鬥茶的程序首先是「熁盞」,即將茶杯加熱一下,然後是「調膏」,就是將適量的茶末放入杯中調和,接著是「點茶」,即將沸水注入杯中,最後進行「擊拂」,即不斷急速攪動茶杯中的茶湯,使茶面泛起湯花。以茶面湯花鮮白而均勻,湯花散退慢而水痕少為勝。
*宋朝的鬥茶情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