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樓主 |
發表於 2009-10-20 11:32:43
|
顯示全部樓層
誰是瑪雅人
既然瑪雅地區並不能十分嚴格地確定,那麼,它的主人呢?誰是瑪雅人?
傳世的雕刻、繪畫中,瑪雅人都有著誇張的面部特徵:扁平額頭、鷹鉤鼻子、厚厚的嘴唇。今天的瑪雅遺民雖說也略有這些特徵,但決不那麼鮮明。他們是相貌不錯的蒙古人種(Mongoloid),但與他們的中美洲鄰居並沒有太多的生物學差異。所以,沒有必要過多去研究他的身高、肩寬、臂長、顱指數、血型之類的項目,在這些方面得不到直截了當的“血統證書”。
瑪雅人是按著他們的語言來定義的。在今天,仍有數百萬人說著他們祖先的語言。儘管瑪雅語族系眾多,這是多樣的地理環境使他們分處各地導致方言變異的結果,但是統一的瑪雅語族無疑是他們最好的種族和文化的紐帶。說瑪雅語的人可能正是這一地區最早的定居者,作為真正的主人,他們在這塊領地上留下了數千年文明遺跡。從文化的統一性來看,沒有任何證據表明曾有任何其他民族控制住這一地區。即使是16世紀西班牙人征服以後,除了少量殖民城市據點之外,近乎500年的殖民統治也未能改變這一事實:說瑪雅語的人民佔據著這塊土地的大部分地區。
這一群瑪雅人從古到今都在這裏繁衍生息。他們的語言和他們的文化部保持了相當程度的穩走性。他們是很特殊、很不簡單的一群!
在瑪雅地區的西界,原墨西哥阿茲臺克文化地區,早就被大西洋對岸來的歐洲“文明人”給“文明化”了。在瑪雅地區的東界,今洪都拉斯以東的地區,當地土著文化也沒能像瑪雅人那樣較成功地抵擋住歐洲人的文化衝擊。瑪雅人儘管在政治版圖上從屬於殖民統治(他們的文化傳統中,比較缺少國家疆域概念,較能容忍外來人建立互不相擾的殖民“飛地”,從前他們各部族間就是這樣做的),但是,在文化上相當頑強地保留自己的傳統,從語言到宗教。除了那不可搬走的城市被毀壞以及無法抗拒的軍事壓力下的經卷被焚、祭司被殺以外,留在他們頭腦中的傳統觀念,留在他們唇齒間的語言、傳說,都與他們民族的生命相始終。
就是到今天,假如我們走進西班牙人強制推行天主教而到處建立的教堂裏,我們將會經常看到這樣的場面:天主教牧師冷清清地坐在他的講壇邊,而瑪雅“教民們”卻熱鬧非凡地在另一邊焚香禱告,默念他們世世代代信奉的天神、雨神、羽蛇神等等神靈的聖名,一派“異教徒邪教”色彩!
這就是有著悠久文化傳統、輝煌古代文明的瑪雅人。
瑪雅先民在這裏已經至少有三四千年的文明史。今天我們所說的中美洲所有古文化的共同源頭奧爾梅克文明(Olmec),其實就是瑪雅文明在那個較早階段的代稱。這好比我們說仰韶文化、河姆渡文化、紅山文化一樣的意思,它們正是中華文化在上古的一種名稱。
奧爾梅克在公元前1150年已達到相當高的水準,在拉文塔(LaVenta)等遺址,祭祀中心的祭壇、雕像等實物證實,當時奧爾梅克人的社會結構非常複雜,他們的文明成果直接由瑪雅文明和阿茲臺克文明接續下去。
其實,創造這一地區偉大文明的先民們,自己並不知道自已在今天被叫作“瑪雅人”。
瑪雅這個稱謂乃是近500年的產物。10世紀以後,尤卡坦半島上有三個強大的城邦,其中之一叫瑪雅潘(Mayapan),它曾一度成為尤卡坦北部最具政治主導力的中心。
在12世紀至14世紀它的黃金時代之後,正巧來了西班牙人。是西班牙人把這個城邦的威名加在整個瑪雅地區頭上,這才有了瑪雅地區、瑪雅民族、瑪雅文明的提法。這與我們中國人叫“漢人”,中國叫“支那”(秦帝國的音轉),移民區叫“唐人街”其實是一樣的。
所以,在寬泛的意義上說,這一地區的一切文明成果都可以叫作“瑪雅文明”。而有時候,人們囿於概念,又把奧爾梅克人和瑪雅人作了過份的區分;甚至有時只把公元3至9世紀危地馬拉低地的古典文明視作“真正的”瑪雅文明,把這一地帶文明的衰落和轉移稱作“瑪雅文明消失”。
一般說,瑪雅文明經歷了幾個不同的階段,每個階段在瑪雅地區裏有明顯不同的地理分佈,大致是由南向北遷移。公元前1000年或可上溯至3000年前,直到公元後3世紀,這是瑪雅文明的形成期;公元3世紀至公元9世紀末,是瑪雅文明的古典期(Classic Period,又稱古王國時期,OldEmpire),這是一個全盛期,主要集中在中部低地,在巔峰階段突然衰落;公元10世紀至16世紀初,後古典期(PostclassicPeriod,又稱新王國時期,NewEmpire),集中在尤卡坦北部平原,因西班牙人入侵而告中斷;16世紀後就是殖民統治時期,瑪雅文化受到嚴重摧殘,瑪雅民族大部避遷偏遠地帶。
以上是瑪雅人文化軌跡的一個基本框架。對古典期、後古典期這類術語稔熟,將有助於了解瑪雅文明和瑪雅人。
對我們今天來說,瑪雅人又是哪些人呢?根據語言族系和地理分佈,大致分為以下幾部分:
(1)尤卡坦瑪雅人,居住在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島,並擴展到伯利茲北部和危地馬拉東北部;
(2)拉坎冬人,人數很少,居處在墨西哥南部烏蘇馬辛塔河與危地馬拉之間的邊境地區,一小部分居住在危地馬拉和伯利茲;
(3)基切諸民族(凱克奇人、皮科莫西人、波科曼人、烏斯潘特克人、基切人、卡克奇克爾人、除圖希爾人、薩卡普爾特克人、西帕卡帕人)居住在危地馬拉東部和中部高地;
(4)馬姆諸民族(馬姆人、特科人、阿瓜卡特克人和伊西爾人),居住在危地馬拉西部高地;
(5)坎霍瓦爾諸民族(莫托辛特萊克人、圖贊特克人、哈卡爾特克人、阿卡特克人、托霍拉瓦爾人和丘赫人),居住在危地馬拉韋韋特南戈省及相鄰的墨西哥地區;
(6)佐齊爾和策爾塔爾諸民族,居住在墨西哥南部恰帕斯州;
(7)喬爾諸民族,包括恰帕斯州北部和塔瓦斯科州的瓊塔爾人和喬爾人以及危地馬拉東端的喬爾蒂人;
(8)瓦斯特克人,居住在墨西哥韋拉克魯斯州北部及其相鄰的聖路易斯波托西州。
這是我們今天還能見到的瑪雅遺民。在拉美文化一體化的巨大壓力之下,但願他們能夠長久地生存延綿下去,作為他們光榮祖先的見證人。
[ 本帖最後由 (巧克力) 於 2009-10-20 16:38 編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