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起美國關稅的威脅,香港面對更嚴峻的問題是房地產市場及消費外流。東盟與中日韓宏觀經濟研究辦公室(AMRO)首席經濟學家許和意(Khor Hoe Ee)認為香港住宅樓市可能已經觸底(bottoming out),惟寫字樓市場仍然存在一些問題,房地產市場或需一段時間才能回暖。
許和意提到香港財務狀況非常強勁,有能力推出措施支持經濟。現時市場利率下降,新股活動吸引資金流入,惟料只屬短期現象,息口並非長期降低,但系統中存在大量流動性,有助利率保持在略低於正常水平。
雖然香港出現千億元財政赤字,但許和意認為港府決定發行長期債券,特別用於投資項目是合理做法。去年港府債務總額僅佔GDP的9%,實際上不少項目要到下一代才更受益,屆時讓他們償還貸款和債券將更公平。
本港經濟何時見曙光?許和意直言今年受關稅戰影響,加上中美經濟料放緩,間接影響有關需求,故香港經濟將比之前預期更弱,全年GDP增長預測或由原本的2.4%,降至接近2%至2.1%水平。不過港府有財政空間,而且近期吸引了大量投資,「也許再過一兩年,(香港經濟)就可能恢復到原來的水平。」
星人往柔佛購物 如港人北上
至於新加坡近年吸引大量人才,帶動樓市上揚。駐紮新加坡的許和意形容,星洲樓市與區內大多數國家的周期相反,但當地經濟也受關稅打擊,AMRO同樣下調對星洲的經濟預測,或與香港情況相若。他說雖然新加坡沒有受樓市拖累,「但我們也面對同樣問題,新加坡人把錢花在(馬來西亞)柔佛,就像香港人在深圳消費一樣,只是規模或沒有那麼大。」
他指星港兩地差別之一,是新加坡政府更積極,而香港傳統上採取更自由放任政策。市場力量很長時間以來都發揮作用,但現時香港有些問題屬結構性,最近財政政策反映港府變得更積極,嘗試把市場多元化,擴展到中東和東盟等新市場。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