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年懸案破解! IXPE觀測證實 電子散射產生 "黑洞X射線"
據《每日科技網》(scitechdaily)報導,美國航太空總署(NASA)的X射線偏振成像探測器
(IXPE)近期助天文學家解開一個30年謎團:在如耀變體BL Lacertae這類超大質量黑洞的
活躍噴流中,X射線如何產生。
耀變體BL Lacertae(簡稱BL Lac)為活躍星系,其能量源於超大質量黑洞噴射直指地球的
明亮高速噴流。 為探究X射線成因,IXPE與地面望遠鏡合作。
即將發表於《天文物理期刊通訊》(Astrophysical Journal Letters)的研究指,X射線最可能由
高速電子與光子交互作用產生。
長久以來,科學界爭論X射線源於噴流中的電子或質子,兩者在X射線偏振上留有不同印記。
高偏振指向質子,低偏振則暗示電子透過康普頓散射(Compton scattering)作用。
IXPE於2021年發射,是唯一能進行此類偏振測量的在軌衛星。
西班牙安達盧西亞天體物理研究所(IAA-CSIC)學者阿古多(Iván Agudo)表示,這是黑洞噴流
最大謎團之一,「IXPE終於提供了破解工具。」
天文學家發現電子透過康普頓散射產生X射線。在黑洞噴流中,電子以近光速移動,IXPE助科學家了解,
電子有足夠能量將紅外光子散射成X射線。
BL Lac是首批發現的耀變體之一。2023年11月底IXPE觀測BL Lac七天,地面望遠鏡同步測量。
特別的是,觀測期間BL Lac光學偏振達創紀錄的47.5%。希臘學者利奧達基斯(Ioannis Liodakis)
驚嘆這是「所有耀變體觀測到的最高偏振度!」
IXPE發現X射線偏振遠低於可見光,不超過7.6%,證明X射線源於電子與光子透過康普頓效應作用。
美國航太空總署(NASA)馬歇爾太空飛行中心(MSFC)科學家埃勒特(Steven Ehlert)指,
「光學偏振遠高於X射線,只能用康普頓散射解釋。」
義大利 國家天體物理研究所(INAF)的科斯塔(Enrico Costa)是十年前提出此實驗構想者之一。
他稱:「IXPE解決了另一個黑洞謎團。」
未來研究方向,埃勒特說:「希望盡可能多找到這樣的例子。耀變體變化很大,充滿驚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