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表於 2009-5-14 11:30:19
|
|閱讀模式
突厥是古匈奴的別支,原遊牧于中亞葉尼塞河上游,後遷徙到高昌的北山(今新疆博格多山),五世紀中葉被柔然所征服後,將其遷徙到金山(阿爾泰山)南麓一帶,六世紀四十年代起開始同中原漢族發生聯繫。西元553年木桿可汗即位後,先後吞併許多小部落,勢力向東發展到漠北漠南和渤海沿岸,向西至裏海進入中亞並同波斯發生聯繫,極盛時“東西萬里,南北五六千里”。其間突厥發生分裂,木桿可汗之弟佗缽可汗所領部眾稱東突厥,仍據大漠南北,並長期騷擾中原北疆;室點密可汗所領部眾稱西突厥,據今哈薩克一帶。西元582年以後,東突厥內部處於長期內亂狀態,與西突厥也常處於戰爭之中。西元599年以後,東西突厥均臣服於隋王朝。
唐初,東突厥勢力漸起,除併吞鄰近許多民族外,還奴役處於漠北的鐵勒諸部。西元629年以後,唐軍連續發動對東突厥軍事行動,最終將其滅亡,其餘部逐步溶入華夏民族。西突厥在唐初時佔據了西域,不僅堵塞了向西的絲綢之路,而且在軍事上對唐王朝構成嚴懲威脅。在滅東突厥之後,唐軍開始對西突厥用兵,先打敗吐谷渾打通河西走廊,並在西元639——657年間的連續戰爭中擊敗了西突厥,完全控制了蔥嶺以東天山南北。西突厥被唐王朝擊敗後,余眾大舉西遷(如俄羅斯頓河流域的波洛伏人即是突厥一支),其中另一支突厥人後來在中西亞建立了塞爾柱突厥帝國。
漠北鐵勒諸部主要有薛延陀、契苾、回紇、拔野古、同羅、恩結、白霫等十五部,與突厥同屬一個種族——中亞白種人。其中,薛延陀部勢力最大,在東突厥滅亡之後漠南空虛之時,薛延陀部便乘機南遷東突厥故地。西元641年,薛延陀部首領夷男後反唐,鐵勒諸部中被薛延陀部所奴役的活動於蒙古北部色楞河和鄂爾渾河之間的回紇部(相傳為今維吾爾族祖先),與唐軍聯手打敗了薛延陀部後,隨之佔其故地並歸附唐王朝。薛延陀余部降唐後,也逐步溶入了華夏民族之中。西元646年其他鐵勒諸部也歸附了唐王朝。在東突厥和薛延陀部被唐王朝滅亡之後,回紇部(西元788年改稱回鶻)逐步領有蒙古高原大部地區直到唐末。唐中以後,回紇勢力開始強盛起來,唐安史之亂也是借回紇勢力才得以平叛。西元835年,回紇發生內亂,隨後連年災荒不斷。西元840年,位於其西北(貝加爾湖西北)的黠戛斯(即吉爾吉斯)以10騎兵入侵,回紇人四散逃亡,政權崩潰。大部分回紇人分三支西遷:一支遷河西走廊;一支遷天山北路,包括新疆南部和中亞部分地區;一支遷西州(吐魯番)輪臺(米泉)等地。回紇人逐漸和當地的居民(這裡也包括留下來的少數突厥人)融合後,形成了後來的西域諸民族。
十二世紀末,塞爾柱突厥帝國衰落,其部將在裏海南岸建立了花剌子模國,到十三世紀時國力開始強盛,領土東至印度河、西到波斯灣、北接亞塞拜然的廣大地區。西元1219年,成吉思汗以花剌子模殺害蒙古商隊和使者為由,對花剌子模國大舉用兵。西元1221年蒙古軍隊滅花剌子模國,此役使花剌子模國民眾幾乎被剿盡。而原住在裏海東南岸呼羅珊一帶的一支突厥人,在蒙古軍隊西征的過程中不斷西遷,最後遷到小亞細亞半島上,依附於塞爾柱突厥人所建立的羅姆蘇丹國,並在和拜佔廷緊鄰的薩卡利來河畔得到了一塊封地,這一支突厥人被拜佔廷人稱為土耳其(突厥一詞的異音)人。西元1242年,羅姆蘇丹國被蒙古軍隊所滅。西元1293年,土耳其人在奧斯曼(西元1282——1326年在位)的領導下打敗了鄰近的部落和拜佔廷軍隊而宣佈獨立。
從上面的突厥演變史中我們不難看出,突厥人源於中亞葉尼塞河上游,後分東西兩支,東支被唐所滅,余部基本融于華夏(現在華夏黃種民族中,我們基本上看不到白種的突厥人影子),西支敗于唐後屢屢西遷,留下的余部(數量不大)逐步融合到當地居民中去了。維吾爾族的祖先回紇人源於蒙古北部色楞河和鄂爾渾河之間,本屬鐵勒人而非突厥人,兩百年後,那些已經融于當地居民的西突厥余部又逐步融合到遷徙到此的回紇人之中了。從血統上講,留在中亞的突厥人經過兩次以上的民族融合之後,基本上已脫胎換骨成為另一個新的民族了。而位於小亞細亞半島上的土耳其人,與中國歷史上的突厥人在血統上則相對要接近些(中東和歐洲的民族融合情形遠不如中國,所以出現象漢族這樣的大民族基本無機率),可以說土耳其人是中國古代的突厥人的後裔。而中國新疆地區的不少民族(主要指中亞白種人),其前身多以鐵勒人中的回紇部為主體,並融合其他民族之後逐步形成,他們和中亞國家中的其他許多民族一樣,雖然在血統上多多少少與古代突厥人有點親緣關係,但總的來說,他們只是同種(中亞白種人)而非同族。也就是說,中亞民族(包括中國新疆地區)與現在的西亞土耳其人從血緣上講是相差甚遠。
登入後,內容更豐富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註冊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