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查看: 14510|回覆: 2

[中國]俞大猷:文武雙全的抗倭名將

[複製鏈接]
簽到
0
發表於 2009-5-12 16:16:42 | |閱讀模式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泉州自古不僅多儒雅博學的文人,更不乏功勳卓越的名將。與戚繼光並稱為“俞龍戚虎”的俞大猷,就是一位抗擊倭寇,抵禦外侮的民族英雄。譚綸曾寫信這樣評價俞大猷:“節制精明,公不如綸(譚綸)。信賞必罰,公不如戚(戚繼光)。精悍馳騁,公不如劉(劉顯)。然此皆小知,而公則堪大受。”

    少年英雄文武兼修

    俞大猷,字志輔,號虛江,出生於泉州洛江河市。俞大猷出生在下級軍官家庭,祖籍安徽鳳陽,其祖俞敏跟從朱元璋打天下,以開國功臣世襲泉州百戶官,到他的父親俞元讚已經是第五代了。

    俞大猷喜歡讀書。當時泉州盛行閩學學派,俞大猷先後拜泉州名儒蔡清之門徒王宣,軍事家趙本學、林福為師,學習《易經》與兵書。20歲時,他向精通荊楚長劍的同安南少林高手李良欽學劍術、棍術和騎射。尤其是他的騎射,幾乎到了百發百中的境界。父親去世後,俞大猷承襲百戶官世職,開始了他的戎馬生涯。

    俞大猷歷任明代三朝,一生坎坷。嘉靖十四年(1535年)中武進士,他由承襲百戶世職,升署正千戶,守禦金門,後四為參將,七為總兵,累功至都督,但是“時而受重用,名聲顯赫;時而受貶責,淪為囚徒”。他戎馬生涯47年,率部轉戰于蘇、浙、閩、粵之間,身經百戰,戰功顯赫。《明史·俞大猷傳》記載:“大猷負奇書”,“忠誠許國,老而彌篤”。《明史·戚繼光傳》把戚繼光與他比較,說戚繼光“果毅過之而操行不如(俞大猷)”。

    保國抗倭功勳卓越

    俞大猷一生戎馬,最主要功績是領導抗倭鬥爭。

    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倭寇大擾浙東,北竄蘇南。他配合戚繼光、鄧城等將領,用福建樓船在浙東、蘇南大敗倭寇,殲滅敵軍五千多人,擊沉敵船140多艘,徹底平定了蘇浙倭患。他抗倭有功,被提升為蘇浙副總兵,後任浙江總兵兼署浙江都督同知。

    倭寇在蘇浙慘敗後,南竄至閩粵,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冬攻陷興化城(今莆田市)。福建巡撫奏請朝廷,提升俞大猷為總兵,戚繼光為副總兵後,隸屬閩浙總督譚綸指揮,會同剿倭。譚綸命令戚繼光、劉顯、俞大猷分別率領中、左、右三路大軍,會攻倭寇于平海衛。戚繼光部首先登陸,劉顯、俞大猷率部緊跟其後,這一戰殲敵兩千兩百多人。官兵還救回三千多名被劫的居民,勝利地光復了興化城。在抗倭作戰中,俞大猷與戚繼光同樣英勇善戰,但兩者給人的印象又有所不同,俞大猷側重軍事謀略,戚繼光則更多地表現為驍勇過人,所以,世人稱之“俞龍戚虎”。

    後來,俞大猷奉命鎮壓西南瑤族、壯族,海南黎族,閩粵贛邊境峒民的民變,俞大猷並不單純使用武力,他首先嚴明軍紀,做到對老百姓秋毫無犯,堅持“愛民如子,以撫為主”的方針。因此,俞大猷雖然是奉命前來鎮壓民變的朝廷將領,但卻深得民心,被尊稱為“俞佛”。

    俞大猷直至78歲時還領兵訓練,病死在任上。其好友黃吾野的輓詩,概述了他悲壯傳奇的一生:“大星落東海,涕泣滿城哀。百戰功徒在,韆鞦夢不回。雲銷天地氣,世絕古今才。寂寞廉頗館,空余吊客來。”

    一代儒將博學多才

    俞大猷精通六經,繼承我國古代軍事思想的優良傳統,為發展我國古代軍事思想作出了重大貢獻,著有《兵法發微》、《劍經》、《洗海近事》、《續武經總要》。俞大猷一生還勤於寫詩。他的《舟師》詩寫道:“倚劍東溟勢獨雄,扶桑今在指揮中。島頭雲霧須臾凈,天外旌旗上下衝。隊火光搖河漢影,歌聲氣壓虬龍宮。夕陽影裏歸蓬近,背水陣奇戰士功!”成為我國古代最早描寫海戰的佳篇。

    此後,他的主要作品連同其他詩文雜著彙編為《正氣堂集》30卷,另有《正氣堂近稿附議稿》、《正氣堂續集》、《正氣堂余集》等,為後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

    同時,俞大猷還是武術家、兵器發明家。嘉靖十四年(1535年),俞大猷參加全國武舉會試,因武藝超群,又寫了一篇《安國全軍之道》的策論,深受兵部尚書毛伯溫的賞識,榮獲第5名武進士,授任守衛金門、同安一帶。嘉靖年間,他親往河南嵩山少林寺,教僧人練習少林棍法,使少林棍法得以繼傳,將南少林武術回傳到北方。他還創造了一套用樓船殲滅倭寇的海戰戰術,發明瞭陸戰用的“獨輪車”等兵器。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登入後,內容更豐富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註冊

×
發表於 2019-8-13 11:31:43 |
俞大猷以后还有不少武进士甚至武状元;有效力南明的武进士,结果南明还是比南宋享国更短。
發表於 2019-10-18 23:14:09 |
Interesting ! 謝謝分享

Archiver|聯絡我們|141華人社區

GMT+8, 2024-11-24 16:29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