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查看: 15226|回覆: 4

[中國]崇禎是亡國之君 為明朝滅亡第一責任人

[複製鏈接]
簽到
19

476

主題

4萬

回帖

100

積分

初級會員

一代宗師

積分
100

傑出成就勳章長時間服務勳章「友誼大使」勳章百萬富翁勳章「貼圖之星」勳章高級元老勳章超級元老勳章論譠元老勳章

發表於 2009-5-12 10:52:0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翻開中國史冊,有人可能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人們習慣上將晉朝分為西晉、東晉,又習慣上將宋朝分為北宋、南宋。但是,卻從沒將明朝稱為北明和南明的。

    為什麼?當然有它的道理。

    無論東晉還是南宋,雖然是作為西晉和北宋的延續,但它們有很強的獨立性,形成了長時期的穩定的統治。而南明卻不同,雖然是晚明的延續,它與清朝之間雖然也有很大的可能形成像南宋與金朝那樣的南北格局,但事實卻是——它很快消亡了,在歷史上曇花一現。無論從時間跨度及影響力方面,都遠遠未能與明朝分庭抗禮。

    南明,只是明朝在夕陽剛剛落山之後,在歷史天空留下的一道影子。而這道影子又受到明朝最後一個皇帝崇禎致命的影響,從一開始便帶有無法擺脫的悲劇色彩。因此,提到南明史,我們理應從崇禎皇帝說起。

    崇禎皇帝習慣上被人們稱為“不是亡國之君的亡國之君”。為什麼是亡國之君?很簡單,明朝在他的手中結束了。為什麼又不是亡國之君?道理似乎也很明白,因為崇禎與許多亡國之君不同,他很有才幹,勤儉治國可謂殫精竭慮,所以他自己經常感慨:“朕非亡國之君,事事乃亡國之象。”連他的仇敵李自成也認為“君非甚黯”;他的老對手清朝統治者則稱:“朕思明崇禎帝孜孜求治,身殉社稷,若不急為闡揚,恐千載之下,竟與失德亡國者同類並觀”(李清:《三垣筆記》),並在祭文中寫道:“唯帝英姿蒞政,志切安民。十有七年,勵精靡懈。詎意寇亂國亡,身殉社稷。向使時際承平,足稱令主”(于中敏等:《日下舊聞考》卷一百三十六);更不用說明朝的遺老了。許多後世的史學家也認為崇禎不應該是“亡國之君”,認為明朝之所以亡,不是因為崇禎而是因為長期的透支使明朝大廈已無人能支,而崇禎是個倒楣蛋。

    不過,筆者在這兒有一問:倘若當時不是崇禎當皇帝,而是一個稀裏糊塗的人作天子,甚至是像南唐李后主只會花前月下填詞作曲的人做皇帝,而他的朝廷中有一位像張居正那樣的人物在主持政事,那麼,明朝會那樣快地結束嗎?

    當然還可以有許多假設。而歷史是不能假設的。那麼,反過來說,儘管明王朝的滅亡是許多偶然因素累積出來的必然結果,或者說是長期的腐敗造成的必然結果,但無論如何,崇禎就是亡國之君!這是無法改變的事實!

    從客觀角度看,崇禎有著剷除權宦魏忠賢等許多偉大的政績,但他也有致命的治國及性格缺陷,尤其在關鍵時候,他不僅自毀城墻地將袁崇煥殺掉,不僅沒能果斷地遷都……而且,他沒有絲毫遠見地將朱氏江山可以延續的根本給斬斷了!

    在李自成攻入北京之前,崇禎可以將自己的兒子送到南方安全地帶,這雖然有一定難度,但可以想辦法做到,起碼可以將其中的一個兒子送到南方,但崇禎沒有去做。這件事看似家事,但在“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封建王朝,此事關係到帝國存在的根本,而根本一斷,勢必給後來者留下無法解決的難題。竊以為,南明亂事紛紜,其重要根結即在此。既如此,此事當然應該細說一下了。

    其實,在明王朝最危險的時候,崇禎仍有好幾次可以迴旋的餘地,但均被他自己破壞了。當山西全境被李自成起義軍全部佔領後,京城已是岌岌可危。此時,北方不穩,民心大亂,但是南方卻相對穩定,南京作為明朝的另一個都城(留都),有著完備的機構和官員,也有大量的軍隊和廣闊的疆土。因此,駙馬都尉鞏永固勸諫崇禎南遷,說:“若南遷,可召募義兵數萬人,寇亂不難平也。”崇禎問:“召集那麼多人容易嗎?”鞏永固回答:“豈獨數萬,果如臣策,即數十萬度可必致。若徒守京師,京師已玩弊久,只坐困無益也。”(見《流寇長編》卷十七)形勢緊急,朝臣李明睿也上疏,稱:“南京有史可法、劉孔昭,此皆忠良曉暢軍務,可寄大事。皇上召與之謀,必能摧陷廓清,建中興大業……”崇禎漸漸有了南遷的想法,但這一想法卻受到兵科給事中光時亨等人的阻撓,光時亨顯然害怕南遷會損害自己的個人利益,於是上綱上線地將“南遷”斥為“邪說”,並稱:“不斬明睿,不足以安人心。”(計六奇:《明季北略》卷二十)光時亨的揚言在朝廷中引起不小的反響,南遷之議暫告段落。可是,隨著形勢的更加危急,“南遷”似乎成為最可行的辦法,此時又有朝臣出來發言,客觀地分析時事後請求皇帝南遷,然而又遭到言官們的強烈抨擊。反對南遷的朝臣們後來多有叛變明朝投降李自成的,他們或許有他們的小算盤,而崇禎皇帝此時最能感受到迫近的危險,也最想實現“南遷”,但是,他還要顧慮到自己的名譽,不願意承擔放棄京師的惡名,希望能在朝廷重臣的提議下實現“南遷”,而不是自己提出來。所以,他一再徵詢內閣首輔陳演和魏德藻的意見,而此二人,前一人堅決反對南遷,後一人始終不予表態,崇禎非常惱怒卻也無可奈何。南遷之議因此一再耽擱,等到起義軍就要攻到北京,朝廷已到火燒眉毛的時候,朝臣們的意見仍不統一。崇禎皇帝面對沉默的大多數,憤憤地說:“朕非亡國之君,諸臣盡為亡國之臣!”拂袖而去。南遷之議自此夭折。

    寫到這兒,筆者不禁要問:崇禎罵朝臣為亡國之臣,認為是因為朝臣的無能而使南遷無法實現。可是,作為一朝的主政者,崇禎可以很輕率地就將袁崇煥殺死,而在節骨眼上卻不能果斷而理性地南遷。優柔寡斷、患得患失,這該怪誰呢?

    很快,李自成的軍隊打到了北京西直門外,整個京城被圍得水泄不通,局面已達到無可挽回的地步,但此時的李自成並沒有滅掉明朝的打算,而是提出談判條件:只要崇禎割西北一帶,讓李自成分國而王,並犒賞軍銀百萬兩,李自成便可退兵。這對病入膏肓的崇禎帝自然是一根救命草,同時也是拯救明王朝最後的機會,崇禎帝理應接受。但令人無法理解的是,直到這個時候,崇禎帝仍然再三徵詢魏德藻的意見,希望魏德藻承擔割地責任,而魏德藻故伎重演,仍然三緘其口。到最後,崇禎帝雖然氣急敗壞,但仍無勇氣自己承擔談判的責任,更沒有理性地分析:此次談判,可拯救整個明王朝呢!於是,崇禎帝令人不可思議地將自己及整個王朝逼上了絕路。

    崇禎不僅自己沒有離開京城,而且也不讓自己的兒子南下。雖然有朝臣多次建議先將太子送到南方,但崇禎沒有採納。吳偉業分析:“上意非不欲南(遷),自慚播越,恐遺恨于萬世,將俟舉國請而後許。諸大臣材不足以定遷,而賊鋒飄忽,即欲遣太子兩王,禁軍非唐羽林、神策者比,萬一賊以勁騎疾追,即中道潰散,其誰禦之?”吳偉業顯然有意為崇禎開脫。事實上,崇禎或許有點顧慮兒子出京後的安全問題,可是這不是關鍵。

    當京師危急,有人表示願意護送太子到南方的時候,崇禎仍沒有任何反應。而只是在城將破自己將死前,叮囑兒子:“爾等今日是太子,王城破,即小民也,各自逃生去吧!不必戀我,朕必死社稷,有何面目見祖宗于地下?爾等切要謹慎小心,若逢做官的人,老者當呼為老爺,幼者呼為相公;若遇平民,老者呼為老爹,幼者呼為老兄,或稱為長兄,呼文人為先生,呼軍人為戶長,或稱曰長官。”這是崇禎對兒子們最後的關心。然後,他又說:“萬一得全,來報父母仇,無忘我今日戒也!”他死意已決,也無法保護兒子們了,最後痛苦地說:“爾三人何不幸而生我家也!”這種生離死別的情景足以讓任何人傷感,不過,我們暫且擺脫感情的約束,來分析一下崇禎的話,他的話中固然有愛子深情,但此時已完全陷入了個人的義氣之中了,他已沒有那種聖君們為王朝的延續而應有的長遠想法。從這一點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崇禎沒有送自己的兒子去南方。而這一點,卻恰恰是南明政權最為根本的問題。因為沒有正統的接班人,於是出現很多具備相同資格卻又很有爭議的繼承者,這勢必引起混亂,也勢必為投機者帶來很好的機會。

164

主題

1145

回帖

4140

積分

論壇元老

積分
4140
發表於 2019-3-27 22:22:15 | 顯示全部樓層
唐王朱聿鍵欲勤王,崇禎可以只容许他用私人名义,不能用唐王号召新加入的部下勤王?一千多人的护卫在大乱之时可以做到什么?也是对朱聿鍵的磨练。观察后来朱聿鍵在郑之龙的拥戴下没有大作为,有动作。所以,1636至1645的八年间的机会,崇禎朱聿鍵能不能招集到新加入的部下?
南遷的话,可以送太子到现时的南京?
敝人在下小生小弟晚生我向各位仁兄賢弟致敬。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23

主題

30

回帖

-4

積分

禁止訪問

積分
-4
發表於 2019-4-22 01:42:47 | 顯示全部樓層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164

主題

1145

回帖

4140

積分

論壇元老

積分
4140
發表於 2019-4-23 11:01:22 | 顯示全部樓層
土木堡之變後发生什么事情?
敝人在下小生小弟晚生我向各位仁兄賢弟致敬。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6

主題

102

回帖

100

積分

初級會員

積分
100
發表於 2019-10-10 08:54:45 | 顯示全部樓層
Thank you for your sharing.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聯絡我們|141華人社區

GMT+8, 2024-11-29 21:25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