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疫情後,許多中國人對國家社會失望,有了「潤」出國的念頭。但是等在他們面前的,往往是寂寞與不便的新環境。一名放下高薪到加拿大的上海白領說,與預期落差很大,但自己沒有後路,會努力展開新生活。
小五(化名)來自山西省運城,在上海讀書、工作了15年,從電話行銷做起,疫情被裁員前,在一家與人工智慧(AI)相關的公司工作,月薪已經有人民幣2.7萬元(下同,約新台幣12萬元),年薪15個月。
在他心目中,上海是中國最好的城市,因為這是一個努力就會有回報的地方,不像小城市是「關係型社會」,工作和生活都得靠關係才能過得好。然而,2022年因為COVID-19疫情上海封城兩個月(有些社區前後更歷經3個月封控)後,上海在他心中已經一落千丈,「儘管在國內也還是最好的」。
封城經歷是小五想「潤」(「潤」字漢語拼音run的諧音,指移民海外)的導火線。2023年3月,他花了3個月找到工作,已經感到中國就業市場大不如前。當時投了30幾家公司後只有一家國企回應給應聘條件,加上福利補貼後每月約有2萬元,他決定要為離開中國存點錢,目標是50萬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