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世紀50年代計劃經濟時期,要買糧食不是用現金,而是要憑票分配。舊式的撥輪電話、懷舊金曲可能是不少人的集體回憶。這些被時代淘汰的舊物,在這間名為「永續舊物」的小店中,重見天日。
店主武楷斯:「這個是港鐵安全日的牌子,有很多香港的東西。」
他從事舊物回收8年,讀大學時已經對收藏舊物很感興趣,後來到美國旅遊,發現當地有龐大的二手市場,決心把回收舊物的文化帶回內地,至今已經開了3間店。
武楷斯:「收集舊物過程對我而言,不止僅僅是交易或者是轉賣,然後賺取利潤,對我而言更是一個了解世界,然後了解科技、了解歷史的一個過程。」
這部舊式電視機經過改裝後,連接著一個鏡頭。來到的客人如果想「打卡」,就可以走到鏡頭前,在舊物中留下自己的回憶。
武楷斯本身就讀華南理工大學法學院,是985重點大學的畢業生,他的父母期望他找一份安穩的工作,但他想嘗試走不一樣的路。
武楷斯:「去嘗試一些不一樣的體驗,因為這個世界其實是五花八門、豐富多樣的,就算你發現這個方向或者這個賽道你不喜歡,你還可以去嘗試其他的,這樣也可以擺脫所謂『內捲』的一個焦慮。」
內地現時流行說「內捲」及「躺平」,一種是過於劇烈的競爭及內耗,一種是不追求成功的消極態度。他認為兩種極端現象都不健康,希望年輕人都能找到自己熱愛的出路。
登入後,內容更豐富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註冊
×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