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查看: 54|回覆: 3

[宇宙天文] 類地行星繞行白矮星 天文學科學家:地球或可逃過太陽吞噬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24-10-1 13:27:5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類地行星繞行白矮星        天文學科學家:地球或可逃過太陽吞噬



美國 加州大學 天文學家最近發現了一顆質量約為地球兩倍的類地行星,正繞行一顆 白矮星(White Dwarf )
運轉。這項發現為地球未來的命運帶來一絲希望,或許我們的星球在太陽演變為紅巨星後,仍有機會倖免於
被吞噬的命運。

根據《科學警報》網站9月26日報導,這顆質量約為 地球1.9倍的行星,距地球約 4,200光年,與所繞行的白矮星
的距離是地球到太陽距離的兩倍。

然而,白矮星 是類似太陽的恆星在耗盡核心燃料後的最終形態,因此這顆行星上的任何生命,可能早已在母恆星
變為紅巨星的過程中被消滅。

儘管如此,這項發現依然具有重大意義,讓我們得以窺見太陽系的未來。

當太陽步入生命的終點時,也會經歷紅巨星階段,最終變成白矮星。該研究由美國 加州大學(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的天文學家 張可名(Keming Zhang)領導,並展示了微重力透鏡技術的潛力  —   這是一種利用重力效應來放大遙遠
天體光線的技術,未來有望發現更多難以探測的類地行星。

白矮星(White Dwarf )是像太陽這樣的恆星在核心氫燃料耗盡後演變而成。

恆星會在紅巨星階段膨脹到數百倍的初始大小,最終噴射掉外層物質,核心在重力作用下坍縮,形成密度極高的白矮星。
白矮星的光芒並非來自核融合,而是來自坍縮後的餘熱。這個熾熱的核心需要數兆年的時間才能冷卻至完全黑暗。

科學家預測,太陽約在50億年(5 billion years)後進入 紅巨星 階段,其體積可能膨脹至火星軌道,吞噬水星、金星
甚至地球。然而,地球是否會被徹底摧毀仍是未解之謎。

這次發現的類地行星繞行 白矮星 運行,表明地球也可能在這樣的極端變化中倖存。

天文學家 張可名(Keming Zhang)推測,這顆行星或許在其母恆星的紅巨星階段中存活了下來,為地球未來的命運
提供了新的參考。

研究團隊透過微重力透鏡現象發現了這個行星系統。當背景恆星的光線經過白矮星時,其光路被白矮星的重力彎曲,
產生了放大效果。

天文學家 張可名(Keming Zhang)解釋,這次事件的放大倍數超過 1,000倍,使得研究人員得以精確推斷出行星系統
的質量和軌道距離。

這項技術不僅讓科學家能夠測定這顆類地行星的質量和軌道距離,還發現了一顆質量約為 木星(Jupiter)30倍的褐矮星。
這顆褐矮星太小,無法進行恆星的核融合反應,但其質量足以融合氘,位於行星與恆星之間的過渡帶

這顆行星目前的軌道距離為 2.1個天文單位(AU),與地球在太陽變成白矮星後預計所在的距離相符。

由於紅巨星的質量損失率仍無法精確預測,部分模型對地球的未來過於悲觀,而這次發現的行星系統或許證明,
地球仍有機會逃過被吞噬的命運。

儘管太陽進入紅巨星階段時,地球上的生命可能早已消失,但隨著太陽逐漸變熱,宜居區可能會轉移至木星和土星
的軌道附近。屆時,這些行星的衛星或將變為海洋行星,人類或許可以遷移至這些新的居住地。

這項研究發表於《自然·天文學》(Nature Astronomy),不僅揭示了遙遠星系的奧秘,還為地球的未來命運提供了
新的視角。

登入後,內容更豐富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註冊

×
4814351_1_1.jpg
hero-image.fill.size_994x559.v1727378855.jpg

評分

參與人數 2魄力 +1 +270 魅力 +3 黃金 0 收起 理由
Monfortino 0 + 20 + 2 0 🥇 同意兄弟高見!小弟給力支持!
howardwo + 1 + 250 + 1 0 🥇 同意兄弟高見!小弟給力支持!

查看全部評分

發表於 2024-10-1 22:10:43 | 顯示全部樓層
白矮星是一顆死亡恆星。當恆星仍處於紅巨星階段時,行星上的所有生命都已死亡。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24-10-1 23:22:10 | 顯示全部樓層
50億年後,人類應該進化到飛出銀河系,甚至更遠更遠的宇宙了,太陽糸的存活已不再是大問題了!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發表於 2024-10-2 08:13:57 | 顯示全部樓層
到時唔知人類滅絕未。
回覆 讚好 不讚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聯絡我們|141華人社區

GMT+8, 2024-11-22 00:07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