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樓市終於全面「撤辣」,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昨日發表2024/25年度《財政預算案》,宣布即日起撤銷所有住宅物業需求管理措施,認為在當前的經濟及市況下,有關措施已無需要。他解釋,當年引入「辣招」時樓市供不應求、樓價急升,現時情況有別,未來3至4年有10.9萬伙供應,屬高水平,且已落成未售出單位仍有約2萬伙,供求較平衡,可讓市場自由交投。
陳茂波:現已供求平衡
陳茂波表示,去年樓價下跌7%,全年交投處於4.3萬宗的低位,按年減少5%,市場投資情緒受某些因素影響,包括外圍複雜環境多變,地緣政治持續緊張,美國減息速度尚有變數,未知會否較預期遲啟動,市場信心相對弱。他強調「撤辣」是審時度勢考慮後的決定,希望可引導市場有合適清晰的期望,避免地緣政治及高利率環境令悲觀情緒放大;相信「撤辣」後置業自住及投資都更便利,對穩住信心有一定作用,政府樂見香港住宅物業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樓市「辣招」推出逾13年後功成身退。在2010年,前特首曾蔭權在任期間,由時任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引入額外印花稅(SSD),政府換屆後,曾俊華先後於2012年及2013年增添買家印花稅(BSD)及雙倍印花稅(DSD),以抑制樓市炒風。
政府消息人士透露,當初引入3項「辣招稅」是因應樓市炒風熾熱、供求失衡、優先照顧香港永久居民的置業需求;隨後政府不斷檢視市況,考慮成交量、樓價轉變的速度及幅度、未來供應量、整體經濟環境、息口走勢及市場氣氛等,認為現時是「撤辣」時機。今年1月住宅物業買賣合約大概3500宗,較此前3個月逐步增加,仍低於去年上半年月均4370宗的水平,而今年1月樓價按月下跌1.6%,較2021年9月高位累挫23%。
根據去年數據,針對外來買家需求的BSD,相關交投佔整體成交量已由引入「辣招」前的4.5%降至0.8%;針對短期轉讓的SSD由佔20%大削至僅0.9%;至於需要繳交新住宅印花稅(NRSD;前身為DSD)的宗數,則由佔總成交的25%跌至3%,可見3項需求都顯著降低。
不對樓價設績效指標
消息人士說,政府沒有績效指標在「撤辣」後要樓市成交回升多少,也不會指導樓價要達致什麼水平才合理;政府動態留意市場變化,有需要時考慮介入推出措施,假如「撤辣」後樓價仍再跌逾10%,將在「倉底」物色招數應對,若炒風熾熱也會出招,但相信短期炒風急速轉熱機會不大。
去年10月的《施政報告》,已把SSD適用年期由3年「減辣」至2年,不少意見認為可保留防止短炒及「摸貨」投機,又擔心全撤會令二手放盤驟增,對樓價構成壓力。消息人士稱,SSD鬆綁至今4個月,未見有大量放盤湧現,也難一概而論對樓價的效應。現取消SSD後,單計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間(共2年)買入的單位,合計有8.8萬伙可在市場轉售而毋須再繳付SSD。
至於「撤辣」對稅收的影響,據悉,「辣招」是需求管理措施,並非以增加稅收為出發點,不評估撤銷後對稅收的影響,不排除成交活躍下買家仍需繳付的從價印花稅(AVD)收入會增加。
翻查過往數據,2020年至2023年期間,SSD年均稅收1.87億元,同期BSD年均稅收26.11億元,NRSD則為66.39億元,合計每年帶來額外稅收約94億元。
此外,為吸引外來人才置業,政府於2022年對該類買家的BSD實施「先徵後免」安排,惟只錄得約10宗申請;去年10月《施政報告》決定把安排改為「先免後徵」。陳茂波指出,此安排深受歡迎,已有超過500多宗申請獲批,證明香港對外來人才有吸引力。
消息人士直言,買家置業是按當時市況所作決定,「撤辣」前的成交不設追討退稅,包括早前已獲批的「先免後徵」個案仍要按計劃在買家取得永久居民身份後才退稅。
|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